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Linux网络基础
Linux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教程课程设计

Linux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教程课程设计1. 理论基础1.1 Linux操作系统基础Linux作为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自身具备了许多优秀的特性。
在学习Linux 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之前,我们需要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例如:•Linux的基本概念和特性•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结构和基本命令•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1.2 网络基础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Linux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例如协议、端口等•Linux操作系统中网络配置的基本命令、协议等•Linux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网络调试工具2. 实践操作通过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Linux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需要实践操作,巩固知识点。
2.1 Linux基本命令操作•熟悉Linux的基本命令,并掌握常用的文件管理和操作技巧。
•了解Linux系统的基本服务,能够对服务进行管理、配置和启动等操作。
2.2 网络配置与调试•掌握网络配置的方法,包括IP地址、网关、DNS等。
•熟悉网络配置错误的调试方法,在Linux系统中使用网络调试工具的技巧。
2.3 应用程序配置与开发•了解Linux常用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掌握基本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了解常见的应用程序配置和部署方法。
3. 课程实践设计3.1 实验环境搭建为了便于学习,我们需要搭建一个适合的实验环境。
可以使用VMware、VirtualBox等虚拟机软件搭建Linux操作系统的实验环境,也可以使用Linux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如KVM、LXC等。
3.2 操作实践设计•设计一些实际操作场景,如文件管理、目录操作、网络配置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命令完成任务,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
•针对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设计调试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调试工具找到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3.3 应用程序开发设计•设计一个应用程序开发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linux网络基础知识

Linux网络基础知识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网络接口层在发送端将上层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后发送到网络上;数据帧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时,该结点的网络接口层对数据帧拆封,并检查帧中包含的MAC地址。
如果该地址就是本机的MAC地址或者是广播地址,则上传到网络层,否则丢弃该帧。
网络接口层可细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实际上就是网卡的驱动程序,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
链路层,有时也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
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
网卡驱动程序主要实现发送数据帧与接受数据帧的功能,发送数据帧采用内核函数hard_start_xmit();接收数据帧采用内核函数netif_rx();网卡驱动程序主要是分配设置及注册net_dev结构体;数据帧的载体采用sk-buff结构体。
用浏览网页为例:发送方:1.输入网址:,按了回车键,电脑使用应用层用IE浏览器将数据从80端口发出,给了下一层协议——传输层。
Linux操作系统考试题库

Linux操作系统考试题库Linux操作系统考试题库第一章:Linux基础知识1.1 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Linux的特点和优势1.3 Linux的文件系统结构和目录1.4 Linux常用命令及其功能1.5 Linux的用户和权限管理第二章:Linux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及特点2.2 进程的创建和终止2.3 进程的状态和切换2.4 进程调度和优先级2.5 进程间通信方式及实现第三章:Linux文件管理3.1 文件和目录的概念3.2 文件权限和属性3.3 文件的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3.4 文件的查找和检索3.5 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第四章:Linux网络配置与管理4.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2 网络配置文件的修改与管理4.3 网络接口的添加和删除4.4 路由表的配置与管理4.5 Linux中常用的网络命令及其功能第五章:Linux系统安全管理5.1 安全基础知识和概念5.2 用户账号的安全管理5.3 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5.4 网络安全和防火墙配置5.5 安全漏洞的排查和修补第六章:Linux性能调优与故障排除6.1 系统性能监测和调优工具6.2 CPU和内存的性能调优方法6.3 磁盘和文件系统的性能调优方法6.4 网络和IO的性能调优方法6.5 常见故障的排除和解决方法第七章:Linux容器、虚拟化和云计算7.1 容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7.2 虚拟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7.3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架构7.4 常用的虚拟化软件和云计算平台7.5 容器、虚拟化和云计算的管理与部署第八章:Linux系统调用和内核编程8.1 系统调用的概念和分类8.2 常用系统调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8.3 内核的编译和模块管理8.4 编写模块和驱动程序的基本步骤8.5 内核调试和性能分析工具的使用附件:本文档没有附带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一种自由软件许可证,保证了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分发软件的自由。
