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常识

合集下载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及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计算5.运动的描述与分析6.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8.抛体运动二、力的作用1.摩擦力2.压强与压力3.浮力与浮力原理4.弹力5.万有引力6.静电力和电场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4.能量与物质的转化5.热能与温度6.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四、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与全反射4.平面镜与球面镜5.透镜与光的成像6.光的干涉与衍射7.光的定向传播五、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阻率4.电路中的功率与电能5.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6.导体中的电场分布7.磁场与电磁感应六、声学基础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与参数3.声音的反射与共鸣4.声音的干涉与衍射七、物态变化1.固体的特性与性质2.固体的熔化与凝固3.液体的特性与性质4.气体的特性与性质5.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6.气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7.相变与气体压强八、核与辐射1.放射性与核能2.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复习。

记得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与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学习顺利!。

初中物理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本质、能量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常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1. 质点与运动:质点是指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其质量及在空间中的位置的物体。

运动是质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3.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的合成形成新的力,分解一个力可以得到多个合力。

二、能量与功1.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时,物体位置发生改变。

功的计算公式:功= 力 ×位移× cosθ,其中θ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能等。

3.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

4.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能量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和热交换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反射:光在与介质边界相遇时,一部分光被反射,一部分光被折射。

3. 光的折射:光传播到介质之间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4.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分解成连续的颜色光谱。

5. 光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产生的像的特点。

四、声学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是一种机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声音的特性:音调(频率)、音量(振幅)、音色(波形)等。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1. 物理是什么?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能量与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它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3.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改变形状,气体既可以改变形状又可以改变体积。

4. 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

5. 热学热学研究热量和温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热量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引起的能量转移,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运动状态的一种度量。

6.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特性。

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电磁波,它可以以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等。

7. 声学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等。

8. 电学电学研究电、电场和电流等现象。

电是带有电荷的粒子(如电子)的运动所产生的现象,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空间区域,电流是电荷的定向流动。

9. 磁学磁学研究磁场和磁性现象。

磁场是围绕磁体的特殊区域,磁性是物体吸引或排斥磁场的性质。

10. 动量和能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度量,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力。

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在物理过程中保持守恒。

以上是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大致概述,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基础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配超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配超详细解析

力学部分1一、速度公式物理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速原V V = s/t m/s Km/h lm/s = 3.6km/h路程5S = vt m Km1km = 1000m时间t t = s/v s h lh 二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 L桥+ 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 X108m/s二、密度公式, 3 3(卩水=1.0 采0 kg/ m )物理星计算式国际主单位第用单位换算关粟密度p p= m/v Kg/ m 刁g/ Cmrlg/ Cm3二1000kg/质星ITiM = pv Kg g1kg = lOOOg体积甘V = m/p m3Cm^ 1 = lO^dm^IL 二10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卩水>p冰v水v v冰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一V实三、重力公式G= 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 i l i =F2I2 F i /F2= I2/1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 1/2(G动+ G物)s= 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 1/n(G动+ G物)s= nh七、压强公式(普适)P= F/S固体平放时F= G= 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八、液体压强公式P= p gh液体压力公式F= PS= p 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九、浮力公式(1)F浮=F' F压力差法)(2)F浮=G- F视重法)(3)F浮=G漂浮、悬浮法)(4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W= FS把物体举高时W = GhW= Pt十一、功率公式P= W/tP = W/t=Fs/t=Fv (v= P/F)十二、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十三、总功公式W总=FS(S=门小⑷总二W有/耳用总= W有+ W 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n= W有/W总n= P有/ P总(在滑轮组中n= G/Fn)(1)n= G/ nF(竖直方向)(2)n= G/(G + 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n= f / nF (水平方向)冋因热学部分十五、热学公式C水=4.2 采03J/(Kg C)1. 吸热:Q 吸=Cm(t—t o) = CmX t2•放热:Q 放=Cm(t o —t) = CmX t3. 热值:q= Q/m4. 炉子和热机的效率:n= Q有效利用/Q燃料5. 热平衡方程:Q放=Q吸6. 热力学温度:T= t + 273K7.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凶0电学部分1. 电流强度:1 = Q电量/t2. 电阻:R=p L/S3. 欧姆定律:1 = U/R4. 焦耳定律:(1)Q= I2Rt普适公式)(2)Q= UIt = Pt= 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 串联电路:(1) I= 11 = I2(2) U = U1 + U2(3) R= R1+ R2(4) W = UIt = Pt= UQ 普适公式)(5) W = I2Rt=『t/R (纯电阻公式)(6) U1/U2 = R1/R2 份压公式)(7) P1/P2= R1/R26•并联电路:(1)1= 11 + 12(2)U = U1 = U2(3)1/R = 1/R1 + 1/R2 [ R= R1R2/(R1+ R2)](4)11/12 = R2/R1(分流公式)(5)P1/P2= R2/R17•定值电阻:(1)11/12 = U1/U2(2)P1/P2= I12/122(3)P1/P2= U12/U228•电功:(1)W = Ult = Pt= UQ 普适公式)(2)W = I2Rt=『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 W/t = UI (普适公式)(2)P= I 2R= U2/R (纯电阻公式)卜1 0常用物理量81. 光速:C= 3X10 m/s (真空中)2. 声速:V= 340m/s (15 C)3. 人耳区分回声:> 0.1s4. 重力加速度:g = 9.8N/kg〜10Ngk5. 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 X05Pa6. 水的密度:p= 1.0 103kg/m37. 水的凝固点:0 C8. 水的沸点:100 C39. 水的比热容:C= 4.2 10 J/(kg C)-1910. 元电荷:e= 1.6 10 C11.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 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 36(不高于36V)14.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 家庭电路电压:220V16. 单位换算:(1)1m/s = 3.6km/h(2)1g/cm3= 103kg/m3(3)1kw-h= 3.6 >106J冋一冋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及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及温度计标尺垂直,及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外表,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到达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外表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及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力学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N为有效绳数热学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5653163: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重要常用物理定律力学: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牛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到力的作用的情况下,将静止zhidao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光学: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同种内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电学:5、欧姆定律:电阻一定,电流与容电压成正比6、焦耳定律:电压一定,功率与电流成正比7、右手螺旋定则:规定了电磁体的N,S极。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3)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二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系。

