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探讨

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探讨空气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筛、膜分离、吸附分离等方法,将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氩气等成分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空气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气体生产、化工、医药、电子、食品等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空气中成分复杂、温度压力变化等原因,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优措施。
本文将探讨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希望能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原理空气分离技术是通过将空气压缩、冷却、蒸发等一系列处理过程,使得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氩气分离开来。
其主要原理是根据不同气体的沸点、吸附性能等差异,利用分子筛、膜分离、吸附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
这样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氮气、氧气、氩气等气体,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用途。
1. 温度压力变化引起的问题:在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过程中,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影响,导致产物品质下降。
2. 设备老化引起的问题:空气分离设备长时间运行后,易出现膜污染、吸附剂失效等问题,降低了分离效率。
3. 操作失误引起的问题: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故障,或者产生安全隐患。
1. 控制温度压力变化:针对温度压力变化引起的问题,应对设备进行监控和调节,保持恒定的操作参数。
通过加装冷却系统、加强检修保养等措施,减少温度压力变化对设备的影响。
2.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对空气分离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清洗膜、更换吸附剂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操作培训:针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4. 使用先进的监控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5. 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减少操作失误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通过以上调优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空气分离技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分离效率。
空气分离工艺

空气分离工艺空气分离工艺是一种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组分分离的技术。
该工艺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保健、航天航空等。
本文将介绍空气分离工艺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空气分离工艺的原理空气分离工艺的原理是基于空气中不同气体的沸点不同的特性。
一般来说,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以及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而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分别为-183℃和-196℃。
因此,通过将空气冷却至低于氮气沸点的温度,可以将氮气液化,从而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
1. 工业生产:空气分离工艺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氧气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工艺需求。
同时,分离得到的氮气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防护气体、通风换气等方面。
2. 医疗保健:医疗行业对高纯度氧气的需求非常大。
通过空气分离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氧气,用于医疗设备、氧气疗法等方面,提供给患者进行呼吸治疗,改善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
3. 航天航空:航天航空领域对氧气的需求也非常重要。
通过空气分离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氧气,用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呼吸供氧,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三、空气分离工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气分离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空气分离工艺将更加高效、节能。
通过改进分离设备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生产。
2. 应用拓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空气分离工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例如,将空气分离工艺与其他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氧气和氮气的分离与氢气的生产。
3. 环保要求: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空气分离工艺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空气分离工艺将更加注重废气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分离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等组分分离,可以为工业生产、医疗保健、航天航空等领域提供高纯度气体。
