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质点的运动-2019高三物理总复习真题精准导航(原卷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2019高三物理总复习真题精准导航(原卷版)

考纲定位本讲共涉及一个一级考点 (1)超重和失重 一个二级考点(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本章共涉及两个考点、一个一级考点、一个二级考点,考试中有单独考选择题的,也有考计算题的,近几年看这一章内容是年年必考,但分值波动比较大。
必备知识1.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当a 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 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处理思路受力情况→F 合→F 合=ma a →运动学公式运动情况v 、x 、t3.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2)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3)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的问题.题型洞察一.题型研究一:图象问题(一)真题再现1.(2018·全国卷I ·T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2.(2015·全国卷ⅠT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3. (2013·全国卷ⅡT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专题01 质点的直线运动-2019年浙江高考物理(选考)二轮终极专题复习(原卷版)

● 运动的描述●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参考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3.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填“矢”或“标”) 4.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v =ΔxΔt,其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x 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5. 加速度定义式 : a =Δv Δt,单位:m/s 2,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 对于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关系的理解,注意以下三点: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2.判断直线运动中“加速”或“减速”情况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1a 和v 同向⎩⎪⎨⎪⎧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金丽温高铁开通后,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G7330次列车缙云西到杭州东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缙云西站到杭州东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79.8 k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研究动车过一桥梁所花的时间与动车从缙云西站到杭州东部所花的时间时,动车均可看成质点B . 图甲中07∶31表示一段时间C . 动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5 m 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做这5 m 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D . 结合甲、乙,可知G7330列车行驶的最高速度约为128 km/h2.小李在网络上观看“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又上网查到运载“神州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全长58m ,则火箭发射后第6s 末至第10s 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A . 22m/sB . 14m/sC . 10m/sD . 5.8m/s3.结合图片中交代的情景及数据,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B .轿车时速为100km/h ,紧急刹车距离为31米(可视为匀减速至静止),由此可得轿车刹车阶段的加速度为a=12.5m/s 2C .位于点燃火药的炮膛中的炮弹的速度、加速度可能均为零D .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刘翔在110m 栏比赛中通过全程的平均速率为v=8.42m/s 4.下列关于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有恒定的速率时,其速度仍可能有变化 B . 物体有恒定的速度时,其速率仍可能有变化 C .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D . 物体具有沿x 轴正向速度时,可能有沿y 轴负方向的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反向. 2.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21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2102v v v v t +==.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2.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1-n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21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h =v 0t -21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gv H 220=.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gv t 0=.一、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 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t xv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2102v v v v 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4.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推论法利用Δx =aT 2:其推广式x m -x n =(m -n )aT 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 6.图象法利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追及问题;用x -t 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二、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面的基本推论都成立。
专题01 机械运动-物理专项训练试卷(原卷版)

专题01 机械运动一、选择题1.(2022·江苏扬州)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垂柳B .他乘坐的船C .河岸D .五亭桥2.(2022·江苏连云港)如图所示,三条线段a 、b 、c 的长度分别为1L 、2L 、3L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123L L L <<B .123L L L <=C .123L L L ==D .123L L L =<3.(2022·江苏苏州)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 .教室的门宽约80cm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600g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D .初中生跑完1000m 的时间约为100s 4.(2021·江苏镇江)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厚度约为3cm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D .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5.(2021·江苏常州)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A .3mB .3dmC .3cmD .3mm6.(2021·江苏镇江)图中五峰山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它横跨长江,毗邻镇江的五峰山。
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五峰山大桥是静止的( )A.岸边矗立的山峰B.桥上行驶的列车C.江上航行的轮船D.缓缓流淌的江水7.(2021·江苏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人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B.℃℃C.℃℃D.℃℃8.(2021·江苏无锡)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炼质点的运动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炼(2)质点的运动本章知识网络对直线运动的复习要加强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把握和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曲线运动的复习要切实掌握解决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方法,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认识,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
第一节直线运动考点跟踪解读考点1:参考系和质点.(能力级别: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不同.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通常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简单为原则,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就叫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能以大小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时间时,可以忽略它的长度而看成质点,但在计算这列火车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时,它的长度就不能忽略,也就不能看成质点了;研究乒乓球的直线运动过程,乒乓球就可以看成质点;但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问题时,乒乓球就不能看成质点了。
象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叫做理想化方法,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例题】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
这些条件是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解析〗以地球为参照物,当飞机沿地球自转方向飞行的速度大于地球运行的线速度时,将会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
专题1-1 运动的描述真题精讲-2019领军高考物理真题透

