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胃肠炎验方

合集下载

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

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

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一急性胃炎一、四味香薷饮(方源)《医方集解》(组成)香薷10克,厚朴(姜汁炒)5克,扁豆(炒)5克,黄连(姜炒)3克。

(用法)水煎2次作二次冷服,一日服2剂。

(功效)解暑和脾。

(主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按语)①本方证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肢倦脉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二、大黄甘草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大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通降止呕。

(主治)呕吐。

证见食已即吐,吐势急迫,吐物酸馊,大便干硬不通,苔黄,脉滑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食已即吐,脉滑实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证为胃热所致,因此病人每见大便干硬或口气臭,喜凉饮等见症。

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

三、枳实导滞丸(方源)《内外伤辨惑论》(组成)大黄30克,枳实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神曲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温水送下。

或以上药各1/3量,水煎2次作2次服。

一日服2剂。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

证见胸脘痞闷,下痢后重,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痢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由三黄泻心汤(重用大黄)合积术汤再加味而成。

清胃热、导滞、利水湿,以疏导胃肠积滞。

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

四、甘草泻心汤(方源)《伤寒论》(组成)炙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大枣4克,黄连3克,人参9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降逆和胃,开结消痞。

(主治)心下痞(脾胃不和)。

证见干呕,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下利目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舌质淡,苔共同,脉弦数重按乏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痞硬而满,干呕,腹中雷鸣,下利甚,心烦,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

急性胃肠炎中药治疗方案

急性胃肠炎中药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1. 外感寒邪:寒邪侵袭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不洁、偏食等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 情志不畅:忧思恼怒、情绪波动等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 脾胃虚弱:脾胃素虚,抵抗力下降,易受邪气侵袭,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二、中药治疗方案1. 基本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组成:藿香、白芷、紫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功效: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加减法:(1)寒邪较重者,加干姜、肉桂温中散寒;(2)饮食不节者,加山楂、神曲消食导滞;(3)情志不畅者,加柴胡、白芍疏肝解郁;(4)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2. 常用中成药(1)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葛根苓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保和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三、注意事项1. 休息:急性胃肠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2.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情绪波动。

4. 及时就医: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四、疗效评价1. 症状缓解:经过中药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2. 恢复健康:治疗后,患者食欲恢复,精神状态好转,生活质量提高。

总之,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通过合理的中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患者还需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病情恢复。

急性肠胃炎经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案例

急性肠胃炎经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案例

急性肠胃炎经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案例
樊某,女,68岁。

1个月前急性肠胃炎,经西医抗生素治疗2周,仍然腹痛,腹泻,又改用中西药治疗2周,病证未见明显好转。

刻诊: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手足不温,畏寒,口干欲饮水,倦怠乏力,舌苔黄厚腻,脉沉弱。

辨为胃热脾寒证,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味:干姜12g,黄连12g,黄芩12g,红参12g,白芍24g,白术12g,木香10g,砂仁10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5服,即白天每3小时服1次。

二诊:诸证基本解除,但仍有倦怠乏力,又以前方加山药15g,6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因夙体比较虚弱,又有急性肠胃炎,先静脉点滴抗生素类西药,又改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从中医理论认识抗生素类西药尚属于苦寒类中药,无论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还是用抗生素类西药,都会损伤阳气,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根据手足不温,畏寒辨为寒,口干欲饮水,舌苔黄厚腻辨为热,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虚,以此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既温脾又清胃,还益气,加白芍缓急止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止泻,木香、砂仁芳香醒脾和胃。

方药相互为用,以治疗急性肠胃炎。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8.急性胃肠炎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8.急性胃肠炎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8.急性胃肠炎8.急性胃肠炎本病以频繁的上吐下泻,腹痛为特征。

属于中医学中“呕吐”,“泄泻”,“霍乱”的范围。

多见于夏秋季节。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两类证型:脾胃寒湿证脾胃湿热证脾胃寒湿证突然发病,呕吐清水,泻下清稀粪便,气不甚臭,腹部冷痛,喜按,喜温,喜热饮,胸膈痞闷,或见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濡。

治宜芳香化浊,散寒燥湿。

· 单验方·方一香薷10克,厚朴10克,白扁豆15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灶心土30克,香附15克,藿香3克,生姜2片,葱头2枚。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蚕砂30--60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方一生姜10克,茶叶15克。

水煎服。

方二白扁豆末,每服12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4次。

· 外治方·方一大蒜适量,连皮放热灰中煨热,去皮捣烂,用油纱布2层包裹,敷肚脐。

局部有烧灼感时去掉,每日1次。

方二胡椒9克。

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或暧脐膏固定,隔日更换1次。

方三白胡椒2份,肉桂1份,丁香1份。

共研为细末,每次取药粉1次。

据报道,治疗150例,95%的患者,均在用药1--2次后治愈。

脾胃湿热证突然发病,频繁呕吐,腹泻,吐物酸痛,腹泻黄色水样大便,或带粘液,气甚臭,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小便黄,或伴有发热,舌苔黄腻,脉数。