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探讨

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探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空气分离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空气分离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氩气等组分进行分离,以满足不同行业对纯气体的需求。
空气分离技术在运行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如能耗高、产品纯度不高、设备维护困难等。
为了优化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可以通过改进设备结构降低能耗。
目前,空气分离设备主要采用传统的低温分离方法,如常规的凝汽法。
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制冷装置降低分离列的温度以实现分离,耗能较大。
可以考虑采用更先进的分离技术,如高温分离、膜分离等,既能提高分离效率,又能降低能耗。
可以优化分离过程,提高产品纯度。
高纯气体对于某些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如电子工业、制药工业等。
常规的空气分离设备往往无法达到高纯气体的要求。
可以通过增加分离设备的级数,加大分离柱的长度,采用更高效的吸附材料等方式,提高分离效果,提高产品的纯度。
设备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空气分离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运行,设备的维护相对较为困难。
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及时更换部件,清洁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对设备进行优化控制。
可以通过调整进料温度、压力等参数,改变设备的操作条件,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还可以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调优措施包括改进设备结构降低能耗、优化分离过程提高产品纯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优化控制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效果,为各行各业提供更高质量的纯气体产品。
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探讨

空气分离技术运行调优措施探讨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空气分离技术作为制取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如许多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空气分离技术的稳定运行是气体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这需要我们进行运行调优措施,以达到最优的运行效果。
一、控制空气分离工艺参数空气分离的首要步骤是吸附和解吸,其结果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量。
因此,必须对空气分离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加以控制,以使解吸和吸附平衡。
如冷却温度、压力、冲洗时间、吸附时间、吸附压力等,都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控制好这些参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二、优化膜和吸附剂的选择膜和吸附剂的选择对空气分离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膜和吸附剂,其性能差异较大。
因此,在选择膜和吸附剂时需根据实际需要加以综合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保持设备的维护和清洁设备的维护和清洁是空气分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设备的清洁不到位,则会对空气分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生产不可避免的失效。
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维护,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并避免停机时间过长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升级设备和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空气分离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升级。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对相关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以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
同时,更新的技术平台和设备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多种好处。
总之,空气分离技术的运行调优是维持气体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控制空气分离工艺参数、优化膜和吸附剂的选择、保持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升级设备和技术等多种措施,可以提高气体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E…S 6 iL 0 -lY i m m: 2 :GJ . a Ic …r  ̄
Ke o d :ar s p r t n;c o e i ;d v lp n n t ts y W r s i e a a o i y r g n c e eo me t d sau a
1 引言
随着气 体工业 的迅 速发展 及我 国市场经 济 的建 立, 对气体 生产设 备 的要 求越来 越高 , 同时也 推动 了 空 分设备 技术 的发展 , 特别是 近 2 空分技 术 的发 O年
陆 山
( 白银有 色集 团 股 份有 限公 司 铜 业 公 司制 氧 车 间 , 甘肃 白银 7 00 ) 3 90
