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九章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
2024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完整版

曲轴飞轮组件构造与维修
构造
曲轴飞轮组件包括曲轴、飞轮和曲轴轴承等部件。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要旋转部件,飞轮是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的 部件,曲轴轴承是用于支撑曲轴旋转的部件。
维修方法
定期检查曲轴的磨损和裂纹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曲轴;检查飞轮和曲轴轴承的配合间隙,确保配合良好;清洗 曲轴和飞轮表面,避免油泥和积碳的堆积。同时,要注意曲轴飞轮组件的平衡性,确保发动机运转平稳。
燃油压力调节器和喷油嘴检测
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测
检测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工作性能,确保其能 够稳定地调节燃油压力。
喷油嘴检测
使用专业检测工具检测喷油嘴的喷雾质量和 喷油量,确保每个喷油嘴的工作状态良好。 同时,还需要检查喷油嘴的密封性和电路连 接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06
冷却系统构造与维修
冷却系统组成及作用原理
气门传动组件构造
气门传动组件主要由凸轮轴、挺柱、 推杆、摇臂和摇臂轴等组成,用于控 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维修
定期检查凸轮轴的磨损情况,如磨损 严重,应更换;检查挺柱、推杆、摇 臂等部件的磨损和变形情况,如有异 常,应及时更换;定期清洗各部件, 保持清洁。
配气相位调整方法
配气相位概念
配气相位是指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通常用环形图表示。
活塞组件构造与维修方法
01
构造
02
维修方法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活塞环和活塞销等部件。活塞是发动机汽缸中往 复运动的机件,活塞环是用于嵌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活塞销是 连接活塞和连杆小头的部件。
定期检查活塞、活塞环和活塞销的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清洗活塞和活塞环槽,避免积碳和油泥的堆积;检查活塞销与连杆小 头的配合间隙,确保配合良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复习指导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复习指导书注:各部分检修内容不作考试重点。
一、各章重点第1章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重点:1.发动机排量、压缩比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四冲程与二冲程的区别第2章发动机循环与性能重点:1.发动机性能指标(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2.发动机性能特性(1)发动机工况(2)速度特性(3)负荷特性3.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和汽油机的理论循环第3章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重点:1.机体组、活塞组、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原理、装配关系2.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调整,连杆组的检修3.活塞环安装、活塞组拉缸及其控制4.如何检验和校正连杆的弯曲,扭转变形第4章配气机构与换气过程重点:1.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传动关系和调整方法2.配气相位、充气效率的概念3.配气机构的调整(气门间隙、配气相位、气门密封性检验等)第5章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与燃烧重点:1.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2.汽油机各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3.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正常燃烧、不正常燃烧),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汽油品质、混合气浓度、点火提前角、转速、负荷等)第6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重点:1.汽油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汽油喷射控制方式,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等2.汽油喷射所需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如发动机曲轴位置和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等。
第7章柴油机燃油系统与燃烧重点:1.柴油机燃烧过程,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2.喷油器、喷油泵的功用、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检修,分配式喷油泵的优点3.柴油机的燃烧室,与采用的喷油器第8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重点:1.废气涡轮增压的基本结构与原理2.可变进气歧管技术3.排气净化装置的构造与原理(EGR、二次空气喷射、三元催化转化器)第9章冷却、润滑系统重点:1.冷却系的功用、冷却水循环路线2.冷却系主要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如节温器、冷却风扇)3.润滑系的功用、油路,润滑方式4.润滑系主要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第10章发动机的装配、磨合及验收重点:1.发动机装配工艺与技术要求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湿式缸套外表面直接与冷却液接触的气缸套。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课时,实践课时为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九章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

