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名胜古迹介绍.doc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北接“七朝古都”安阳,东临油城濮阳,南靠电子城新乡,西依煤城鹤壁,据省会郑州市165公里。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

商代称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明初称谓浚县至今。

境内现有名胜古迹28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0处,省级保护单位24处。

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浚地名流辈出。

春秋时的端木子贡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佼佼者,西汉时的贾护是《左氏春秋》的重要传人,唐初的王梵志开创了我国通俗诗话的先河,明代的王越“出将入相,文武全才”。

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县城与两山紧依相连,“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完全是因为城南的大伾(读”批“)山和浮丘山。

大伾山是我国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名山之一,山上现有古代建筑群七处之多,尤其是一尊石佛坐像,高达23米,古代曾建楼保护,因佛像高于楼,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楼”的佳话。

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霞宫、千佛洞、天宁寺弥勒佛等。

有汉代古墓群、新石器时代遗址、元代砖雕壁画墓等一批古迹。

著名人物有端木子贡、王梵志、谢偃。

浚县物阜源丰,阡陌生金。

石灰岩,大理石,页岩,型砂,钙基膨润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广阔。

卫河,淇河,共产主义渠流经县境,水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枣,苹果等,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之称。

1994年国务院公布浚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大伾山.丰泽庙

浚县大伾山.丰泽庙


碑首又包括汉文篆字、草体梵文、蒙古语巴思巴文三种文字。
汉文篆书为“康显侯告”;草体梵文为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 叭咪吽”;蒙语则为“大名路浚州达鲁花赤题”。
《康显侯告》碑

行书释文: 勅:浚州丰泽庙,朝廷咸秩无文,神罔恫怨。有功则祀, 国有典常。矧禳禬之有凭,岂褒嘉之可后?惟神宅山川之 奥,粹天地之灵,间因雨晹之求,阴致丰穰之助;会需章 之奏御,爰申命以用休,爵以通侯,贲之显号,并为异数, 用答神釐。夫阴阳不能常升,水旱疑或有数;然礼有禜门 之祭,诗存云汉之章。则人之归德于神,无所不用其至矣! 然则神之归德于人者,可独忘哉?神其歆承,益侈美报, 可特封“康显侯”。
大伾山.丰泽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马德华 《龙洞祥云》

巨灵裂山石,洞府何虚深。
风雷震龙穴,秋月结龙荫。 寒通淇门雪,气接浮丘岑。 愿为崇朝雨,试此济时心。

——元代诗人 马德华
元.马德华 《龙洞祥云》

传说天要下雨时,龙洞上空有乳白烟雾缭绕,袅袅飞升, 洞口处且有云气喷涌,似有真龙驾祥云而出,似入仙境超 凡脱俗。元代诗人马德华《龙洞祥云》一诗,更增添了它 的神秘。 诗中巨灵,即指神龙。龙荫,即指祥云。 “风雷震龙穴,秋月结龙荫”生动再现了将雨之时,龙洞 祥云的绝妙佳境; “寒通淇门雪,气接浮丘岑”,将龙洞的神奇描绘得入木 三分。
上洞和中洞
蟠 龙

洞口石壁上浮雕五条蟠龙,雕工精美,具有不可 估量的艺术价值。有认为元至正十年(1350年) 造像 ,亦有从石刻滚龙的爪子形状来看(一爪有 四趾),有人判断应为宋代所雕。
2001年修缮丰泽庙时,在房檐下雕刻了100条龙, 后又在洞前月台四周安置了“龙生九子”的石雕 栏板。如今石雕栏板处的两根方形石雕柱,是 2001年在龙洞附近挖出的,雕刻年代已无从考查。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浚县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辖1乡6镇4个街道办事处,438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人口71万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重点文物县、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浚县商代称黎,西汉置县,明初称谓浚县至今已630多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以及汉、宋文化遗址年代相续,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

1994年1月,浚县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的子贡,不仅是出色的外交活动家,政治家,还是中华儒商始祖;王梵志以白话诗蜚声文坛,其开创的通俗诗风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明代的王越戎马边关,长诗善赋,“出将入相,文武双才”;曹丕、王阳明、王铎、王群等历代文坛艺苑高手巨擘,都曾在浚县留下了名篇大作。