(一)真题汇编1.(2018浙江4月)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 速度、位移B. 速度、路程C. 速率、位移D. 速率、路程 【答案】D2.(2015·全国卷ⅡT 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103m/s B. 东偏南方向,1.9×103m/s C. 西偏北方向,2.7×103m/s D. 东偏南方向,2.7×103m/s 【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可知310m/s v ∆=⨯,方向为东偏南方向,B 正确。
【解题关键】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卫星轨道位置的以及运动和合成综合运用.(二)考纲解读【高考感悟】本部分知识共涉及两个考点、一个一级考点、一个二级考点,这两个考点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单独考查这部分的试题不太多,往往会结合后面的章节进行综合考察.(三)考点精讲考向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的理解(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例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2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关键词①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②金星绕太阳一周.【答案】D考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例2】 (多选)如图3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图3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C.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赛车经过路标C时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关键词①直线距离为9 km;②里程数增加了15 km;③经过某路标C时.【答案】BC【解析】从A到B位移为9 km,用时112h,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得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故A错,B对;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对;经过C时速度的方向沿C点切线指向运动方向,故D错.跟踪练习1.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内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12 m/s,39 m/s B.8 m/s,38 m/sC.12 m/s,19.5 m/s D.8 m/s,12 m/s【答案】B考向三: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是运动状态量,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2.速度变化量Δv=v-v0是运动过程量,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发生某一段位移),若取v0为正,则Δv>0表示速度增加,Δv<0表示速度减小,Δv=0表示速度不变.3.加速度a =ΔvΔt 也称为“速度变化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4.加速减速判断【例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关键词①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②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答案】B跟踪练习2.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A【解析】“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AD(四)知识还原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定义: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等于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区别: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2.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深度思考】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 =2 s间的平均速度?三、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2)定义式:Δv=v-v0.(3)决定因素: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4)方向:由a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 【深度思考】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 【答案】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
专题0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0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质点和参考系位移和路程目标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目标3加速度一、质点和参考系位移和路程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位移与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法则运算。
1.4月16日,经过6个月的太空遨游,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地面。
下列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关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研究宇航员在舱外的姿态时,宇航员可以视为质点B.乙图中,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时,飞船可以视为质点C.丙图中,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过程,神舟十三号飞船可以视为质点D.丁图中,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以地面为参考系,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详解】A.研究宇航员在舱外的姿态时,宇航员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宇航员不可以视为质点,故A错误;B.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时,舟十三号飞船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忽略,飞船可以视为质点,故B正确;C.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过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体积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视为质点,故C错误;D.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相对飞船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因飞船相对地面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地面为参考系,冰墩墩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卷:专题01运动的描述与直线运动答案与解析.doc

2019届专题卷物理专题一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考查速度、加速度、位移之间的定量、定性关系。
【思路点拨】(1)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2)熟悉v 22-v 12=2ax ,tx v =等基本公式的应用。
【答案】BCD 【解析】当火药点燃瞬间,炮弹速度为零,但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故A 错误;由v 2=2ax 可求得轿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a =12.5m/s 2则B 正确;若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则其加速度为零,则C 正确,由于110米栏场地都是直道,所以由t x v =可求得刘翔全程平均速率为v =8.42m/s ,则D 正确。
2.【命题立意】a —t 、v —t 、F —t 、x —t 四种图象之间的关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穿插联系虽然涉及牛顿第二定律但符合二轮复习实际。
【思路点拨】(1)F —t 图象与a —t 图象应变化趋势一致;(2)从运动学公式角度推断a —t 图象与v —t 图象以及v —t 图象与x —t 图象之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由F=ma 可知F —t 图象与a —t 图线应变化趋势一致(仅比例不同),故A 错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时其位移可表示为221at x =,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D 错误;物体在一定初速度下做匀减速运动,其位移表达式为221at vt x -=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C 错误,正确选项为B 。
3.【命题立意】考察运动学公式及其推论的基本应用。
【思路点拨】由于初速度未知,很难根据条件定量求解加速度,可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关系可求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答案】AC 【解析】根据条件可知:物体在第5s 内的平均速度与物体在4.5s 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即有m/s 9555.4==t x v ,此速度也是物体运动9s 时的中间时刻速度,即物体在9s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在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由t v x =可知,无论初速度是否为0,物体在前9s 内的位移一定是t v x ==81m ,故A 、C 选项正确。
专题02 相互作用-2019高三物理总复习真题精准导航(原卷版)

