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工作家汪雪英

合集下载

我想恋爱,正好你在

我想恋爱,正好你在

经典语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男人在吃零食这件事上真是太奇怪了,吴先生尤甚。 他在忙,我坐在边上吃薯片。薯片正要进嘴时,他朝我看了一眼,我手一顿,想想自己吃得这么欢好像不太 好,于是问他:“要吃吗?” “不要。”他说。眼睛却又瞟了一眼薯片,又看看我。 这是要我送到他嘴边的意思?我把薯片递过去,他“嗖”的一下就叼走了。 “……还要吗?” “不要。” “真不要?”我默默地又递了一片到他嘴边,他毫不犹豫地又叼走了。 什么毛病!跟我玩儿小妖精的游戏?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嘛…… 2、我们还没在一起时,一次他带我去看音乐会。我记得很清楚,是2013年的西湖音乐节。 那天下雨,草地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坑,结果可想而知,鞋子里全是烂泥巴。他就找了个水池,很自然地蹲 下来帮我洗脚穿鞋子。
作者简介
汪海英,女,原阅文集团副总裁。 2009年加入盛大文学,历任CEO高级助理、盛大文学无线公司总经理、 盛大文学副总裁;2015年-2016年担任阅文集团副总裁,榕树下总经理。2016年担任浙江华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
作品目录
晚安就是我爱你啊 我说今晚月光那么美,你说是的003 遇见你时,所有星星都落到我头上010 谁说初恋不能到白头018 两个人过四季027 顾先生,不如我们就这样走下去吧033 回首依旧理工男041 难以忘记,初次见你 蔡大牙051 刺青060 为爱而胖,为爱而瘦067
我想恋爱,正好你在
20xx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品目录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经典语录
那些年,如果没有错过Ta,你会遇见怎样的风景?
《我想恋爱,正好你在》文艺APP《那年》上线以来优秀作品。轻松幽默又情真意切,在每一个故事里听见 “我爱你”的声音。

生活在低处

生活在低处

811.哥哥走出胶水味弥漫的车间,他直接去了二楼的办公室。

在那里,领到了这个月的工资,四千八百五十八块。

紧捂着裤兜里的钱,他顿时感觉沉甸甸的。

走出厂门,来到喧嚣的街道,风裹着一丝冷气,刀一般割在脸上,却一点也不感到冷,他心底欢喜着,一股莫名的暖流转瞬流淌全身。

留了几百在身,剩下的钱全都寄了回去。

他生活节省,虽然才三十刚出头。

抽五块钱一包的劣质烟,一年到头难得买一次衣服。

把挣来的钱都存起来,看着卡里不断攀升的数字,他心底就感到十分踏实。

从邮局出来,已近黄昏。

天空飘着丝细雨,他走在马路边,孩子式地张开嘴,让裹着寒意的雨水落进嘴里。

抖擞了下身子,他顿感全身舒畅很多。

他喜欢吃牛肉。

今天也不例外。

每次月底发工资,他都会去附近的湘菜馆点一份牛肉和一份小菜,然后再喝上一点小酒,算是犒劳自己一番。

雨夜,霓虹灯闪烁,氤氲出淡淡的温情。

微醺的他从饭馆出来,蹲在马路边,默默点燃一根烟。

五块钱一包的劣质烟,燃烧着,转眼就化为灰烬。

地上残余的灰烬是那一根烟的尸体。

他能感受到指尖燃烧所带来的温度。

他把烟摁灭在地,适才掉落在地的烟灰在雨水的湿润下,早已与地上的灰尘融生活在低处文/周齐林籍贯江西永新,80年代中期生,广东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东莞文学艺术院第四届创作项目签约作家,有作品100余万字散见于《青年文学》、 《鸭绿江》、 《北京文学》、 《青年文学》、 《文学界》、 《青年作家》、 《朔方》、 《当代小说》、 《四川文学》、 《天涯》、 《安徽文学》、 《特区文学》、 《短篇小说原创版》。

曾获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著有小说集《像鸟儿一样飞翔》,散文集《心怀故乡》。

周齐林. All Rights Reserved.为一体。

他站起来,在异乡的街头,起身的那一刹那,忽然就想到了爷爷的死。

那个盛夏,因食道癌而干瘪如柴的祖父被推进火化炉里,炽热的火焰把它燃烧成灰烬。

他重新点燃一根香烟,在暗夜里,看着它点点滴滴化为灰烬。

在零星闪烁的微光里,他仿佛看见爷爷那张熟悉的面孔。

打工,让我的生命绽放光彩

打工,让我的生命绽放光彩

打工,让我的生命绽放光彩
汪雪英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自从走出家园的那一天起.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东莞度过20余载的青春年华:打工,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一、洗手间、冲凉房。

