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5)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2、在以下哪个时期,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体系?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以下哪个选项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租庸调制4、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地理学之父”?A. 埃拉托斯特尼B. 埃里希·赛义德C. 马尔萨斯D. 查尔斯·达尔文5、以下哪个城市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著名的“千湖之市”?A. 武汉B. 成都C. 重庆D. 拉萨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

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是罗马。

C.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D. 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

7、以下哪个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宋时期8、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C、唐朝中叶后,北方大量人口南迁D、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9、以下哪个朝代被史学家称为“封建社会的成熟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0、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B. 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有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器等。

C.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途经中亚、西亚。

1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A. 孙中山B. 康有为C. 梁启超D. 谭嗣同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B、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基地C、新疆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D、青藏高原是中国古代“世界屋脊”13、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A. 唐朝B. 宋朝C. 辽朝D. 隋朝14、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起点”?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5、下列哪个朝代完成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6、以下哪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A. 西伯利亚平原B. 黄土高原C. 阿尔卑斯山脉D. 青藏高原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青铜器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D. 宋太祖建立宋朝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青铜器20、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活字印刷术D. 磁悬浮列车21、下列哪一项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马陵之战D. 桂陵之战2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错误的是:A. 商周时期,城市以防御为主要功能,形成城堡式布局。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试题及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大泽乡起义②四面楚歌③约法三章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2.“安史之乱”主要反映了 ( )A.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B.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C.中国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用人不当C.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D.危害了人民的利益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 ( )A.杯酒释兵权B.推行郡县制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行省制5.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 )A.原始平等的生产关系B.奴隶制剥削关系C.封建性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6.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是在 ( )A.1661年B.1662年C.1683年D.1684年7.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 )A.反封建的农民起义B.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农****动C.反对殖民侵略的农民起义D.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动8.较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9.中国同盟会是一个 ( )A.农民阶级政党B.资产阶级团体C.资产阶级政党D.无产阶级政党10.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 )A.辛亥革命中B.五四运动中C.国民大革命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11.确立党对军队领导的事件是 ( )A.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井冈山会师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 ( )A.实现工业化B.实行三大改造C.制定宪法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13.林肯颁布的重要文献是 ( )①《独立宣言》②《****宣言》③《宅地法》④《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4.俄国十月革命较先取得胜利是在 ( )A.彼得格勒B.莫斯科C.明斯克D.基辅15.一战后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B.巴黎和约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九国公约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实行全面没收私人资本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实行商品买卖17.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了 ( )A.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B.整个捷克斯洛伐克C.奥地利D.波兰1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丘吉尔的共同活动有 ( )①发表《大西洋宪章》②参加德黑兰会议③参加开罗会议④同意建立联合国⑤发表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9.标志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百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后,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B.1962年,法国被迫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C.“非洲独立年”的出现D.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布独立20.苏联存在的时间是 ( )A.1917—1991年B.1921—1991年C.1922—1991年D.1922—1990年21.小明1986年10岁时第几次观察到著名的哈雷彗星,当他第二次再看到哈雷彗星时,他的年龄应该是 ( )A.86岁B.36岁C.45岁D.20岁22. 下列四天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这一事实的是 ( ) A.元旦B.国际劳动节C.国际儿童节D.我国国庆节23.下列气候类型中,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有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24.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下列中的 (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和降水D.入渗和蒸腾25.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26.铺设青藏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空气稀薄B.太阳辐射强C.多冻土层D.气温低,日较差大27.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 )A.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B.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分界线C.农业区与牧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28.下列地区中,湖泊数较多的是 ( )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云贵高原29.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较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30.下列地区中,在一年之中每天正午时物体的日影总是朝北的是( )A.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D.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31.下列的太阳活动,发生在光球层的是 ( )A.太阳风B.耀斑C.太阳黑子D.日珥32.下列的人口密集地区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目较多的是 ( )A.东亚B.南亚C.北美D.西欧3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煤炭和石油资源都较丰富的是 ( )A.辽宁、山东B.山西、云南C.山东、内蒙古D.广西、贵州34.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B.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C.西欧、北美由人口迁入区变为迁出区D.人口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35.长江干流沿岸分布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下列中的 ( )A.昆明、贵阳B.重庆、西宁C.南京、上海D.成都、长沙36.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太阳辐射C.降水D.海陆分布37.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板块张裂活动形成的是 ( )A.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B.喜马拉雅山C.东非大裂谷D.太平洋38.苏轼诗“雨前已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51)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51)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据图5-4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③交通便利④水源丰富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该工业区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当地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科技力量略逊于其他工业区,当地的能源和水源供应也不足,因此B选项正确。

