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捉害虫》一年级下册 朱桂华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公开课P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公开课P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清请 情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眼睛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请客

请教
邀请
请示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情感 感情 深情 友情→ 情趣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晴清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形声字,好识记, 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辨字音, 形旁帮着辨字义。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 公开课P PT3

中班体育课教案《青蛙捉害虫》

中班体育课教案《青蛙捉害虫》

中班体育课教案《青蛙捉害虫》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捕食者,对农田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跳跃、奔跑、捉拿等基本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跳跃、奔跑、捉拿等基本动作,了解青蛙捉害虫的过程。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青蛙头饰、害虫模型、小箱子(装害虫用)、沙包、绳子。

2.场地:宽敞的操场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跳绳、捉迷藏等。

(2)教师带领幼儿做青蛙模仿操,熟悉青蛙的基本动作。

2.教学基本动作(1)教师示范跳跃动作,引导幼儿模仿,掌握跳跃技巧。

(2)教师示范奔跑动作,引导幼儿模仿,提高奔跑速度。

(3)教师示范捉拿动作,引导幼儿模仿,掌握捉拿技巧。

3.游戏活动(1)教师将害虫模型放在操场上,引导幼儿扮演青蛙去捉害虫。

(2)教师组织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青蛙队长”,负责指挥小组成员捉害虫。

(3)游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动作,提醒注意事项。

4.团队协作训练(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青蛙接力赛”。

(2)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如捉到一定数量的害虫。

(3)教师观察幼儿团队协作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放松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基本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幼儿相互帮助、相互配合。

3.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跳跃、奔跑、捉拿等基本动作掌握情况。

2.评价幼儿团队协作意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3.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13、《青蛙捉害虫》

13、《青蛙捉害虫》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晴天)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河气晴蛙眼睛稻里 面捉害虫少好事情
青蛙 捉虫 害虫 江河 天气 清水 眼睛 心情 晴天 稻田 里面 晴空万里 火眼金睛 一清二白 情同手足
蛙 捉 稻
气 清
害 河
晴 睛
青 虫情 事 眼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13 青蛙捉害虫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稻田里面捉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晴 目 睛 (眼睛) 青 (清水) 清 氵(水) 忄(心) 情 (心情)

【整理版课件】-学前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7课《小青蛙捉害虫》(优质课件)

【整理版课件】-学前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7课《小青蛙捉害虫》(优质课件)

《小青蛙捉害虫》活动目标1、愿意漱口,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2、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漱口的快乐。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了解漱口的好处。

5、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若干小动物的家挂图。

3、若干冬眠的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今天真开心,朋友送我礼物,想看看吗?1、教师神秘地拿起盒子,你觉得会是什么东西呢?(猜想)2、老师打开礼物取出来:看!是什么礼物呀?进一步引导:师夸张地做闻的动作有一股香味,会是什么呢?(猜想)二、说一说:调动孩子生活经验1、教师走到幼儿前面,让幼儿都闻一闻(可以夸夸猜对的孩子)师:是宝宝霜(可以和幼儿打招呼)小结:宝宝霜,香喷喷。

2、回忆经验抹过香香吗?什么时候抹香香?为什么要抹香香?小结:天冷了,皮肤很干燥,香香抹在脸上会很舒服,能保护皮肤。

三、抹香香:学学抹香香的方法通过汽车这一幼儿喜欢的载体,多多出评软件 zhongxingrj3.28 进行的美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快乐,从中也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培养。

1、香香怎么抹的?(1)教师示范抹香香(2)请一位幼儿任意涂,让幼儿观察,你发现什么了?小结:脸上有的地方白,有的地方不均匀。

香香取多了,涂不了了(强调取少一点)谁来帮助他?(幼儿自己解决)2、(帮帮老师)今天教室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请你们帮客人老师抹香香,好吗?幼儿边涂抹,教师念儿歌:宝宝霜,香喷喷,我要和你做朋友。

蘸一蘸,点一点,抹一抹,抹均匀了吗?快检查一下,每个地方都抹到了吗?3、徒手练习抹香香的过程。

(3)一起来抹香香你们想抹香香吗?桌子上放了很多种类的香香,请你找到一个好朋友,互相帮助抹香香。

师巡回指导:桌子上有镜子,你们抹完香香可以照照看?给你身边的好朋友和老师闻闻、摸摸。

香不香?皮肤滑不滑?(配音乐)小结:我们真高兴,我们会自己保护皮肤了,我们把香香放好,每天都和它做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课件-5.3《青蛙吃害虫》(共17张PPT)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课件-5.3《青蛙吃害虫》(共17张PPT)

小 啄木鸟 比大啄木鸟 少吃多 少 条 虫子?
32 _ 20
tiáo
12
wǒ chī le tiáo chónɡ zi 我 吃 了20 条 虫 子 。
wǒ chīle tiáo chónɡzi 我 吃 了32 条 虫 子。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2021/10/202021/10/202021/10/20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202021/10/202021/10/2010/20/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202021/10/20October 20,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02021/10/202021/10/202021/10/20

qīnɡ wā tiào tiɑo
青蛙跳 跳
tiào xià qù duō shǎo zhī qīnɡ wā
跳 下去多 少只青蛙?
38 _ 5
zhī
33
liàn yī liàn
练一练
= 98 = 96
= 35 = 65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捉害虫》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捉害虫》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青蛙及其捉害虫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小青蛙捉害虫》2. 歌词内容:小青蛙,捉害虫,田间地头忙不停,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六只,一共捉了七只害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唱《小青蛙捉害虫》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捉害虫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小青蛙捉害虫的乐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农田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参与歌唱和动作表演,增强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介绍小青蛙及其捉害虫的生活习性。

