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分析(最新)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大全

2021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大全

2021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大全今年的6月7日,1078万名学生迎来了高考,如往常一样,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依然备受瞩目,那对于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有哪些解析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大全_关于高考语文作文解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内卷和躺平的喧嚣之下,“可为与有为”的主题别有一番意味。

这是一道传统的材料作文,对读者和文体没有限制,而且这些材料也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件、歌曲、作品、烈士、榜样。

很多考生看到考题与材料后,或许露出了会心一笑,语文老师也不会如去年一般心头一颤,看来大家都是有准备的。

这两年在语文教学中开始流行大概念,譬如:青春、责任、家国情怀等等。

大概念教学能否落到实处,高考作文是一个块巨大的试金石。

如果将平时练就的本领来扣住“可为”“有为”的关键,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打动阅卷者,自然可以赢得高分。

但毫无疑问,今年的阅卷者必须下大力气甄别出宿构与套作,区分出真思想与伪命题。

“可为”之“可”落在何处?“有为”之“有”是相对于何者之“无”?“可为”与“有为”有什么关联?如何通过逻辑或者鲜活的实证来阐明?这些都是考生要认真思虑的。

看过《觉醒年代》的考生们有福了,思考过《觉醒年代》,并将之与时下和未来比照的考生们在考场上真的大有可为了。

全国乙卷:对理想的追求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乙卷作文题命题肌理清晰,定位明确,以引言的方式从目标、意义、价值、基础、方法、路径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揭示了“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思考角度,及其知与行的关系,既有观点又有方法,内涵相当丰富,堪称精湛的人生格言。

该题融合三类“言说”情境,完成典型任务,思维含量高。

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

该题让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更为融合。

这得益于“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选择,考生能够在三个情境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发挥空间,驱动了考生在这些方面深层次的、立体的思考。

2021届新高考语文总复习预测作文5篇

2021届新高考语文总复习预测作文5篇

2021届新高考语文总复习预测作文5篇一类文】让平凡开花细品平凡,实乃非凡,简桢说:“向着阳光,一路播撒平凡的种子,期待它们开出非凡的花儿来……”是的,每个平凡人都能酿出不平凡的人生佳酿。

周国平说:“人是被废黜了的国王。

”诚然(显然),人人皆可成尧舜,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个体。

上帝创造了你,那么世界上必有一处等待你的降临。

因此,现在平凡无需担心,你令人咋舌的潜能正等待你的开启,去为世界的某片空白,涂抹靓丽的风景。

再者,严格意义上讲,伟大事业的开创全都起于不伟大的事中,真正的不平凡只能诞生于平凡。

《老子》中讲:“潜龙勿用,见龙于田,终日乾乾,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伟人只要到达巅峰,其结果也只能是下跌。

因此,所有的“在天飞龙”必定源于“勿用之潜龙”!明晓了为什么平凡之人可以创造非凡事业,我们才播下了平凡的花种,要让平凡开出欢欣忭悦的花儿来,还需细心的扶植和栽培。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一直庸庸碌碌在红尘宦海无望奔波,自甘平凡沦落为平庸。

如今队伍庞大的“蚁族”、“穴居动物”,了无生气,不禁让人唏嘘。

为了脱此困境,浅层次上,我们要做的是自信——深刻觉知个体的无限可能。

的确,人人都是国王,可因为我们缺少了此方面的自信,我们便只能被废黜。

此外,这种自信,能够帮助我们超越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困宥,真正了解为何“非凡起平凡”,而不至于被大众同化,终生无为。

深层次上,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不同于“自甘平凡”,这心境更多的是一个禅境,一种静默的观照,一种生命的飞跃。

一方面,这种平凡心启示着我们超越对胜利的渴望,摆脱功利的心态,静默观照生命的点滴进程。

“春来花自发,秋至叶飘零”,对种子顺时而育,不功利,不急躁,方能乘天地之正而育非凡之花。

另一方面,这种平凡心更近于佛门的透达。

它使我们熄灭了一切贪嗔痴,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平凡也好,不平凡也罢,我的存在是为了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在无心间成长,滋润达观的甘霖,从而开出非凡的成功之花。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分析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分析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分析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为什么会勇敢?田芳芳,这个来自湖南的湘妹子,她出生在医护世家,有着助人济世的家风传承,父亲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

