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记录表自动计算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谢 谢!
B
B
A AB 3
4
CD
D
1
12
C
3
4
B1
2
AB
180
C
B
12 B1 180 1
23 12 180 2
34 23 180 3
4C 34 180 4
+) CD 4C 180 C
CD AB 6 180 理
检核: f f允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

计 算
f 容 60 6 147
f x 0.19
f y 0.11
f
f
2 x
f
2 y
0.22
K 0.22 1 641.44 2900
K容
1 2000
例2:闭合导线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 第1点是已知点,且起 始边方位角 已知,外业观测资料 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 折角,见图中标注。

4
893350
500.00 500.00 1
125 30 00
2
2
359 59 10 +50 360 00 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辅 助 计 算
f
(n 2) 180 50 测
f 容 60 4 120
f x x测 0.09
f y y测 0.07
f
vxi
f
x
D
Di
v yi
f
y
D
Di
检核条件:
vx fx vy fy
(8)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i改 xi vxi yi改 yi vyi

导线测量记录表

导线测量记录表

导线测量记录表1. 简介导线测量记录表是记录导线测量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导线测量是指测量导线的长度、位置以及高度等参数的过程,用于确保导线的质量和准确性。

导线测量记录表的使用可以帮助记录人员记录测量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本文档将介绍导线测量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个示例模板供参考。

2. 使用方法2.1 表头信息导线测量记录表的表头应包含以下信息:•测量日期:记录本次测量的日期。

•测量人员:记录进行测量的人员姓名。

•导线类型:记录被测量导线的类型,如铜线、铝线等。

•导线规格:记录被测量导线的规格,如直径、截面积等。

•测量仪器:记录用于测量的仪器名称。

2.2 测量数据记录根据实际测量情况,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常见的测量数据包括:•导线长度:记录导线的实际长度。

•导线位置:记录导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坐标。

•导线高度:记录导线距离地面的高度。

•导线电阻:记录导线的电阻值。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实际需求,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计算公式、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3. 示例模板下面是一个示例的导线测量记录表模板:测量日期测量人员导线类型导线规格测量仪器导线长度(m)导线位置导线高度(m)导线电阻(Ω)2021-01-01张三铜线2mm²测量仪器A100(1,2,3)100.22021-01-01李四铝线4mm²测量仪器B200(4,5,6)50.42021-01-02王五铜线6mm²测量仪器C300(7,8,9)80.64. 结论导线测量记录表的使用可以帮助记录人员准确地记录测量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的依据。

合理使用导线测量记录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参考文献•《导线测量技术手册》,XX出版社,2020年。

•《电力系统工程手册》,XX出版社,2019年。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当β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当β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2. 角度闭合差计算fβ=(α始—α终)+∑β左—n*180°fβ=(α始-α终)-∑β右+n*180°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Vβ=±fβ/ n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X=X终—X始∑△Y= Y终-Y始Fx=∑△X测-∑△XFY=∑△Y测-∑△Y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VX=—Fx/∑D³DiVY=—FY/∑D³Di² ²所以: ∑VX= - Fx ∑VY= - FY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F=SQR(FX^2+FY^2)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D/F8. 坐标增量计算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

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 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角度的改正数△β为: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BC边的方位角CD边的方位角AB边的方位角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校核)3、坐标增量计算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分别用表示: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

由图可知: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

最新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最新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测点
及测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水平角
示意图及边长
半测回值
°′″
一测回值
°′″
1

A-B
00 00 00
175 18 28
175 18 34
边长名:A-B
第一次=66.933m
第二次=66.933m
平 均=66.933m
边长名:B-S
第一次=67.549m
第二次=67.548m
平 均 =83.2665m
边长名:S -S
第一次=68.216m
第二次=68.216m
平 均=68.216m
S -S
185 25 48

