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 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W 2W)产品规格说明书V1.0
GSMTD_L无线宽带直放站产品规格说明书V10

GSMTD_L无线宽带直放站产品规格说明书V10 GSMTD_L无线宽带直放站产品规格说明书V101.产品概述GSMTD_L无线宽带直放站是一款用于覆盖较大面积室内和室外的无线信号增强设备。
支持1瓦和2瓦两个版本,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功率版本。
它能够创造一个稳定的无线网络环境,提供更强大的信号覆盖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2.产品特点2.1高功率输出:GSMTD_L无线宽带直放站支持1瓦和2瓦两个版本,确保信号覆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大范围覆盖:室内和室外均可使用,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办公楼、展览中心等场所。
2.3高速传输: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提供更快的网络体验和更稳定的信号连接。
2.4多频段支持:支持多种频段,包括2G、3G、4G等,兼容各种网络运营商。
2.5简单易用:使用简单,可自动网络并进行配置,降低安装和操作的难度。
3.技术参数3.1工作频率:支持2G(GSM900/1800)、3G(WCDMA2100)和4G (FDD-LTE1800/2600)频段。
3.2功率输出:提供1瓦和2瓦两个版本,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功率版本。
3.3工作温度:-10℃~55℃,适应各种气候环境。
3.4工作湿度:适应湿度在5%~95%的各种环境。
3.5 尺寸:100mm×80mm×25mm,小巧便携,适合各种安装环境。
3.6电源要求:输入电压AC110~220V,输出电压DC24V。
4.安装要求4.1安装环境:GSMTD_L无线宽带直放站适用于室内和室外安装,要求安装环境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4.2安装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安装位置,保证尽量避免遮挡和干扰信号传输。
4.3连接方式:将设备正确连接到供电源和天线,确保安装正确可靠。
5.注意事项5.1请勿在高温、高湿度、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使用或存放设备。
5.2请勿在强电磁场环境下使用,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5.3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产品操作手册,安装和操作时请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操作失误。
TD-SCDMA无线同频直放站技术说明书

T D-S C D M A—2000A 无线同频宽带直放站
技术说明
上海东洲罗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06年5月
TD-SCDMA无线同频直放站技术手册
1、概述
在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及宽带无线接入领域中,TD-S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一种极富有生命力和卓越应用前景的移动通信制式,作为TD-SCDMA移动通信网核心基站的补充,TD-SCDMA直放站在优化网络结构,扩大覆盖面积,实现盲区覆盖、地下覆盖、室内覆盖等场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TD-SCDMA网络不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
谢谢您选择了上海东洲罗顿公司设计制造的TD-SCDMA—2000A 系列直放站,本公司将竭诚为您服务。
2、TD-SCDMA—2100A 宽带无线直放机的原理框图
3、工作原理
由基站发出的下行信号经前向天线接收,经过带通滤波器,通过射频同步开关,到达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进入衰减器,接入衰减器的目的是使安装地点的场强可以在大范围内变动,再经带通滤波器、推动器、带通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信号功率已达到发射要求,经射频同步开关后,进入带通滤波器、后向天线发射到覆盖区。
用户手机所发的上行信号,经后向天线接收、带通滤波器、同步开关、低噪放、衰减器、带通滤波器、推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同步开关、带通滤波器后,从前向天线发射给基站,使用户手机发射信号与基站沟通。
本系统中采用GPS天线接收基站的同步信号,经过同步控制电路后,产生同步开关时序信号,控制模块中的同步开关,和模块中的供电开关。
第2 页上海东洲罗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GSM(移动)干放用户手册

GSM(移动)干线放大器用户手册GSM(移动)干线放大器用户手册版本:V1.0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上海市东洲罗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尊敬的客户:您好!感谢您选用我公司产品。
本手册(版本V1.0)是GSM干线放大器产品的主要附件之一。
为了保证GSM 干线放大器产品(设备)安装、使用的顺利进行,防止安装、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请仔细阅读并妥善保存本手册。
本手册介绍了GSM产品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常识,便于用户能够正确地安装、开通、维护该系统。
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概述:介绍GSM干线放大器产品在GSM室内覆盖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工作原理:主要介绍WCDMA干线放大器产品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
●技术指标:列出GSM干线放大器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设备安装:介绍GSM干线放大器产品的工程安装相关事项,包括安装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实地勘查、安装设备检查、安装工具准备、以及设备的安装步骤等内容。
●设备开通:介绍GSM干线放大器产品安装后的开通、调试方法、步骤。
●设备维护:介绍GSM干线放大器产品的维护常识。
●设备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介绍GSM干线放大器产品运行后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附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GSM网络的室内覆盖方案。
说明:1、本手册中提供的各种产品、安装等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2、由于产品的升级可能导致本手册未能及时得到更新,敬请谅解。
3、售后服务:若设备发生故障,请直接联系我公司当地技术支持人员或我公司客户服务人员。
由于人为技术性、破坏性等非正常安装、使用造成的损失与我公司无关。
4、版权声明:本手册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
目录1 概述 (1)2 工作原理 (2)3 技术指标 (3)4 设备安装 (4)4.1安装流程 (4)4.2安全注意事项 (4)4.3实地勘测 (5)4.3.1 电磁环境勘测 (5)4.3.2 安装环境勘测 (6)4.4安装设备检查 (7)4.5安装工具准备 (8)4.6设备安装 (9)4.6.1 实物图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产品手册V1