治宜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 单验方·方一黄连3克,香薷8克,厚朴6克,白扁豆15克。

水煎2次,混事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苦参4.5克。

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苦参粉,装入胶囊,每次服0.5克(干粉),每日4次,连服1--2天。

· 食疗方·方一明矾6克,研细末,煎在荷包蛋中服下(痢疾禁用)。

方二鲜马齿苋250克,取汁,每天分4次用温开水或糖水冲服。

· 外治方·方一栀子研为细末,鸡蛋清或水调成糊状,敷肚脐或两脚心,每隔12小时,把药膏取下,再加鸡蛋清或水,使之保持一定湿度,连敷3--4天。

急性胃炎偏方

急性胃炎偏方

急性胃炎偏方
关于《急性胃炎偏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急性单纯胃病指各种各样外在和本质要素造成的亚急性丰富性或局限的胃粘膜炎症反应。

亚急性单纯胃炎的症状临床症状因发病原因不一样而各有不同,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含亚急性应激反应、药品、缺血性、胆汁反流和感染等。

小偏方一
中药方剂:保和丸交互:电音之王、山楂果、莱菔子、茯苓、薏苡仁、莲翘、半夏。

论治:助消化导滞,和胃降逆。

小偏方二
中药方剂:藿香正气散交互: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苏叶、半夏、白芍、茯苓、薏苡仁、白术茯苓、姜厚朴、姜片、红枣。

论治:消暑和胃,利湿止疼。

小偏方三
中药方剂: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生甘草、姜半夏、荜茇、姜片。

论治:温中散寒,和胃止疼。

小偏方四
中药方剂:黄连黄连泻心汤:黄连、黄芩、柴胡。

论治:清热解毒止疼,降逆润肠。

该病应留意饮食卫生安全,防止病发更为关键。

急性肠炎方——郭生白—全科中医师

急性肠炎方——郭生白—全科中医师

急性肠炎方——郭生白—全科中医师专家说下波疫情泻肚子,熟悉急性肠炎方剂一、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症状:大便多一天五六次、十来次、腹痛、发烧、发渴。

治疗方法,用清下法,用黄芩黄连汤:黄芩36g、黄连30(捣),白芍30g、甘草15g分两次服。

用药原理:每天五六次大便所以不用加大黄。

加黄芩黄连,一吃排便就好,把肚子里有害的粪便排完了,就好病。

芍药甘草治肚子疼也有发烧体温不太高37度左右。

排异有障碍,排不出去,还可以加点大,你不是排不出去吗。

让你的肠子的运动在剧烈一下,排出去了。

这不是顺势利导吗。

凡是肠炎去止泻必定发烧,肠炎发烧的去止泻,必定是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

二、清下法:葛根芩连汤:葛根50g、黄芩36g、黄连30g、(捣)白芍36g、甘草15g、分两次服。

这种病情是每天五六次大便,所以不用加大黄。

加黄芩黄连,一吃排便就好,把肚子里有害的粪便排完了,就好病。

芍药甘草治肚子疼。

要是发烧温度高、发渴就用葛根,葛根是解肌的,排异的,黄芩黄连也是排异的,甘草止疼的。

三、葛根芩连汤:川黄连25g、黄芩30g、秦皮30g、白芍30g、甘草15g、葛根40g、茯苓40g、泽泻 30g呕吐加生姜20g、半夏15g、有一点呕不用加半夏也可加半夏(呕是有声无物,吐是有物无声,呕吐是有声有物)。

这个方剂对应的症状是这样的,下痢就是拉肚子,下痢稀水,肚子疼,浑身疼,不浑身疼,浑身发酸没劲,有一个发渴,记住,发渴和发热。

有渴,你用这个方子就错不了。

呕吐下痢要不渴别用这个方子,有发热有渴都可以用,没有发热也没渴你别用,你记住啊,有一个就可用,我说的是核心那个规则。

葛根是解肌,出一点汗退烧了。

肠内排异,体表往外一点,什么都没有了,退烧了。

也许一副药就好了、也许两副。

泽泻,如果说他拉的像水一样,肚子不减,你可以加茯芩、泽泻,加上一点利尿的,多一个方面排异。

从尿排一部分,从肠排一部分,从汗腺排一部分,还没离开排异。

不发烧也可以用这个方子,他发渴,不发烧也不发渴,不要用。

急性胃肠炎良效方8方

急性胃肠炎良效方8方

急性胃肠炎良效方8方急性胃肠炎以起病急,呕吐,腹泻,腹痛为主症,多发生于夏秋季,其发病原因多由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饮食不洁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