都曾经有我灯下看书的影子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汪雪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汇峰大厦汇峰中心A区八楼东莞时尚杂志社,523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8
【相关文献】
1.让生命绽放光彩--浅谈职校班主任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J], 王建国
2.打造“生命教育”特色品牌让青少年生命绽放光彩——贾悦社区学院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J], 高志敏;杨春鹏;张会师;
3.多彩校本课程绽放生命光彩——探索“润根育人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之开发实施策略 [J], 金焕芝
4.生命教育: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J], 王赛;王晓宇
5.展现生命活力绽放生命光彩——六大领域课程之“体育与健康” [J], 李海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卑微的江河

卑微的江河

卑微的江河作者:朱成玉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0年第08期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高考热点作家。

作品被广泛转载,每年均有多篇作品被选作中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著有《向美好的旧日时光道歉》等多部文集。

决定离开东莞之前,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留言:“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

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

今年疫情让好多企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

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这封信行文讲究,情感真挚,感动了很多人。

有的网友更是找出了“识惠东莞”的出处:2004年,我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为东莞图书馆题字时,写下了“知识惠东莞”几个字。

吴桂春的“识惠”显示了他对文字的活用能力。

在辛苦的劳作之余,他选择了去图书馆看书。

通过图书,试图改变自己。

他有一个倔强的灵魂,从不坐以待毙,不肯向现实投降。

而书,给了他最妥帖的关爱。

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转发了相关消息,并回应道:“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回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位农民工后来在东莞找到了新的工作,他可以继续去图书馆看书了。

这让我想起纪录片《我的诗篇》,那里面有鲜活的人、真实的人、诚恳的人,以及漂亮的画质、不俗的诗歌。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工人诗人的境遇:老井,煤矿工人,很少看到阳光,终年在地下600多米处工作;陈年喜,爆破工,工作十分危险,可父亲的瘫痪、母亲的癌症,让他不得不冒险;邬霞,制衣厂的女工,每天熨烫精致的吊带裙,而她自己却只买得起最便宜的衣服;吉克阿尤,填鸭毛工人,离乡多年,甚至连家乡的习俗都已遗忘;乌鸟鸟,失业后想找一份接近自己梦想的工作却屡屡受挫,最后只得干起了杀猪的营生……这就是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环境,可他们在这困难的生活里仍选择了诗意的生活。

我最喜欢的是爆破工陈年喜的故事,也喜欢他的诗。

“乐姐”日记

“乐姐”日记

“乐姐”日记
林玉华
【期刊名称】《新读写》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读完文章,禁不住也被作者自信、清新的文风感染。

整篇文章洋溢着作者的乐观与快乐,正如题目所说的一样..即使面对书山,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同样地赋予了“乐”的感受。

文章还改写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引用了拿破仑的名言,增添了丰富的文墨气息,而不是一味地作“乐”.使之更有深度。

同时牢牢地扣住了“乐”这个主题,有张有弛。

不难想象,“乐姐”一定是人如其文吧?【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林玉华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沙田广荣中学湖中舟文学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乐嘉藻日记·庚戌旅行日记(之八)
2.乐嘉藻日记·庚戌旅行日记(之十)
3.乐嘉藻日记·庚戌旅行日记(之四)
4.乐嘉藻日记·庚戌旅行日记(之五)
5.乐嘉藻日记·庚戌旅行日记(之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2:我是一朵飘零的花》读书笔记模板