数字光纤直放站产品手册(V1.1)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 3 -1.1 概述 ................................................................................................................................................. - 3 -1.2 基本原理 ......................................................................................................................................... - 3 -1.3 组网方式 ......................................................................................................................................... - 5 -1.4 产品特点 ......................................................................................................................................... - 7 -1.5 系统组成 ......................................................................................................................................... - 7 -1.5.1 双工器模块(DUP)...................................................................................................... - 7 -1.5.2 功放模块 ......................................................................................................................... - 8 -1.5.3 MODEM通信单元 ......................................................................................................... - 8 -1.5.4 SFP光通信模块.............................................................................................................. - 8 -1.5.5 一体化多功能数字板...................................................................................................... - 8 -1.5.6 本地监控模块 ................................................................................................................. - 8 -第二章系统技术指标................................................................................................................................ - 9 -2.1 数字直放站主要技术指标 ............................................................................................................. - 9 -带外抑制................................................................................................................................................... - 10 -2.2 机械及环境特性 ........................................................................................................................... - 11 -2.3 监控功能 ....................................................................................................................................... - 12 -2.3.1 监控引用文件 ............................................................................................................... - 12 -2.3.2 功能描述 ....................................................................................................................... - 12 -2.3.3 监控的内容 ................................................................................................................... - 13 -第三章系统安装...................................................................................................................................... - 17 -3.1 安装流程 ....................................................................................................................................... - 17 -3.2 工程准备 ....................................................................................................................................... - 17 -3.2.1 用户配合 ....................................................................................................................... - 17 -3.2.2 现场勘察 ....................................................................................................................... - 18 -3.2.3 安装工具 ....................................................................................................................... - 18 -3.3 安装条件 ....................................................................................................................................... - 18 -3.3.1 基本安装条件 ............................................................................................................... - 18 -3.3.2 建议环境要求 ............................................................................................................... - 18 -3.4 设备检查 ....................................................................................................................................... - 