七年级上册信息课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信息课本知识点第一章数据及其表示一、数据的基本概念数据是指能够输入计算机中,可以进行处理的各种符号或文本信息。
数据可以是数字、字符、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
二、二进制数及其转换1. 二进制数是由 0 和 1 组成的数,其逢二进一。
2.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将要转换的十进制数不断除以 2,直到商为 0,余数倒序排列即为二进制数。
3. 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将二进制数每一位数乘以2的次幂,在将结果相加即可。
三、进制转换及其应用1. 进制转换:将任意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再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其他进制数。
2. 应用:计算机中常用的进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其中,二进制常用于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常用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写。
第二章信息编码一、信息编码的基本概念信息编码是指将特定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处理的二进制数,便于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的过程。
二、ASCII 编码ASCII 编码是一种 7 位或 8 位编码方式,可以表示英文字母、数字、符号和一些控制字符等共 128 个字符。
三、Unicode 编码Unicode 编码是一种包含几乎所有字母、标点、符号和一些特殊字符的编码方式,采用多种位数,最大可表示1114112 种字符。
四、应用举例信息编码在计算机通信、移动设备、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一、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之一,是控制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提供了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1. 系统内存管理:负责控制系统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2. 进程管理:控制各种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
3. 文件系统管理:负责管理系统内各类文件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读写以及存储等操作。
4. 设备管理:管理计算机内部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
三、常见操作系统常见的操作系统有 Windows、Linux、MacOS 等。
linux操作系统实验--电子教案文档

Linux操作系统实验-电子教案文档第一章:Linux操作系统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3 实验内容安装Linux操作系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1.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列举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Linux文件系统2.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学会使用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2.2 教学内容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2.3 实验内容浏览Linux文件系统结构修改文件权限使用文件复制、移动、删除等命令2.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解释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列举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第三章:Linux常用命令3.1 课程目标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学会使用Linux命令行界面了解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3.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Linux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3.3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ls、cd、pwd等基本命令学习使用grep、find等高级命令掌握管道命令和重定向命令的使用3.4 课后作业列举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解释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编写一个简单的Linux命令行脚本第四章:Linux文本处理4.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文本处理工具掌握文本编辑器Vim的使用方法了解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4.2 教学内容Linux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Vim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操作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4.3 实验内容使用cat、more、less等工具查看文本文件学习Vim文本编辑器的基本操作练习文本处理技巧,如查找、替换、排序等4.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解释Vim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操作探讨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第五章:Linux网络配置5.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学会使用Linux网络命令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Linux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3 实验内容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IP地址使用ping、ifconfig等网络命令设置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解释Linux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第六章:Linux软件管理6.