她在战疫伊始就义无反顾英勇上阵,她的勇敢来自血缘、家风的传承,来自湖南人的泼辣善良和敢为天下先的禀性。

张静静,这个5岁孩子的母亲,在奔赴湖北抗疫的战场时,她不可能没有顾虑和担心,但是,职业的尊严、荣誉激励着她,同事们的斗志鼓舞了她,从死神手中抢回病人的成就感振奋了她。

她深知,自己就是病患的希望,她将自己的力量和信念传递给患者。

班上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其中材料包含三段话。

第一段是设问,提出思考的问题,也是供讨论的问题。

第二、三段提供了田芳芳、张静静两个事例。

写作任务是紧扣抗疫白衣战士的事迹,表达自己对“人,为什么勇敢”的思考:①人的勇敢有可能来自禀性、传统,但更来自信念、信仰;②人的勇敢有可能来自尊严与道义,更有可能来自职责、使命与担当等。

选择其中一个立意或另立一个恰当的观点,写一篇讨论会的发言稿。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人,为什么勇敢”。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

田芳芳、张静静两则材料实质上是对“人,为什么勇敢”的回答。

在行文中可据此引出自己的见解。

考生可以结合两则材料,也可以只结合其中一则材料。

要注意扣住对“人,为什么勇敢”的回答来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

分别为某高中生及其本班级同学。

任务四:文体﹣﹣发言稿第1页共4页。

2021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解读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2021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解读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心 出里 精,致唯与有完辛美勤的劳 零动 件才 。能不断追求和打造
• 向 如人自“求己乞火去火凿不不如井若自。取己自燧己去,找动寄火手汲石创不造,借财若井富凿打,井水最。不可” 靠 得最 幸踏福实、!最劳享动受者 幸的 福精 。神 破最 旧富 的足 厂, 房也 里最 ,懂年 轻 豆 也大许的的不马汗曾化知珠腾自晓没他,日的正没因额夜头为地上他编滑辛写勤落着。的繁此付琐时出的的,代他将码, 造 动 直就 场 到腾上太讯,阳公年落司轻下屹的,立 远苏不 方炳倒 灯添的 火不奇 阑知迹 珊疲! 。倦寂 此地静 时奔的 的跑运他, 也 有 整许一个并日中未,国!想他过在,亚正 运因 会为 的他 领挥 奖汗 台的 上努 ,力 将, 代终言
求 得:抄自袭拟;标不题得,泄自露选个角人度信,息确;定不立少意于;80不0字要。套作,不
• 首先,题目材料关涉的主题词是 “劳动”,这既是我国传统美德 的重要载体,又是最近主流媒体 一直传播的一个声音。对劳动的 重视,对劳动意义的探讨,这是 一种大国气度。从“幸福是奋斗 出来的”这句饱含感情的话里, 我们都能感知到奋斗背后的是汗 水、是劳动这个真谛!
那 动 了些 者。无,私这奉样献一、来敬 文业 章爱 的岗 内、 涵执 就着 丰追 富求 和的 饱劳满

如: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高 项 勤 竟 “航劳 没级 目空动有技研手生一师制涯个艺,中人中次在做”,品中 出。他 ,国 了加 他正新 重如工 也一 大胡的 由代 贡双数 此大 献十 被钱飞 。说万 人机 在:个 们C359“零 称年19在部 之的的我件为辛
• 劳动创造科技,科技不能取 代劳动!是劳动,构成了今天的 万丈高楼。是劳动,筑成了现代 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让 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 落。是劳动,让浩瀚的荒原变成 了亩亩良田。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分析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分析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分析范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红楼梦》中的人物多姿多彩,选取《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要求:可以选取一个人物也可选取多个,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作内容必须符合原著故事情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为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讲人物评价。

要求选取《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可以选取一个人物也可选取多个。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如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性高洁;贾宝玉:同情心强、平易近人、喜爱结交女性;薛宝钗:大方得体、温文尔雅;王熙凤:机智干练、快人快语;贾探春:气质脱俗、坚韧干练;秦可卿:性感多情、为人和善;史湘云:男儿作风、豪迈大方;贾蓉:相貌俊美、善于交际;王夫人:一心向佛、耳根子软等。

行文中需要明确选取的人物,然后结合原著故事情节来写,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评价人物的影响等。

如《红楼梦》中,薛宝钗虽有城府,但敬上爱下、宽厚大度、随分守时,林黛玉虽为尖刻,但品质高洁、真诚率直、超凡脱俗,二人并不完美,但又各具其美。

如可以选取欣赏宝钗,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宝钗为人圆滑,但圆滑不是错,生活如此尖锐,不圆滑怎么过?寄人篱下便是吃别人的,吃别人的便嘴软。