《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2:我是一朵飘零的花》读书笔记模板
03
第81章陈 铁救我(1)
04
第82章陈 铁救我(2)
06
第84章面 包车抢劫 (2)
05
第83章面 包车抢劫 (1)
01
第85章让 工人自愿白 干(1)
02
第86章让 工人自愿白 干(2)
03
第87章做 王董帮凶 (1)
04
第88章做 王董帮凶 (2)
06
第90章原 来是他(2)
05
第89章原 来是他(1)
03
第19章一 夜暴富(1)
04
第20章一 夜暴富(2)
06
第22章 “小姐”和 “骗 子”(2)
05
第21章 “小姐”和 “骗 子”(1)
第23章婊子立牌坊 (1)
第24章婊子立牌坊 (2)
第25章再次性骚扰 (1)
第26章再次性骚扰 (2)
第27章 “升职 器”(1)
第28章 “升职 器”(2)
读书笔记
感觉没有一段真实经历不会写出这么真实的感觉,对古诗文也比较熟悉,涉猎广泛。
如果都一部讲述底层人员为了吃饱肚子在困苦中挣扎,那第二部就是将众多人生活一角浓缩的霸道总裁和灰 姑娘故事,虽有些脱离实际,可以大体看看“每个人”的生活缩影。
有问题慢慢解决问题吧,自己保护好自己,不见证黑暗怎么知道光明的美好,不要被虚无缥缈的东西蒙蔽了 双眼,希望大家都能幸福。
暗黑的剧本透漏着一丝真实。
看完了第一部立马搜索了第二部来看,第一部看起来更贴近现实,写尽了那个时代打工人的心酸,底层人的 生存艰难,边看边代入着,我的母亲那个年代也是那么走过来的打工妹吧,为了我们读书,不停地加班,生活上 也是特别的节省~看了第二部感觉更像霸道总裁爱上打工妹的言情小说,看到从校园招学生来实习,这利益链到 2023年了到都还在用,以后也是一样的吧想着2014年8月我们一大批学生坐着硬座火车20多个小时才到达深圳, 坐着去中介的大巴上看着豪华的高楼大厦~同样是实习,看着别人工资比我们多一半,一起来的同学受不了达给老 师说不干了,得到的是老师用毕业证威胁着,不干就拿不到毕业证~好在一学期过的很快,拿到了毕业证,也脱离 了学校第二部结局有点心疼王磊了,既然是这样的结局~转念一想也是好的,爱情并不能大于一切。

报关员的黑色记忆_中 集

报关员的黑色记忆_中 集

第六章东莞内幕之只顶不顺(只鼎不舜)楔子大家都熟知东莞是全国酒店业最发达的城市,却不一定知道酒店业的基础是从何发展而来。

这些经验,值得一些落后省份去学习和借鉴。

东莞可谓中国第一个引进来料加工模式的城市,从1978年引进第一家中外合作太平手袋厂开始,加工贸易业的模式就开始引爆全国。

东莞这个以外资为主的城市,其高速成长的经济一度在广东乃至全国保持领跑的地位。

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不断兴起的工厂、企业和源源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酒店、娱乐业和房屋租赁业进一步繁荣。

这才是东莞的命脉所在、重中之重。

"加工贸易业"这一行,东莞有其先进的外经模式,尤其是"报关员"这一职业,东莞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本人谓之为"东莞模式"。

第一节往事哪堪回首在一个寒冷冬日的傍晚,我出差经过东莞长安。

在长安广场里,我看见一个单位正组织长安的打工者举行歌咏比赛。

远处传来多么熟悉的声音:"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这是一首经典老歌--《酒干倘卖无》。

记得当年那个寒冷的平安夜,也是在这个舞台上,谭勤勤唱到这首歌,陶醉地来回踱着步。

如今,物是人非,令人嘘吁不止,伤感油然而生。

第二节智通VS基业(一)离开信隆厂,我百无聊赖,来到了莞城两大人才市场。

在这里,我又遇到了张科学。

我也毫不惊讶,因为我们在职时就已经有了危机感。

在东莞的智通和基业两大人才市场,我们是常客。

骑驴找马,这是我们报关员惯用的手法。

比如,我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在众多的应聘者中,他们都喜欢背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当打开公文包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他的包里有几份核销单。

这时候,基本上我可判断他是个在职报关员。

这种现象,往往在智通和基业的周三招聘专场居多。

更有甚者,拿报检资格证当报关资格证用,对招聘官说:"不好意思,报关资格证没有,我有报检资格证,反正有报关资格证也是要委托报关行报关嘛!"某些面试官想想公司的情况好像也是这样,于是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录用标准,就告之面试通过了。

女作家卧底东莞工厂,200天见证女工生存现状

女作家卧底东莞工厂,200天见证女工生存现状

女作家卧底东莞工厂,200天见证女工生存现状作者:红雨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2014年第04期丁燕是新疆的一位女作家,2011年她加入东莞文学艺术院。