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软件包管理器掌握软件包的安装、升级和卸载了解软件仓库和软件源的使用6.2 教学内容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基本概念使用apt-get和dpkg管理软件包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和解决方法软件仓库和软件源的使用6.3 实验内容使用apt-get安装软件包升级和卸载软件包配置软件仓库和软件源6.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基本概念列举使用apt-get和dpkg管理软件包的命令解释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和解决方法第七章:Linux常用shell脚本7.1 课程目标学会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掌握Shell脚本的语法和结构了解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7.2 教学内容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函数和数组的概念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7.3 实验内容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练习使用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了解函数和数组的使用方法7.4 课后作业简述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解释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探讨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第八章:Linux系统管理8.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系统管理工具掌握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方法了解系统配置和优化技巧8.2 教学内容Linux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配置和优化的技巧8.3 实验内容使用top、htop等工具监控系统性能使用vmstat、iostat等工具分析系统性能练习系统配置和优化8.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解释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讨系统配置和优化的技巧第九章:Linux安全与权限9.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学会设置文件和目录权限掌握用户和群组管理方法9.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用户和群组管理的基本操作9.3 实验内容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创建和管理用户和群组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9.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解释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探讨用户和群组管理的基本操作第十章:Linux常用服务与管理10.1 课程目标学会配置和管理Linux常用服务掌握Web服务器(如Apache)、文件服务器(如Samba)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管理方法10.2 教学内容Linux常用服务的概述和管理方法Web服务器(如Apache)的基本配置文件服务器(如Samba)的基本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10.3 实验内容配置和测试Web服务器(如Apache)配置和测试文件服务器(如Samba)配置和测试邮件服务器10.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常用服务的概述和管理方法解释Web服务器(如Apache)、文件服务器(如Samba)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管理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于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设计哲学至关重要。
Linux基础知识点

Linux基础知识点(补充课上重点,ppt)第一章 Linux简介登录• 根用户名使用root,密码123456• 登陆后命令提示符【root @ host dev】• root用户的命令行提示符#• 普通用户的命令行提示符$文本虚拟控制台ttyLinux支持6个tty,tty1~tty6.系统启动后自动使用的是tty1. 使用Alt+F1~F6可以切换tty1~tty6。
Xwindow与字符控制台切换• xwindow图形界面---切换--->>文本控制台Ctrl+Alt+F2• 文本控制台---切换--->>xwindow图形界面Ctrl+Alt+F7关机• 立刻关机shutdown –h now• 关机后重启shutdown –r now或reboot切换用户命令——su在tty下,使用logout命令或exit命令退出系统.第二章文件系统Linux 文件系统类型ext2 ext3(常用) swapwindows:盘符组织文件linux:只有一个根目录/Linux树形目录结构:bin dev etc home lib root tmp usr var文件类型:文件名中不能含空格和某些特殊字符,如:! @ # $ %~ &* ( ) [ ] { } ' " \ / | ;< << >> >• 文件名和命令均要区分大小写• 文件名以. 开头,该文件为隐藏文件• Linux的文件类型大致可分为普通文件、可执行文件、链接文件和设备文件。
• 在Linux中,文件是否是可执行文件,不是由扩展名决定,而是由文件的属性决定。
Linux目录操作命令•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ls• 改变当前目录命令:cd• 创建目录命令:mkdir•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命令:pwdls功能:显示目录内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 命令格式:ls [参数选项] [目录或文件]• 参数选项:-a: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l : 以长格式显示(文件大小、日期、权限等)ll如何用长格式列出/home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包括隐藏文件?cd/home ll –a在/home目录下创建user目录。
第4章 Linux网络基础

4.1.2 Internet 网际协议(IP) 网际协议( )
