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某某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五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一、检查预习1、走进某某楼某某楼雄踞于某某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X 仲淹为它写了名传千古的《某某楼记》。

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

自此,某某楼更是名扬中外。

作者简介X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希文,谥号,文正。

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宋史》记:X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文体介绍“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叙事、写景、抒情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分两类:(1)寓情理于事、景、物,(2)由事、景、物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都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文就属于后一类。

写作背景滕子京与X仲淹同榜进士。

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贬谪守岳州。

X仲淹很担心他,想找机会劝他,恰好他请X仲淹为重修某某楼作记。

X仲淹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时X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二、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教案 苏教版

20、岳阳楼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课文节奏。

3、翻译文章第1、2段及重点词语,理解两段所写内容。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疏通文意,把握重要文言字词句。

一、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作者简介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课件1-苏教版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课件1-苏教版
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 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 正公。
代表作:《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喜好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 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 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 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读准字音
zhé
谪守
fēi
霏霏
zhǔ
属予
yào
近似“至于” “又如”
日光。
起伏→起、动。
一片。
极言其广。
群鸟停息 在树上。
至若春和 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 万顷,沙鸥翔集,
美 鳞丽:的代鱼 指;鱼。一种香草。水边平地。 形容香气很浓。 有时。 全。
锦鳞游泳,岸 芷 汀兰, 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圆形的玉。
应和。
哪有穷尽。 极:尽。
板书设计
1.作记缘由
岳阳楼记
叙事
2.概写洞庭美景

3.览物之情 喜
4.胸怀抱负
描写 抒情 议论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二、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
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炼字
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详细描绘,原因是什么? 第一,“前人之述备矣”,因为不必再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 苏教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 苏教版
8.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谧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分析:(1)假设复句。主语“古仁人”因承前省。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开头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自然段即以“予观夫巴陵胜状”引起,紧扣题目中的“记”,简要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大观”。然则”一词使文章由景转入到写一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三、四两段就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若夫”一语开始,极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淫雨、阴风、浊浪一片阴晦。此情此景,又怎么会不令“去国怀乡”之人顿生悲伤之情呢?第四段开始的“至若”与上文“若夫”遥相呼应。用“景明”、“一碧万顷”的湖水、自由飞翔的沙鸥、闲适游弋的锦鳞、郁郁青青的芷和兰,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画卷。此时此刻,“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是情理之中。
第五段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探讨其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以此来表明自己心志并劝慰友人。
五、课堂小结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们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因此,要在学生感受文章美的同时,尽快把课文背出来。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教案1【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字数不多,境界宏阔。

文章2、3、4自然段集中写景,仅162个字,却描绘了三幅景象:一是写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形势;二是写了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是写了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

有总有分,有详有略,细而不腻,粗而不疏,可见作者的概括能力非凡。

对比互衬,相得益彰。

作者写秋景和春景,完全不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这篇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

为了要写“悲”,就写“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阴森凄凉的秋景;而秋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凉心情。

为了写“喜”,就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明丽的春色;而春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

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学习时要抓住文脉,理解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用。

【设计思想】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吟味,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针对《岳阳楼记》广泛使用骈句的方法,引导他们去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另外,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主旨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合作学习,多讨论,不束缚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最大的才能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1.学生虽已在以前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功底还比较薄弱,而本文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及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因此会形成文意疏理的一定障碍。

【K12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公开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和反思

【K12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公开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公开课《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

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
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
教学过程。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简介和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解析课文内容,深入剖析文章主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训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2. 完成课后习题;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2. 学生课后习题完成情况的评价;3. 学生读后感写作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5.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3)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到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岳阳楼的背景。

(2)简介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主旨和思想。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课文对个人成长和为国家作贡献的启示。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练习题。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3. 学生能够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一、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二、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浩浩汤汤.(shānɡ)谪.守(zhé)霪.雨(yín)皓.月(hào)岸芷汀..兰(zhǐ)(tīng) 属.予作文(zhǔ)樯.倾(qiáng)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吾/谁与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目标展示】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正确朗读课文。

3.掌握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新知研习】1.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明确:江南三大名楼: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闻名天下的风景胜地——湖南省的岳阳楼,尽情游览大自然优美的风光。

