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预测(2)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预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预测    苏教版

2.预测【教学目标】1.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2.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3.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明确预测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漏斗、乒乓球、粉笔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三幅图片,回答问题;2.引导学生归纳预测和推理的概念;3.学生交流举例,有没有其他的事例。

(不同的天气穿不同的鞋子,冷热天穿不同料子的衣服)二、进行新课1.认识预测《珍妮与黑猩猩的故事》提问:故事讲的是谁?她可以对什么进行预测?我们为什么不行?点明:预测要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才能推测出来。

要获得丰富的经验,必须进行长期艰苦的观察。

珍妮之所以能进行长期艰苦的观察,是因为她有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光科学研究需要,做任何事都需要,包括学习。

希望同学们也能有这样的精神,只要不畏艰险、持之以恒,任何事都会成功。

2.尝试推理和预测。

(1)吹纸实验。

(2)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实验。

(3)让学生帮忙预测掉光叶子的植物的生死情况。

小结:通过动手实验可以证明预测的对错。

进行预测时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况。

3.实验探究。

在下面哪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容易粉碎?为什么?情形1: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支粉笔,用纸包起来,让包裹好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支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让袋子掉在地上。

提示: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保持相同的高度)学生展开预测,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4.实践应用。

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及其重要性。

三、总结生活离不开预测,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2 预测》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2 预测》   苏教版
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
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
他两个的共同点都是推测,那不同点是什么呢?(一个是已经发生,另一个还没有发生)
那解释这颗鸡蛋为什么会摔碎?叫推理还是预测?(推理)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颗鸡蛋,来猜测一下,它的命运又如何?同学们在猜测这颗鸡蛋的命运的过程,就叫预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二课,预测(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认识什么叫预测。
2)学会预测。
3)学会验证预测。
3.效果预期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吗?




一、任务呈现一:
认识什么叫预测 学会预测验证预测
二、自主学习
1.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预测,那么你会预测吗?
2.出示:一个200毫升的烧杯和一支蜡烛。
生:因为200毫升的烧杯氧气少,400毫升的烧杯氧气多,所以,200毫升的先灭。
师:你真像一位小律师,很有道理。不过,这只是我们的已有经验,那么怎么就知道你说得对不对呢,我们还应该用事实说话。谁和老师一起证明一下呢?
师生合作演示。
生:400毫升的确实比200毫升的熄灭的慢,说明我们的已有经验对了。
师:那么我们已有经验是不是都对呢?下面我们再进行一个预测。
3.实践活动,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1)对着间隔5厘米的两张纸用力吹,会有什么现象?
2)对着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会怎么样呢?
4.学生预测
5.实验验证
三、展示交流
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如果只是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往往是要出错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预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预测苏教版

《预测》教学设计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调查和预测”的第2课,本单元是全套教材的“技能学习与训练”序列(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中的第四个,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册教材在前四个单元多次安排学生进行预测,在最后一课进行探究技能显性化训练。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预测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预测一定要有根据,体会到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预测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科学的预测就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做出推测。

科学探究: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进行预测并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科学态度:1、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2、懂得预测是需要科学根据的,科学预测也可能会出错。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预测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懂得预测要有根据。

难点:能根据现有证据进行预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白纸2张、蜡烛1支,打火机,250ml烧杯1个,水、玻璃水杯、乒乓球12个、米尺12把、小组记录活动记录【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区分推理和预测1、(出示课件)你知道图中的这个鸡蛋为什么会打破吗?2、如果这位同学现在把手松开,桌上的鸡蛋“命运”会怎样?3、师小结:当大家在解释地上鸡蛋破碎的原因时,你就在做推理,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当大家猜测手中鸡蛋的“命运”时,你就在做预测。