考纲定位本讲共涉及三个Ⅰ级考点,(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3)矢量和标量两个Ⅱ级考点 (1)力的合成和分解(2)共点力的平衡考试中多以摩擦力为主要考察点,对于摩擦力问题要区分好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相对难度还是不小的。
大多数考题往往还是会结合后面的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求解。
高考中多以动态分析、连接体受力等形式进行考查,能力要求有时候是相对简单的选择题,有时候是相对困难的选择试题。
必备知识一、基础知识回顾 1.弹力(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摩擦力(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F f <F fmax ,具体值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来求.(2)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电场力(1)大小:F =qE .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与电荷所处的位置有关.点电荷间的库仑力F =k q 1q 2r2.(2)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4.安培力(1)大小:F=BIL,此式只适用于B⊥I的情况,且L是导线的有效长度,当B∥I时F=0.(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垂直于B、I决定的平面.5.洛伦兹力(1)大小:F=qv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0.(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二、能力方法概括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隔离物体分析(3)按顺序分析力:一般先找重力,再找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切勿漏力.(4)画受力示意图2.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力的合成法与效果分解法:以受3个共点力平衡为例,将其中任两个力合成,其合力与第3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或将某一个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沿另两个力的反方向).(2)正交分解法:把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和y轴上,运用坐标轴方向上合力等于零的条件求解.(3)图解法:当物体所受的力变化时,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注意明确各个力中变化的力和不变的力,结合数学规律对比分析,使动态问题静态化、抽象问题形象化.(4)矢量三角形法:将三力或多力首尾相接围成一个顺向封闭三角形或多边形,该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三力平衡问题.若力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运用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知识求解;若力的三角形为斜三角形,则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题型洞察一.题型研究一:简单受力平衡(一)真题再现1.(多选)(2018·天津高考·T17)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定位本专题在2018高考考试大纲中包含3个Ⅱ考点: (1)位移、速度和加度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Ⅰ级考点:参考系、坐标系。
必备知识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v 20=2ax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 ·(Δt )2.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题型洞察一.题型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一)真题再现1.(2018·全国卷Ⅰ·T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2. (2016·全国丙卷T 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2st B.232s t C.24s tD.28s t(二)精准练习1. 一物体自高为h 处自由下落,若下落某时刻其动能恰好为势能的3倍时,物体下落的时间为( )D. 2. 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大小可忽略的滑块。
由静止开始时做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动能为E k1,然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相同时间后,滑块恰好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动能E k2。
则( )A. a 1=a 2B. a 2=3a 1C. E k2=4 E k1D. E k2=2 E k1二.题型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一)真题再现1.(2018·全国卷II ·T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 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 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2.(2016·全国乙卷T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3.(2014·全国卷ⅠT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4.(2014·全国卷ⅡT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二)精准练习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2>S 1),初始时,甲在乙车前方S 0处( )①若S 0=S 1+S 2,两车不会相遇②若S 0<S 1,两车相遇两次 ③若S 0=S 1,两车相遇一次④若S 0=S 2两车相遇一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2. 甲、乙两玩具车(视为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
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中的OC 与AB 平行,CB 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t 2时间内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B .t 1~ t 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 .t 1~t 2时间内甲车的速度和乙车的速度相等D .0~t 3时间内甲车和乙车的位移相等3. 一辆质量为m 的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
在t 0时刻关闭发动机,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汽车重力的k 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B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0~04t 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002t kmgvD .0~04t 汽车牵引力F 做的功为0032kmgv t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 BC D5. 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
力F可按图2(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度,图(c)最大B.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度,图(b)与图(d)相同C.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位移,图(a)最大D.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内的平均速度,图(b)与图(d)相同6. 低空跳伞运动是勇气与能力的综合大考验,一般在高楼、悬崖、高塔等固定物上起跳。
人在空中降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随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变大,而且速度越大空气阻力增大得越快。
因低空跳伞下落的高度有限,导致在空中调整姿态、打开伞包的时间较短,所以其危险性比高空跳伞还要高。
一名质量为70kg 的跳伞运动员背有质量为10kg的伞包从某高层建筑顶层跳下,且一直沿竖直方向下落,其整个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2.0s末的速度为18m/s,10s末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16.2s时安全落地,并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
g取10m/s2,请根据此图象估算:(1)该建筑的高度;(2)开伞后空气阻力对跳伞运动员(包括其随身携带的全部装备)所做的功。
(3)运动员从脚触地到最后速度减为0的过程中,若不计伞的质量及此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则运动员所需承受地面的平均冲击力多大。
三.研究题型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真题再现1.(2018·北京高考·T8)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起始位置的正下方位置。
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水平向西,则小球 (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2.(2015·全国卷ⅡT 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103m/sB. 东偏南方向,1.9×103m/sC. 西偏北方向,2.7×103m/sD. 东偏南方向,2.7×103m/s(二)精准练习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始终为h .当人以速度v 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x 时,则( )A. 在该过程中,物块做加速运动B. 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22222()mv x h x + C. 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212mv D. 人前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