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_声现象(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声现象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声现象
___v_固__>_v_液_>_v_气_________.
(2)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____快____. (3)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___3_4_0___m/s. 4.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鼓__膜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 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__高__低____.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 关,频率越高,音调越__高____.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 000 Hz,高于 20 000 Hz 的声音叫____超__声__波____,低于 20 Hz 的声音叫___次__声__波_____.
①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声__呐___.
(2)“B 超”原理:利用超声波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 信息.
(3)通过监测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2.声音可以传递__能__量____.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 洗钟表、除人体内结石等.
考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B.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低 思路点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 系为v固>v液>v气,A 错;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错;声音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C 对;发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中考声现象复习完美版人教版

中考声现象复习完美版人教版

中考声现象复习完美版人教版近年来,中考声现象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考生和家长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声现象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即教育变得更加现代化、科技化。

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考试工具,声现象已然成为了中考备考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对“中考声现象复习完美版人教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声现象究竟是什么。

简单地说,声现象是指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

也就是说,声现象是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文字的技术。

它可以将我们人类说出的语言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使计算机呈现文本和执行相关操作的目的。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都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

要掌握中考声现象复习的技能,改变这一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结合《人教版》的教材和传统的中考复习建议,向大家展示一些关键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中考考试内容。

一、理解声现象的基础知识首先,提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掌握声现象的关键。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输入:声音首先被输入到麦克风或者应用程序中,并由计算机进行转化。

2.模型:语音被训练后,把一系列语音学特征转化为可用的模型参数。

3.识别器:在接受语音信号时,计算机应用模型参数来确定词汇表中的单词。

4.输出:一旦识别出单词,计算机可以进行额外的处理,如将其转换为文本、文字、命令等等。

二、选择适当的软件我们知道,在现代教育场景中,声现象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众多软件和工具已经被开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选项。

在中考声现象复习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来进行学习和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中也是有声现象技术的应用的。

学生们可以通过人教版的教材或者配套的软件工具,进行声现象训练和复习。

这一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他们不仅可以了解声现象的概念,也可以直接进行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二章声现象》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二章声现象》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二章声现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科学探究: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应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正确的态度。

导入1.1 教师行为:通过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提问学生对声音特性的了解。

1.2 学生活动:学生听声音,分享自己对声音特性的认识。

1.3 过程点评:通过声音音频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声现象复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系统回顾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方式和速度。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声现象的关键知识点。

2.3 过程点评:确保学生对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2.4 教师行为: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应用声学知识解决中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

2.5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例题,尝试自己解答,并讨论解题思路。

2.6 过程点评:通过例题讲解和学生解题,加深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7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8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2.9 过程点评: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声现象基础知识: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中考题型分析:常见声学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声学知识应用:回声、噪声控制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3.1 教师行为: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声现象应用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3.2 学生活动:学生搜集实例,分析并解释声现象的应用。

3.3 过程点评:通过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4.1 教师行为:总结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和中考复习的重点,强调声学知识在生活和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 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物理 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 交谈,因为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人教版中考物理“声光热“考点概述

人教版中考物理“声光热“考点概述

中考总复习:声现象【考纲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

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

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教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 声现象

人教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  声现象

A.振幅
B.频率
C.材料
D.结构
2.(202X·宜昌)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
描述音调的是( A )
A.男高音歌唱家
B.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引吭高歌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202X·徐州)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 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 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响__度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 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音__调___不同; 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音__色___不同。
3.(202X·聊城)“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
声音的( C )
A.传播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2X·金昌)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
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音__色___(选填“音
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8.(202X·郴州)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将声音的特性补充完整。 声纹锁是根据_____音__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_____音__调。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音__色来辨别的。 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音__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 第2课时 声现象 含解析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   第2课时 声现象  含解析及答案

第2课时声现象中考回顾1.(2022·四川成都中考)如图所示,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D2.(2022·天津中考)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C3.(2022·四川内江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优美的小提琴声一定是乐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医院对人体的B超检查利用的是次声波答案:A4.(2021·天津中考)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