摘
要: 根据 国内空气 分离制造行业的产品情况 , 介绍 了国内低温空气 分离技术 的几种方法 , 析了 国内低 温 简要 分
空 气 分 离技 术 的 发展 及 现 状 。
使用条 件 下 已 成 了低 温法 空 气 分 离 装 置 的强 劲 对 手, 但是 , 由于这 几种 方 法 的 固有 缺点 , 它 们在 很 使
多应用领域是无法与低温法 空气分离装 置相匹敌 的。这些 缺点是 : ) 品规模 和产 品纯度受 到限制 ; (产 1 () 论是 P A法还是 薄膜 法 , 只能制 取 单一 气 体 2 无 S 都 产品, 而低 温法 可 以同时生产 氧 、 、 , 至还 可 以 氮 氩 甚 同时生产氪、 氙等稀有气体 ; ) 国内情况来看 , (从 3 中 小型变压吸附制氧、 制氮设备 的投资并不 比低温法
第3 3卷第 3期
21 0 1年 6月
甘3 No 6 I3 .
GANS U METAL LURCY
J n ,0 1 u . 2 1
空气分离技术

空气分离技术空气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组分进行分离,使其得到纯度较高的气体产品。
本文将从空气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空气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气体的物理性质差异。
根据不同气体的沸点、相对分子质量等特性,可以采用低温分馏、压力摩擦等方法进行分离。
其中,低温分馏是最常见的分离方法之一。
通过将空气冷却至液态,然后逐渐升温,就可以分离出液氧、液氮等不同组分。
此外,膜分离、吸附分离、膨胀分离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分离过程中。
空气分离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化工领域,空气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制取工业气体,如氧气、氮气、氩气等。
这些工业气体在石油炼制、化学工艺、金属加工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空气分离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分离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空气分离设备的分离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纯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其次,设备结构得到了优化。
原来的空气分离设备体积庞大、能耗高,而现在的设备体积小巧、能耗较低,便于安装和运行。
再次,新的分离技术不断涌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分离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分离等不断涌现,使得空气分离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最后,空气分离技术的成本逐渐降低。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竞争,空气分离设备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普及。
展望未来,空气分离技术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空气分离技术将在能源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例如,将空气分离技术与氢能源技术相结合,可以制取高纯度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等领域。
其次,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分离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增加。
例如,利用空气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空气净化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空气分离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论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论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摘要:在分析低温法空气分离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重点结合自身从事空气分离管理工作的经验出发,探讨了空气分离装置低温管道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多角度重点分析了空气分离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以及节能改进关注问题,希望对于今后推动我国的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空气分析,技术发展,发展趋势,改进措施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空气分离技术在石化、冶金、化肥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大型空分设备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也对于我国的空气分离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这里重点从多方面论述了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和气体分离装置的应用情况。
1低温法空气分离工艺流程简述根据不同的压力情况,主要可以分为高压流程、中压流程、低压流程,具体的适用工况压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高压流程的则是在10-20MPa,制冷量都来自于节流效应,并没有膨胀机的设置,往往仅适用于小型制氧机或液氮机;中压流程则是属于1-5MPa的压力范围;而低压流程的工作压力和下塔压力十分接近,其也是具有广泛的应用流程,具有较低的单位能耗。
结合压缩方式来看,主要是分为分离装置外压缩和装置内压缩等两种类型。
其中,前者主要是单独设置产品气体压缩机,并没有对于装置有着一定的影响;后者则是呈现出用泵压缩液态产品的特点,则是通过复热、气化处理之后,并将其送出装置外。
总体来说,前者较为安全,但液体泵则是其中的关键设备,直接关联到系统的正常化运转。
2 空气分离装置低温管道设计要点2.1低温管道材料在相应的超低温环境中,所涉及到的空气分离装置管道则应表现出具有一定的焊接性、抗腐蚀功能性以及低温韧性的特点,在这种工况运行中,则应保障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足够小。
