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地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直言命题之真假话问题

合集下载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它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而我们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发布时间【8月中旬】,报名时间为【8月中下旬】,笔试时间为【9月中下旬】,笔试科目为行测+申论,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重庆公务员笔试,重庆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笔试辅导资料,希望考生们及时关注。

重庆公务员考试网祝你考试成功。

公务员考试中必然性推理是必学内容,包括: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朴素逻辑。

而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考试频率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直言命题的考试重点——矛盾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一、直言命题含义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

直言命题的一般表示为:所有(有的、某个)S是(不是)P。

二、矛盾关系1、矛盾含义及意义矛盾: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

例如,白色的矛盾是非白色,而不是黑色,在于黑色和白色在一起不能构成颜色的全集,所以白色和非白色是矛盾的。

意义:永远一真一假2、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有些非‚所有非与有些是ƒ某个是与某个非三、考查题型及解体方法1、题干命题为真(假),求假(真)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找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例如,所有男孩儿都是喜欢足球的,命题为真,下列选项一定为假的是?正确答案就是有的男孩儿不是喜欢足球的,就可以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逻辑题目中的真假话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逻辑题目中的真假话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竞争程度百里挑一,因此很多考生早早就启动了国考的备考工作。

国家公务员招考科目主要为《行政能力测验》、《申论》,青海中公教育整理国家公务员学习指导精华文章,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有一个知识点一直困扰很多考生:真假话。

在直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的问题,最传统的方法便是假设法。

假设法可以运用到矛盾题型当中,但是有一类题型,使用该法却行不通,即反对关系的题型。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反对关系来说说真假话问题如何去解。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反对关系题型比矛盾题型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

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大家掌握反对关系的选题技巧。

技巧:反对关系最终的情况一定为“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真假话的题,题型往往很固定,给出几句话,其中只有一句为真,或者只有一句为假。

而反对关系中形成的互斥只有在最极端(所有)的情况下才能刚好成为只有一真(下反对)或者只有一假(上反对)。

因而,反对关系的真假话,最终的真实情况是“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判定:要确定到底为“所有是”或“所有非”,则看反对关系之外剩下的话。

1、什么是剩下的话?涉及反对关系的真假话问题,题型中往往只有三句话,其中两句形成反对关系,而最终会剩下一句话,即为剩下的话。

2、如何运用?(1)当题型为上反对关系时,若剩下的话为肯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若剩下的话为否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非”。

【例1】上反对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中公解析】答案选D。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真话假话问题是中比较容易涉及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常出现在朴素逻辑问题当中,作为朴素逻辑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考生感觉到比较难,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的跟大家做一些的探讨和交流。

所谓真假话问题,无非就是在题干的表述中,涉及到一些人,这些人各说了一些话,有的是真话有的是假话,然后给出一些条件,让考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题的办法,就是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一般应用在题干关系复杂,涉及的元素较多,不好直接推出,而选项对应关系全面的情况下。

题干中所涉及的元素又有一种元素和两种元素之分,在使用时又可以分为直接排除和代入排除两种,现在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看一下如何去运用代入排除法。

直接排除是根据题干中的条件或根据题干推断出的条件来直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题: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间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能和一个邻居交流”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A 英国德国韩国法国 B法国英国德国韩国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 D 德国英国韩国法国【中公解析】答案:C。

中公解析:在这个题目中,出现了不同国家的人和房间这四类元素,我们先分析一下这四句话,由韩国人和德国人所说的话可以知道,德国人和韩国人不是邻居,由此可以排除A、B项,再由韩国人和英国人所说的话可以知道,韩国人和英国人不是邻居,由此排除D项,所以C项正确。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考生们知道怎样解答国家公务员行测真假话问题吗?本文“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由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大家喜欢!真假话问题是判断推理里面非常经典的一种题型。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各地省考,从事业单位考试到村官、选调生考试,从金融银行考试到MBA入学考试,无处不见真假话的身影。

真假话题型涉及内容广泛,但离不开几句真真假假的判断,离不开真假之中存在的矛盾。

小编总结发现,解这类真假话问题,其实很简单,其中的秘密就在真假话的矛盾里。

例1.老师把双手伸进围棋匣子,然后双手握拳各执一子,让同学猜哪只手里有黑子。

假设老师说了四句话,其中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1)右手肯定不是黑子(2)或者左手是黑子,或者右手是黑子(3)如果左手是黑子,则右手就不是黑子(4)左手、右手都是黑子则___是假话。

