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
幼儿园天天被老师批评怎么办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天天被老师批评怎么办1. 探究幼儿园老师批评的原因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老师的角色就是引导孩子们探索世界。
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被老师批评,就需要思考老师批评的原因。
是因为孩子不会配合老师的教学吗?还是因为孩子不合群、挑剔、刻意追求完美等等。
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2. 掌握正确的交流方式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是处于一个自我认知与认同的过程当中。
在老师讲授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些许不同的体会。
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多跟孩子沟通,倾听并解答孩子的问题。
同时,家长需要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天天到校门口迎接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变化。
3. 帮助孩子自我认知与自我表达孩子在幼儿园里需要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需要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可以慢慢地引导孩子为其认知的事物分类、整理语言,养成自我决策及自我沟通的能力。
4. 鼓励孩子尝试与探索孩子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不可能做到什么事情都做得完美。
在孩子学习、体验及探究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些许失败或错误。
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勇敢尝试、不怕失败,同时家长又需要慢慢地给孩子提示及解决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5.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在幼儿园里面,孩子需要学会和其他小伙伴交往和相处,需要了解大人的教导和引导,同时还需要独立思考、自我负责任。
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要在孩子面临问题时,给予健康的指导和建议,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结尾:当孩子被老师批评时,家长需要专心倾听孩子的情绪和原因。
当孩子在幼儿园里面,需要学会交往、与其他小伙伴相处、了解成年人的教导和引导,同时也要独立思考、自我负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指导者,需要尽力帮助孩子克服差异,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孩子能够从学习和成长中受益。
老师批评孩子,家长如何对待

老师批评孩子,家长如何对待?作者:周玉元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2011年第06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犯错。
在校期间孩子犯了错,老师发现后就会进行批评教育,还会和家长交换情况,让学校、家庭联手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但有些家长在对待老师批评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误区。
误区一:满不在乎型一天小华的妈妈来学校接儿子,班主任王老师把小华最近偷偷去网吧打游戏的事告诉了她,小华妈妈听了后大大咧咧地说:“王老师,学校不是还要求孩子学电脑吗?上网打游戏不也能开发他的智力?”王老师赶忙向小华妈妈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
小华妈妈打断老师的话说:“我家的孩子我知道,偶尔玩玩没事,他不会成瘾的,老师你随他去吧。
”小华妈妈的态度是典型的满不在乎型。
王老师把情况告诉小华妈妈,本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华的工作,让小华从此远离网吧,但小华妈妈的态度却让王老师为难。
像小华妈妈这样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玩得高兴、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是小题大做。
误区二:简单粗暴型小林在班上成绩优秀,但他就是喜欢欺负其他同学,暴力倾向严重。
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他认错的态度很好,可事后没多久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与同桌打了起来,把同桌的头打破了。
班主任打电话叫来小林爸爸,协商解决问题。
小林爸爸听完事情的原委后,当着班主任的面打了小林三个巴掌。
小林爸爸出生于70年代初,高考时未能鲤鱼跳龙门,于是他把自己曾经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
他对小林的要求非常严格,小林只要有出格的行为,就劈头盖脸一顿打。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后会暴跳如雷,对孩子非打即骂。
其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暴力倾向严重———他们受父母行为影响,容易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误区三:盲目护短型晓霞老师的班上经常少东西,不是张三没了文具,就是李四少了零花钱。
晓霞老师对此无计可施,体育老师主动请战,埋伏在教室对门。
孩子,老师批评你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管你

孩子,老师批评你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管你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而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孩子,当你再读一些书,再阅一些人,再经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眼中有光、灵魂有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假如老师在课上狠批我家小鸟儿,我还要感谢老师呢。
周一傍晚放学后,学生散尽,我还在教室改作业。
突然手机铃声乍响,拿起一看,是我的朋友大李给我打来电话。
他的女儿优优在我们学校上学。
接通电话,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学校三(*)班教语文的是哪个老师?这个人怎么样?”我翻了翻教师花名册,发现是姚老师,平时对人总是笑眯眯的,很温暖。
我便说了老师姓什么,并说:“这个老师蛮好的呀,待人温和,教学水平也高。
”大李在电话那头怒气冲冲:“还温和?今天课上姚老师批评了优优,把优优批评得不轻,优优回来一见到我就哭,我明天倒要去问问这姚老师,知不知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你等会儿,老师为什么批评?”我打断大李的话。
“能有什么事?小孩子难免调皮些,上课的时候,优优摸橡皮,多大的事?老师把孩子的橡皮没收了,还训斥了优优……”大李愤愤不平。
“老师不应该和风细雨吗?孩子犯了错,老师好好说,耐心教育,哪个孩子不犯错……”大李还在说个不停。
我笑着对大李说:“老师批评你家孩子,是孩子的福气。
不怕老师批评孩子,就怕老师不管孩子,孩子课上开小差,不好好听讲,老师如果视而不见,那才真让你急!”“老师批评孩子,是及时制止孩子不认真听讲的行为,提醒孩子注意听讲,是帮助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老师是在为你的孩子好,你还有意见?难道教成人、结成怨?”我把道理耐心地讲给大李听。