然而如何嘴软到不使任何人难堪又不会被人轻视,这便是宝钗的圆滑之处了。

第三十四回,宝玉拿杨妃比她,满心赞赏。

而宝钗却先是大怒,再是冷笑两声,才开口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的杨国忠的!”她怒什么,笑什么?是杨妃体胖,有失优雅?是心中有鬼,一点即破?还是他不胜赞赏,恼羞成怒?都不是,是她内心深处那柔软的自卑,被碰出血来。

可以通过评价人物,分析那个时代的特点,也可以评价作品的思想价值等。

参考立意:(1)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2)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3)贾宝玉,一个孤傲的封建叛逆者。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预测题及分析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预测题及分析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预测题及分析范文在面对“是什么在推动着我们的人生向前”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人说是自己热爱和喜欢的事情,而有的人却说是自己害怕和不安的东西。

对于这两种看法,你如何看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用了一个设问句,先自问“是什么在推动着我们的人生向前”,其中“人生向前”是什么?是未来,是辉煌,是成功。

但问题核心是“推动向前”的动力因素,即人生的意义何在?其次自答了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热爱和喜欢的事情,其中“热爱和喜欢”可是人生意义中,自己要做的、喜欢做的或是热爱的事情,也可理解为兴趣爱好的牵引。

但最重要是自己主动、自己钻研、自己探索、也才会有孜孜不倦的源泉,才会有人生向前的动力。

二是自己害怕和不安的东西。

所谓“害怕”“不安”应该指的是“压力”“责任”“危机”等。

应把“压力”“责任”化为动力,迫使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肩挑责任,才会有驱使我们向未来进程的动力。

本题的任务指令如下:(1)对于这两种看法,你如何看待?(2)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文体虽没有限制,但“看待”两字,隐性说明考生须明确自己的态度。

两种看法,自己需要权衡,可从“热爱和喜欢”的角度写,也可从“害怕和不安”的角度来写,但不管是从哪个角度,都需要阐述出其推动人生向前的理由。

文体以议论文为主更好,体现考生的认识与思考,还要提出希望与建议,这些都是考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任务要求。

本材料体现的价值观:学生在高中阶段,尤其高三,会有迷茫和彷徨,浮躁和功利的心理,该作文的情感价值导向就是要让学生直面生活和学习中的迷茫彷徨、挫折与苦难,从自己做起,不悔恨于昨日,明白“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更不要总是寄希望于明天;从现在做起,在热爱、责任、压力等精神动力牵引下,让自己在奋斗的道路上越走越带劲。

参考立意:(1)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2)热爱是成功的不竭动力;(3)社会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第1页共3页。

2021高考模拟卷解析:写作专题(附例文)

2021高考模拟卷解析:写作专题(附例文)

2021高考模拟卷解析:写作专题(附例文)2021 高考模拟卷精编解析:写作专题(附例文)市日照市 9 月校际联考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辽宁凤城大梨树村万亩果园最高峰,矗立着一座近 10 米高的“千字碑”,见证着致富带头人毛丰美苦干实干的三十余载岁月。

他在世时与大家一起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吃粮靠救济的穷山沟,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看见“千字碑”,想起毛丰美,不禁对实干精神的体悟又加深了一层。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面向迈入高三的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行动胜于空谈亲爱的高三学子们: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发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行动胜于空谈》。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急流,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

正如花园中的几个人,面对着荒芜萧条的花园,都会大发议论,空谈一番。

结果,话说了一火车,事却没做成一件。

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

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

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谈。

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

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诚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