19 -3.4.1 清点货箱 ....................................................................................................................... - 19 -3.4.2 开箱验货 ....................................................................................................................... - 19 -3.5 直放站安装和连接 ....................................................................................................................... - 19 -3.5.1 近端单元安装 ............................................................................................................... - 19 -3.5.2 安装地点的选择原则.................................................................................................... - 20 -3.5.3 远端单元安装 ............................................................................................................... - 21 -3.5.4 近端单元的连接 ........................................................................................................... - 23 -3.5.5 远端单元的连接 ........................................................................................................... - 28 -3.5.6 一近端单元拖多个远端单元的连接............................................................................ - 30 -3.5.7 远端单元加电 ............................................................................................................... - 31 -3.5.8 近端单元加电 ............................................................................................................... - 31 -3.5.9 指示灯说明 ................................................................................................................... - 31 -3.5.10 系统设置 ..................................................................................................................... - 32 -3.5.11 原理框图...................................................................................................................... - 32 -第四章系统调测...................................................................................................................................... - 35 -4.1 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的一般调测步骤(一般在从机进行).................................................... - 35 -4.2 调测工具及仪表 ........................................................................................................................... - 35 -4.3 测量天馈系统的驻波比 ............................................................................................................... - 35 -4.4 测量交流输入电压 ....................................................................................................................... - 36 -4.5 测量光路衰耗 ............................................................................................................................... - 36 -4.6 参数调试 ....................................................................................................................................... - 36 -4.7 下行输出功率测试 ....................................................................................................................... - 36 -4.8 呼叫测试 ....................................................................................................................................... - 37 -第五章监控系统操作.............................................................................................................................. - 38 -5.1 操作系统特性 ............................................................................................................................... - 38 -5.2 基本操作 ....................................................................................................................................... - 38 -5.3 详细介绍各界面的操作 ............................................................................................................... - 43 -5.3.1设备信息列表查询与设置............................................................................................ - 43 -5.3.2单独查询与设置网管信息............................................................................................ - 44 -5.3.3修改告警使能,告警全打开/关闭............................................................................... - 45 -5.3.4修改单项告警使能........................................................................................................ - 46 -5.3.5修改设置参数................................................................................................................ - 47 -5.3.6查询参数........................................................................................................................ - 47 -5.3.7扩展指令参数设置与查询............................................................................................ - 48 -5.3.8串口监视设置与查询:................................................................................................ - 49 -5.3.9工厂测试工具设置........................................................................................................ - 50 -第六章系统维护...................................................................................................................................... - 54 -6.1 系统维护的基本要求 ................................................................................................................... - 54 -6.2 维护工具、仪表、材料 ............................................................................................................... - 54 -6.3 维护测试 ....................................................................................................................................... - 54 -5.1.4 交流供电电压的测试.................................................................................................... - 55 -5.1.5 电源模块直流输出电压的测试.................................................................................... - 55 -5.1.6 下行输出功率的测试.................................................................................................... - 55 -5.1.7 天馈系统的驻波比测试................................................................................................ - 55 -5.1.8 呼叫测试 ....................................................................................................................... - 55 -5.1.9 监管测试 ....................................................................................................................... - 56 -5.1.10 接地系统的检查 ......................................................................................................... - 56 -5.1.11 馈线接头防水检查...................................................................................................... - 56 -5.1.12 设备内部检查 ............................................................................................................. - 56 -5.2 保养维护 ....................................................................................................................................... - 56 -5.3 故障和告警处理 ........................................................................................................................... - 56 -第七章包装、运输和储存 (57)7.1 设备包装 (57)7.2 设备运输及搬运 (57)7.3 储存 (57)第一章系统概述1.1概述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技术逐渐成为“亮点”,从2G到3G,从TDMA到CDMA,移动通讯不断发展的先进技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前景灿烂的个人通讯方式。
GSM 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W 2W)产品规格说明书V1.0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2W)SGR-R3B1D-1/2(G_TD-L)/A3 V1.0产品规格说明书SAP编号:版本:V1.0生效日期:2015-3-10版权: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之版权属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随意复制外传。
文件更改履历表序号修改页码及条款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更改日期目录1.范围 (1)2.参考标准 (1)3.执行标准 (1)4.整机射频指标 (2)5.整机监控指标 (4)6.安全要求 (4)6.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4)6.2.抗电强度 (5)6.3.通信口的抗电强度 (5)6.4.接触电流 (6)7.电磁兼容要求 (6)8.设备防雷指标要求 (6)9.设计及工艺要求 (6)9.1.铭牌、结构及接口要求 (6)9.2.工艺要求 (7)10.例行实验 (8)11.接口定义 (8)12.结构要求 (8)13.电源适应性要求 (9)14.通用技术要求 (9)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射频、监控技术指标以及整机的端口和结构等。
本文件适用于《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产品设计、验证、生产、采购以及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
