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合集下载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23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 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 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大街上可真热闹啊!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 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 闹起来ຫໍສະໝຸດ 人们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思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相会…… 此时此刻,兄 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 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此时此刻,王维 想对兄弟们说: “弟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时此刻,弟弟们想对 王维说:“哥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 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 叫王维。15岁那年,他 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 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 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 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苏教版三上语文23《每逢佳节倍思亲》30页PPT

苏教版三上语文23《每逢佳节倍思亲》30页PPT
苏教版三上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表达的思乡之情,并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阐释文本情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阅读,体会文本中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自己整理归纳故事的内容,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弘扬与传承。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境中表述的思乡情感,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文本内容;2.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故事情境中表达的思乡情感的同时,体会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2.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几幅图片或者教学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关于家乡或者传统节日的生动画面,引导同学们重温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2.新课讲授(15分钟)教师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一篇精选故事,从故事人物和生活详情出发,向同学们讲述故事情境,细致地解释故事内容和情感表达。

3.课文阅读(20分钟)教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到故事人物的思乡之情,并进一步体会节日的重要性。

4.互动学习(20分钟)让同学们分别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指导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以此来阐释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故事中的主题。

5.思考讨论(20分钟)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思考,如何将家乡传统节日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并从效果上评估这种方法的利弊。

五、教学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述这篇故事时要注意保持故事情境的真实性。

这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和理解故事时思考自己的生活、成长和情感体验。

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音乐、故事或者其他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浓郁氛围,从而让学生们爱上家乡和中国传统文化。

苏教版三上23每逢佳节倍思亲PPT文档共37页

苏教版三上23每逢佳节倍思亲PPT文档共37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3每逢佳节倍思 亲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常用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常用知识点

一、字词的基本理解
1.掌握常见的基本词汇,如数字、颜色、身体部位、动物、植物等。

2.学会将字分解,理解字和字的组合成词的意义。

3.掌握常用的词组、习语和成语,如一只眼睛、吃饱穿暖、井底之蛙等。

二、字词的书写和识别
1.正确书写常见字词,注意字的笔画和结构。

2.识别常见字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快速辨认。

3.根据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正确地运用偏旁部首。

三、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1.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如快乐和愉快,喜欢和讨厌等。

2.运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表达能力。

四、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
1.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2.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3.懂得使用正确的句子顺序和标点符号,使句子更加明确和流畅。

五、阅读理解
1.理解短文的基本意思,找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3.掌握阅读短文时的解释和归纳推理能力。

六、写作能力
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学会写好简单的句子,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和命令句。

七、常见作文题目
1.描写自己的家、学校和朋友等。

2.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3.想象和描述一些场景,如乡村、海滩或动物园等。

综上所述,三年级语文的常用知识点包括字词的基本理解、书写和识别;词语的辨析和运用;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完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完整)
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 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重阳节的习俗 (一)
登 插 高 茱

饮 菊 花 茶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独自一人生活在远离故乡的 地方, 每当佳节来临时, 就更加想 念家乡的亲人。
头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 避邪、消灾
3.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 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 兴啊!如今的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 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 思念着我呢。
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字 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 就以文才出名,十七岁时写 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 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 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 “王孟”。
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 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 游玩。
重阳节的由来(二)
桓景听从费长房的话,在农历九月九 日举家登山,到了傍晚回到家里的時候,发现 所饲养的鸡、狗、羊等家禽家畜,皆已暴毙而 死。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都是替死鬼呀 !”后來人们于重九日登高、饮菊花酒,配挂 茱萸等习俗,就是因此而來。
课外拓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
小练笔
(1) 重阳节指农历____,这一天人们____。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远 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3)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诗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每逢佳节倍思亲_苏教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每逢佳节倍思亲_苏教版-word文档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5个生字,书写10个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王维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感情【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每见月圆,你会想起什么?师: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播放视频)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思乡诗。

2. 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了解诗人王维吗?(图片文字介绍)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夫——扶、力——幼、木——采、儿——兄、乙——忆、虫——独、今——念。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佳”左右结构,左小又大。

右边是两个“土”字。

“倍”左右结构,左小又大。

右边是“立”“口”字。

“重”第一笔是撇,共九笔。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jiā chóng fú xié zhū yú sī dú yì xiōng wǎn佳节重阳扶老携幼茱萸思念独自回忆兄弟手挽手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远眺:向远方眺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及重点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及重点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4、“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古诗两首》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

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坐是“因为”的意思。

“于”是“比”的意思。

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

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知识点汇总苏教

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

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
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4、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5、其他表现思乡的诗。

如《静夜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