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定义与分类
材料-不锈钢的分类ZDF

不锈钢的分类、主要成分及机械工艺性能比较不锈钢按主要化学组成可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铬锰氮不锈钢、铬镍钼不锈钢以及超低碳不锈钢、高钼不锈钢、高纯不锈钢等;按钢的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如耐硝酸(硝酸级)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
按钢的功能特点分类,如低温不锈钢、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超塑性不锈钢等。
通常以金相组织进行分类。
按金相组织分类为:铁素体F型不锈钢、马氏体M型不锈钢、奥氏体A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A-F型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马氏体A-M型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PH型不锈钢。
以下是具体的不锈钢的分类、主要成分及机械工艺性能比较:分类大概成分%淬火性耐蚀性加工性可焊接性磁性C Cr Ni铁素体系0.35以下 16-27 - 无佳尚佳尚可有马氏体系 1.20以下 11-15 - 自硬性可可不可有奥氏体系 0.25以下 16以上 7以上无优优优无以上分类仅是按钢的基体组织分的,工业中应用的不锈钢的组织除了上面讲的三种基本类型以外,还有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等过渡型的复相不锈钢,以及具有马氏体—碳化物组织的沉淀硬化不锈钢。
2-1.铁素体钢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
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2-2.铁素体—马氏体钢这类钢在高温时为y+a(或δ)两相状态,快冷时发生y-M转变,铁素体仍被保留,常温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由于成分及加热温度的不同,组织中的铁素体量可在百分之几至几十的范围内变化。
不锈钢组别分类

不锈钢组别分类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具有耐腐蚀、抗氧化、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根据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可以将不锈钢分为多个组别。
1. 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不锈钢组别之一,含有高比例的铁素体相。
它们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适用于冷加工和热加工。
铁素体不锈钢主要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两种类型。
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较高的铬和镍元素,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而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则通过热处理获得强度和硬度的提高。
2. 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的不锈钢。
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高的碳、铬和镍元素,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磨损性能,适用于制造高强度和耐磨件。
3. 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
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铬和镍元素,形成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可塑性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耐腐蚀件和装饰材料。
4. 双相不锈钢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含有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的不锈钢。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韧性、可塑性和耐腐蚀性能。
双相不锈钢可以通过控制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来调节其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高强度和耐腐蚀的零件。
5. 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不锈钢。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
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可以通过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来调节其力学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耐腐蚀和高强度的零件。
总结:根据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可以将不锈钢分为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等多个组别。
每种组别的不锈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不锈钢的组别分类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不锈钢材质型号分类

不锈钢材质型号分类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建筑、家具、汽车、航空航天等。
不锈钢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铬不锈钢铬不锈钢是指铬含量在12%以上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高的强度,主要用于制造对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铬不锈钢有Cr12、Cr13、Cr17等。
2. 镍不锈钢镍不锈钢是指镍含量在8%以上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好的低温韧性,主要用于制造对耐腐蚀性和低温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镍不锈钢有304、316等。
3. 铬镍不锈钢铬镍不锈钢是指铬和镍含量均在10%以上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强度和韧性,主要用于制造对耐腐蚀性、强度和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铬镍不锈钢有304L、316L等。
4. 铬锰不锈钢铬锰不锈钢是指铬和锰含量均在10%以上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好的加工性能,主要用于制造对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铬锰不锈钢有Cr17Mn6等。
5. 铬锰氮不锈钢铬锰氮不锈钢是指铬、锰和氮含量均在10%以上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主要用于制造对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铬锰氮不锈钢有Cr20Mn18等。
6. 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种以铁素体为基体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好的加工性能,主要用于制造对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铁素体不锈钢有430、446等。
7. 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以马氏体为基体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主要用于制造对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常见的马氏体不锈钢有410、420等。
8. 双相不锈钢双相不锈钢是指具有双相显微组织的不锈钢。
它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强度和韧性,主要用于制造对耐腐蚀性、强度和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和工具。
第4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