产品目录见下表:产品名称产品型号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W) SGR-R3B1D-1(G_TD-L)/A3 V1.0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2W) SGR-R3B1D-2(G_TD-L)/A3 V1.02.参考标准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YD1139-2001《900MHz/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YDT952《900MHz 1800MHz GSM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3.执行标准本产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规定:《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范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范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范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1.0.1》《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范v1.0.0》《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v1.0.0》4.整机射频指标表1 GSM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测试项目指标频率范围(MHz) 上行:885-909MHz;下行:930-954MHz最大输出功率(dBm) 1W 上行:23±2;下行:30±2 2W 上行:23±2;下行:33±2功率调节范围(dB) ≥10 增益(dB) 85±3 增益调节步长(dB) 1.0数控调节误差(dB) 0~20dB ≤1.0 20~25dB ≤1.5互调衰减(dBc) ≤-45 噪声系统(dB)≤5ALC控制范围(dB) ≥10(ALC起控后,输出功率增大10dB,输出功率保持±1dB之内)频率误差≤±0.1ppm调制准确度GMSK≤6.1°RMS≤24.5°peak 8PSK(EVM)≤6% RMS最大允许输入功率≥-10dBm(持续1min不损坏)带内波动(dB) ≤3.0(峰峰值)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50传输时延≤5.0μs杂散发射(有效工作频带内)≤-36dBm /100kHzFL-2.5MHz~F0-6.0MHzF0+6.0MHz~FH+2.5MHz≤-36dBm /30kHz F0-6.0MHz~F0-1.8MHzF0+1.8MHz~F0+6.0MHz杂散辐射(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之外)≤-36dBm/30kHz(带外2M~5M)≤-36dBm/100kHz(带外5M~10M)≤-36dBm/300kHz(带外10M~20M)≤-36dBm/1MHz(带外20M~30M)≤-36dBm/3MHz(9K~FL-30M及FH+30M~1G)≤-30dBm/3MHz(1G~12.75G)特殊频段杂散发射≤ -71dBm/100kHz(1710~1785MHz)≤ -71dBm/100kHz(2010~2025MHz)≤ -71dBm/100kHz(2320~2370MHz)≤ -71dBm/100kHz(2400~2483.5MHz)≤ -71dBm/100kHz(2500~2690MHz)≤ -71dBm/100kHz(5.15~5.35GHz)≤ -71dBm/100kHz(5.725~5.850GHz)注:其他未说明的指标必须符合中国移动标准《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范v1.0.0》、《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v1.0.0》及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之规定表2 TD-LTE(F频段)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测试项目指标频率范围(MHz) F频段(1880~1920)最大输出功率(dBm) 1W 上行:23±2;下行:30±2 2W 上行:23±2;下行:33±2功率调节范围(dB) ≥10 增益(dB) 85±3 增益调节步长(dB) 1.0带内波动(dB) ≤3.0数控调节误差(dB) 0~20dB ≤1.0 20~25dB ≤1.5频谱模版满足频谱模版要求ACLR(dBc)上行:≤-36 下行:≤-40EVM(64QAM)≤8%频率误差≤±0.1ppm 噪声系统(dB)≤5ALC控制范围(dB) ≥10(ALC起控后,输出功率增大10dB,输出功率保持±1dB之内)最大允许输入功率≥-10dBm(持续1min不损坏)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50传输时延≤5.0μs施主小区信号要求(dBm)RSRP≥-113dBm/15KHz(只对下行要求)杂散发射有效工作频带内≤-36dBm /100kHzFL-2.5MHz~F0-6.0MHzF0+6.0MHz~FH+2.5MHz≤-36dBm 30kHz F0-6.0MHz~F0-1.8MHzF0+1.8MHz~F0+6.0MHz 工作频带外(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之外) 2.5MHz至10MHz范围内不考虑互调产物≤-36dBm/1KHz(9kHz~150kHz)≤-36dBm/10KHz(150kHz~30MHz)≤-36dBm/100KHz(30MHz~1GHz)≤-30dBm/1MHz(1GHz~12.75GHz)特殊频段杂散发射≤ -71dBm/100kHz(1710~1785MHz)≤ -71dBm/100kHz(2010~2025MHz)≤ -71dBm/100kHz(2320~2370MHz)≤ -71dBm/100kHz(2400~2483.5MHz)≤ -71dBm/100kHz(2500~2690MHz)≤ -71dBm/100kHz(5.15~5.35GHz)≤ -71dBm/100kHz(5.725~5.850GHz)5.整机监控指标必须符合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范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范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范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0.1》,可接入目前的直放站网管平台统一管理。
GSM-TD-WLAN三网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方案

站点名称室内分布设计方案贴站点正面照片使用说明目录第1章概述 (1)1.1自然环境 (1)1.2工程简介 (1)第2章覆盖指标要求 (2)第3章设计思路 (3)3.1覆盖范围 (3)3.2信源配置 (3)3.3小区规划 (4)3.4器件选择 (5)3.5系统稳定性考虑 (5)第4章设计方案分析 (6)4.1合路方式分析 (6)4.2系统间干扰分析 (6)4.3覆盖分析 (7)4.3.1 GSM覆盖分析 (7)4.3.2 TD-SCDMA覆盖分析 (7)4.3.3 WLAN覆盖分析 (8)4.4容量分析 (8)4.4.1 GSM系统容量计算 (9)4.4.2 TD-SCDMA系统容量计算 (9)4.4.3 WLAN系统容量计算 (10)4.5频率规划分析 (11)4.5.1 GSM频率规划 (11)4.5.2 TD-SCDMA频率规划 (11)4.5.3 WLAN频率规划 (11)4.6切换分析 (11)4.7外泄控制分析 (12)4.7.1 GSM外泄控制分析 (12)4.7.2 TD-SCDMA外泄控制分析 (13)4.7.3 WLAN外泄控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可扩容性分析 (13)4.8.1 2G/3G可扩容性分析 (13)4.8.2 WLAN可扩容性分析 (14)第5章附件 (15)5.1必须包含的文档 (15)5.2可能包含的文档 (15)XXX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站点概况:系统信息:第1章概述1.1自然环境Xxx站点坐落于xxxx,与xxx风景区仅xxx之隔。
xxx总占地面积为1147亩,其规划包括xxxx。
其中xxx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
( 描述地理位置,建筑功能,建筑面积)贴站点现场照片1.2工程简介为满足xxx(站点名称)移动通信的用户需求,做好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工作,同时需满足商务人士在XXX(站点名称)进行无线办公及休闲娱乐的网络需求,以提高中国移动的品牌效应,因此本方案拟规划GSM、TD-SCDMA系统实现对XXX(站点名称)所有区域全覆盖,WLAN系统实现主要热点区域覆盖目标。