预测是对未来发生事件的推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测。

(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根据已有经验预测1、实验1:(出示一支蜡烛)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蜡烛,(边说边点燃)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个小烧杯罩上去,会怎么样?你的根据是什么?2、实验2:对着间隔5厘米的两张纸用力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呢?你的根据是什么?3、教师实验演示两个实验,验证预测。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预测_ 苏教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预测_ 苏教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预测_ 苏教版《推测》这一课中,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的处理并预备了有结构的材料来关心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一开始学生对“推理”和“推测”这两个概念是模糊的。

教师通过提供“碎鸡蛋”“撕破的书皮”、“融解的雪糕”等这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来丰富学生的事实信息,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推理,澄清了推测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吹纸游戏”、“爱护粉笔”等活动增强了实践体验,进一步关心学生明晰、建构——“推测”这一科学概念。

一、教学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推测不同的科学含义。

2. 能够有依照的进行推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的推测确实是有依照的估量。

难点:区分推测与推理。

三、教具预备:教师:鸡蛋、硬币、纸条、若干包粉笔、杯子四、教学过程:1. 那个鸡蛋如何了,你能说明鸡蛋破裂的缘故吗?(1) 学生说明并说出依据。

(追问:你是如何明白的)(2) 他的说明合理吗?(3) 鸡蛋破裂的这件事是差不多发生依旧正在发生?(板书:差不多发生)(4)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差不多发生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说明。

这本英语书的书皮如何了?能说明一下是如何回事嘛?你是如何明白的?2. 出示一根融解的雪糕:这是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能对这一现象做出说明吗?(1) 用上因为……因此来说明。

(追问:你是如何明白的)(2) 说明合理吗?(3) 这根雪糕是差不多融解完了,依旧正在融解?(板书:正在发生)(4) 小结:我们对差不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情况做了合明白得释,那个探究过程在科学上叫做推理。

谁来说一下,什么是推理?3. 现在桌子上还有一个鸡蛋,那个鸡蛋是如何样的?假如老师把手松开,鸡蛋的今后会如何呢?请同学们估量一下。

(1)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能做出几种不同估量结果,理由是什么?(2) 汇报,追问:你是如何明白的。

(3) 小结:做过、看见过、凭感受,这些差不多上你们已有的体会。

(板书:已有体会)你们依照已有体会对鸡蛋的以后做出了估量。

四年级下册科学预测苏教版 (2)

四年级下册科学预测苏教版 (2)
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 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
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 的一次。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注意点:1、移动橡皮筋,使橡皮筋的上表面 与水平面保持高度一致。
2、往瓶子里放物体时,要先把瓶子 倾斜,然后把物体轻轻放入。
3、等水面平静后,再用尺量水面升 高的高度。(单位:毫米)
浙江省是台风“麦莎”登陆直接袭击的省份,由于预
测及时准确,在台风到来之前,浙江省已经采取措施,
将上百万名群众和几万艘船只转移到安全地点,减少了 受灾损失。
并非所有事物和现象都能 预测,有些是不能预测的。
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
震预报必须同时包括时间、地点和强度,由于地震情 况复杂,有些地震能预报,有些则无法预报,现在全 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目前,包括像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近年 来,国际上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有 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 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 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 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 突出。
缺少经验、缺少知识、缺少 实践,预测往往容易出错!
根据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
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 在科学上就被人们叫做预测。
天上钩钩云, 地上雨淋淋。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泥鳅跳,风雨到 夜星繁,大晴天。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苏教小学科学4年级下册《5.2预测》教学设计(2)

苏教小学科学4年级下册《5.2预测》教学设计(2)
5、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2019年6月27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教学准备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效果简析
导入
1、在3年级的时候咱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孩子说说。
你为什么这样想?
孩子实践
孩子汇报结果
3、小结:前面咱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
4、咱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实际上这也是预测,是不是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呢?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孩子先预测,再请孩子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第5单元调查与预测
课题
2、预测
教Hale Waihona Puke 目标过程和方式:·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式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科学知识: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懂得科学知识是咱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孩子试验。
汇报试验的结果。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阅读课本60页的话。
6、咱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实践活动