浚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塑艺术“泥咕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浚县的民俗风情独特,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

二、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县域内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其中,卫河浚县段是中国古代运河的典型代表,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规模最大的官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

馆藏文物近万件,其中一级品文物17件,二级品文物75件,三级品文物1278件。

大伾山、浮丘山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与石窟艺术等恢弘壮丽,浓缩了浚县古城数千年厚重的文化历史历程与人文精华,大伾山石佛被国内专家认定“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现存古城墙保存状况良好,景观界面延续,尺度宏大,古朴壮观。

1、浚县古城墙。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知县项如英在建造古城时,仅筑北、东、南三面土城,西以卫河为屏障。

古城墙高峻坚固,构造精细,宏伟壮观,而且“襟山带河”,地理形势非凡。

历史上的古城墙是防卫的重要屏障,南面含浮丘山一半入城内,循山势建城也是独具特色,是浚县历史上城市建设和城址迁移中城市防卫设计的艺术顶峰。

2、文治阁。

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

历史文化古迹河南鹤壁浚县浮邱山【图文】

历史文化古迹河南鹤壁浚县浮邱山【图文】

歷史文化古跡——河南鶴壁浚縣浮邱山【圖文】河南浮丘山位于浚县县城西南,故又称南山,系太行山余脉。

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0.65公里,面积0.98平方公里,海拔103米,相对高程45米。

浮丘山与大伾山隔城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

山上,目前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

系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宫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扬名四方。

自明嘉靖年间以来,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每年的正月古庙会声势浩如汪洋,一日可达数十万人有余。

位居我国华北四大古庙会之冠。

浮丘山与大伾山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

山上,目前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

系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宫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扬名四方。

【河南浚县】"name="image_operate_72661418997370765" alt="浚县一日之浮邱山【河南浚县】"src="/DownloadImg/2017/05/ 1922/99608279_2" width="690" height="457"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1TI9PZgy6OvKpyapYf2%26690"action-type="show-slide">【河南浚县】"name="image_operate_55311418997371687" alt="浚县一日之浮邱山【河南浚县】"src="/DownloadImg/2017/05/ 1922/99608279_3" width="690" height="457"> 【河南浚县】" name="image_operate_81811418997372406" alt="浚县一日之浮邱山【河南浚县】"src="/DownloadImg/2017/05/ 1922/99608279_4" width="690" height="457"> 【河南浚县】" name="image_operate_22741418997372937" alt="浚县一日之浮邱山【河南浚县】"src="/DownloadImg/2017/05/ 1922/99608279_5" width="690" height="457"> 【河南浚县】" name="image_operate_36391418997373593" alt="浚县一日之浮邱山【河南浚县】"src="/DownloadImg/2017/05/ 1922/99608279_6" width="690" height="457"> 【河南浚县】" name="image_operate_66221418997273796" alt="浚县一日之浮邱山【河南浚县】"src="/DownloadImg/2017/05/ 1922/99608279_7" width="690" height="457">千佛寺石窟紧邻碧霞宫,就是一款独立的高约4米,南北长约15米的山岩上开凿的石窟,谓之“劈石隙作禅堂”。

浚县古城

浚县古城

浚县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因水而徙,因运(大运河)而兴的名城。

现存历史古迹有:古城墙、城隍庙、文庙、钟鼓楼、云溪桥、端木翰林府、古县衙、黎阳仓、古运河遗址、大伾山风景区及浮丘山风景区、古街巷、古民居等,为人们展示了一副明初以来这座中原古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历史画面。

浚县城墙,现存卫河沿岸段城墙(长768米)及姑山南侧城墙遗迹(只余夯土)。

2000年9月,浚县城墙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城墙上有垛,有两小门,一曰"观澜门",一曰"允淑门”。