GSM 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W 2W)产品规格说明书V1.0

国人通信股份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2W)SGR-R3B1D-1/2(G_TD-L)/A3 V1.0产品规格说明书SAP编号:版本:V1.0生效日期:2015-3-10:国人通信股份本文件之属国人通信所有,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随意复制外传。
目录1.围 (1)2.参考标准 (1)3.执行标准 (1)4.整机射频指标 (2)5.整机监控指标 (4)6.安全要求 (4)6.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4)6.2.抗电强度 (5)6.3.通信口的抗电强度 (5)6.4.接触电流 (6)7.电磁兼容要求 (6)8.设备防雷指标要求 (6)9.设计及工艺要求 (6)9.1.铭牌、结构及接口要求 (6)9.2.工艺要求 (7)10.例行实验 (8)11.接口定义 (8)12.结构要求 (8)13.电源适应性要求 (9)14.通用技术要求 (9)1.围本文件规定了《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射频、监控技术指标以及整机的端口和结构等。
本文件适用于《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产品设计、验证、生产、采购以及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
产品目录见下表:2.参考标准➢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YD1139-2001《900MHz/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YDT952《900MHz 1800MHz GSM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3.执行标准本产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规定:➢《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1.0.1》➢《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v1.0.0》➢《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v1.0.0》4.整机射频指标表1 GSM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v1.0.0》及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之规定表2 TD-LTE(F频段)系统主要技术指标5.整机监控指标必须符合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V1.0.1》,可接入目前的直放站网管平台统一管理。
GSM 光纤宽带直放站用户手册

GSM光纤宽带直放站目录第一部分:硬件 (3)一. 概述 (4)1.1 GSM光纤宽带直放站的构成 (4)1.2 系统特性 (5)1.3光纤宽带直放站产品 (5)二. 安装 (6)2.1 主机(近端机)的安装 (6)2.2 从机(远端机)的安装 (8)三. 试运行 (10)3.1 连接直放站的电源插头到电源插座 (10)3.2 检查直放站的指示灯 (10)四. 设计及功能描述 (10)4.1 主机设计及功能描述 (11)4.2 从机设计及功能描述 (11)4.3 技术指标 (13)第二部分:软件 (14)第三部分:维护 (15)一. 维护与维修的注意事项 (16)二.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17)三. 用户级维修指导 (17)3.1 直放站故障判断流程 (17)第一部分:硬件一. 概述光纤宽带直放站是一种GSM信号双向放大设备。
它可以为因地形或建筑物造成的信号盲区以及基站信号不能达到良好覆盖的地区提供服务。
GSM光纤宽带直放站,是将GSM 900M基站的信号,经过光纤传送到远端机,再通过天线发射,从而达到扩大信号覆盖范围的目的。
GSM光纤宽带直放站适用于大型写字楼,高层酒店、大型商场、展览会、地下建筑、隧道、机场、旅游风景区、乡镇等区域的室内、室外信号覆盖。
本设备具有远程监控和告警功能,有一定的故障自诊断能力。
在外部交流电断电的情况下,能持续半小时向监控中心发送告警信号,方便了监控、调整和维护,可为扩展移动通信的业务覆盖区域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1.1 GSM光纤宽带直放站的构成光纤宽带直放站系统主要由基站耦合器、合路器(二功分器)、主机(近端机)、从机(远端机)、光传输系统和用户天线组成,参见图1.1示。
每台主机最多可配置4个光接口,每个光接口单元可带1台GSM远端机单元,近端机和远端机之间通过(波分复用)单模光纤传输。
图1.1光纤宽带直放站系统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主机通过耦合器直接耦合基站信号,下行信号经过放大后转换成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后送到远端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2W)SGR-R3B1D-1/2(G_TD-L)/A3 V1.0产品规格说明书SAP编号:版本:V1.0生效日期:2015-3-10版权: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之版权属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随意复制外传。
目录1.范围 (1)2.参考标准 (1)3.执行标准 (1)4.整机射频指标 (2)5.整机监控指标 (4)6.安全要求 (4)6.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4)6.2.抗电强度 (5)6.3.通信口的抗电强度 (5)6.4.接触电流 (6)7.电磁兼容要求 (6)8.设备防雷指标要求 (6)9.设计及工艺要求 (6)9.1.铭牌、结构及接口要求 (6)9.2.工艺要求 (7)10.例行实验 (8)11.接口定义 (8)12.结构要求 (8)13.电源适应性要求 (9)14.通用技术要求 (9)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射频、监控技术指标以及整机的端口和结构等。
本文件适用于《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产品设计、验证、生产、采购以及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
产品目录见下表:2.参考标准➢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YD1139-2001《900MHz/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YDT952《900MHz 1800MHz GSM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3.执行标准本产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规定:➢《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范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范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范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1.0.1》➢《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范v1.0.0》➢《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v1.0.0》4.整机射频指标表1 GSM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v1.0.0》及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之规定表2 TD-LTE(F频段)系统主要技术指标5.整机监控指标必须符合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范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范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范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0.1》,可接入目前的直放站网管平台统一管理。