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

(2)响度:声音的叫做响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二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3.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①入射角: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反射角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像与物体勺大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一5.实像和虚像6 .光的折射:(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而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基础常识
1、长度:①一张纸的厚度与一根头发的直径相当,约在几微米的范围内;②物理书长约26cm,宽约为18 cm;③课桌高约0、8m;④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

⑤人走一步的长度大约为0、5 m。

2、质量:①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g;②普通热水瓶盛水
2kg左右;③一只鸡蛋质量约50g;④一个苹果通常为150g到200g;⑤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00g;⑥一罐可口可乐的质量为350g;⑦实心球的质量为2kg。

3、重力:①物理书重约3N;②一位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0N。

4、密度;人体的平均密度和醋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酱油的密度比水大,食用油的密度比水小。

5、压强:①报纸平摊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0、
5Pa;②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60Pa;③一块普通的砖平放在水面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1000 Pa;④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2104 Pa。

6、速度:①步行的人速度约
1、4m/s,或5km/h;②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
4、2m/s,15 km/h;③初中生50m跑的速度约7m/s。

7、功率:①人跑上楼的功率约为300W;②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100W;③人做引体向上的功率约为24W、
8、温度:①人正常的体温为37℃;②人生活合适的温度约为25℃;③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④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2000℃左右;⑤太阳表面的温度6000℃左右
9、电流:①柜式空调约10A;②电饭锅约3~4A;③微波炉约3A;④电冰箱约1A;⑤日光灯约150mA。

10、电功率:①电热水器和电磁灶约为2000W;②挂壁式空调和微波炉约为1000W;③电水壶约800 W;④电饭锅约为700W;⑤洗水机约为500W;⑥电视机约为200W。

需记住的常量
1、光(或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8米/秒。

光在空气中传播得比在真空中传播稍慢一点,v≈c=3108米/秒。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
4、2103焦/(千克〃℃)。

4、g=
9、8牛/千克,物理意义……
5、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帕,相当于76厘米高水银柱,可以支持约10米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
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8、正常人的心脏(或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为70次左右;正常人呼吸1min为20次左右。

9、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频率为50Hz,交流电方向每个周期变2次,1s内方向改变次、物理学史姓名贡献伽利略运动物体不受外力速度保持不变,一直运动下去牛顿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或惯性定律)、光的色散托里拆利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沈括磁偏角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最早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欧姆欧姆定律焦耳焦耳定律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建立电磁场理论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卢瑟福原子行星(核式)模型汤姆逊发现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猜想莫尔斯发明电报贝尔发明电话哈勃发现谱线红移爱迪生白炽灯哥白尼日心说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规律
一、光学: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二、力学:
1、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阿基米德原理(定律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浮= G排液=ρ液gV排。

4、物体的浮沉条件(只考虑浮力和重力), 应该明确:上浮和下沉都是动态过程。

⑴从物体受力情况看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当G物 = F浮时,受一对平衡力作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②当G物<F浮时,物体上浮,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其受力情况是不变的,受非平衡力作用。

当物体部分露出液面后,其所受浮力随其露出液面部分体积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浮力与重力平衡,物体飘浮在液面上。

③当G物>F浮时,物体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也不变,受非平衡力作用,直到物体与容器底部接触后,才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物体的重力。

⑵从质量均匀分布的实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看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若ρ物<ρ液时,则G物<F浮,物体上浮;稳定后,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②当ρ物=ρ液时,则G物 = F浮,物体悬浮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③当ρ物>ρ液时,则G物>F浮,物体下沉至容器底部,稳定后,静止在容器底部。

5、杠杆原理(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d动L动=F阻L阻。

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2、特点: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3、示例:
(1)力学:①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⑤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⑥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⑦研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电学:①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③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④研究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⑤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
1、定义: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2、特点: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3、示例:等效电路、等效电阻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等等。

三、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1、定义: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2、示例:①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②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四、类比法
1、定义:所谓类比,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2、示例:①用水流、水压类比电流、电压;②用原子结构类比太阳系。

五、模型法
1、定义:实际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

2、特点: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

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

3、示例:①用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和传播的方向;②用磁感线表示磁场方向;③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④用杠杆表示杠杆类机械。

六、转化法(或转换法)
1、定义: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察,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示例:①通过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②用灯泡是否发光(电流热效应)或用小磁针在电路旁是否偏转(电流磁效应)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③通过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空气;④通过磁场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磁场;⑤通过沙坑下陷的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⑥通过木桩在沙子中下陷程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⑦用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⑧通过观察铁钉吸引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