在TCP/IP体系中,网际协议是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1.IP地址 . 地址 网络中, 在TCP/IP网络中,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它是通过 网络中 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它是通过IP 协议来实现的. 协议要求在每次与 协议要求在每次与TCP/IP网络建立连接 协议来实现的.IP协议要求在每次与 网络建立连接 每台主机都必须为这个连接分配一个唯一的32位地址 位地址, 时,每台主机都必须为这个连接分配一个唯一的 位地址, 因为在这个32位 地址中 不但可以用来识别某一台主机, 地址中, 因为在这个 位IP地址中,不但可以用来识别某一台主机, 而且还隐含着网际间的路径信息.需要强调指出的, 而且还隐含着网际间的路径信息.需要强调指出的,这里 的主机是指网络上的一个节点, 的主机是指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台计 算机,实际上IP地址是分配给计算机的网络适配器 地址是分配给计算机的网络适配器( 算机 , 实际上 地址是分配给计算机的网络适配器( 即网 卡)的, 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网络适配器,就可以有多 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网络适配器, 地址, 个IP地址,一个网络适配器就是一个节点. 地址 一个网络适配器就是一个节点. IP地址为 位地址 , 一般以 个字节表示 . 每个字节的数 地址为32位地址 一般以4个字节表示 个字节表示. 地址为 位地址, 字又用十进制表示, 即每个字节的数的范围是0~255,且 字又用十进制表示 , 即每个字节的数的范围是 , 每个数字之间用点隔开,例如: 每个数字之间用点隔开,例如:192.168.101.5,这种记录 , 方法称为" 分 十进制记号法. 地址的结构如下所示 地址的结构如下所示: 方法称为"点-分"十进制记号法.IP地址的结构如下所示:
第四章 嵌入式Linux开发基础

(4)设备文件
Linux下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过文件来表示的, 所有的设备文件都存放在/dev目录下,设备文 件的文件名就是设备名 设备文件的种类
块设备文件:/dev/hda1,这些设备以块为最小单位。 字符设备: /dev/ttyS0,字符设备按顺序一个一个传递字符 网络接口:访问网络接口的方法是给它们分配一个惟一的 名字(比如 eth0),但这个名字在文件系统中不存在对应 的节点项
GNU计划和自由软件基金会FSF(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是由Richard M. Stallman于 1984年一手创办的,旨在开发一个类似UNIX、并 且是自由软件的完整的操作系统:GNU系统。各 种使用Linux系统为核心的GNU操作系统正在被广 泛地使用。 GNU项目开发了许多高质量的免费软 件,如emacs编辑系统、bash shell程序、gcc系列编 译器、gdb调试程序,等等。这些软件为Linux操 作系统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环境,称为Linux 能诞生的基础。Linux严格意义上应该被称为 GNU/Linux系统。
普通文件常见的类型
系统文件 .conf .lock .rpm 编程和脚本文件 .c .cpp .h .o .pl .py .so .sh .tcl 文件格式 .au .gif .html/.htm .jpg .pdf .png .ps .txt .wav .x pm 压缩以及归档文件 .bz2 .gz .tar .tbz .tgz .zip
相比于其它操作系统的优势
真正的多任务多用户 稳定性强 设备独立性 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可靠的系统安全 良好的可移植性 应用软件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 • • 用户和组文件 用户和组帐户的维护命令 用户和组的状态命令
4.1 TCP/IP协议
4.1.1 TCP/IP协议概述 现在,随着Internet 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开 始遍及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Internet网络上所使 用 的 协 议 正 是 TCP/I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 议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发出来了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中 的TCP/IP协议。也就是说,TCP/IP协议可以在各种硬件和操作 系统上实现,并且TCP/IP协议已成为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广域 网的首选协议,并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 展而不断地完善。
网络地址部分 子网地址部分 主机地址部分
(2)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它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 区别网络ID和主机ID;用来将网络分割为多个子网;判断 目的主机的IP地址是在本局域网或是在远程网。在TCP/IP 网络上的每一个主机都要求有子网掩码。这样当TCP/IP网 络上的主机相互通信时,就可用子网掩码来判断这些主机 是否在相同的网络段内。
(3)C类地址。 从图4-1(c)中可以看出,在C类地址中,用前3个字节来 表示网络类型和网络标识号,最后一个字节用来表示主机 号码,其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设为110用来与其他IP地 址区分开,第一个字节剩余的5位和后面两个字节(共21 位)用来表示网络地址,最多可提供约200万(221-2)个 网络标识号。最后1个字节用来表示主机号码,每个网络 最多可提供254(28-2)个主机地址。这类地址网络支持 的主机数量较少,适用于小型网络,通常将此类地址分配 给规模较小的单位,如公司、院校等单位。
另外,如果要使网络直接连入Internet,应使用由InterNIC分 配的合法IP地址。如果通过代理服务器连入Internet,也不应 随便选择IP地址,应使用由IANA(因特网地址分配管理局) 保留的私有IP地址,以避免与Internet上合法的IP地址相冲突。 这些私有地址的范围是:
l 10.0.0.1 ~ 10.255.255.254 (A类);
(4)特殊的IP地址。 ① 如果网络ID为127,主机地址任意,这种地址是用来做循环 测试用的,不可用作其他用途。例如,127.0.0.1是用来将消 息传给自己的。 ② 在IP地址中,如果某一类网络的主机地址为全1,则该IP地 址表示是一个网络或子网的广播地址。例如, 192.168.101.255,分析可知它是C类网络地址,其主机地址 为最后一个字节,即255,二进制为11111111B,表示将信息 发送给该网络上的每个主机。
类 A B
子网掩码 255.0.0.0 255.255.0.0
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表示 11111111.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 11111111.11111111.000 00000.00000000
C
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00000000
D类地址是多播地址,主要是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 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使用。E类地址保留在 今后使用。目前大量使用的IP地址仅有A,B和C类三种IP 地址。 例如:一个IP地址为130.12.4.34,其用二进制表示为 10000010 00001100 00000100 00100010,把其与图4-1相比较 可以看出,此IP地址属于B类网络,其网络ID号为0000010 00001100B,即524,主机号为00000100 00100010,即为1058。