串口直连(RS232)和MODEM(RS232)必须独立且能同时工作,能够通过串口直连升级程序及触发各种上报。
6.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应符合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的相关条款。
6.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性》第二章第六节的规定。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小于或等于16A,试验电流、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试验电流为被测电路电流额定值的1.5倍;-试验电压不应超过12 V;-试验时间为60s。
根据电压压降计算出的保护连接导体电阻不应超过0.1Ω。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超过16A,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2倍的电路电流额定值进行2min;-对直流供电的设备由制造厂商规定。
保护连接导体的电压压降不应超过2.5V。
6.2.抗电强度试验电压按如下确定:-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18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0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2000V(50Hz);-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为184V至354V(含35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5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3000V(50Hz);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
试验电压施加点按下列适用情况选取:-一次电路与机身之间;-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一次电路与零部件之间。
6.3.通信口的抗电强度对于稳态试验试验电压与试验施加点按如下确定:-在正常使用中,对于设备上需要抓握或接触的不接地的导电零部件和非导电零部件(例如电话的受话器或键盘),应在这些零部件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500V(50Hz)的试验电压;-对于其它零部件和电路以及与其它设备相连接的接口,应在这些零部件、接口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000V(50Hz)的试验电压。
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
6.4.接触电流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最大接触电流应<3.5mA(RMS)。
通信口的接触电流:每个通信口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最大接触电流应≤0.25mA (RMS)。
7.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要求应符合YD 1139-2001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的相关要求。
8.设备防雷指标要求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防雷能力,且必须内置电源防雷模块。
对于交流220V供电设备,要求可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20kA,最大放电电流≥40kA;对于直流-48V供电设备,要求可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10kA,最大放电电流≥20kA。
9.设计及工艺要求设备内器件安放规整、无外观缺陷、材料符合国家要求,防尘,防水。
设备集成度较高,外形尺寸较小,方便工程施工及物业协调。
9.1.铭牌、结构及接口要求1.设备铭牌要求设备外部显著位置必须具有设备铭牌,且铭牌上必须标明:厂家名称、产品类别、产品型号、核准证代码、关键指标(含工作频段、上下行功率、增益)、电源特性(含输入电压范围、输入最大电流)、序列号条形码、生产日期等。
2.接口要求设备必须外置操作维护接口(采用RS232接口或以太网口),且所有外部接口标识必须标注清晰准确。
3.结构要求室外型设备必须采用全密封结构,机箱门和箱体接触的地方必须具有防水胶条。
此外,机箱门必须考虑防盗设计(如采用特殊尺寸的异形螺丝紧固机箱门)。
4.器件选型提供的设备应采用经过严格筛选的优质器件,禁止使用二手器件。
5.电路分腔要求射频电路板必须具有合理的分腔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对射频电路部分有金属屏蔽功能,同时对于不同的射频通路(下行发射通路、上行接收通路、上行分集接收通路)有独立通道的金属屏蔽设计。
6.散热要求设备要求自然散热。
7.整机跌落要求设备应满足跌落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参照GB/T2423.8,产品重量与跌落高度关系参照GB/T2423.12。
9.2.工艺要求1.PCB设计工艺PCB电子元器件SMT贴片覆盖率必须大于95%;功放部分PCB表面喷涂建议采用沉金工艺。
电子元器件与盒体安全距离必须大于1mm,PCB走线距离板边须大于1.25mm以上;为保证产品可靠性,电路板上禁止出现飞线(非设计方案中的飞线)连接。
2.焊接要求电子元器件焊接禁止出现拉尖、毛刺情况;大尺寸接插件除使用点焊工艺外需使用螺钉加固;禁止出现粗糙焊接及应急焊接。
3.装配工艺硬件的组装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长期使用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各模块及线缆必须安装规范牢固,严禁机箱内出现散落的物件。
电缆需成束组装,禁止交叉混扎;合理使用工艺固定孔、固定架,确保电缆走向需横平竖直,工艺美观;固定螺钉需满足国标GB/T819.1,GB/T823,GB/T9074.8;模块与机箱,箱体之间接地阻抗小于等于0.1欧姆。
4.功放工艺下行发射功率大于10W设备的主功放管必须采用烧结工艺。
10.例行实验本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例行实验;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运营商特殊要求以运营商的招标文件为准。
11.接口定义表2 整机接口定义端口标识接口定义接头类型及要求施主端下行输入和上行信号输出口N型阴头重发端上行输入和下行信号输出口N型阴头RS-232 RS232本地监控DB9母焊接头外部告警外部告警1-3和位置告警XM14K7A(插孔)型航空插座,符合移动规定,配位置告警线。
AC电源或DC电源设备市电电源输入三芯电源线(2.5mm2) 电源开关设备市电供电开关可内置设备内部工作指示灯设备正常工作时指示灯绿色LED设备外部接地12.结构要求➢支持壁挂安装方式(配安装配件)➢防护等级室内型IP54,室外型IP65➢自然散热13.电源适应性要求➢交流供电产品应支持备用电源,除交流供电外,还可提供蓄电池供电等。
➢AC220V±44V、45~55Hz或DC-48V±9.6V时,直放站所有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要求。
➢电源需具有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且保护后可自恢复。
14.通用技术要求➢工作温度:-40℃至+55℃,湿度:≤95%。
➢储存温度:-40℃至+80℃,湿度:20%至80%➢测试温度:15℃至+30℃,湿度:40%至70%➢大气压:86-106 kPa➢MTBF要求:>100000h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