“那……老师也要好好说啊……”大李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但仍有些情绪。
我跟大李开起了玩笑:“毛主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有时候,当头呵斥一句,要比和风细雨十句效果好得多。
严肃认真才是课堂上最有效的表情。
老师批评了我的孩子 老师批评孩子我怎样说

老师批评了我的孩子老师批评孩子我怎样说老师批评了我的孩子老师批评孩子我怎样说虽然,我们很早就诚恳地对老师表过态:“他要是犯了错误,该批评就批评,千万别客气!”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帮助或伤心或委屈或无助的孩子?面对老师,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提及我们的童年,也曾因为淘气受到老师的责备,回忆时酸酸甜甜,早已是远去风景;但当儿子哭着跟我说,今天我有点不乖,被老师批评了。
我心里却总不是滋味。
”经典答卷孩子受了批评哭泣、发脾气或者大声喊叫?这表示他正在遭遇心理压力。
这时,无论孩子是对还是错,请不要批评他。
只要不因此扰乱别人,就应该给予他自然流露情绪的机会。
当孩子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如果他愿意,将他经历的事情完整地叙述出来。
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平静的提问:“然后呢?”“如果⋯⋯又会怎样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孩子做错了,你要让他知道:第一,妈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第二,老师因为什么事批评了他;第三,妈妈相信他今后肯定会做好。
如果是老师误解了孩子,你可以告诉孩子,是老师错怪了他,老师没有弄清楚事情。
第二天应该跟老师解释一下实际情况。
挨批不可怕,正是经历一个个的“错误”和“批评”后,孩子才会慢慢长大。
可怕的是小的负面情绪积压下来,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在沮丧中放弃自信。
永远不要忘了,我们要教养的是一个最能够适应周围环境、沉着面对挫折、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快乐孩子。
真实故事小朋友总是会犯错误的淘淘妈(儿子淘淘,4岁):我并不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只受表扬不受批评就是好事,有时我会逗他:“淘淘今天没被表扬也没被批评,老师是不是以为你没去呀?”我的态度影响了淘淘,4岁的淘淘抗“打击”的心理素质与日俱增。
有时候,我怪他被老师批评多了,淘淘会用“小朋友总是会犯错误的”这句话来回应我。
想想也对,从小到大谁没挨过批评呢?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永远正确,何况4岁的孩子?作为老师,我期待父母……张燕(幼儿园教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希望幼儿园老师能够给孩子自由,这点我赞同。
幼儿园老师评语家长怎么回答呢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老师评语家长怎么回答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
进入幼儿园以后,老师会对每一个孩子做出一份评语,这是幼儿园老师关注孩子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让家长比较犯愁的是,如何回答幼儿园老师的评语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好的评语,家长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收获满满,自然应该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份成就感。
当老师给出的评语是“宝宝的语言能力很强”,“宝宝很有创意”,“宝宝积极参加活动”等等好评的时候,家长应该感到开心和鼓励,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长的回复方式:非常感谢您的好评。
孩子很喜欢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很适合孩子,我们非常感谢老师的关注和辛勤付出。
二、对于一般的评语,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教学。
老师的评语会反映孩子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当老师给出的评语是“宝宝的注意力集中不够”,“宝宝的性格有些孤僻”等等一般评语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并且及时进行反思和优化。
加强对孩子的关注,找出他们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规范和纠正,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家长的回复方式: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会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教学,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长。
三、对于差评或批评,家长应该冷静对待,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
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也并非完全正确和准确。
当家长听到老师给出的不好的评语时,首先不要激动,更不要怀疑老师的能力。
应该首先反思自己和孩子是否有哪些不足和问题,找出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家长的回复方式:谢谢老师关注孩子,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会针对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计划和策略,让孩子能够逐渐改变不足,成为一名更好的小学生。
总之,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参与者。
家长和老师应该携手共进,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而努力。
家长如何面对“老师批评我的孩子”

家长如何面对“老师批评我的孩子”在接待家长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家长这样的困惑:“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最近老是不完成作业,可我看到孩子每晚要写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孩子回家说,今天上课时明明不是自己说话了,可老师偏偏怀疑自己,说自己是班里的“祸害”,感到很憋屈,我该怎样对孩子说啊?”“这次开家长会,老师把我单独留下,说了一大堆孩子的不是,并且说家长如再不想办法让孩子改正,就要考虑让孩子退学,这可怎么办?”如此类的问题,大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家长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从孩子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作为家长,我们就有相当一部分精力随孩子一起与学校、与学校老师连接了起来,怎样做好家校结合成了摆在我们每位家长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有位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朋友有一天向我诉苦:“从小学毕业到现在二十几年了,孩子上学才感觉到,自己对现在的学校和老师还真是不了解了。
该怎样和学校老师打交道呢?”是啊,想想我们即使从大学毕业算起,到孩子上学也至少有十几年,如果从上小学算起,至少有二十几年了。