S -S
05 25 46
185 25 41
S -S
179 59 55
6

S -S
00 00 00
161 25 118m
边长名:S -S
第一次=83.268m
第二次=83.267m
平 均=83.2675m
S -S
74 07 28

S -S
254 07 25
74 07 22
S -S
179 59 53
5

S -S
00 00 00
185 25 48
185 25 45.5
边长名:S -S
第一次=83.267m
第二次=83.266m
平 均=67.5485m
B-S
175 18 28

B-S
355 18 28
175 18 40
A-B
179 18 40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66.54 +74.77
-2 -2
-97.04 -48.13
-2 -1
+23.80 -91.33
-1 -1
+63.94 -21.89
536.27 328.74 A
65v14x25i..1682 441950..2065fDx12Di v44y74i28..3546345401..69f24Dy 34Di 536.27 328.74 A
v B 2
+4
204 13 57204
14 01
i改
5 3
86
+4
36 29
86 36 33
1152.805 653.195
i B
DB1
D5B
4 91 0+8446 91 08 50
5
+4
153 16
35 153
16
39
+4
B 113 12 07113 12 11
1 719 59 36 720 00 00
-2
+74.77
-66.56
+74.79
xi,i1xi,i1vxi
-2 -2
-97.04 -48.13 -97.06 -48.11
-2 -1
+23.80 -91.33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α 12 2 B (1) β 2
3
α AB
β1
β3
A
(n) α cd
C
D
β n-1 βn
右角 fA B右 n18 C 0D
左角 fA B左 n18 C 0D

(整理)导线测量平差教程—计算方案设置

(整理)导线测量平差教程—计算方案设置

计算方案的设置一、导线类型:1.闭、附合导线(图1)2.无定向导线(图2)3.支导线(图3)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

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

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

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

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

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

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D2
87°44′25″
267°44′42″
D1
179°59′43″
2

D1
0°00′00″
267°44′44″
267°44′45″
D2
267°44′44″

D2
87°44′27″
267°44′45″
D1
179°59′42″
D2
1

F26
0°00′00″
170°45′05″
170°45′05″
170°45′04″

D7
316°57′15″
136°57′39″
D5
179°59′36″
2

D5
0°00′00″
136°57′42″
136°57′40″
D7
136°57′42″

D7
316°57′18″
136°57′38″
D5
179°59′40″
D7
1

D6
0°00′00″
184°53′56″
184°53′59″
184°53′59″
211°19′42″
211°19′41″
E10
211°19′42″

E10
31°19′25″
211°19′39″
D10
179°59′46″
E10
1

D11
0°00′00″
146°19′16″
146°19′17″
146°19′18″
158.854
F35
146°19′16″
310.941

F35
326°19′02″

自动批量生成公路道路测量资料EXCELWPS表格水准测量平面放线

自动批量生成公路道路测量资料EXCELWPS表格水准测量平面放线

自动批量生成公路道路测量资料EXCELWPS表格水准测量平面放线暂无格式错误,但是第一段话中的“更高效更准确的功能操作”和“实用程序”有点重复,可以改为“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测量功能,让用户轻松完成各种记录表的制作。

该程序包含导线点、水准点、平曲线(线元法)、纵断面、横坡超高计算等多个功能,能够快速记录、录入和管理测量资料。

”测量资料的使用说明:1.导线点记录在导线点记录中,用户可以输入导线点的编号、坐标、高程等信息,方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2.水准点记录水准点记录可以帮助用户记录水准点的编号、高程等信息,方便后续的测量和计算。

3.平曲线(线元法)计算平曲线计算是测量中常用的功能之一,用户可以输入起点、终点、曲线半径等信息,程序会自动计算出曲线的各项参数。

4.纵断面计算纵断面计算可以帮助用户计算出地形的高程变化情况,用户可以输入各个点的高程值,程序会自动绘制出纵断面图。

5.横坡超高计算横坡超高计算可以帮助用户计算出道路或铁路的横向高差,用户可以输入各个点的高程值和距离,程序会自动计算出横坡超高值。

总之,测量资料程序是一款功能强大、实用方便的测量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记录、计算和管理测量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一)、功能特色该软件具有以下功能特色:1.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和导出,方便与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2.提供了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曲线、竖曲线、断链等,能够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

