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春天

合集下载

【五年级作文】春天,美食家的节日

【五年级作文】春天,美食家的节日

【五年级作文】春天,美食家的节日
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是美食家的节日。

“咣——咣——咣——”,厨房里不断传来铲子和锅碰撞的声音和菜的香气。

我八岁那年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河北省邢台市姥爷家去玩。

一进门,就听到了这声音,闻到了这香味。

我放下背包,扔下手里的书,连鞋也不换,就冲进厨房,只见台面上
有好几碗面,两碗菜,和一个汤。

杂酱面中有肉末、蒜薹、黄瓜,还有白嫩嫩的面条,西
红柿、煎饼、酸菜汤,组成一个花园,有很多颜色。

我问姥爷:“今天谁要来?”
姥爷微笑着对我说:“傻瓜,是迎接你和你妈妈呢!”
“噢,好耶!”我冲出厨房,坐到沙发上,等待美食的到来。

映入眼帘的是香椿煎蛋,金黄的鸡蛋里包着若隐若现的香椿,紫白色,紫色,黄色组
合成的香椿煎蛋和颜色单调的普通鸡蛋不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便喊道:“好烫,好香,好好吃!”姥爷和妈妈也在抢食,赞不绝口,姥爷还说:“好吃就多吃一点。

”说完,就夹起一个香椿煎蛋,放到我的面上面,那碗面变得更加五彩缤纷。

鸡蛋和香椿有一
种难以用词语形容的味儿,真是奇异而又美妙!
虽然我在河北,四川,很多地方都吃过杂酱面,但这碗杂酱面,还是让我赞不绝口!
咸咸的肉末搭配上清凉的黄瓜和爽脆的蒜薹,还有极软的面,那味儿真正宗、美好,让人
赞不绝口呢!其他的什么番茄炒蛋啊,煎饼的印象已经不太深了。

这面和香椿煎蛋的味儿
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吧!
从那以后,我觉得春天,真的是一个吃货的季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炸酥肉——我喜爱的美食_优秀作文

炸酥肉——我喜爱的美食_优秀作文

炸酥肉——我喜爱的美食
炸酥肉
胡皓轩
每当过年,就是我们吃货的“春天”啦!到底有些什么好吃的呢?一起去饭桌上看看吧!
首先会上一些:腊鱼、腊肉、腊牛肉那些可是必不可少的。

到底该如何“腊”呢?先将普通的肉切成大小可以容下碗中的肉块,再将蒜苗剁碎,撒入其中……(仿佛看到帅帅的皓轩身着白色大厨服,正快手剁肉蒜泥,哈)
虽然腊鱼那些占着一部分“满汉全席”的位置,可我们的煮菜可是“炸酥肉”呢!
制作炸酥肉首先需要:盐,五花肉,料酒等材料。