2.二战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A.签订洛迦诺公约B.同意德国参加国联C.纵容日本侵华D.慕尼黑阴谋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3.苏联成为可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A、斯大林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这里要充分注意“匹敌”的含义以及“超级大国”的提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即展开抗衡,但当时苏联的综合国力较弱,美国掌握着原子弹,苏联无法与之匹敌。

只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美苏战略武器的数量达到大致均衡,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匹敌”才形成。

4.下列史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是()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淝水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淝水之战发生得最晚,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场战役。

如果了解了这四次战役发生的时间,回答此问题则相当容易。

因此应当牢记这四场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并且应该知道四场战役的作战双方、地点及结果。

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三场战役,还需要掌握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他注意招揽和提拔人才,注重农业生产,保证了军粮供应。

因此,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进行决战,5.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A、李白、王维B、杜甫、白居易C、李白、杜甫D、王维、白居易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6.“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作物生长具有()A、季节性B、周期性C、波动性D、地域性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朝代在历史上被誉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奠基者”?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实行土地私有制B. 秦朝时期,推行均田制,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C. 汉朝时期,实行屯田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D. 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赵匡胤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B. 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C. 指南针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之一D. 指南针的发明与风水无关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春秋五霸”之一?()A、孔子B、齐桓公C、孟子D、老子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是开拓者。

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丝绸之路沿途经过的地区主要是中国的西北部和中亚。

D.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B、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C、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鼎盛,宋元时期逐渐衰落D、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主要商路,但并未促进文化交流8、下列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秦朝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重大地理措施及其影响?A、修筑长城,仅用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对经济无任何促进作用。

B、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地方管理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C、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

D、推行铁器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与地理交通无关。

9、下列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是在全新世初期形成的B. 秦汉时期,四川盆地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 宋元时期,我国海岸线开始向南推移10、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锦衣卫和东厂C. 推行八股文考试D. 实行三省六部制1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商汤灭夏B、周武王伐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开疆拓土12、下列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唐朝与日本、新罗等国友好往来,文化交流频繁。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2、以下哪个历史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宋代农业实现了“精耕细作”,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提高D. 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使得赋税制度更加合理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A、但丁B、莎士比亚C、歌德D、雨果5、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南北半球风向差异D、海陆分布6、以下哪个历史时期被称为“汉武帝之世”?A. 西汉初期B. 西汉中期C. 西汉晚期D. 东汉初期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世界地理学的奠基人”?A、张衡B、徐霞客C、托勒密D、亚里士多德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B.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 明清时期经济重心稳定在长江流域9、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印度的陆上贸易通道B.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陆上贸易通道C.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非洲的陆上贸易通道D.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美洲的陆上贸易通道10、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封建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B. 封建社会实行等级制度,等级森严C. 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轻视商业发展D. 封建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11、下列哪个地区被称为“天府之国”?A. 江苏南京B. 四川成都C. 河南郑州D. 江苏苏州12、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的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13、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四大古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A. 西安B. 北京C. 南京D. 杭州1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著有《元和郡县图志》?A、司马光B、徐霞客C、郦道元D、杜佑15、下列哪一项是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管理而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州县制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D、农业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为辅17、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B. 秦朝C. 唐朝D. 宋朝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唐朝建立D、宋朝建立19、下列哪一项战役标志着楚汉战争的转折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彭城之战D. 井陉之战E. 淝水之战20、以下哪个地区被称为“天府之国”?A. 河南省开封市B. 四川省成都市C. 湖北省武汉市D. 广东省广州市21、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22、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东方明珠”?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深圳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青铜器24、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唐太宗建立贞观之治D. 宋太祖建立宋朝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原因?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青铜器26、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C.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D. 宋太祖建立宋朝2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成就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卷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卷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2.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是()A. 齐国的管仲改革。

B. 魏国的李悝变法。

C. 楚国的吴起变法。

D. 秦国的商鞅变法。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宗法制。

4.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焚书坑儒。

C. 百家争鸣。

D. 三教合一。

5.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广州。

6.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推行科举制。

D. 与汉族通婚。

7. 隋唐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8. 唐朝时,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9. 北宋的都城是()A. 东京(开封)B. 临安(杭州)C. 大都(北京)D. 长安。

1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1. 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A. 宣政院。