有人说,东莞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世界,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比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要多,若要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最好的方法是近距离接触这些外来务工人员。

在东莞的樟木头镇,丁燕毫不犹豫地隐瞒了作家的身份,卧底进入一家工厂,和女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感受她们梦想和希望、辛劳和迷茫……2013年10月26日,丁燕的小说《工厂女孩》获得20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图书”提名。

无声叹息,疲惫青春第一天卧底并不顺利。

那是2011年年初的一天,丁燕骑着电动自行车在樟木头镇的大街上搜寻招工广告,一般工厂招工都要求女工年龄在35岁以下,丁燕已经40出头了,要找到一份适龄的工作很不容易。

终于逮到一家放宽了年龄要求的工厂,可一面试就被揪了出来:“你,戴眼镜的,可以走了。

”“你连我的资料都没有看,怎么就知道我不合适?”丁燕据理力争。

“戴着眼睛,一看就是吃不了苦的。

”回去之后,丁燕配了副隐形眼镜。

第二天,丁燕找到一家音像带盒制造厂,这回她学乖了,只说自己是高中学历,家在农村。

负责人问她要毕业证,她说没有带,负责人手一挥:“通过!”丁燕和一群年轻的女孩被带到厂里,排队领工作装,土黄色的旧工服,软塌塌的帽子。

有专人带着她们向车间里去,两侧的重型注塑机发出噪音很大,碎屑四飞,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刺激的鼻腔生疼。

丁燕被安排在搬运车间。

那天,丁燕马不停蹄地搬了两百多箱。

箱子虽然不重,但反复弯腰起身欠身摆放,把没干过重活的丁燕累的人仰马翻。

晚上六点钟,下了班的丁燕按照规定去女工宿舍楼下的管理处交上自己的工牌和身份证。

宿管二话不说,将一把钥匙交给她,叫她自己去316室入住。

六层宿舍楼女孩子来来去去,丁燕从楼梯经过,女孩们提着开水瓶去打水,有人边走边打电话。

三楼的走廊里宿舍门口扔满了塑料袋、一次性饭盒,敞开的宿舍里有女孩躺在床上,把手机的音乐放到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有个打工作家叫汪洋》(2011-10-09 18:41:52)转载▼【身影人物在线访谈栏目介绍】“身影人物在线访谈”栏目是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榜样人物大型影视系列专题《身影》摄制组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设的以在线聊天的亲切形式,就在外务工创业青年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嘉宾进行一对一交流的访谈节目。

2010年7月,榜样人物大型影视系列专题《身影》正式被团中央选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团中央宣传部将《身影》的摄制活动的经验以《让典型“身影”陪伴务工青年成长》为题录制为教学片选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精选》,在全国共青团系统重点推广和宣传。

身影官方网站将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及时刊发身影人物在线访谈稿件。

同时,摄制组计划拟联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将对该访谈内容结集出版,为进城务工创业青年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性帮助。

东莞,有个打工作家叫汪洋广东省网络文学院《网络十年精品回顾》第一场,汪雪英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汪雪英出版的作品时间:2011年10月9日地点:身影人物在线访谈群主持人:红领戴嘉宾:汪洋红领戴:您好,我是身影人物在线访谈栏目主持人红领戴,欢迎您来到我们在线访谈栏目。

汪洋:您好!红领戴:您是个作家,是个打工作家,您的第一篇打工文学作品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汪洋:《漂流花季》,是早期作品,诗歌,现在回过头来看,很肤浅,很纯情的那种写作,有点汪国真的味,当时在东莞的工厂,下了班没事干,看的书多了,不过瘾,就开始自己写,其实,没有更多的想法的。

再后来,写作就是有话要说的了。

那个时候的写作,是在流水线上,是在宿舍,是在洗手间,饭堂,条件很差。

红领戴:您在东莞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您是在怎样的条件下选择了去东莞打工?汪洋:至今还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上班,至少有十二三个小时,我在常平一家玩具厂打工,做包装车间的流水线工人,第一道公序到最后一道,基本上我都会做的。

我出来打工,是我们县最早的一批,县劳动局送过来的,为了机会平等,还组织了招考,从六千人里头,挑了二千人,我是第一批出来的,我们县的第二批,在北京,第三批,在深圳,番禺等地。