然后先把肉切片,之后再慢慢撒下盐和料酒,最后在涂上腚粉,就可以上锅油炸了。

等炸好下锅时,那叫一个漂亮。

一块块炸酥肉像一个个士兵们一样,正整装待发地站在碟子上。

一口咬下,先是轻轻脆脆地,随着越咬越深,一股微辣的感觉也越来越深……(好细腻的语言,好!妙!)这些炸酥肉再配上一些清凉的菜就更好了。

如:凉皮腐竹等。

正是因为过年时有炸酥肉,所以才会有一些亲戚朋友来家了蹭饭吃。

但是我们也毫不介意你们来我们老家来哟。

(你给的油锅上的图我上不了,要不可把人馋出口水呢。


这就是我吃货的春天。

嗯,你是个吃货吗?(如果我承认,你在毕业离校前可露一手?!)。

我喜欢的一种美食 清明果作文

我喜欢的一种美食 清明果作文

我喜欢的一种美食清明果作文清明果,吃货的春日必备。

一说到清明果,我就忍不住流口水!这可是我们这儿清明节的特色小吃,想想都美味。

清明果的皮儿,哎呦,那叫一个软糯啊!咬一口下去,感觉整个春天都融化在嘴里了。

糯米的香气简直让人陶醉,仿佛置身田野之间。

馅儿就更不用说了,种类多到你挑花眼。

我最爱豆沙馅的,甜而不腻,细腻得跟丝绸似的。

每次吃都觉得是在享受一场味蕾的盛宴。

每到清明,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忙活了,蒸笼里蒸着清明果,满屋子都是香气。

那味道,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每次路过厨房都得偷偷摸摸地蹭几个吃。

清明果不仅是道美食,它还承载着家的味道和回忆。

作文探寻春天的美食

作文探寻春天的美食

作文探寻春天的美食
哇,这樱花真是美到不行,一朵朵像雪花似的飘在枝头,风一吹,地上都铺满了花瓣,跟铺了层粉色地毯似的。

说到这,可得提提春天里的美食了,真的好吃到爆炸!
你知道吗,田野里的春笋也开始冒尖了,绿油油的,看着就养眼。

春笋啊,真是又嫩又香,不管是炖肉还是炒菜,都是一流的!尤其是跟五花肉一起炖,那味道,简直了,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哈哈,说到吃,别忘了河里的鱼啊!春天的鱼,真是鲜美到不行。

渔民们这时候都忙着捞鱼呢,那鱼肉啊,又嫩又滑,怎么做都好吃。

清蒸的话,鱼肉的原汁原味都能尝出来;红烧的话,那酱汁渗透到鱼肉里,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还有啊,果园里的水果也开始成熟了。

草莓、樱桃、杏子……哎呀,真是看得人口水直流。

这些水果又甜又多汁,直接吃就超满足,要是做成甜点或者果汁,那更是不得了,简直就是甜品控的天堂啊!
所以说啊,春天不仅是赏花的好时节,更是吃货的盛宴!这些美食,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让人吃得开心,吃得满足!。

佳期如许万物苏 四时之始寻春味

佳期如许万物苏 四时之始寻春味

佳期如许万物苏四时之始寻春味作者:韩海燕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07期“冬至饺子夏至面,谷雨采茶食香椿。

”中国人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吃”是最朴素却最隆重的仪式感。

正所谓“顺时而食,应季而补”,这不仅是几千年自然形成的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更是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精神交流。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即春至,物始,花开。

对于吃货来说,搜罗美食也要跟着四季的节奏走。

在青岛,要说春日的鲜美,非蛰伏一冬后的海鲜莫属,鲅鱼、开凌梭、面条鱼、海虹、蛤蜊……一只只、一条条、一个个都是肉质紧实、汁水饱满,带着春日里独一份的特色“霸占”着我们的餐桌。

提到春日的海鲜,开凌梭必须拥有一席之地。

“春日桃花两岸红,黄河刀鱼往上窜;赤尾金鳞黄河鲤,开凌梭鱼金不换;宁丢车和牛,不舍梭鱼头。

”大概是对开凌梭的最高赞美了。

因其是开春后捕捞上来的第一批鱼种,素有“开春第一鲜”的美誉。

据了解,开凌梭以海泥中的微生物为食,这种食性导致一般的梭鱼会有一丝土腥味。

只有一个季节例外,那就是冰凌开化的初春时节。

因为每到冬季,开凌梭便潜入深海越冬。

处于休眠期的梭鱼极少进食,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开凌梭腹内杂质少,没有土腥味。

这时候的梭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

所以,这开春第一鲜的美食一定要品尝,因为稍不留意,就错过了吃它的绝佳时机。

市场上的开凌梭又分为养殖和野生两种,要想分辨,也很简单,一看鱼身,由于生长条件不同,养殖的梭鱼鱼身较为肥硕,野生梭鱼特别是“开凌梭”身子较瘦。

二是看鱼头,养殖梭鱼的头部较为宽大,野生“开凌梭”头部比较尖削。

三是看鱼腹,养殖梭鱼肚腹部含脂肪较多,从外部看显得较鼓。

开凌梭的吃法有很多种,红烧、酱焖、清蒸……方式不同,口感不一,却也掩盖不住它的鲜美。

除了开凌梭,每年三四月,肉质肥美、口感鲜嫩的鲅鱼也是餐桌上的“常客”。

在青岛,买鲅鱼送长辈,既是传承孝道的载体和连系亲情的纽带,也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文明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场春雨气势汹汹的来了,却被春风吹得东倒西歪,醉了一样,呢呢喃喃的下了几天。