当前,结合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大都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用于低温管道。
在此过程中,9%镍钢由于其具有较好的超低温功能,其在相应的空气分离项目中应用也越来越多。
同时,需要考虑到奥氏体不锈钢管道往往具有管道壁厚较薄的情况,这样则会造成相应的刚度、强度较差的问题予以重视。
空气分离技术

空气分离技术空气分离技术是一种将空气中的混合气体分离出来的过程。
它是利用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分子大小、分子量以及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的。
空气分离技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中,包括石化、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中。
本文将介绍空气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氩气和其他微量气体。
这些气体的分子大小、分子量和溶解度有所不同,从而可以利用这些差异实现空气分离。
目前常用的空气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压力摩擦挥发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和膜分离法。
压力摩擦挥发分离法是一种通过压力差、温度差和摩擦力来分离气体的方法。
它基于气体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差异,通过逐渐减压使气体分离。
这种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空分装置中,用于分离氧气、氮气、氩气等。
吸附分离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分离气体的方法。
吸附剂可以选择树脂、活性炭等材料,将它们置于一定压力下,让气体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等领域中,用于分离氧气、氧气和氮气等混合气体。
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特性来分离气体的方法。
半透膜可以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能够让某些气体通过而阻止其他气体通过。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将气体分子按照尺寸、形状和溶解度等特性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在制取高纯度气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分离氢气、氧气等。
空气分离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石化行业中,空气分离技术被用来提取氧气和氮气,用于炼油、裂解和催化等过程中的燃烧和氧化反应。
在冶金行业中,空气分离技术用于提取大量的氧气,用于冶炼过程中的炉膛燃烧和氧化反应。
在化工行业中,空气分离技术用于提取氮气和氧气,用于合成氨、合成气和合成氢等过程。
在医药行业中,空气分离技术用于提取高纯度氧气,用于医用氧气设备中。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对高纯度气体的需求不断增加,空气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的膜材料和膜分离工艺不断涌现,使得膜分离技术在空气分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发表时间:2016-11-08T10:19:54.40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王梦抒
[导读] 本文重点分析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并且提出专门适应改善空气分离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的一些措施,旨在提高空气分离技术的水平,促进工业发展。
开封黄河空分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4
摘要:通过介绍空气分离工艺流程和它的特点展现分离技术这一制备高纯度气体的基础对如今的工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并且提出专门适应改善空气分离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的一些措施,旨在提高空气分离技术的水平,促进工业发展。
关键词:空气分离;工艺流程;技术;发展
如今,空气分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冶金、石化、石油、化肥等行业有着持久恒定的发展,因此空气分离设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大型空气分离设备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内对大型空气分离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多。
空气分离设备从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多次重要的发展,也不断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前进,众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都得到解决从而发展到现今的成熟。
本文介绍了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气体分离装置的发展。
1.低温法空气分离工艺流程简述
低温法分离空气设备是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是:用压缩机压缩空气,净化(用分子筛吸附二氧化碳和水)。
膨胀机膨胀通过节流伐送到下塔就成液空。
用节流伐分抽取液空别送到上塔塔板经过热交换。
用不同物质进行空气分离有不同的效果,状态方程的选择能够在系统物性预测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我们一般会首先对纯物质进行研究以此来获得状态方程,这些状态方程有着自己的特征参数,可以用到纯物质P-V-T或是其他热力学计算中。
当我们需要研究混合物性质,就可以用把混合物看作一个虚拟的纯物质,并有着自己的虚拟特征参数,然后把虚拟的特征参数代入纯物质状态方程里,就能够得知混合物的性质。
表1-1 氮—氩、氮—氧、氩—氧二元体系的a0和a1值
低温空气分解法分离流程也能按照工作压力区分,这样可以分成高压流程、中压流程、低压流程。
高压流程工作压力能够达到 10.0-20.0MPa,制冷量取决于节流效应,因此不需要使用膨胀机,所以步骤简单,只能在小型制氧机或者液氮机中使用。