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5.2预测 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5.2预测 教案

5.2预测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预测不相同的科学含义。

2、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重点难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区分预测与推理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一)导入新课1、观察图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破碎的原因吗?你能猜测一下,如果把手松开后,桌上的鸡蛋的“命运”将如何呢?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3、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碎原因的解释时,你就是在进行推理,当你在猜测手中鸡蛋的“命运”时,你就是在进行预测。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测”。

(二)预测1、介绍科学家的预测阅读资料,更多地了解珍妮对黑猩猩所做的预测。

2、谈话:我们也可以学着珍妮,先预测一下教材上的前两个实验结果,然后再做一做,做完后进行交流,看看,大家的预测是否成小组讨论并交流阅读资料交流。

3、学生预测并实验4、全班汇报交流5、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哪些成功预测的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吗?6、学生交流自己预测成功的经验(三)科学预测1、提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粉笔掉地不容易碎?为什么?2、提问:你们预测的结果是什么?你预测的根据是什么?3、验证预测4、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想,而是根据生活经验推论,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

(四)进一步理解科学预测1、讲解:科学预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测因果,另一种是预测趋势。

观察下面的实验:在装水的烧杯里放5克盐,水位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放入15克盐,水位会变化吗?再放入50克盐,情况又会怎样?2、学生进行预测3、小组实验进行验证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由此看来,只有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6、提问: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科学预测的例子吗?(1)小组讨论、分组汇报(2)学生找出实例中的预测根据和预测结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 预测|苏教版 2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 预测|苏教版 2

《预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资料阅读等明晰预测的概念2.通过实验活动及科学家小故事让学生学会如何预测3.知道预测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系列活动学会预测2.难点:知道预测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具准备学生实验: 两张小纸条、烧杯16个、鹌鹑蛋16个、糖水8份、酒精8份、纸巾、学习单、演示实验: 两张小纸条、两个烧杯、盐水、自来水、鹌鹑蛋2个、PPT四、教学流程认识预测师:我想请你们帮个忙,我家宝宝去年出生后每隔半年体检一次,这是她每次体检的身高数据(PPT第一张出示表格),你能帮我预测一下她十岁时候会有多高(板贴:预测)生1:350cm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每年长30厘米,所以十岁时候会是350cm。

师:你的预测依据是数的变化规律(板书:“数学规律”)生2:大概一米五师:你的依据呢(板书:“依据”)生:我们四年级学生都差不多这么高师:根据生长规律做出了预测。

(随机板书“生长规律”)师:你们的发言很精彩,都能够有依据的进行预测。

你想不想知道你成年后的身高生:想师:你有没有什么好的预测方法生:看看爸妈身高,看看吃什么,做个问卷调查师:很好,知道结合前面刚学的知识师:(PPT播放第2张:身高计算公式)这个身高预测公式的预测依据是什么生:爸妈身高、性别(适当板书)师:(出示PPT第3张)这个呢预测依据又是什么生:预测的人年龄对应的脚长……(适当板书)师:课前我们都量好自己的脚长了,现在对照表格看看自己能长到多高师:这个数据对不对怎么知道生:长大才能知道师:我们预测的是未来的变化(板贴:未来变化)师:所以我们预测是要有依据的,我们现在的脚多长,可以称作为现有的证据;(板贴:现有证据)看爸妈身高、分男女预测都是我们已有的经验常识,结合这些才能对未来的变化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

师:(PPT出示第4、5张:预测的概念)请哪位同学帮我读一下生读概念(补充板贴:事物或现象)学会预测1. 沉浮实验师:看,老师这里有两杯水,一杯浓盐水,一杯自来水,我把鹌鹑蛋放进去会如何生:盐水中会浮上来、自来水中沉下去师:你怎么知道生1:三年级时候学过生2:死海里面人可以漂着,煮鸡蛋时候鸡蛋是沉下去的生3:……师:看来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做出有根据的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预测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2.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懂得科学知识
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3.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
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预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漏斗、纸、量筒、水、食盐、玻璃棒、条形磁铁、磁传感器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有两只鸡蛋,地上破碎的鸡蛋怎么回事?你能解释它破碎的原因吗?如果手松开后,桌子
上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3.学生回答。