B. 行中书省。

C. 澎湖巡检司。

D. 西域都护府。

12.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A. 明太祖朱元璋。

B. 明成祖朱棣。

C. 明宣宗朱瞻基。

D. 明神宗朱翊钧。

1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印度洋沿岸。

C. 大西洋沿岸。

D. 太平洋沿岸。

14. 清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西跨()A. 葱岭。

B. 巴尔喀什湖。

C. 西伯利亚。

D. 喜马拉雅山脉。

1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6.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A. 洪秀全。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哪个古代文明最早创造了楔形文字?A. 古埃及文明B. 古巴比伦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答案:B解析:楔形文字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拉克境内)的苏美尔人创造的,后来被古巴比伦人继承和发展。

古埃及文明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古印度文明创造了梵文,而古中国文明创造了甲骨文和金文等。

因此,最早创造楔形文字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故选B。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属于这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分封制D. 统一文字答案:C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行郡县制(A)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统一度量衡(B)和统一文字(D)则是为了加强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

而实行分封制(C)是西周时期的制度,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相悖,因此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故选C。

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地动仪D. 印刷术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动仪虽然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由张衡创制,用于监测地震方向,但它并不属于四大发明之列。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商朝的都城布局以宫殿区为中心,周围分布手工业作坊区B. 周朝的都城布局采用了严格的里坊制C. 秦朝的都城咸阳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D. 唐朝的长安城首次出现了市、坊分离的布局答案:C解析:A项错误,商朝的都城布局虽然以宫殿区为中心,但手工业作坊区并不一定围绕宫殿区分布,有的作坊区可能远离宫殿区。

B项错误,严格的里坊制是在唐朝长安城才得到充分体现的,周朝的都城布局并未采用这种制度。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卷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卷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

2. 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庄子。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文字是()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

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重要措施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推恩令D. 察举制。

5.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长安B. 洛阳C. 成都D. 广州。

6.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迁都洛阳B. 说汉语C. 穿汉服D. 独尊儒术。

7.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

8. 唐太宗时期的著名谏臣是()A. 房玄龄B. 杜如晦C. 魏征D. 长孙无忌。

9.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吕雉B. 武则天C. 慈禧太后D. 萧太后。

10.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 打破市坊界限B. 出现早市和夜市C. 海外贸易发达D. 开始使用纸币“交子”11. 元朝时期,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A. 宣政院B. 中书省C. 行中书省D. 澎湖巡检司。

12.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三司C. 实行八股取士D. 以上都是。

13.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

其中,东北到()A. 外兴安岭B. 库页岛C. 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D. 太平洋。

14.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 中国的禁烟运动C. 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D. 中英贸易逆差。

1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6.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 萧朝贵D. 冯云山。

17.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 发展资本主义C. 维护清朝统治D. 抵抗外国侵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秋分日时,我国的天气状况是()A、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伏旱季节C、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D、快行冷锋南下,易造成寒潮灾害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现象。

其中A项为错误表述,因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纬度均接近或超过40°N,副热带高压难以影响到这一地区。

B项提到的伏旱天气出现在7、8月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题意不符。

D项所说的寒潮,多发生于秋末和初春时节,9月底还不常见。

故答案选C。

2.关于图4-4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脉以北为针叶林,以南为阔叶林B、山脉以北为玉米产区,以南为小麦产区C、山脉以北河流冰期长,以南河流冰期短D、山脉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我国秦岭南北的地区差异,在一月气温、温度带、降水量、自然植被、农作物、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

其中只有温度带划分一项正确。

故答案选D。

3.分析图3-2四幅图各代表的气候类型及地点,各图所代表的地点从左到右依次是()A、罗马、伦敦、阿斯旺、孟买B、孟买、罗马、阿斯旺、伦敦C、伦敦、罗马、孟买、阿斯旺D、孟买、阿斯旺、罗马、伦敦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要求掌握世界主要城市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可以看出,自左到右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依次对应D选项中各个城市。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光复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同盟会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5.下列关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B、降水量大,集中在冬季C、全年盛行西风,降水比较均匀D、气温变化曲线变化幅度大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了解及描述的概括能力。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及暖流影响,温凉湿润,降水均匀。

夏季一般在20度以下,冬季在0度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以下,分布均匀。

C项正确。

6.以下关于华沙条约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对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B、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C、成立时包括欧洲和亚洲所有社会主义国家D、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晚成立六年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虽然亚洲已有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并没有加入该组织。