中压流程工作压力一般处于 1.0-5.0MPa,小型的空气分离装置单位冷损比较大,必须用大的单位制冷量来做一种平衡,因此必须有比较高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制冷量就会主要取决于膨胀机,但也会与节流效应有很大联系。
低压流程的工作压力则接近下塔压力,低压流程是现今应用最广的流程,这种装置单位能耗很低,所以它的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另外,按产品的压缩方式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它们分别是分离装置外压缩和装置内压缩。
装置外压缩即单独设置产品气体压缩机,不会直接影响到装置的工作。
[1]装置内压缩指的则是让泵压缩液态产品在复热、气化后再运出装置。
由此看来,内压缩相对比较安全,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装置的正常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液体泵的影响。
表2-2 主精馏塔下塔物料流股代号
2. 空气分离装置低温管道设计要点
2.1 低温管道材料
空气分离装置中的管道一般使用-196℃的超低温条件,因此管道在低温韧性、抗腐蚀功能、焊接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如果管道在常温下安装,那么装置在低温下运行时,应该尽可能地让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些。
现在国内的低温管道大多采用的是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另外,9%镍钢在国外的空气分离装置中使用广泛,因为它的综合性能比较好并且具有超低温功能,同时,它的线膨胀系数比不锈钢要低很多,因此它也很可能成为国内空气分离管道的主要材料。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材料也受关注,那就是奥氏体不锈钢,这种材料做成的管道壁太薄,所以强度和刚度不好。
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结合管道壁厚的计算和管道支架的设置,防止震动带来严重后果。
2.2 阀门的结构及安装
低温阀门和普通常温阀门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很多不同。
低温球阀、截止阀适合使用加长阀盖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填料被冻住进而损坏填料。
而低温阀门通常采用阀杆垂直向上安装或中心垂直线30度向上安装的方式,从而避免低温介质同填料盖进行太长时间的接触。
另外,在阀门闭合的时候,需要把一个泄压阀或安全阀装置安装在阀门的高压侧,这样做可以预防内部液体受热蒸发产生太大压力从而破坏阀门。
除此以外,在进行阀门的安装时应该格外注意流向,确保流向无误。
2.3 低温柔性
空气分离时冷箱内会发生很大的温度变化,就是从常温降到-196℃。
在温度上的这种变化会使管道冷缩,因此在管道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冷热的补偿。
用通过自然补偿或增加π型补偿弯来改变管道走向从而来达到低温管道上所有必需的柔性。
还要对低温管道实行应力分
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取科学的管道走向从而减弱温度变化造成的收缩。
除此外,对于大管径的低温管道,我们也应该考虑低温弯曲变形情况。
2.4 保冷结构及材料选用
对管道进行隔热规划整体的保冷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这么做是为了避免空气分离装置管道外表凝露、减少吸热同时做好低温工作时的防冻。
另外,导热系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保冷性能,所以保冷结构要具有良好的绝热性才能够较好地保冷。
如今冷箱里的保冷材料主要包括这几种:碳酸镁、玻璃棉、珠光砂和矿渣棉。
其中珠光砂是主要的保冷材料,因为它比较轻,保冷性能好,价格相对较低并且流动性好,便于装填。
[2]然而经常需要检修的局部隔箱则更适合装矿渣棉或玻璃棉。
除了这些冷箱保温材料外现今国内外公司都比较认可的保冷材料有这几种:聚氨酯泡沫(PIR/PUR)、泡沫玻璃(FG)还有丁腈橡胶和二烯烃泡沫(LT+LTD)。
这其中,前两种材料常常组合起来并用到硬质保冷体系中,后两种材料组合起来后能够用在柔性保冷体系中。
对于低温管道支架保冷结构来说,不仅要保障保冷性还要满足机械强度和保护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保冷结构由保冷层、防潮层和保护层构成,当保冷层厚度≥80mm 时应该进行分层敷设。
而在空气分离低温管道支架中常常采用的结构是卡箍式结构,这样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还为以后的维护提供了方便。
3. 空气分离技术的实际运用
如今常用的空气分离技术是深冷法。
深冷法全称深度冷冻空气分离法,又称为低温精馏法。
此方法基本工作原理是先将空气压缩、冷却,并使空气液化,利用氧、氮组分的沸点的不同在精馏塔板上使气、液接触,进行质、热交换,高沸点的氧组分不断从蒸汽中冷凝成液体,低沸点的氮组分不断地转入蒸汽之中,使上升的蒸汽中含氮量不断地提高,而下流液体中氧量越来越高,从而使氧、氮分离,这就是空气精馏。
此法无论是空气液化或是精馏,都是在120K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故称为低温法空气分离。
深冷空分法制氧是一种传统的制氧方法,一般都用于大规模制氧,由于同时可以生产氮气,所以对于大规模的空分装置,其成本较低。
在世界上大量生产的化工产品中氧气占第三位,主要由空气经深冷精馏的方法来生产。
深冷分馏制氧法曾在国内外的制氧行业中占统治地位
4. 空气分离技术的改进措施
4.1 系统优化
为了优化空气分离技术系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提高设备效率,减少设备耗费的蒸汽、电能和循环水,从而使氧气生产的单位能耗得到降低。
以后空气分离技术还会继续发展,包括提高压缩机效率、改进冷箱内物流循环、使用新型换热设备、新型分子筛等多个方面。
4.2 节能优化
对空气分离技术的优化主要包括主换热器优化和调节换热器温差优化,尤其应该注意恰当地分配高低压换热器的气体流量,减少主换热系统热端温差,从而达到减少热交换不完全带来的冷损的效果。
[3]另外,由于空压机消耗能量所占比例较高,所以为了优化节能功效,应该将空压机的排压设置适当降低。
5.结语
由上文所述,通过分析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并了解空气分离技术目前已有的应用,我们应该着力于改善空气分离技术装置,优化空气分离技术,使它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推动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康.空气分离设备技术进展[J].深冷技术, 2013:4-12.
[2]边守军.用于空气分离的吸附剂进展[J].黎明化工,2013, (2).
[3]汤学忠,顾福民.新编制氧工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