4.小结:刚才大家的解释和猜测都是有可能的,说的也很有道理。

当你对地上鸡蛋破碎的原
因解释时,你就是在进行推理;当你在猜测桌子上鸡蛋的“命运”时,你就是在进行预测。

5.什么是推理?什么是预测?你能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吗?(让学生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预测是没有发生)点明:推理要合理,预测要有根据的猜测。

板书:根据猜测
6.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预测”。

板书课题:预测
二、初步理解,科学预测
1.吹纸实验:这是两张纸,往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预测一下两张纸会发生什么现象?你的依据?
(2)你们预测的正确吗?(老师给每人准备两张纸,自己吹一下,看结果是什么)
(3)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两张纸之间空气流速比纸外侧的空气流速大,使得两张纸之
间压力减小,外面的气压将两张纸压到一起,所以两张纸会靠拢。


2.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实验
教师出示并引导学生认识漏斗,
要求:对着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手里的乒乓球会怎样?
(1)预测一下乒乓球会怎样?为什么?(每人一个漏斗,一人一个乒乓球)
请两名同学上来也吹一吹,再次验证。

(2)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空气吹过乒乓球时的上下压强不一样,导致球被压在漏斗里
面,掉不下去。


3.小结:刚才之所以预测不准确,是因为同学们不知道科学原理。

虽然有的小组预测准确了,但是说不出依据,实际上是乱猜的。

因此,我们要想准确进行预测,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进行预测,动手操作
实验一:拉不开的书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个神气的小实验。

请看大屏幕:播放微课,出示两本交叉在一
起的书,这两本书你能拉开吗?
2.学生预测,你的依据是什么?
3.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两本书拉开?谁来试试?请一名同学来拉书,(拉不开)谁力气最大,上来拉一拉?(也拉不开)谁来帮帮他一起拉?(也拉不开)
4.事实让我们发现这两本书并不容易拉开,如果是两本足够厚的书一页一页叠放在一起,两
辆汽车都拉不开。

5.这是为什么?因为书的每一页之间存在着细小的摩擦力,每本书的每一页叠在一起,积少
成多,摩擦力就会很大了,所以拉不开。

6.小结:刚才之所以预测的准确,是因为我们的已有经验,预测是有根据的预测。

实验二:将食盐加入水中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量筒、食盐、搅拌棒。

1.请你们预测一下,我们用这些材料能做什么实验?
2.对,这些材料可以进行《食盐溶解与水位变化的实验》的实验活动。

3.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先来预测一下:分别往量筒加入5克、20克、50克食盐,水位变化情况?
4.实验要求:教师分别讲解实验活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讲解水里加盐实验的要求。

实验的要求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大家都做完了吗?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吗?
7.实际结果与我们的预测是不一致的。

预测是一项技能,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提高预测的
准确性。

8.总结:因为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而是根据生活经验的推测。

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与否,必须要经过实践。

但是如果根据只是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也是经常要出错的。

所以,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

四、拓展延伸,激发探究欲望
预测在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对下列常见事例进行预测。

1.傍晚时分,小狗纠缠主人,这是小狗表示想要?
2.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入热水?
3.过度开采城市地下水,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4.乌云从天边飘过来可能?
看来,生活离不开预测,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你们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教师再举一个例子:珍妮对黑猩猩的预测。

五、总结
其实生活就是科学,只要你经常关心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你会发现科
学就在我们身边。

希望每名同学认真观察都能成为生活中的科学家。

【板书设计】
2.预测
预测有根据的猜测
推理对已发生事件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