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传播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答案:A5.(2022·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的传统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

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答案:音调能量模拟预测1.(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不一定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答案:AD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的大小答案:A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即频率决定的。

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这是为了研究音调。

3.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答案:C解析: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发出的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进入人的耳朵,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声,故选项C正确。

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声 现 象》

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声 现 象》

14. (2020·咸宁)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
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空气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 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 探究目的的是( B )
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 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 空气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
4.(2020·襄阳)在大型民族乐器合奏中,我们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笛子,是因为
10.(2020·西宁)我们以 dB(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 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 声。
声现象综合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 34 米以上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 20 Hz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命题点:声音的传播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 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且 不能 (选填“能” 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二:声音的___叫响度 强弱
理解 1)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
大 ,响度就越大 ____
2)响度还与距离发声
体的__________ 有关 远近
——中考链接
(2012.广东)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 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C ) A. 音调 度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
——中考链接 变形题 :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 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 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 是 A ( )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理解1)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 _____、结构 _____有关.
练一练:妈妈买碗时常把两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 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根据的是声音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中考链接
(2012.广州)从物理学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正确的是( A

A.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知识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0~20000Hz 理解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在____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 超声波 。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 次声波 。
监测与控制它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可用 来 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
能量 知识一:声可以传递____
超声波加湿器.
——中考链接
(2010.荆门)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 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我பைடு நூலகம்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 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 下,你会听到3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
声.
——中考链接
(2010.乌鲁木齐)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高低 知识一:声音的___叫音调
频率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 理解1)影响因素:_______ 高 大 ,音调越_______ _____
——中考链接
(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
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
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
( 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 C.①②④
B.②④ D.①②③④
小型超声波清洗机
——中考链接 变形题 :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
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敲 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 声可以传递能量 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中考链接
(2009•江苏省) 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 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 用来探究 (B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转换法、放大法
图1
——中考链接
(2010.南昌)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 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 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 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 振动 而产生 的.
声现象
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九年级 执教者 张丽
振动 产 知识一: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
生的
理解:1)
振动
理解:2)
不一定 如果物体在振动,我们____ 能听到声音
——中考链接
(2013.广东)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 A A.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 据的单位是 分贝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 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 减小 减小)。
知识三: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
声源处 在____减弱
传播过程中 减弱 在____减弱 人耳处 在____
——中考链接 变形题 :
1.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 A ) 项是:(
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 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 C.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 同 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
知识一:声音的品质特色叫___ 音色
波 知识二:声音是以__的形式向外界 声波 传播的,称为____ 。
介质 知识三: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
理解1)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通信是
真空 因为声音不能在____中传播
知识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理解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V固体____ V液体____ V气体 > >
温度 2)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____有关 340m/s 在常温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____
控制变量法
高 . ①一般情况下,女性音调比男性的_____
长短 、_____ 粗细 、_____ 松紧 来改变音调. ②弦乐器是通过改变弦的_____ 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长短 来改变音调. ③管乐器是靠改变空气柱的_______
——中考链接
(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 (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 B ) A 音色一定不同 B 音调一定不同 C 响度一定不同 D 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同
知识一:噪声的两种定义
理解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 无规则
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____ 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看:噪声是指_________ 影响人们正常学习、
工作和休息的一切声音 。 ___ __ __ __
知识二:噪声的等级
理解1)人们用 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 弱。 0
B. 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 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 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信息 知识一:声可以传递____
理解1)回声: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 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 声纳 。 置和距离,根据此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
1 原理:s=2vt.
原声 回声
练一练:利用回声可以测得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 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米/秒,若发出声音信 号后,经过6秒钟收到回声,求此处海洋的深度。
理解
2)B 超 3)通过监测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和
台风等.
汽车的倒车雷达
美国海军曾认为是他们的核潜艇声呐系统 干扰了海豚,在他们的演习范围海域内也出现 了大规模海豚自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