图4-2 Fe-Ni二元合金状态图
3.合金元素对相图的影响 (1) 碳的影响 不锈钢中,碳首先和铬形成化合物,其次是铁。碳是强奥氏体化元素,会使γ相区增大,而δ相区减小。在723℃的纯铁中,碳在γ相中的溶解度是α相中的40倍,可以认为不锈钢中的奥氏体晶粒对碳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但是,由于铬元素具有强烈的形成M23C6碳化物倾向,即使是在碳含量很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成,使得碳在奥氏体中活性降低,不锈钢中碳的溶解度大大降低。 碳还影响σ相的形成。增加碳含量将使碳化物含量增加,部分铬转变为M23C6高铬碳化物。因而基体中铬的含量减少,σ相析出减缓。从相图上看,σ相区缩小。 (2) 氮的影响 氮是强奥氏体化元素。氮比碳在奥氏体铬-镍不锈钢中的溶解度高得多,并随着铬含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因此氮在奥氏体不锈钢中不易形成脆性析出相。
4.1.1 不锈钢的基本定义 不锈钢的定义 不锈钢是指能耐空气、水、酸、碱、盐及其溶液和其他腐蚀介质腐蚀的,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合金钢的总称,对其含义有以下三种理解: (1) 原义型 仅指在无污染的大气环境中能够不生锈的钢。 (2) 习惯型 指原义型含义不锈钢与能耐酸腐蚀的耐酸不锈钢的统称。 (3) 广义型 泛指耐蚀钢和耐热钢,统称为不锈钢 我国目前所谓不锈钢是指习惯型含义。不锈钢及耐热钢的 主要成分为Cr和Ni。
3.按组织分类 按空冷后室温来分类,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 奥氏体钢 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8%~25%)而形成的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它是应用最广的一类,以高Cr-Ni钢最为典型。 (2) 铁素体钢 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铬的质量分数在11.5%~32.0%范围。主要用作耐热钢(抗氧化钢),也用作耐蚀钢,如1Cr17、1Cr25Si2。铁素体钢以退火状态供货。 (3) 马氏体钢 显微组织为马氏体,这类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为11.5%~18.0%。
不锈钢含碳量表示方法

不锈钢含碳量表示方法(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三、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四、不同含碳量不锈钢的性能差异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厨具、化工、医疗等领域。
不锈钢的性能与其含碳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十分重要。
【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不锈钢是指在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铬、镍等合金元素,使得钢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钢材。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不锈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重量百分比:以钢中碳的质量百分比表示,如 18/8 不锈钢,表示含碳量为 18%。
2.体积百分比:以钢中碳的体积百分比表示,如 0.18/0.82 不锈钢,表示含碳量为 0.18%。
3.碳当量:以不锈钢中所有合金元素对碳当量的贡献综合表示,如304 不锈钢,其碳当量约为 0.07%。
【不同含碳量不锈钢的性能差异】不锈钢的含碳量不同,其性能也有所差异:1.低碳钢:含碳量在 0.1% 以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适用于制造薄板、管道等。
2.中碳钢:含碳量在 0.1%-0.5% 之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螺栓、螺母等零件。
3.高碳钢:含碳量在 0.5% 以上,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耐腐蚀性较差,适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
【结论】了解不锈钢的含碳量表示方法,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
目录(篇2)1.引言2.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3.含碳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4.不锈钢含碳量的表示方法5.结论正文(篇2)【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医疗等领域。
不锈钢的性能与其含碳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不锈钢含碳量的表示方法十分重要。
【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不锈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抵抗腐蚀的钢,其主要成分是铁、铬、镍等。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不锈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分类说明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著名冶金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Harry Brearley)于20世纪初期发明了不锈钢。
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英国科学家布享利·布雷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
那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
布雷尔利发明的不锈钢于1916年取得英国专利权并开始大量生产,至此,从垃圾堆中偶然发现的不锈钢便风靡全球,亨利·布雷尔利也被誉为“不锈钢之父”。
主要分类折叠编辑本段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
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
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2、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
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
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
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
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和耐蚀性能,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3、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不锈钢对应国内牌号

不锈钢一.定义通俗地说,不锈钢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一部分不锈钢,既有不锈性,又有耐酸性(耐蚀性)。
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
这种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试验表明,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
表面美观以及使用可能性多样化。
二.特性:耐腐蚀性能好,比普通钢长久耐用强度高,因而薄板使用的可能性大耐高温氧化及强度高,因此能够抗火灾常温加工,即容易塑性加工因为不必表面处理,所以简便、维护简单清洁,光洁度高焊接性能好三.分类:不锈钢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用途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1.CR系列:铁素体系列、马氏体系列2.CR-NI系列:奥氏体系列,异常系列,析出硬化系列。
按照金祥组织分类:1.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
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 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
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
不锈钢的特性和用途和分类大全