这一二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
现在,孩子上学了,又把我们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掌握科学合理的处理老师、孩子、家庭之间关系的方法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一,老师对孩子评价概述;二,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类型;三,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原因分析;四,家长怎样处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一、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概述1、老师对孩子评价的渠道家长会,打电话,当面交流,写评语,通过孩子反馈;2、老师对孩子评价的内容从评价的性质来分:孩子表现优秀的方面,孩子表现不好的方面,孩子在学校的平常表现;从评价的角度来分成绩,行为,性格,品德;从评价的主体来分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任课老师的评价;从评价的时间来分随机性评价,具体事件的评价,阶段性评价,学期总结评价。
老师都是经过专门系统学习的教育专业人才,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在评价孩子方面一般是比较准确到位的,这对我们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科学开展家庭教育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
老师对孩子批评家长应该如何看待

老师对孩子批评家长应该如何看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家长应该如何看待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__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
”“__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
”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需要注重孩子的一切:品行、知识、情感等。
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我认为,理解、换位、配合,是准确看待老师对孩子批评的三步曲。
理解——心态准确对待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批评观。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确实,老师的职业透着一份执着。
工厂产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来扔在一边,但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产品”会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着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
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有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批评是方法之一。
如果家长理解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动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
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准确的态度去接受,采取准确的方式去和老师沟通。
心态平和,彼此真诚,就事论事,是家长、老师理解批评的前提。
沟通是理解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能营造融洽的氛围。
家长主动和老师联系时,应从事情本身出发,真诚聆听老师对孩子“错误”的分析,往往会提升交流的效果,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
如果在沟通上有距离,或带着成见实行交流,那结果不是教师“一言堂”,家长闷声倾听,就是双方意见不合,各执己见,沟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致使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被“批评”,老师不能取得家长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家长应即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批评的意义,理解和寻找老师批评的价值。
有的家长把老师向家长的反馈看做“告状”,看做是对家长的“传呼”。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有必要作一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__老师,我会。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怎样看待批评教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新华小学黄瑞丽近年来,很多家长推崇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就是对孩子不要批评指责,而是多多鼓励,以一种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
不可否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表扬、赞赏这些积极因素非常重要,它让孩子更自信。
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发现,在“你真棒”“你是最好的”激励声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听不进去批评,而且年龄越大越明显。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赏识教育”?在当今教育中,是否还有“批评”的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批评教育”的看法。
一、赏识教育不是不能批评关于“夸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
因为如果掌握不好标准、时间和剂量,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好学生、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但是,这种夸奖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有原则、实事求是。
就好比人家本来是个矮个子,你偏夸人家个子高,这就不是夸赞而是损人了。
“赏识教育”不是不能批评。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批评是必须的,与赏识教育并不冲突。
部分家长在教育中容易走极端,孩子成绩有进步,提什么要求都满足,出现了失误,就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
其实,聪明的家长会通过真诚、坦率和艺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既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盼,但是又不苛求,让孩子保持放松的心态。
作为家长,一方面要指出孩子的失误,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家长的期望可以让孩子不断产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激发孩子想进步的主观愿望。
而家长的不苛求可以让孩子减负前行,更容易取得进步。