当年考试,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里面考,我老爸守在窗外,关注这场考试,他可能会认为,这场考试或许有机会改写我的命运,像他们五六十年代一样,到煤矿,铁矿,最后留下来的,都吃了国家粮,有了正式工作了。

我们哪个会想到,这是打工,而且到了广东才知道,谁想来都可以来,不需要什么招聘,限制人数,考试。

1987年5月考试,6月过来的,我记得到东莞的第三天,就是端午节。

我们分在一个烟花炮竹厂,这是生活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我的一个女同学,我们隔邻村的,跟我一起考过来的,她家,她们全村,都是做鞭炮的,她做了不到两个月,就回家了。

说做鞭炮,还不如回家做去。

红领戴:有人说,社会是一所大学。

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从您的打工生涯,谈谈您有哪些收获?汪洋:我认同这句话,打工虽然很苦很累,背井离乡的,但跟农村种庄稼人比起来,境况算是好多了,农村出来的孩子,八十年代末,九十代末初的第一代打工者,一般都很能吃苦,因为他们不在这里吃苦,在农村会更苦。

收获,是有的,这些年打工,让我明白很多,懂得很多,也得到很多,至少,如果我不出来打工,我跟我的母辈,会一样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嫁人,生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过些年,找一个人家就这样嫁了,运气好的话,嫁一个好男人,一个好人家,运气不好的话,日子就有得捱了。

写作,对于一个农村女人来说,永远是学生时代的梦。

红领戴:从您的简历了解到,您出生在江西,您能为网友描述下您的家乡吗?讲您一件让在家乡最难忘的事情。

汪洋:我是江西井冈山区永新县的,属吉安市。

我们县是丘陵地带,我们那个村子,算是好的,前面是稻田,后面不远处是山,都是不高的,远一点,就都是高山,一峦一峦的高山。

村前,一年四季分明,田里种水稻,西瓜,一至夏秋两季收割的季节,遍野的黄,从村边通到山边,从山边通向更远。

最喜欢的事,也是最难忘的事,就是秋季到山上去摘毛栗,油茶籽,背了一个小背篓,天不亮,就上山了,在山上,一边摘,满了就倒出来用竹篇打,把一粒一粒的果实,捡起来,回家的时候,毛栗就有几斤重了。

摘油茶的季节,也正是这个季节,就这几天的事,山上会有好多人。

自己家的摘完了,去找人家树上没摘到的遗漏的油茶籽,很是过瘾的。

梅雨季节,到大山里去摘杨梅,爬到杨梅树枝上,往那边一看,隔邻的杨梅树下,就有一条一条的千丝蛇,细细的,绿绿的,长长的,挂在树上,慢慢地蠕动,有些一动不动,就在吃杨梅。

树下铺了一地的粉红色,那是熟透了,掉落在地下的杨梅。

对于摘杨梅,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一个人跑二十里,到外婆家的后山去摘过的,我那条蛇,还清晰地记得。

我那天摘了两竹蓝,挑回来的时候,下大雨,回到学校,同学们吓了一跳,说你真的去摘杨梅了,听说树上树下很多蛇,我一边分杨梅给大家吃,一边笑,蛇经常同我抢食的。

红领戴:您认为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的区别是什么呢?相对于城市青年,农村青年的优点是什么呢?汪洋:农村青年的优势,进了城,开始几乎看不到什么优势。

没文化,不懂城市里的规矩,但农村人知道自己的短处。

勤劳,努力,向上,有一点好处,就能知足。

所以,我们做事,无论何种情况下,都无怨无悔地付出,农村青年和城里人的区别,就是农村青年要在城里扎下根来,可能要奋斗几十年,或者一辈子,而城里人,出生就有了,他们不需要这些奋斗。

他们只要努力做好工作,就行了。

作为农村人,要在城里生存,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再苦再难,但无论如何,我认为,不能老是怨天忧人地过日子,应该笑着面对,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你付出了,会得到更多,我一直相信这句话。

有时候,能做个能被别人“利用”的人,是幸福的,是有价值的。

现在人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维钱是论。

有钱,有房有车,有自己的公司,混出来的打工者,就是成功者。

我认为,这个论点是谬误的,这个价值观是畸形的。

对于这样的成败论之说,我向来是不赞成的。

我认为,你的目标是什么,达到了,你就是成功,比如你想做一个主管,你通过几年的努力,你做到了这个主管的位置,你就是成功;如果你的目标是打几年工,回家盖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你在打工的几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了这个心愿和目标,你就是成功的。