此城墙高峻坚固,构造精细,宏伟壮观。

最引以当地人自豪的俗语是“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

浚县城不仅高峻坚固,构筑精细,宏伟壮观,易守难攻,而且占据“襟山带河”的地理优势,南抱浮邱山之半于城中,西怀大运河,自古有“形胜甲于阳平”之说。

浚县古称黎阳,历经历史演变,改为今之浚县。

古县衙经明清多次修葺扩建,渐成规模,形成中、东、西三条轴线。

可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兵乱,仅存仪门及部分碑碣。

2014年恢复重建县衙,南北长138米,东西宽66米,占地9108平方米,建筑118间,沿中轴线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正堂、二堂、三堂以及厢房、监狱等。

浚县县衙是浚县历史的见证,也是浚县古城重要文化游览景观之一。

文治阁处于浚县古城中心位置,原名“中心阁”,俗称“钟鼓楼”,距今至少400余年,是浚县古城标志性建筑。

2013年3月,浚县文治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圣人孔子被看作是仁礼智的化身;武圣人关羽被看作是忠义勇的化身。

两位圣人都与浚县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先说孔子,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不仅首选卫国,在去国离家的14年里,有12年客居卫国,同时浚县也是孔子高足子贡和子路的故乡。

文庙又叫孔庙、先师庙、庙学、学宫,位于县衙东临,坐北朝南,始建于元代,明洪武六年重建于现址。

浚县山旅游景点简介

浚县山旅游景点简介

浚县山旅游景点简介
浚县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浚县山区是浚县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山峰、溪流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1. 南山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是浚县山的主要景点之一,这里山势雄伟,绿树成荫。

游客可以爬上山顶,俯瞰整个风景名胜区的美丽景色。

此外,南山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庙宇,如南山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寺庙。

2. 大型峡谷:浚县山区有一条大型峡谷,被称为浚县峡谷。

峡谷内有清澈见底的溪流、高耸入云的峭壁和茂密的森林。

在这里,你可以进行漂流、探险等户外活动,感受自然之美。

3. 瀑布群:浚县山区有着许多瀑布群,如月亮湖瀑布、玉河瀑布等。

这些瀑布飞泻而下,形成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你可以在瀑布下休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4. 古老寺庙:浚县山区还有一些古老的寺庙,如定顶观音寺、首山寺等。

这些寺庙建于古代,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参观寺庙,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

总之,浚县山区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无论是追求刺激的探险家,还是喜欢寻找宁静的文艺青年,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

浚县旅游景点

浚县旅游景点


天齐庙,始建于北宋,供奉的是东岳大帝 黄飞虎。我们看到的中间这两根滚龙飞云 石柱就是整个庙宇的灵魂了,它是原殿之 物,雕刻的相当精美。我们平时所看到的 石柱大多都是圆形的,而这两根龙柱却是 方形的,十分少见。
中军亭

这座六角攒尖的亭子叫中军亭,是隋末瓦岗军的遗迹,据 《新唐书》记载,当年瓦岗军首领翟让被李密杀害后,徐 懋公被砍伤臂膀,后来他自率一军驻守黎阳,在大伾山操 练兵马,建此亭用以了望敌情。李密降唐后,又心存反复, 被李渊父子射杀于熊耳山邢公岩下。徐懋公不计私怨,请 求把李密尸身运回黎阳安葬。朝廷准许,李密即被葬于山 西南五里的地方。1969年卫河清淤时,罗庄村西发现了一 块《李密墓志铭》,为魏征撰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大伾山

道教的圣地碧霞宫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构造精美,万 仙客用悬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神仙 人物3千余位,成为集中国官方与民间神仙人物之大成的 艺术殿堂。 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和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宗 教文化在中原传播、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 古庙会,长达月余,朝拜者蜂涌而至,人如潮涌,高潮日 达20万人,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
宋太宗结缘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的始建年代,已无可考。如今院内有一通立于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石碑,为《敕赐太平兴国寺记》 碑。碑文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有寺无号,众僧人呈报朝廷, 北宋皇帝赵光义钦赐寺号的过程。太平兴国寺在唐代还不 叫寺,而叫庵,后为兴国寺,直到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宋太宗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赐封“太平兴国寺”, 并立此碑铭记。五代十国时的浚县,战事频仍,太平兴国 寺也因此屡次废停。在天成、乾佑、广顺年间太平兴国寺 得到数次修复。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伾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摩崖大佛及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鹤壁浚县旅游景点

