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专题汇编——实验探究题之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专题四 实验探究—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课件

九年级化学专题四   实验探究—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课件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 (2017兰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 做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 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 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 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时,就可 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取几粒锌粒(镁条)于一 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 量废液
有气泡产生
测定废液的PH值
实验结论 猜想 正确
猜想 正确 猜想 正确
【进行试验验证】
实验操作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氧化铜粉末(或生锈的铁 钉)
现象
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猜想— —正确
【拓展与应用】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处理 废液时只得到NaCl溶液,应向废液中只加入适量的
现象是 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 。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
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CaCO3(或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 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
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体(答案合理均正确) 。
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
是 酚酞遇酸性或中性都不色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紫__色____较__活__泼__的__金__属__)_(_答__案__合__理__均__正__确__) ___,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提高训练《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提高训练《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

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提高训练【解题策略】1.进行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的探究要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作出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成分只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只含生成物(2)含有生成物和其中一种反应物(即有一种反应物过量)(3)一般情况下反应物不会共存一、选择题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右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2.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3.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选项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Ca(OH)2 NaOH NaOH、Na2CO3Na2CO3滤渣CaCO3、Ca(OH)2Ca(OH)2CaCO3、Ca(OH)2CaCO34.“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同学们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1)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2)取滤液少许与试管中,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下列关于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含NaOH B.一定含Na2CO3C.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D.一定含有CaCO3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B.滤液中一定含有Fe元素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元素6.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二、填空题1.将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解析版】

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解析版】

类型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1.(重庆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第1题图(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猜想__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更换试剂,将__________溶液换成__________溶液。

2. (江西)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

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否为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

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2. 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物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8张PPT)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8张PPT)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则成分为: NaCl 、NaOH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继续设计实验,探究上述试管中的溶 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盐酸
步骤
现象
结论
恰好完全中和
( NaCl)
★ ★
取少量反应后溶 液于试管中, 若溶液仍为紫色 加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由紫变红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猜想反应后的溶质为(写出所有可能的 组成) 。
NaOH;NaOH和Ca(OH)2; NaOH和Na2CO3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1、NaOH 2、NaOH 和 Ca(OH)2 3、NaOH 和 Na2CO3
检验是否含有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 溶液变红色 _________ NaOH 液
NaOH
Thank You!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至固体恰好全部 溶解为止,关闭活塞,振荡,观察到气球变大。然后 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 振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经过大家对广口瓶中所发生的反应进行分 析,认为瓶内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_ NaCl _______. 小明取广口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 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广口瓶溶液中 Na2CO3 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小红认为,可能还存在BaCl2,大家一致认为小红的结论 BaCl2和Na2CO3不共存 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经大家 讨论,达成共识:广口瓶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aOH.

拉分练03 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

拉分练03 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

拉分练03 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1.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四种化合物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如图的实验验证:(1)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④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说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物中有。

(3)(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方案)以实验①为例,向NaOH溶液中加入以下试剂进行实验: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稀盐酸、氯化铵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过程)(4)有同学认为组号3实验设计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借助其他试剂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5)(实验反思)有同学发现组号1实验除了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外,还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该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6)(自我提升)要证明实验②不能发生反应,选用的药品是和。

2.某化学研究性小组对Zn与浓硫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已知:①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能与多数金属(如Mg、Zn、Cu等)反应产生SO2。

②Zn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

(1)仪器M的名称为,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的作用是。

(3)实验开始阶段装置D中CuO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到一段时间后才能观察到CuO逐渐变红色。

请解释原因:。

(4)该小组同学用足量Zn与1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SO2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2 g。

(5)实验室用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制取较纯的SO2。

现有金属Zn和Cu,最好选用金属,理由是。

3.17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学习完复分解反应后,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石在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小奇在小石同学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小奇能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

初中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专题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课件PPT

初中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专题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课件PPT

第三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4
【例】(2017陕西)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 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
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 应 )。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第三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7
【解析】【实验探究一】(1)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2)①大理石的主要
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小慧探究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 的影响,测得溶液的 pH= 7,则所配的是氯化钙溶液; ② 一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探究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钙、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
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第三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6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
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但仍 CaCO3+2HCl=== CaCl2+H2O+CO2↑ 。 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5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酸 性,由此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的pH=2,说明溶液显 ______ 得出猜想一是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题之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的探究
1.(2017天水)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废液。

某化学课
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化学式)。

【査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 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反应完全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到实验室做实验。

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然后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小杰做的实验和小明一样,但没有出现白色沉淀。

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① CO2与NaOH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少量CO2得到Na2CO3,过量CO2得到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 = 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② Ca(HCO3)2溶于水,溶液呈碱性;③ CaCl2溶液呈中性:④ 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与酸反应;⑤铝、锌、铁、铜的盐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会产生沉淀。

他们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2CO3;猜想②NaHCO3;猜想③Na2CO3、NaOH;猜想④______。

【实验探究】
【继续探究】将固体溶解在100mL水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

3.(2017六盘水)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反应
后都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自己得到的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Ba(OH)2、NaOH C. __________ D. Na2CO3和NaOH
【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_____(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
.......
论不一定正确
..........................。

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4.(2017鄂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5.(2017黄石)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完成“利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后,
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等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猜想】I.溶质仅为氯化钠; II.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
【设计方案】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含有可溶性钡盐的废液可以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

请写出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荆州)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生成氢气
丁同学: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襄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棋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

实验完毕,小雯和小棋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 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小棋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成分。

如果将步骤④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试剂,可确定该成分是否存在。

请写出小棋用所选试剂鉴定可能存在成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娄底)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渣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还含有Ca(OH)2
小方认为:还含有Na2CO3
小华认为:还含有Ca(OH)2和Na2CO3
【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_______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小方的猜想正确【交流谈论】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_______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
【解释评价】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是.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9.(2017湘潭)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他们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
CuO的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___ ___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为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___ ;猜想二:H2SO4和CuSO4
【资料查询】CuSO4溶液呈弱酸性,加入Zn粒时有极少量的气体产生。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振荡,若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取所得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Zn粒,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
体、等现象,则猜想二正确。

【讨论交流】A、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B、要使由H2SO4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填序号)。

a、CuO b. Cu(OH)2 c、Cu d. Cu(NO3)2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

上述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

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毎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_________, N=__________。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