不锈钢的特性和用途和分类大全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
其主要成分为铁、铬、镍等元素,其中铬的质量分数达到10.5%以上。
不锈钢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下面将对其特性、用途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不锈钢的特性:1.耐腐蚀性: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大气、水和酸等腐蚀介质中长期使用。
2.高强度:不锈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够满足复杂工程的使用要求。
3.耐高温性:不锈钢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不变。
4.装饰性能:不锈钢具有光亮、表面光滑的特点,能够满足装饰需求。
5.不磁性:不锈钢具有不磁性的特点,可作为磁性材料的替代品。
二、不锈钢的用途:1.建筑领域:不锈钢能够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立柱、扶手、门窗等部件,具有良好的装饰和耐腐蚀性能。
2.家居生活:不锈钢可以应用于厨房用具、卫生间配件等,具有抗细菌滋生、易清洁的特点。
3.化工工业:不锈钢可以制作化工容器、反应器、输送管道等,能够耐受酸、碱等强腐蚀介质的侵蚀。
4.食品加工:不锈钢可以制作食品加工设备、食品贮存器具等,不会对食品产生任何污染。
5.医疗器械: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菌性能,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制作。
6.造船业:不锈钢可以用于制作船体、船舶设备等,具有良好的抗海水腐蚀能力。
三、不锈钢的分类:不锈钢可以根据其化学组成、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分类:1.按化学组成分类:(1)铁-铬系列:主要成分为铁和铬,如18-8不锈钢(304不锈钢)。
(2)铁-铬-镍系列:主要成分为铁、铬和镍,如18-10不锈钢(316L不锈钢)。
2.按热处理状态分类:(1)固溶态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后获得最佳耐腐蚀性能。
(2)时效硬化不锈钢:通过时效处理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3)冷变形硬化不锈钢:通过冷加工使不锈钢产生变形并增加硬度。
3.按组织结构分类:(1)铁素体不锈钢:主要组织结构为铁素体,如1Cr13不锈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的定义与分类
无锡不锈钢市场 2007-1-5 9:42:08
一、定义
不锈钢是指在大气、水、酸、碱和盐等溶液,或其他腐蚀介质中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
的钢的总称。一般来讲,耐大气、蒸汽和水等弱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其中耐酸、
碱和盐等侵蚀性的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蚀钢。或耐酸钢。不锈钢具有不锈性,但不一定耐蚀,
而耐蚀钢则一般都具有较好的不锈性。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是由于在铁碳合金中加入了铬所致。尽管其他元素,如
铜、铝以及硅、镍、钼等也能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但没有铬的存在这些元素的作用就受到
了限制。因此,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元素。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所需的最低的铬
含量取决于腐蚀介质。美国钢铁协会(AISI)以4%铬作为划分不锈钢与其他钢的界限。日
本工业标准JIS G 0203中规定,所谓不锈钢即是以提高耐腐蚀性能为目的而含有铬或铬
镍的合金钢,一般铬含量约大于11%。德国DIN标准和欧洲标准EN10020规定不锈钢的铬
含量不小于10.5%。碳含量不大于1.2%。我国一般将不锈钢的铬含量定为不小于12%。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一般认为是由于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其表面形成“钝化膜”的结
果,而耐腐蚀的能力则取决于“钝化膜”的稳定性。这除了与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有关外,还
与腐蚀介质的种类、浓度、温度、压力、流动速度,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二、 分类
不锈钢的种类很多,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T 13304-1991《钢分类》以及国际上通
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钢的金相组织划分,分为5类,即奥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
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此外,按钢中的合金元素又可分为铬系不锈钢,铬镍系不锈钢、铬镍钼系不锈钢、铬
锰镍(氮)系不锈钢,以及低碳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和高纯不锈钢等。
不锈钢的用途很广,按各种不锈钢的使用特性也可分为,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
钢,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低温不锈钢,无磁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易切割
不锈钢,以及一些专用不锈钢等,某些不锈钢可能同时具有上述多种使用特性。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