鹤壁浚县旅游景点

鹤壁浚县旅游景点
鹤壁浚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境内有许多旅游景点,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推荐的景点:
1. 九天洞:位于浚县鹤山镇,是中国最大的石灰岩洞穴景区之一。

洞内景观瑰丽壮观,有各种奇石、钟乳石以及美丽的地下河。

2. 香山景区:位于浚县香山镇,是一个集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和古代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石峰和古老的庙宇。

3. 伏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浚县西南部,是一个以山峰、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主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里还保存着伏牛山一带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 太行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浚县北部和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之一。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悬崖峭壁、清澈的溪流以及古老的道观寺庙。

5. 红色旅游景点:浚县是中国革命烈士的摇篮,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如智山镇六七事变纪念馆、杜氏公馆、牯岭村等,让人感受到浚县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以上是鹤壁浚县的一些旅游景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介绍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

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

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

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

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

我走在清晨雾霭的山间,感受着独自行走的乐趣。

和大伾山古庙会的喧嚷相比,今日归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静的。

我正与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进这早春的大伾山画卷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千佛寺石窟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

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

窟之洞有佛像千余,故称千佛洞。

内供三世佛,仰覆莲花须弥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间的题词,洞口有书法家程淓题佛国二字。

洞前有卷棚顶拜殿为清代所建。

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约4米,面积150平方米,南北两端凿石阶数级。

供游人攀登。

峰西南下建有一石坊,横额书即武当三字。

石峰巅有旧庙一间,内讫真武。

千佛寺石窟历史悠久,为我国石窟艺术瑰宝。

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郭沫若同志亲笔指示,要保护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与大石佛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吕祖祠
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布于一轴线上,巧妙连接,浑成一体.崖壁凿洞,洞内凿就石桌与吕洞宾坐像.洞口阴刻吕祖祠。

祠左侧山径曲折优美,历杏花岩,经张仙洞,过云渡桥,达吹月岭上之圆门。

门上砖雕纯阳洞天。

附近崖壁布满诗词题记山河一望、步虚声、第一峰、东皋舒啸、怀禹等题记,含意深刻,书世精湛。

越圆门,山势陡峭,拾级而登,即达大伾山绝顶文太极宫。

宫前石坊曰小壶天。

坊左右建高台,左为代天监察之台,右为五雷号令之台,台高丈余,为古挂灯座式。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文庙
又称孔庙、文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县衙东。

明、清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大完整。

文庙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

门前墙上嵌有以应文武-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

头门之内有唐槐一棵,干粗4米余,中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内生一径尺榆树,俗称槐抱榆。

院正中为大成殿,殿中供奉孔子、四配、十二贤诸牌位,东西廊房内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

大成殿和廊房建筑规模宏大,式样古朴,庄重大方。

为浚县著名古建筑,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文治阁
文治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改名文治阁,取以文为治意。

文治阁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

四面券洞,相对通行。

平台上建筑,高10米,分两层,为重檐四角攒尖顶。

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

平台上有水泥栏杆,凭栏四望,市镇景象,指顾尽毕。

文治阁高峻壮丽,庄重典雅,为浚县古老文明的标志,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丕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

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

摩崖大佛依山而凿,面向黄河,通高21.33米。

大佛为坐
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的意思)。

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包括北魏石兽,唐代大山铭、千佛洞石窟、王阳明的《大任山诗》等。

摩崖大佛及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1年6月,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浚县名胜古迹:古城墙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今仅存西门北沿卫河一段,南北长700米,高12米,宽7米。

城墙上有垛,有两小门,一曰观澜门,一曰允淑门(也叫水驿门)。

此城墙高峻坚固,构造精细,宏伟壮观,而且襟山带河,地理形势非凡。

浚县古城墙遐迩驰名,有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之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河南的景点名胜古迹
2.河南的历史古迹
3.河南概况导游词3篇
4.河南四大历史文化古镇
5.河南最美古镇排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