一、猪胆汁等治胃肠炎【配方】新鲜猪胆汁100 毫升,绿豆粉500克。

【用法】上药混合拌匀,制成丸如梧子大。

成人每次服6~9克,儿章1克,每日服3~4次。

【功效】治急性胃肠炎、腹泻。

二、白萝卜干等治急性胃肠炎【配方】白萝卜干20克,马齿苋、野荠菜各 5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功效】】清热利湿。

治温热型急性胃肠炎。

三、鲜火炭母等治急性胃肠炎【配方】鲜火炭母60克(小儿减半),猪血 150~200克。

【用法】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血,但要注意肠炎腹泻者只饮汤,不吃熟猪血。

【功效】清热解毒、消胀满、利大肠,适用于急性胃肠炎。

四、鲜鸡矢藤叶等治急性胃肠炎【配方】鲜鸡矢藤叶60克,大米30克。

【用法】清水泡软大米,然后与鸡矢藤叶一起放入砂锅内捣烂,加水和红糖适量煮成糊食。

【功效】解暑除湿、祛风解毒、健脾导滞,适用于急性胃肠炎。

五、木棉花等治急性胃肠炎【配方】木棉花30~50克,白砂糖适量。

【用法】用清水2碗半煎至1碗,去渣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治急性胃肠炎。

六、连根韭菜治急性胃肠炎【配方】连根韭菜适量。

【用法】将连根韭菜洗净捣烂取汁约10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连服3~5日。

【功效】温阳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急性胃肠炎。

七、龙眼核治急性胃肠炎【配方】龙眼核(即桂圆核)适量。

【用法】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

每日2次,每次25克,白开水送服。

【功效】补脾和胃。

治急性胃肠炎。

八、艾叶等治急性胃肠炎【配方】艾叶9克,红茶叶6克,生姜2片。

【用法】将以上几味药一起煎水服用,每日2~3次;或将茶叶等量研成细末,用生姜煮水送服,每次6克,每日3次。

【功效】散寒利湿,治寒湿型急性胃肠炎。

治疗急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肝炎验方秘方名方

治疗急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肝炎验方秘方名方

治疗急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肝炎验方秘方名方
治疗急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肝炎验方秘方名方,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请关注作者、赞赏、转藏等,体质不同、仅供参考,欢迎咨询!
疏肝健脾汤:组成:陈皮15g,半夏15g,茯苓20g,白术15g,当归20g,白芍20g,黄芩15g,公英50g,砂仁10g,厚朴10g,木香15g,柴胡15g,龙骨40g、牡蛎40g,甘草10g。

用法:上药水煎,日服二次。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益胃。

主治;胃脘痛,胸胁胀痛;急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肝炎等。

柴桂木香汤:组成:柴胡15. Og 、黄芩12.0g、半夏12.0g、党参12.Og、桂枝10. Og 、炒白芍12. Og 、炙草6.0g、生姜三片、制川乌10. Og (先煎)稀木香12. Og 。

功效:理气温中止痛。

主治:胃脘痛。

加减:饭前痛重,炒白芍、党参改15.Og;饭后痛重去党参,加麦芽20.0g、莱菔子12. Og ;夜间痛重,制川乌改12.0~15. Og ,桂枝改12.Og~15.Og;腹胀,砂仁9. Og 后入。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 满意 , 现报 道如 下 。

肠 痈病 始见 于《 素 问 ・厥论 》 。其 病 因多 为饮 食 失
节, 暴 怒忧 思 , 跌 仆 奔走 , 使 肠 胃部 运 化 功 能失 职 , 湿 热
邪毒 内 壅于肠 而发 。中 医治 疗 急性 阑尾 炎 的研 究 主要 以清 热解 毒 、 活 血化 瘀 、 通 里 泻 下 三法 组 方 进行 辨 证 施 治 。一是 首重攻 下 , 着 眼于 通 。二 是 清 热解 毒 , 重 用 早
疗 效标 准 。治 愈 : 症状、 体好转 : 症状、 体 征减 轻 , 血 常规 基 本正
般 资 料
6 O例 患 者 中男 3 8例 , 女 2 2例 ; 1 6 ~2 O岁 5例 ,
2 1 ~5 O岁 4 8 例, 5 1 ~6 O岁 7 例 。从 发病 到入 院 时间最 短为 6 h , 最长为 3 d 。其 中 4 3例 伴 有 轻 中度 发 热 , T 3 7 . 6 ~3 8 . 8 ℃ 。全 部 病 例 均有 转 移 性 右下 腹 痛 或者 持 续 性右 下腹 痛 , 伴 有 不 同程 度 恶 心 、 呕 吐症 状 。实验 室
6 O例 患者 西 医 以抗 生 素 联 合 应用 , 给 予 头 孢 曲松 钠2 . 0 g人 0 . 9 生理 盐水 1 0 0 mL 中静 滴 , 每 日 2次 ; 替 硝唑 2 0 0 mL静 滴 , 每 日 1次 。部 分 患 者 给 予 补 液 、
纠 正水 电解 质紊 乱 。 中药 以阑尾清 每 日 1 剂, 分 2次早 晚 饭后 温服 。 中药 以活 血 行 气 破 瘀 法 , 处方 : 桃仁; 厚 朴、 枳实、 牡 丹皮 各 2 0 g , 红藤 、 蒲公英 、 金银花、 连翘、 败 酱草、 紫花 地 丁各 3 0 g , 乳香、 没药 各 1 0 g , 生 甘草 6 g 。
西 药常规 治 疗 的基 础 上加 人 中药治疗 急 性 阑尾 炎 , 效果
续 其他 治疗 。无 效病 例转 外科 手术 治疗 。
讨 论
优 良, 明显 胜 于 单 纯西 药 疗 法 。笔 者 2 0 1 0 ~2 0 1 4年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的方法 治 疗 急性 单 纯性 阑尾 炎 6 0例 , 疗