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

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

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2021版高考总复习语文写作题专项讲解课件汇总

2021版高考总复习语文写作题专项讲解课件汇总

远方的朋友,回望中国走过的足迹,看看中国的天空 大地,想想中国明天的机遇和挑战,你就能够读懂中国!
佳作品评 这篇文章审题准,立意新。严格按照题目 要求选取了“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等词语,紧扣 “秉承传统,与时俱进”这一思路介绍中国,思路清晰。
其次,本文的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俯拾即是,气势 充沛,信心十足,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显示了 考生的文字功底。
我们继往开来,向着伟大的中国梦,坚定前行! 我们能打造大都市摩天大厦的灯火辉煌,也能精心建 设出没有空气污染的美丽乡村;我们拥有享誉世界的中华 美食,又可以方便地享用汉堡包、肯德基;
我们既吟诵着四书五经,又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 人交流;我们处事内敛含蓄,我们的思想又活跃开放。我 们注重传统文化,却不代表我们墨守成规、夜郎自大,我 们用开放而又友好的态度,迎接世界。我的祖国,既秉承 传统又与时俱进。
材料类型
审题指导
从材料内 容
的繁简看
单一材料 多则材料
要着眼于对材料主旨内 涵的提取
要注意理清相互关系, 存异求同
从材料主 旨
的表达看
含蓄类材料 (如寓言类材料)
要从喻旨或寓意入手
直观性材料 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 (如新闻类材料) 成观点
话题性材料
辨明话题的不同拓展方 向
二、审题与立意的概念与要求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佳作展示
秉承传统 与时俱进
说起过去的中国,你会想到舞台上吟哦着的“咿咿呀
呀”的京剧,盘旋在山岭的雄伟长城;说起当下的中国,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进则奖,一退则罚,为了省心偷懒而不
问原由,即使能带来暂时的进步,也为将来埋
下了祸根,实在是不合情理,而这种简单粗暴 的方式折射出来的意识问题,更不容忽视。
写作一个钟,背后十年功!
• 不可否认,奖罚的的确确有着其存在的 巨大意义。苏格拉底有言:“每个人身上都 有太阳,关键是如何让它发光。”而奖励属 于赏识教育的具体形式,它具有让这个太阳 发光的能力。你看,《放牛班的春天》里的 淘气鬼不是在挖掘赏识鼓励中找到自我了吗? 另一方面,“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上 的惨痛教训,而这巴掌打得越痛,反思就越 深刻,崛起就越有力。也正是因为那一巴掌, 让55分的孩子痛定思痛,奋发图强,从而在 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61分的成绩。进步无论 大小,都是可喜可贺的。
“啥年月了!有鱼吃着还捉老鼠!”
漫画材料作文与文字材料作文 有什么异同?
• 【不同点】 • 前者以漫画为材料,后者以文字为材
料。
• 【相同点】 • 1.同属于材料作文。 • 2.材料蕴含一定的寓意。 • 3.所写的作文不能脱离材料的寓意。

今年的漫画作文,它没有对事件的文字描述,
只是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一种现象,而这个画面则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原 题 回 顾
• 训练任务驱动型训练的是就事论事、 缘事析理的能力,对事件的敏感,对事 件的本质的挖掘,对事件的外延的想象 以及对事件本身分析和升华延伸两者比 例的把控能力。如果后者未能真正掌握, 那么不管分析那种材料,都会捉襟见肘, 拙态百出。
社会现实 热点新闻
时代感 现实性
这件事,你怎么看”吗?
今年高考作文题型:(漫画+任务驱动)材料作文
• 一看对比:对象(2人);
• 二看变化:
• 1、分数变化(前者由100到98,后者由55到61);
• 2、脸上标志变化(前者由“吻”到“巴掌”,后者 由“巴掌”到“吻”)
• 三看反常:

截然相反的两种奖惩方式和教育观念,谁对谁错?
• 漫画中一个孩子考卷拿了100分,被奖 励了一个亲吻,后来拿了98分,则被罚了一 个巴掌;另一个孩子考卷拿了55分,被罚了 一个巴掌,后来拿了61分,被奖励了一个亲 吻。这一奖一罚之间,看似是一进一退,可 是这个亲吻这个巴掌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中就有对奖罚公平而分明的描述,由此可见, 赏罚古而有之,这分数高低以及其变化带来 的奖励和惩罚正是其延续的一个小缩影。

其实啊,这种简单粗暴的进奖退罚折射
出来的是一种唯结果至上的观念以及急功近
利的心态。一进步就赏,一退步就打,不问 过程不问原因只看结果,省了不少心思,却 暴露了分数至上、业绩至上、功绩至上的短 视眼。若不是奢望着“一口吃个胖子”,祈 求着立竿见影,哪里会那么心急火燎地一巴 掌一个吻呢?行为完全只是基于分数,急功
• 【结】结论是:学生时代,我们不苛求完美, 也不要被没有质变的“进步”所蒙蔽;但展望将 来的需要,我们务必要让自己达到一个相当的水 准,然后再力求完美。那时候,社会自然会给我 们一个客观的奖惩。父母们,仁而有礼,理性待
儿即可。你们真是太性急了,何苦呢?何必呢? (总括全文,回扣原材料,再次点明主旨)