A (1) B(2) C(3) D(4)答案:D解析:这其实是一道比较简单的真假话问题,只要能够找到假话是哪句就好了。

那既然是真假话问题,我们可以先找一找有没有矛盾关系。

(3)与 (4)两句话是矛盾关系,两句里面必然是一真一假,题干又说只有一句假话,所以假话一定在(3)(4)里面。

(1)(2)两句为真话,可以得知右手不是黑子,所以假话一定是(4)。

这道真题的解题方法就是找到矛盾后,判断剩下命题真假,再来判断假话是谁说的。

有时候,题目也会比较难些,在找到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后,在推断其他命题真假时,还需要用假设法来找答案。

这也是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题目里的应用。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真话、一句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中答案:A解析:这道题比较综合,三个人说了六句话。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汇总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汇总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三步法解真假话问题【字体:大中小】掌握必要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公务员考试中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逻辑判断中的真假话问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真假话的解法可以分为三步,一是找矛盾,二是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句子的真假,三是根据我们已经判断出真假的句子解题。

【例题1】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四人当中有一人说假话,那么由此可知: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B.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C.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解析】选择A.第一步找矛盾,我们发现甲说的话和丙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可知,甲和丙两个人说的话肯定是一真一假,说假话的不是甲就是丙;第二步绕,那么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乙和丁都不是团员,;第三步解开,由此可得出甲说的是假话,该题选择A.【例题2】甲、乙、丙、丁四人去商店,每人买了一台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的质量作如下的预测:甲:我看,我们四人买的电脑都是合格产品。

乙:靠不住,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很多。

我看,我们四人买的电脑肯定有不合格产品。

丙:丁买的电脑肯定合格。

丁:要是我买的电脑合格,那么你们买的电脑不会有不合格的。

他们找人对每台电脑作了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错误的。

以下所列与四人的预测符合的是:A.甲、乙、丙、丁的计算机都合格B.乙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C.丁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D.甲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解析】选择A.第一步找矛盾,我们发现甲和乙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可知,甲和乙两个人说的话肯定是一真一假,说假话的不是甲就是乙;第二步绕,那么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丁的电脑合格;第三步解开,大家买的电脑都合格,该题选择A.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代入排除法速解技巧运用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半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看真假话.doc

下半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看真假话.doc

2017年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看真假话2017年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看真假话2017-08-23 10:57:0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类题型,给了你几句话,告诉你只有一句真的或者只有一句假的,问你谁说的是真话,不陌生吧。

其实,这一类题目我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做真假话题型,那么对于真假话题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好多同学上来就开始假设了,假设谁谁谁是真话,带入题干,看有没有矛盾,有矛盾那就不对,换下一个,接着带入。

大家会发现,这样做即使能够选择出答案,往往也比较慢,在这里华图教育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快的方法。

希望能帮助到备战2017年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首先,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口诀:先找矛盾,关键看其余再找反对,关键看其余后找充分条件,从中判真假以上都没有,要假设那么口诀记住了,什么意思呢,很简单,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矛盾关系,大家都知道,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因此如果在这几句话中出现了矛盾关系,又告诉我们只有一句真话或者一句假话,那么这个时候唯一的真话或者假话就在这对矛盾中产生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究竟谁真谁假,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进行推理得出答案。

其次,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包括上反对和下反对,上反对至少有一假,可以同假,上反对至少有一真,可以同真。

既然如此那么同样的道理,接下来看其他命题,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最终在带回反对中,得出结论就可以了。

再次,充分条件关系,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什么叫充分条件,如果我说A是能够推出B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大家想,如果此时,我给你四句话,其中第一句话是第三句话的充分条件,且告诉你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第一句是不是一定不能为真啊,一旦第一句为真,那么第四句也为真了,这与题干中的只有一句真话就矛盾了,因此第一句一定为假,简称一真前假。

同样,如果告诉你这四句话中只有一句假话,那么第三句就一定不能为假,一旦第三句为假,第一句话也是假的,那么有两句假话,与题干矛盾,因此第三句为真,简称一假后真。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方法一:矛盾法。

矛盾关系是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的考点,这需要大家能够了解每种命题的矛盾关系及矛盾定义。

知识点:所有非与有些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例题: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答案】C。

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

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

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

故答案选C。

方法二:反对法。

反对关系是直言命题的考点。

知识点:所有是和所有非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例题: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答案】D。

解析:(1)和(2)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3)一定为真,进而可以推知(2)为假,(1)为真。

由此可推知D项为真。

方法三:代入排除法在解决真假话问题时,如果题干中没有矛盾关系及反对关系,但是题干限定了真话或者假话的个数;同时选项对应信息全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把选项带入题干的形式进行解题。