2. 学习歌曲:教唱《小青蛙捉害虫》,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3. 唱歌比赛:分组进行唱歌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4. 动作表演:教给幼儿相应的动作,让他们在唱歌时进行表演。

5. 总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幼儿认识到小青蛙捉害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小青蛙、害虫、农田等相关的图片。

2. 音频:歌曲《小青蛙捉害虫》的音频文件。

3. 教具:小青蛙玩偶、害虫玩偶、农田模型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农田情境,贴上相关图片,摆放教具。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八、教学评价1. 幼儿唱歌能力:观察幼儿是否能熟练地唱出《小青蛙捉害虫》的歌曲。

2. 音乐节奏感:评估幼儿在唱歌过程中对节奏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幼儿对小青蛙捉害虫的态度,以及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心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捉害虫的乐趣。

2. 带领幼儿参观农田,让他们观察小青蛙在农田中的生活习性。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环保宣传品,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捉害虫》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捉害虫》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捉害虫的生活习性,知道青蛙是益虫,对农业有益。

2. 通过模仿青蛙捉害虫的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跳跃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青蛙捉害虫的生活习性,知道青蛙是益虫。

难点:让幼儿通过模仿青蛙捉害虫的活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跳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青蛙图片、害虫图片、青草图片、荷叶图片。

2. 学具:幼儿自带的小青蛙玩具或图片。

3. 场地:宽敞的草地或室内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青蛙的绿色皮肤、大眼睛、长舌头等。

2. 讲解:教师讲解青蛙捉害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对农业有益。

3. 演示:教师示范如何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动作,强调捉害虫时的跳跃和舌头伸缩。

4. 练习:幼儿分成小组,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动作,互相练习。

5. 游戏:组织“青蛙捉害虫”游戏,幼儿扮演青蛙,教师扮演害虫,幼儿通过跳跃捉害虫。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解和游戏,让幼儿了解了青蛙捉害虫的生活习性,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跳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益虫的尊重。

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跳跃捉害虫的动作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益虫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复习青蛙捉害虫的故事,加深幼儿对青蛙是益虫的认识。

2. 学习青蛙的跳跃姿势和捉害虫的技巧。

3.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巩固青蛙是益虫的概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难点:让幼儿掌握青蛙的跳跃姿势和捉害虫的技巧。

八、教学准备1. 教具:青蛙图片、害虫图片、青草图片、荷叶图片。

2. 学具:幼儿自带的小青蛙玩具或图片、害虫玩具或图片。

3. 场地:宽敞的草地或室内活动场地。

九、教学过程1. 复习:教师带领幼儿回顾青蛙捉害虫的故事,巩固幼儿对青蛙是益虫的认识。

一年级语文下《识字4识字4》404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试讲

一年级语文下《识字4识字4》404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试讲

作业:回家观察自 己喜欢的小昆虫, 并搜集有关小昆虫 的知识,和同学们 交流。


我会认:
zhǎn

yùn wǎnɡ
运网
你还会读吗?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兔子 树下 吃萝卜。 蜜蜂 花间 采花蜜。 小鱼 水里 玩游戏。 青蛙 田里 捉害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四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园小学 萧燕华
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 高飞晴,低飞雨,天气预报它最棒! (猜一种昆虫)
qīnɡ tínɡ
蜻蜓
蜻蜓 蜘蛛
蝴蝶
蝌蚪
蚂蚁 蚯蚓
识字4
qīnɡ tínɡ bàn kōnɡzhǎn chì fēi
蜻 蜓 半 空 展 翅 飞,
qiū yǐn tǔ lǐ zào ɡōnɡ diàn
蚯 蚓 土 里 造 宫 殿,
mǎ yǐ dìshànɡ yùn shíliánɡ
蚂 蚁 地 上 运 食 粮。
kē dǒu chízhōnɡ yóu de huān
蝌 蚪 池 中 游 得 欢,
zhī zhū fánɡ qián jiéwǎnɡ mánɡ
hú dié huā jiān zhuō mícánɡ
蝴 蝶 花 间 捉 迷 藏。
qiū yǐn tǔ lǐ zào ɡōnɡ diàn
蚯 蚓 土 里 造 宫 殿,
mǎ yǐ dìshànɡ yùn shíliánɡ
蚂 蚁 地 上 运 食 粮。
kē dǒu chízhōnɡ yóu de huān
蝌 蚪 池 中 游 得 欢,
—— 蝴 蝶 花 间 捉 迷 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P25 4
看图,说说图意:
来了42名同学,只有30把椅子。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有的同学会没有椅子坐,因为椅子少了。)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
(椅子比人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没座位。)
四、梳理知识,总结提高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2.观察主题图:
观察“青蛙吃害虫”情境图,看图编故事。
每组选派代表把你们编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1)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根据上述信息看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分析、筛选、板书下列问题。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几只害虫?
……
2.探索第一个问题的计算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①指名列式:56+30=
②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③学生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都给予肯定)
(2)思考与练习:
①引导学生思考上述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②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青蛙吃害虫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5 6 + 3 0 = 8 6(只)5 6 – 3 0 = 2 6(只)
35+3030+28 42+20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1)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3)学生表达训练: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多少只害虫?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相差多少只?都是算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相差的个数,所以都用56-30=来计算。
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口算卡、小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帮农民伯伯除掉田里的许多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两只可爱的小青蛙。谁能给大家讲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呢?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设计者:五龙背小学朱桂华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害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6-20 98-40 84-5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口算:P25 3
2、比较大小:
36+20○60 45-30○30 28+70○80 96-60○35
45+50○80 77-20○60 28-8○20+2 30+42○75
3、判断(课件出示)
4.P25 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两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
5.P25
看图,提问:原来有多少只青蛙?后来呢?
要求“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样算?
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
列式:38 – 5 = 33(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