大自然在春雨的滋润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河边的柳树穿上了绿裙扭起婀娜的腰肢;杨树冒出紫红的芽泡好奇的打量着一切;樱桃花树下飘起了樱花雨;油菜花一片金黄……蠢蠢欲动的春天就是这样的撩拨人心,而对于吃货来说,这些美景只是过眼云烟,那些春日里特有的美味才是春姑娘最好的馈赠。

地菜皮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那一大片荒地还没有变绿,枯草依然蓬松的覆盖着。

不经意间,在枯草根旁发现一坨一坨绿色的苔藓一样的东西。

拾起来仔细看,像发开的木耳一样胶状透明,它们匍匐在地上是那么不起眼,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地菜皮,在平坦的山坡上,在河边的草地上,路边的草坪里,下过雨之后,地菜皮就悄悄地长出来了。

那时候吃够了菜园里那几样一成不变的蔬菜,采点地菜皮,炒鸡蛋也算改善生活了。

没想到在这钢筋混凝土主宰的世界里,在这块暂时还没开发的草地上,居然发现了长在山野河谷的野菜,太令人惊喜了。

在这无人问津的地方,它长的那么恣肆,一簇簇的鼓成了堆,轻轻一抓就是一小把,很轻松地就拾了一方便袋。

回家后,用清水漂洗,轻轻地抖掉上面的泥沙和草末,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地菜皮就脱胎换骨了。

按传统的做法先炸两个鸡蛋,再把地菜皮放到里面翻炒,最后加入葱姜蒜调味。

金黄的鸡蛋,墨绿的地菜皮,翠绿的葱蒜,搭配的恰到好处。

口感比木耳软一些,比紫菜又脆一点,伴着焦香绵软的鸡蛋,味道格外鲜美。

蒲公英地菜皮的旁边就长着一棵棵锯齿状细长叶子的植物。

地上其他的植物才开始冒芽,蒲公英已经长了好几片叶子,而且在叶片中间的地方冒出了几个小小的花蕾,或许第二天它就会撑起了黄色的小花伞。

要是吃的话,当然不能等它开花。

那些长在土壤肥沃,枯草丛中的瘦长的纤细的蒲公英是最嫩的。

轻轻从土里拔出来,白色的叶柄和紫色的根茎连在一起,带着泥土的气息。

洗好的蒲公英有点像小一些的油麦菜,卷起的叶片油光发亮。

百度了蒲公英的做法,还是选择了用鸡蛋炒。

打了两个鸡蛋,在锅里摊成鸡蛋皮,然后切成丝,和蒲公英一起翻炒。

炒到叶片变软,颜色变深出锅,一盆黄绿相间的鸡蛋皮炒蒲公英就做好了。

清香爽口,略带苦味儿的蒲公英还是清热下火的良药呢!榆钱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对中学时学的那篇课文《榆钱饭》印象深刻。

仿佛自己也和作者一起吃过了那令人难忘的榆钱饭,其实这些年来,我并不曾吃过。

现在读那篇课文才明白作者其实是通过榆钱饭在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我只记得那榆钱饭的诱人的味道。

偶然抬头看见榆树上又串起了一串串鞭炮一样的榆钱,便想尝尝榆钱的味道,看看是否像刘绍堂写的那样好吃。

现在不像那饥荒的年代,榆钱刚长出来就被一抢而光,这里的榆钱基本无人问津。

或许人们早已忘记榆钱在饥荒年代救人的功劳,或者根本不曾知道这是一种美味。

很轻松的就捋了一袋子,只是择起来太麻烦,把每个榆钱上蒂拔掉,只留下圆圆的榆钱。

虽然网上有榆钱饭的做法,我还是选择了用万能的鸡蛋炒。

把葱蒜切成和榆钱大小的碎末和榆钱一起,放到锅里迅速翻炒,炒到颜色变深,把鸡蛋铺到榆钱上,等鸡蛋长好就出锅了。

儿子好奇的先尝了一口,大呼好吃。

榆钱甜甜的,像刚长荚的豌豆角,又像春天里第一刀韭菜。

吃货的春天就是这样美好,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美食等我去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