l
l
172.13.0.1 ~ 172.32.255.254
(B类);
192.168.0.1 ~ 192.168.255.254 (C类)。
综合来看,IP地址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① IP地址是一种非等级的地址结构。这就是说,和电话 号的结构不一样,IP地址不能反映有关主机位置的地理信 息。 ②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作路由器用的 主机即为这种情况),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地址,其网络号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地址主机。 ③ 按照Internet的观点,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 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 络号码。 ④ 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都是平等的。
保留用于将来和试验使用
E类地址
(1)A类地址。 从图4-1(a)中可以看出,在A类地址中,用第一个字节 来表示网络类型和网络标识号,后面三个字节用来表示主 机号码,其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设为0,用来与其他IP地 址类型区分。第一个字节剩余的7位用来表示网络地址,最 多可提供27-2=126个网络标识号;这种IP地址的后3个字节 用来表示主机,每个网络最多可提供大约1678万(224-2) 个主机地址。这类地址网络支持的主机数量非常大,只有 大型网络才需要A类地址,由于Internet发展的历史原因, A类地址早已被分配完毕。
4.1.2 Internet 网际协议(IP)
在TCP/IP体系中,网际协议是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1.IP地址 在TCP/IP网络中,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它是通过IP协议 来实现的。IP协议要求在每次与TCP/IP网络建立连接时,每台 主机都必须为这个连接分配一个唯一的32位地址,因为在这个 32位IP地址中,不但可以用来识别某一台主机,而且还隐含着 网际间的路径信息。需要强调指出的,这里的主机是指网络上的 一个节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台计算机,实际上IP地址是分配 给计算机的网络适配器(即网卡)的,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网 络适配器,就可以有多个IP地址,一个网络适配器就是一个节点。 IP地址为32位地址,一般以4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的数字又用 十进制表示,即每个字节的数的范围是0~255,且每个数字之间 用点隔开,例如:192.168.101.5,这种记录方法称为“点-分” 十进制记号法。IP地址的结构如下所示:
(2)B类地址。 从图4-1(b)中可以看出,在B类地址中,用前两个字节 来表示网络类型和网络标识号,后面两个字节标识主机号 码,其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两位设为10,用来与其他IP地 址区分开,第一个字节剩余的6位和第二个字节(共14位) 用来表示网络地址,最多可提供214-2=16,384个网络标识 号。这种IP地址的后2个字节用来表示主机号码,每个网络 最多可提供大约65,534(216-2)个主机地址。这类地址网 络支持的主机数量较大,适用于中型网络,通常将此类地 址分配给规模较大的单位。
如表4-2所示为各类IP地址所默认的子网掩码。其中值为1 的位用来定出网络的ID号,值为0的位用来定出主机ID。 例如,如果某台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101.5,通过分析 可以看出它属于C类网络,所以其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则将这两个数据作逻辑与(AND)运算 后结果为192.168.101.0,所得出的值中非0位的字节即为 该网络的ID。默认子网掩码用于不分子网的TCP/IP网络。
后,所得出结果为11000000 10101000 01100101 00000000, 其中非0的三个字节,即192.168.101为该网络ID,剩余的字 节 ( 即 5 ) 为 主 机 ID 。 若 该 网 络 的 另 一 台 的 IP 地 址 为 192.168.101.250,子网掩码也为255.255.255.0,则同样会 得到网络ID为192.168.101,因此这两台主机在同一网段内。
3.子网及子网掩码 (1)子网。
子网是指在一个IP地址上生成的逻辑网络,它使用源于单 个IP地址的IP寻址方案,把一个网络分成多个子网,要求 每个子网使用不同的网络ID,通过把主机号(主机ID)分 成两个部分,为每个子网生成唯一的网络ID。一部分用于 标识作为唯一网络的子网,另一部分用于标识子网中的主 机,这样原来的IP地址结构变成如下三层结构:
网络类型
网络ID
主机ID
IP地址的32位被分成了3个字段:网络类型字段、网络ID字段和 主机ID字段。网络类型字段用于标识网络的类型,到目前为止 网络划分为A~E五类;网络ID则标识该主机所在的网络,由网 络类型字段和网络ID字段构成网络标识;主机ID是该主机在网 络中的标识。IP地址的基本分配原则是要为同一网络内的所有 主机分配相同的网络标识号,同一网络内的不同主机必须分配 不同的主机ID号,以区分主机,不同网络内的每台主机必须具 有不同的网络标识号,但是可以具有相同的主机标识号。按照 IP地址的结构和其分配原则,可以在Internet上很方便的寻址: 先按IP地址中的网络标识号找到相应的网络,再在这个网络上 利用主机ID找到相应的主机。由此可看出IP地址并不只是一个 计算机的代号,而是指出了某个网络上的某个计算机。
LINUX网络操作系统
主讲教师:马启元 授课专业: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
第4章 Linux网络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让读者在使用Internet之前对Internet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以帮助读者对本书后续章节的学习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 Ø TCP/IP协议概述 Ø IP地址的分类及详细介绍 Ø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概述 Ø Internet的域名管理 Ø Linux的网络配置
组建一个网络时,为了避免该网络所分配的IP地址与其他网络 上的IP地址发生冲突,必须为该网络向InterNIC(Internet网 络信息中心)组织申请一个网络标识号,这也就是整个网络 使用一个网络标识号,然后再给该网络上的每个主机设置一 个唯一的主机号码,这样网络上的每个主机都拥有一个唯一 的IP地址。另外,国内用户可以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来申请IP地址和域名。当然,如果网络不想与外 界通信,就不必申请网络标识号,而自行选择一个网络标识 号即可,只是网络内的主机的IP地址不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