然而,赏罚严明固然是好,但是赏罚也必须
建立在对事物本身的客观科学的认识之上。100分
被奖励当然合乎人情,98分被罚也许是出于“严
师出高徒”的心态吧,又难逃苛责的罪名。表面
上看来是退步,毕竟还是处于一个优秀的水平线
上,有所提醒可以,一个巴掌下去,罔顾他人感
受,反倒会事与愿违。“恨铁不成钢”,55分被
• 二、引述漫画内容方面:
• 1、全文脱离漫画内容,针对中国教育泛泛 而谈;
• 2、只是局部引用漫画内容,例如只引用分 数变化由100到98的那位漫画人物,脱离后 者,缺少对比分析,割裂漫画反差关系;
• 3、把无关紧要的小标题“据夏明作品改动” 放大引用。
• 三、文体特征方面:
• 1、采用议论文的框架,结合自己的个人经 历(叙述文字很多),既不像记叙文,也不 像议论文;
• 4、过于停留在漫画的表面意义,未能挖掘 深层含义,也未能联系社会现实。

历史上很多时候也是无视进退,只看最后成
绩的。比如尧出身高贵,本人又高大帅气,舜却
是典型的矮挫穷出身,但最后两人都是被人传诵
的帝王,没人会强调舜的进步更大;刘邦无赖出 身,项羽世代将门,但刘邦战胜项羽靠的是他的 仁政和用人之道,而不是他进步有多大……(略 举几个典故,提升一下文化品格)
【1983年全国高考卷】
寓意:批评现实生活 中做事缺乏恒心的人。
【1996年全国高考卷】
寓意:批评现实生活中做事不负责任,粗心 大意的人。
“截错了”
【2007年全国Ⅰ卷】
寓意:提醒人们思考——家庭、学校、社会, 该如何面对孩子学习独立的事情?
【2010年全国Ⅰ卷】
寓意:提醒人们思考——生活富裕了,是否 还需要居安思危的意识,是否还需要坚持创 业的精神?等等。
可以描述为:“当考卷拿到100分的时候,被奖励
了一个亲吻;当考卷分数降低为98分的时候,被打
了一个巴掌;当考卷拿到55分的时候,被打了一个
巴掌,后来考卷分数升到61分的时候,被奖励了一
个亲吻。”漫画只是比文字多了一个步骤,把图表
转换为文字而已,而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现
象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对于
近利的丑陋也了窥见一斑了。

这种现象,在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都
颇为常见,在工作中以及社会发展中也并不罕
见。奖罚要讲究,要合情又合理,并不意味奖
罚要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而是要深入了解具 体情况再来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借鉴《精彩 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做法,有鼓励有奖赏,有 提醒有监督,各取其优,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 【作文评语】 • 优点方面:本文能紧扣题目材料中的漫画内容,
采用时评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引——议—— 联——结”,就事论事,能结合生活中教书育人 的道理和素材,突出中心论题“仁而有礼,理性 待人”,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 不足方面:本文有较为明显的套路化模式化痕迹; “我的看法是”、“我们的主张是”、“我们做 家长做老师的”等处过于强调个人观点和存在感; “议”和“联”两部分的视野角度显窄,还可进 一步提升深度和高度。 • 综合评分:基础分35+发展分15=50分
罚一巴掌似乎无可厚非,而一巴掌之后有了进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上便得到了对前面一巴掌的补偿以及对以往努
力的肯定。可是,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些巴
掌和这些亲吻真的能够让被教育者拥有积极良好
心态,让退步夭折,让进步可持续吗?无论是亲
吻还是巴掌,都是看不到分数背后的实质和根本
原因的。这就是它们不合情理之处。
• 与其说,看不到与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还不如说,看不到的根本在于观念问题。
都错?都对?还是需要辩证看待?
• 四联现实:

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有哪些?不同个人、家庭、
国家之间的教育理念有何差异?如何看待中国式教育?
• 一、漫画分析方面:
• 1、把对象弄错,张冠李戴,分数变化没能 对号入座;
• 2、没能把分数拓展到教育方面,全文只谈 学习成绩,视角太窄;
• 3、没能看出漫画对象的差异性和深层含义, 只是把漫画看成考生自己的成长经历。
• 2、采用三个小标题式的议论性散文,但标 题内容指向不明,导致中心欠突出;
• 3、采用书信体,如《给童年的我的一封 信》,议论过多,叙事抒情过少。
• 四、其他问题方面:
• 1、缺少题目或字数不足800字;
• 2、字体潦草或版面涂改痕迹太多;
• 3、把漫画材料作文当做语言文字运用题的 加长版对待,简单拼凑“漫画要素”和“漫 画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