3.可以自动生成水准点成果表、导线点成果表、原始数据表等多种报表,方便用户查看和使用。

4.提供了超高数据表和标准路面参数表等实用工具,方便用户进行道路设计和施工。

二)、平曲线平曲线是道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曲线类型,其特点是曲率变化平缓,适合用于大半径曲线的设计。

该软件提供了平曲线的自动计算功能,用户只需输入起点、终点和设计要求等参数,即可自动生成平曲线的坐标点和曲线参数。

为了保证计算精度,该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平曲线计算方法,包括三点式、五点式、七点式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盘目第Ⅰ测回水平角值第Ⅱ测回水平角值平均角值
站位标度盘读数(° ′″)(° ′″)度盘读数(° ′″)(° ′″)(° ′″)端点号边长端点号边长
D1000 ° 00′ 00″D2~D149.714
D3089 ° 55′ 03″D2~D3174.937
D1328 ° 54′ 37″D2~D149.714
D3058 ° 49′ 41″D2~D3174.937
D2000 ° 00′ 00″D3~D2174.936
D4008 ° 43′ 04″D3~D412.857
D2283 ° 44′ 12″D3~D2174.937
D4292 ° 27′ 15″D3~D412.858
D3000 ° 00′ 00″D4~D312.859
D5053 ° 20′ 06″D4~D5405.933
D3112 ° 27′ 15″D4~D312.857
D5165 ° 47′ 20″D4~D5405.933
D4000 ° 00′ 00″D5~D4405.935
D6102 ° 05′ 15″D5~D6226.875
D4300 ° 52′ 51″D5~D4405.934
D6042 ° 58′ 07″D5~D6226.876
D5000 ° 00′ 00″D6~D5226.875
D7125 ° 39′ 28″D6~D768.384
D5222 ° 58′ 06″D6~D5226.875
D7348 ° 37′ 32″D6~D768.384
D6000 ° 00′ 00″D7~D668.385
XL1163 ° 52′ 36″D7~XL1447.540
D6179 ° 59′ 59″D7~D668.384
XL1343 ° 52′ 33″D7~XL1447.540

导线测量记录表
天气: 晴 成像: 清晰稳定
距离测量(m)平均距离(m)

49.7140右89°55′04″D2~D3174.9370左89°55′03″D3左8°43′04″89°55′04″D2~D1
D2

8°43′03″
D3~D2174.9365

8°43′03″D3~D412.8575
12.8580右53°20′05″D4~D5405.9330左53°20′06″D5左102°05′15″53°20′05″D4~D3
D4

102°05′15″
D5~D4405.9345

102°05′16″D5~D6226.8755


125°39′26″D6~D768.3840
D6左125°39′28″163°52′34″D7~XL1125°39′27″
D6~D5226.8750

447.5400
D7左163°52′36″右测量: 记录: 年 月 日163°52′35″
D7~D668.3845
测盘目第Ⅰ测回水平角值第Ⅱ测回水平角值平均角值
站位标度盘读数(° ′″)(° ′″)度盘读数(° ′″)(° ′″)(° ′″)端点号边长端点号边长
D7000 ° 00′ 00″XL1~D7447.540
D8186 ° 37′ 17″XL1~D8506.135
D7179 ° 59′ 54″XL1~D7447.541
D8006 ° 37′ 15″XL1~D8506.135



XL1左186°37′17″186°37′19″
XL1~D7447.5405

186°37′21″XL1~D8506.1350






测量: 记录: 年 月 日

距离测量(m)平均距离(m)
导线测量记录表
天气: 晴 成像: 清晰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