二、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批评教育”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孩子,宜用触动式批评法。
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班级中有一名男生,生性懒惰,什么事也不以为然,怎么说都一笑了之,几次谈心之后,作用不大,于是我非常严厉的说出他存在的错误,一场暴风雨过后,学生好象清醒了许多,上课积极了,课下和我走的更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然遇到老朋友,闲聊间被问起“你怎么看老师对学生的批评”,细细回味,还真值得我们揣摩。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需要关注孩子的一切:品行、知识、情感等。
有人曾这样说过,不犯错就不是孩子。
面对孩子的“错误”,周围的成人会给予引导,甚至批评。
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适当的批评同样能引导孩子更健康地发展。
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
.”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
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
我认为,理解、换位、配合,是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批评的三步曲。
理解
平衡心态正确对待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批评观。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确实,老师的职业透着一份执着。
工厂产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来扔在一边,但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产品”会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着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
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批评是方法之一。
如果家长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
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去接受,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和老师沟通。
就事论事理解批评
心态平和,彼此真诚,就事论事,是家长、老师理解批评的前提。
沟通是理解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能营造融洽的氛围。
家长主动和老师联系时,应从事情本身出发,真诚聆听老师对孩子“错误”的分析,往往会提高交流的效果,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
如果在沟通上有距离,或带着成见进行交流,那结果不是教师“一言堂”,家长闷声倾听,就是双方意见不合,各执己见,沟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致使家
长不能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被“批评”,老师不能取得家长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家长应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批评的意义,理解和寻找老师批评的价值。
换位
换位思考寻求共识
有的家长把老师向家长的反馈看做“告状”,看做是对家长的“传呼”。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有必要作一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师,我会……”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看孩子的“错误”,然后审视老师的“批评”,有助于家长理解老师的立场,理解老师的“苦心”,对于一些批评方式上的欠妥就能多一份宽容。
善意建议共同进步
教育是双向的,是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活动。
老师、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慢慢进步。
反思一个阶段的教育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老师、家长都十分有必要。
虽然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批评的方式并不一定恰当,如缺少耐心,或带有个人情绪色彩、与事实情况不符而冤枉孩子、批评过于粗鲁……
当家长认为老师的批评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时,可以就自己认为不妥当的原因和老师进行探讨。
如果老师是一个民主的教育者,会很乐意与家长交流,家长也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
配合
在理解、换位的基础上,第三步是密切配合。
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合力作用。
观点上的配合
有一位家长,他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课上总和同学讲话,挨了老师的批评,孩子因此没有得到小红花。
孩子放学回家后吵着要小红花。
妈妈就说:“宝宝不哭,那小红花有什么了不起,还那么难看,明天妈妈给你买上一大堆。
”如此教育,不仅使老师的批评失去意义,而且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
这样的爱,就不是理
智的爱了。
要知道,适当的挫折对孩子发展也有意义,及时适宜的批评能让孩子直截了当地明白事情的对与错,能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交往能力等。
方法上的配合
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同说话一样,也需要艺术。
如,一家长对老师的批评很支持,总是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不乖您尽管骂,打也没关系。
”“我孩子有不好的,老师您要批评,不要容忍他。
”当知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首先不是问清原由,而是“配合”老师的批评,回家狠狠骂孩子一通,甚至打一顿。
这样虽然也是在配合老师,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配合。
正确而理智的做法是丢掉一份急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分析被批评的原因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样,孩子对教师的批评才不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能从正面去看待老师的批评,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时间上的配合
现在家长大都很忙,但家长应能忙中抽闲,及时和老师联系,及时配合教育。
这也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所在。
保证时间听取老师对孩子的意见,慎重处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意见,是配合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作为家长,应该善于接受孩子的“犯错”,积极与老师配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藏起一半爱,让爱变得更深沉、更理智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