• • • •
3)齿轮端面与泵盖间隙的检查 4)主动轴与轴孔配合间隙的检查 5)从动轴与村套孔配合间隙的检查 6)机油泵限压阀的检查
图9-14 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图9-15 检查齿轮端面与 泵盖间隙
图9-15 检查限压阀
• 2.转子式机油泵的检修 转子式机油泵的检修
• 9.3.2 滤清器的检修
• • • • • • 1.浮动式集滤器 浮动式集滤器 维修时,主要检查浮子应无变形、破漏,集滤器安装到油泵上 后,上、下摆动应灵活。浮子有破漏时,可进行焊修或更换滤网。 2.固定式集滤器 固定式集滤器 检修时,主要应针对法兰盘与机油泵连接处的衬垫,若有损伤 必须更换,否则会因漏气而导致机油压力下降。此外,如果发现 滤网堵塞,应及时清洁滤网。 3.粗滤器 粗滤器 一般为旋转式一次性机油滤清器。在汽车每行驶12000km左右 时,应拆洗壳体,更换滤芯。检查各密封圈,若有老化、损坏、 应予更换。无特殊情况,不必拆卸和调整旁通阀,而装配时应先 充满机油。但若发现滤芯堵塞后,指示灯不闪亮,应拆下旁通阀 检查其触点。 4.离心式细滤器 离心式细滤器 滤清能力强,并且不受沉淀物的影响,不需更换滤芯,但它对 胶质的滤清效果较差。转子上的喷嘴又是机油的限量孔,它保证 了通过细滤器的油量为油泵出油量的10%~15%。
图9-11 离心式机油细滤器结构
发动机工作时,从机油泵来的机油进入细滤器进油孔。 当机油压力低于0.1MPa时,进油限压阀不打开,机油不进 入细滤器而全部流向主油道,以保证发动机可靠润滑。当 机油压力超过 0.1MPa时,进油限压阀被顶开,机油沿外壳 和转子轴的中心孔经出油孔。进入转子内腔,然后经进油 孔、油道从两喷嘴喷出。在机油喷射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 转子及转子内腔的机油作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机 油中的杂质被甩向转子盖内壁井沉淀,清洁的由孔流向油 底壳。 • 管接头与机油散热器相连,当机油温度过高时,可施拉 机油散热器开关,使部分机油流向欧热器进行冷却。滤清 器还设有机油散热器安全阀,当油压高于 0.4 MPa时,安 全阀被顶开,部分机油便流回油底壳,以防油压过高而损 坏机油散热器。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润滑系统的结构与维修

图1-139 润滑系零件分解 图
1-扭力臂 2-螺栓(拧紧力 矩25N·m) 3-螺栓(拧紧 力矩22±3N·m) 4-机油 泵传动链 5-曲轴前油封凸
缘 6-油封凸缘固定螺栓 (拧紧力矩15N·m) 7-链 条张紧器 8-曲轴链轮 9-
销钉 10、14、16-螺栓 (拧紧力矩为14.4~
16.6N·m) 11-吸油管 12-O形圈 13-挡油板 15-衬垫 17-放油螺塞 18-放油螺塞密封圈 19-油 底壳 20-机油泵 21-机油
机油泵装复后,用手转动机油泵齿轮,应转动 自如,无卡阻现象。将机油灌入机油泵内,用拇指 堵住油孔,转动泵轴应有油压出,并能感到有压力。
机油泵装车后,通过压力表观察润滑油压力。 在发动机温度正常的情况下,怠速运转时,润滑油 压力不应低于19.4kPa;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润 滑油压力不应大于49.0kPa。如不符合标准,应调 整限压阀,可在限压阀弹簧的一端加减调整垫圈的 厚度,使机油压力达到规定值。
润滑系的作用是对发动机所有运动的部件进行润滑,减少零件的 摩擦和磨损,流动的机油不仅可以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杂质, 而且还可以冷却摩擦表面。气缸壁与活塞环上的油膜还能提高气 缸的密封性。此外,机油还可以防止零件生锈。
桑塔纳轿车无论采用何种型号的发动机,其润滑系都是压力润滑 与飞溅润滑相结合的复合润滑系统。桑塔纳轿车润滑系统的结构 与油路如图1所示。
泵链轮
(一)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如图1-140所示。拆装机油滤 清器时应使用机油滤清器扳手3417,机油 滤清器螺栓拧紧力矩20N·m。
图1-140 机油滤清器的分解 图
1-螺塞 2-密封圈 3-弹簧(用 于减压阀,约0.4MPa) 4-柱 塞(用于泄压阀) 5-衬垫 6压力止回阀(在机油滤清器支 架内) 7-密封圈 8-盖子 9夹箍 10-0.025MPa机油压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初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服务于《发动机电控原理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实施该计划;(3)能够分析和描述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机械系统的故障;(4)能够对发动机机械零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正确的修复措施;(5)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6)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7)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8)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向客户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方法能力:(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查找资料功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
3.社会能力(1)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4)遵守职业道德。
4.证书目标获得行业或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技工证书五、参考学时:180课时六、设计思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与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课程内容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