这是需要记忆的历史事实。

7.图4-5中三种气候分布于欧洲西部同一纬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三地点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最大B、三地点均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三地点中②的时间最早D、三地点中①的海拔最低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分析能力以及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欧洲西部自西向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由三地点水热状况可知,①距海最近,位置最偏西,②距海最远,位置最偏东。

对应的地理特征应为②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时间最早,且因最低月均温低于0℃,故已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至于海拔高度,本题给出的已知条件不足以判断高低。

8.我国新疆地区修建的坎儿井工程,其主要作用是()A、调节大气的水汽B、增加降水量C、减少地下径流D、减少蒸发量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巧妙地利用山地的坡度创造的引水工程。

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蒸发量,保证灌溉水源。

9.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城市热岛效应D、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季风的成因。

季风的成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主要是由于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故A为正确答案。

10.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著名医学家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11.在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谱层次较多的是()A、吉林长白山B、台湾玉山C、江西庐山D、山东泰山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解题指要】该题主要考查对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别与山地所处纬度位置、山地海拔高度间关系的理解。

山地所处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垂直带谱层次越多;反之,就越简单。

选项中台湾玉山纬度最低,海拔最高,故判断B选项为正确答案。

12.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三大战役的胜利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13.改女真族为满洲的是()A、努尔哈赤B、顺治皇帝C、康熙皇帝D、皇太极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改女真为满洲的历史事实发生在清朝入关以前,本题的选项中顺治、康熙皇帝是入关以后的清朝皇帝,不应考虑选择。

努尔哈赤是统一女真的开拓者,还不具备改换族称的条件,因此,改族名的是他的继承人皇太极。

皇太极不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也改“后金”的国名为“清”,即后来的清王朝。

14.图4-1为四条气温年变化曲线,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曲线表示巴西亚马孙平原气温变化B、②曲线表示俄罗斯莫斯科的气温变化C、③曲线表示澳大利亚悉尼的气温变化D、④曲线表示美国纽约的气温变化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地区的气温年变化规律,以及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能力。

此种图的判读要领是首先读懂横纵坐标含义,其次再观察每条曲线的变化规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最高、最低气温的数值及出现的时间。

图中曲线①全年各月气温均接近30℃,符合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②线气温年较差小,最低气温不低于0℃,符合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而莫斯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④两曲线的气温数值都很低,全年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0℃以下,当分别属于北、南两半球的极地地区,与悉尼、纽约的位置不符,因此答案为A项。

1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这是所学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中除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以外最重要的第四次会议。

中共七大的内容、召开时间、历史影响都是应该掌握的内容。

从解题的角度来分析:“八七”会议时毛泽东在党内还没有成为重要领导人,遵义会议时毛泽东才被初步确立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都不可能到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程度。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已经是一次为建设新中国作准备的会议,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应该早已经确立了。

由此可知,C项是正确答案。

16.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是因为()A、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B、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开始向党发动进攻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解题指要】这是一道知识记忆题,主要考查有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一些知识。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根据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即将成为执政党),提醒全党同志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17.南宋的首都是()A、洛阳B、开封C、临安D、建康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1127年,北宋皇帝被金军俘获,北宋灭亡。

宋康王赵构先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旋即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开封为北宋首都,建康为南朝首都,洛阳与首都无涉,三者皆非正确选项。

18.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内蒙古高原——崎岖B、云贵高原——雪山连绵C、四川盆地——多沙漠D、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平坦开阔;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多山间盆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四川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多丘陵,自然条件较好,物产丰富;东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应选D。

19.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国家是()A.英国B.葡萄牙C.美国D.西班牙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20.图5-1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划分,我国经纬度位置等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题的能力。

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东、西半球划分是以20°W和160°E为界线;②高、中、低纬划分的纬度范围;③解决过程要将四个条件逐一对照检查,防止漏掉所要求的条件而选择错误的选项。

该题唯有选项D正确。

21.下列洋流属于西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是()A、加那利寒流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D、莫桑比克暖流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洋洋流的空间分布等知识,以及空间想象和判断能力。

解题时,根据试题中“西半球”这个条件,可以排除加那利寒流、日本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所以,唯有C选项正确。

22.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B【解析】:【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人口发展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年轻人口数量减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相对上升,我国人口发展受人口政策的影响,自然增长率下降显著,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很快。

B项答案正确。

2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北京城市环境的是()A、在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家用轿车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答案】:D【解析】:【解题指要】大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在市中心规划住宅、游乐场所或推广私家车会加大中心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使环境的恶化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