例题:宋江、林冲和武松各自买了一辆汽车,分别是宝马、奥迪和陆虎。

2017重庆地区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7重庆地区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7重庆地区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很多考生都会觉得在公务员考试中,朴素逻辑是比较难,尤其是在遇到真假话问题的时候,很多考生都感觉无从下手,有的考生甚至连题目都不看就直接选择了放弃,而事实上,真话假话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题办法,就是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所谓真假话问题,无非就是在题干的表述中,涉及到一些人,这些人各说了一些话,有的是真话有的是假话,然后给出一些条件,让考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假设法一般应用在题干中存在真假话问题并且没有对当关系或者题干中存在多种情况,不能直接进行推理的情况下。

在使用假设法解题时,一般是假设某个条件成立,然后根据假设进行进一步推导,如果结论与题干矛盾,则表示假设不成立。

重新假设,如果结论与题干不矛盾,则表示假设成立;此时得到的答案即正确答案。

我们结合题目来看一下如何运用假设法去解题。

一、找准突破口【例题】某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被拘审。

假设这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

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张说:“王是作案者,王说过他作的案。

”王说:“李是作案者。

”李说:“是赵作的案。

”赵说:“是孙作的案。

”孙没有说一句话。

依据以上的叙述,能推断出以下哪项结论?A.张作案,王没有作案,李作案,赵没作案,孙作案B.张没作案,王作案,李没作案,赵作案,孙没作案C.五个职员都参与作案D.五个职员都没有作案【中公解析】以张说的话为突破口,“王说过他作的案”,根据题干: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所以王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重庆地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直言命题之
真假话问题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
直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是公务员考试当中的常考题型,很多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一类题目也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由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分析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例题】某国一位漂亮聪颖的公主招婚,应者如云。

公主为了招到聪明的驸马,规定竞争者必须首先拿到公主亲织红线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步的竞争。

红线放在金、银、铜、铁四个盒子的某一个当中,每一个盒子上附有纸条,上面分别写着:
金盒子:红线不在此盒中;
银盒子:红线在金盒子中;
铜盒子:红线不在铁盒子中;
铁盒子:红线不在铜盒子和银盒子当中。

另外,竞争者被告知,此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假设你是竞争者之一,请指出红线在哪个盒子中?
A. 金盒子
B. 银盒子
C. 铜盒子
D. 铁盒子
[答案]A
【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直言命题真假话问题中的“只有一假”型题目,本题重在考察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根据题干可知,金盒子和银盒子上面的纸条内容相矛盾,根据“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可得,假话必然存在于金盒子和银盒子上面的纸条内容之中,则铜盒子和铁盒子上面的纸条内容为真话,由此可知,红线不在铁盒子、铜盒子以及银盒子当中,因此,红线只能在金盒子当中,故正确选项为A。

【例题】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 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 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 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 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答案]B
【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直言命题真假话问题中的“只有一真”型题目,本题同样是考察真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根据题干可知,警员甲和警员丙的推测相矛盾,根据“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可得,推测正确的人存在于甲和丙之间,则乙和丁的推测都不正确,通过矛盾关系将假话变成真话可知,即乙说的是假话,变成真话为老陈没有嫌疑,丁说的也是假话,变成真话为所有人都没有作案,则可知,丙的推测“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为真,甲的推测“五个人都有嫌疑”则为假话,因此,推测正确的是警员丙,且老陈没有嫌疑,故正确选项为B。

【例题】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人捐的。

经询问: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 是吴和王捐的
B. 是周和王捐的
C. 是郑和王捐的
D. 是郑和吴捐的
[答案]C
【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直言命题真假话问题中的“两真两假”型题目,与“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型题目相比,略有难度,但是仍然有方法可循,通过观察题干可以发现,吴和王说的话相矛盾,根据“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可知,吴和王二人之间“一人说真话,另外一人说假话,”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得出周和郑二人之间“一人说真话,另外一人说假话”,此时,我们还需要借助假设法,进一步加以分析,假设周说的是假话,真话即为是周捐的,则郑说的是真话,则可以得到是吴捐的,此时捐款人为周和吴,但是没有正确选项,因此,
周说假话的假设不成立,由此可知,周说真话,郑说假话,进而可得,不是周和吴捐的,那么捐款人则为郑和王,因此正确选项为C。

中公教育专家点评,以上三道题目都是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关于这类题目通常会考察到只有一真、只有一假以及两真两假型题目,遇到这类型的真假话问题,我们的做题思路分为三步,即第一步找矛盾,第二步绕出矛盾,第三步回归矛盾,而对于两真两假型的题目,我们还需要结合假设法进行解题,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中公教育温馨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更多判断推理习题请点击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练习,中公教育与你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