一句话,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只要做成了,就是成功。

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所付出的努力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你努力做了,你成了一名作家,在我们眼里,这就是成功。

很多人认为,赚到钱了,才是成功。

可钱不是万能的,赚到钱,并不一定就是成功。

当然,能赚到钱,也是一种本事,只要他是生财有道的合法收入,我们不能有仇富心理。

但这样,就让很多打工者,没赚到什么钱的人,过年过节放长假了,都不敢回家见亲人,这种成功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伤害的。

红领戴:2010年2月04日,东莞时报有一篇关于您的报道:《打工作家汪雪英受热捧》。

您能给网友们谈谈这个报道的背景吗?汪洋:从九十年代(1994年6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漂流花季》至今,十五年我没出版一部作品。

2008年,我一口气把近几年的创作,同时出版了,有四部,分别是纪实文学长篇<<漂在东莞十八年>>、人文社科《同在屋檐下:婆媳关系》、纪实人物《那些向上生长的枝丫》、营销专著《签单其实很简单》。

特别是《漂在东莞十八年》,此书05年在红袖添香网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网友好评,05年居然登上了红袖年终综合类长篇小说的榜首。

07年在腾讯网,又获得了优秀奖。

接着是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签约,之后是出版。

其实,在网络上的写作,是《漂在东莞十八年》这部书稿奠定的基础的,那一阵,所有的文学网站,门户网站一夜之间,几乎是同一时间段转载,授权的正版,不授权的盗版,遍地开花……还有一本,就是《同在屋檐下:婆媳关系》这本书,本来是帮民政部属下的中国社会出版社写作的,稿酬很低,算是象征性的,因为农家书屋的书稿,全国都是捐赠性质的,作者只是象征性的拿几千块钱稿酬。

但这本书,很争气的,在书店,卖得不错,在农家书屋,也挺受欢迎,我在出版的第二个月,我自己花钱买了60本新书,居然是第二次印刷,这让我欣喜,听说还帮到不少人搞好了婆媳关系的处理问题。

安徽省一个乡村的作者,因为写一个新闻出版署举办的全国征文“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写感受的征文大赛,居然拿了二等奖,听说他还拿了安徽省的一等奖呢!至于那篇报道,我认为这个热棒,其实,是媒体宣传需要。

但我当时的投票,也确实是排在了前几位,虽然总投票,大家都是不多的。

我认为,他们之所有选我,那是因为我写的东西,打动过他们。

我的《漂在东莞十八年》写的是我自己的个人奋斗史,成长史,也是中国第一代打工人的心灵成长史。

我写的是我自己的打工故事,但也是写作他们的打工故事,只要是打工的,或者曾经打过工的,看了我作品的人,几乎都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我也相信,他们会喜欢我的作品,从线上线下,我自己也能感受得到。

在线下,经常有人买了我的书,想尽办法,找到我的工作地址,跑我们公司楼下来等我下班,就为了一个签名。

其实我对形象代言这个事,没当真,选上也好,选不上也罢,只是网友的一片心意,不反对,如果真能代言一座城市,那也是挺光荣的。

红领戴:农村务工青年和城市青年各有所长,您认为心中的自己是追赶城市青年的标准,还是超越城市青年的标准?汪洋 :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各有所长。

我认为,这两种人,应该取长补短,在事业上,在工作中,生活中。

无论是谁,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应该相互学习。

相互映照。

这个应该不是这么分开来讨论的。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我就是我。

无论是我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我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城里人也是一样,农村人也是一样,都是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的,除了户籍制度以外,应该有许多可以让我们追求的东西,我认为值得我去做的,我就去做,比如公益,比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一同得到成长。

农村青年,想在城里立足,是要比城里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也不能就此怨天忧人。

而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不抱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做一个写作关乎底层生存,命运,有悲悯心态的写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纯朴的,扎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生。

红领戴:您对自己在东莞的打工生涯和写作生涯有何规划?汪洋:我现在的工作,充其量还是打工,都打了二十多年了,就算我不累,再过十年,也没有公司愿意请我这么老的打工妹了吧,我也该考虑转型了。

我也不能打一辈子工吧。

在哪打工都是打工,一样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家乡现在也富裕了,我也不想丢掉农村的土地,责任田,叶落归根,年龄这么大了,考虑的是孩子和老人的问题,首先不是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