1 .山东 省 济 南市 中 医 医 院 , 2 5 0 0 1 2 、
\ 2 .山东 省 千 佛 山 医 院

【 关 键 词 】 急 性 单 纯 性 阑尾 炎 ; 阑尾 清 ; 西药 ; 临 床 观 察
急性 阑尾炎是 临 床最 常见 的外科 急腹 症之 一 , 属 中
医 学“ 肠痈” 范畴 。运 用 中医传 统理论 , 以整体 观念 辨证 施 治 的原 则 治疗该 病 , 可有 效地 控制 急性 阑尾 炎患 者 的
结果 : 治愈 4 9例 , 治愈率 8 1 . 6 7 ; 好 转 6例 ; 无 效 5例 , 总 有效 率 为 9 1 . 6 7 。治愈 病 例 腹 痛多 在 当天 减
轻, 4 d内基本缓 解 , 一般 7 d后 停 止 静 脉输 液 治 疗 , 继
病情 发展 , 改 善 临床 症状 , 降低 其 手 术 率 、 恶化率 , 且 在
规 检查 : 急 性 阑尾 炎 阳性 征象 。
治 疗 方 法
该方 药性 平和 , 疗效 显著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既发挥 了西 药补 液 、 抗 菌 消炎 、 疗效快 速 之长 , 又体 现 了中 医辨 证施 治、 注重 整体功 能改 善 的 特 点 , 因 而提 高 了急 性 阑尾 炎 的 临床治 愈率 。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1 — 1 9 )
检查 : WB C均在 1 0×1 0 / L 以上 。另 外 , 均 经 B超 或 C T确 诊或排 除其他 脏腑 病变 。
用 。三为 活血化 瘀 , 择机 选药 。近代 中医对肠 痈 的辨 证

般 分为瘀 滞证 、 蕴 热证 和毒 热证 三型 。瘀滞 证属 于发
病早期 , 气 滞血 瘀 、 湿 热 阻滞 尚未 化 热 的 阶段 。笔 者 认 为, 血瘀气 滞 为肠 痈 的基本 病机 , 故治 法 宜 用 活血 行 气 破瘀 ; 方 中桃仁 、 败酱 草 、 红藤 活血 破瘀 ; 厚朴 、 枳实行 气 导滞 ; 蒲公 英 、 金银花、 连翘、 紫 花 地 丁清 热 解 毒 ; 乳香、
中 西 医结 合 中国民间疗珐
C H I N A’ S N A T U R OP A T H  ̄ Oc t 2 O 1 5 .V o t . 2 3 N o . 1 0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急 性 单纯 性 阑 尾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孙 波 张 明 明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急性 胃肠 炎 验方
武 常 芬
( 济 南 军 区青 岛第 二 疗 养 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成分 : 生姜 1 5 g , 大枣 3 ~5枚 , 花椒 4 g 。
用法 : 将生 姜 去 皮 切 片 , 大 枣去 核 掰 碎 , 加 上 述 药 经 水 煎 3 0 ai r n 左右 , 服下后约 2 0 ai r n即 可 见 效 。
没药 活血 止痛 ; 生 甘草清 热解 毒 , 调 和诸 药 。临床 验证 ,
诊 断依 据 : ①临 床 表现 : 转 移 性 右 下 腹 疼 痛 或持 续
右 下腹 痛 , 伴 发热 、 恶 心欲 呕 。②临床 体 征 : 麦 氏点 压痛
及 反跳 痛 , 腹 肌 紧张 , 结 肠 充 气 试 验 阳性 。③ 实 验 室检 查: 白细胞 总数及 中性 粒 细 胞 比率 增 高 ; B超 阑尾 区 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