(板书课题)2.你了解作者范仲淹吗?请参照有关资料介绍。

教师可酌情补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家贫,十岁辞母,到外地求学,昼夜苦读,五年中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有时夜间困倦,就以冷水洗脸。

几年苦读,于1015年中举进士。

为官以后,关心人民疾苦,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

范仲淹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主张坚决抗击西夏的侵略。

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号令严明,爱护士卒,采取合理的方针,戍边多年,敌人望而生畏,不敢侵犯。

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副宰相,上书改革,提出“减徭役、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受到阻挠而未能实行。

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的路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范仲淹的朋友,政绩斐然,后因事被贬岳州,上任后兴复学校,在岳阳楼附近修筑虹堤,以利舟楫商旅的往来。

庆历五年重修岳阳楼,写信给范仲淹求记。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3.让几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校正读音和节奏。

4.请学生结合注释,结合资料,对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学生质疑。

5. 你会解释下列词语吗?【乃】于是;【旧制】原来的规模;【作文】写文章;【夫】那;【胜景】优美的景象;【气象】景象;【衔】包含;【际涯】边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大观】雄伟的景象;6. 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归纳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学会了哪些知识?(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2)生字词的正确读音;(3)朗读节奏的划分。

(4)对译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2.你会对句子进行停顿吗?(1)事与事之间停顿;(2)并列之间停顿;(3)连词后停顿;(4)主谓间停顿;(5)动宾间停顿。

【巩固拓展】1. 解释下列字词。

【乃】于是;【旧制】原来的规模;【作文】写文章;【夫】那;【胜景】优美的景象;【气象】景象;【衔】包含;【际涯】边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大观】雄伟的景象;填空: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预习指导】背诵第一、二、三段。

四、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朗读节奏的划分:(1)事与事之间停顿;(2)并列之间停顿;(3)连词后停顿;(4)主谓间停顿;(5)动宾间停顿。

重点字词解释。

【乃】于是;【旧制】原来的规模;【作文】写文章;【夫】那;【胜景】优美的景象;【气象】景象;【衔】包含;【际涯】边际;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掌握第三、四、五段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二、教学难点掌握第三、四、五段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 解释下列字词。

【乃】于是;【旧制】原来的规模;【作文】写文章;【夫】那;【胜景】优美的景象;【气象】景象;【衔】包含;【际涯】边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大观】雄伟的景象;填空: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点明背诵一二三段。

【目标展示】掌握第三、四、五段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新知研习】1.自主学习:请学生结合注释,结合资料,对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学生质疑:对不会解释的字词,进行交流,质疑。

先让学生解疑,学生不会或不准确,教师解疑。

3.你会解释下列词语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排空】冲向空中;【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而或】有时;【何极】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微】如果没有;【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的两种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译: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有时湖面上波澜荡漾,浮动的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上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下去的白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译:这时登上这座岳阳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要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要为国君忧虑。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快乐”吧!“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纳总结】1. 总结文言现象:请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2.教师明确文中的古今词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往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物,景色是进亦忧古:这今:判断词微斯人古:如果没有今:微小越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3.师生共同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欣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然:然则北通巫峡:这样;满目萧然:……的样子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者极:南极潇湘:至,到;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此乐何极:穷尽4.教师指出词类活用现象: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日星隐耀:动词作名词,光辉;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心情,想法;【巩固拓展】1. 解释下列字词。

【排空】冲向空中;【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而或】有时;【何极】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微】如果没有;2.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3.请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预习指导】1. 熟记本课字词和句子翻译。

2.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四、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重点字词解释。

【排空】冲向空中;【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而或】有时;【何极】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微】如果没有;总结文言现象:1.通假字:2.古今词义: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现象: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解释下列字词。

【排空】冲向空中;【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而或】有时;【何极】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微】如果没有;2.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3. 请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4.点名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目标展示】1.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

2.理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新知研习】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本文的写作背景、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和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各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作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写作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第一节文字显示作者对滕子京的什么态度?明确:赞赏滕子京积极从政的政绩,支持重修岳阳楼的盛举,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应该奋发而有所作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