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_单室模型
专题08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

专题08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名师赏读】【一、选择题】01、在甘肃和宁夏的山间和平原上骑马和步行了两个星期以后,斯诺终于来到(B),那是宁夏南部一个很大的有城墙的市镇,那时候是红军一方面军和司令员彭德怀的司令部所在地。
A.百家坪B. 预旺堡C.遵义D. 瓦窑堡02、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D)岁。
红军不叫“兵”,而称自己为“战士”。
A. 十八B. 二十C.二十二D.二十四03、一方面军约有(C)人,南方人占的百分率很高,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江西、福建、湖南或贵州。
A. 一万B. 二万C.三万D.四万04、一方面军包括一些土著居民(苗族和彝族),此外还有一支新组织起来的(A)红军。
A. 回民B.彝族C. 藏族D. 苗族05、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
红军使用的唯一(B)制步枪,是一九一七年造的产品。
A. 美国B. 俄国C.英国D. 日本06、西北苏区占地面积相当于英国,它的全部预算当时每月只有(C)美元!这个惊人的数目中将近百分之六十是用来维持武装部队的。
A. 三十万B.三十一万C.三十二万D. 四十万07、(D)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A. 毛泽东B.周恩来C. 朱德D. 彭德怀08、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D)。
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憎嫌彭德怀。
他的祖母抽鸦片烟很凶。
A. 贫农B.中农C. 地主D. 富农09、(B)的《新青年》使彭德怀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A. 李大钊B. 陈独秀C. 胡适D. 闻一多10、彭德怀到(C)年才参加共产党,他在自己的部队里吸收相信共产主义的青年,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训练班,成立士兵委员会。
A. 一九二一B. 一九二三C. 一九二七D. 一九二九11、中国(A)占红军的大部分,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
第08章 单室模型-第1节 静脉注射

讨论:
通过该直线求出得是总的消除速率常数k,而不是肾排泄 速率常数ke。 理论上的“dXu/dt”应为t时间的瞬时尿药排泄速度,实际 实验过程中是不容易或不可能测出的,而是采用
lg
△X u dX u t C代替理论上的 lg t ,其中tc为集尿 △t dt
中点时刻。 作图时,实验数据点常会出现较大的散乱波动,说明这 种图线对于测定误差很敏感。
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模型。
2
第一节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X0 X
静脉注射
k
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t时刻体内药物量 药物在体内按照一级速率常数k消除
3
2.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拉氏变换 kX dt
X = X0·-kt e
等式两侧同除以表观分布容积V,则: C = C0·-kt e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1
单室模型
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组织器官分布,并迅 速达到分布动态平衡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为一个隔室。
整体机体视为一个隔室并不意味着机体中各组织器官 内的药物浓度完全相等,而是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 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的发生变化。
单室模型是隔室模型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模型,
12
12 12 12
6.42
2.79 1.22 0.52
0.535
0.233 0.102 0.043
-0.272
-0.634 -0.993 -1.363
30
42 54 66
35
1.000 0.500
lg(△Xu/ △ t)
y = -0.03 x + 0.62 R = 1.0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资料

由此式可以计算静脉注射后,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值
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用图解析:
C0 lgC logC0 斜率(slope)= C= C0 e-Kt lgC1
K
2.303
C
=
lgc2-lgc1 t2 - t1
gC0- Kt/2.303
t2
t
Y=a + bt
最小二乘法求算k 和C0
= fss = (1- e
–0.693 n)
5. 达稳态血药浓度后,中止给药时血药浓度 1)设:T 中止给药时的时间 2)体内药物量的变化只与排泄,即消除速度有关 3)反应过程为一级反应过程 此时: K
C0 = Css =
0
KV
K0 –K(t – T) – Kt ’ e = C = Css e KV 取对数得: K0 K lgC = lg (t-T) KV 2.303
lgC=lgC0- Kt/2.303 Y=a + bt
n 1 n t i Yi ( t i )( Yi ) n i 1 i 1 i 1 b n 1 n 2 2 t ( t ) i i n i 1 i 1
n
n 1 n a ( Yi b t i ) n i 1 i 1
无吸收过程的线性单室模型
Kex
Xu Xm Xb
X0
X V C
X= Xu+ Xm+ Xb K=Kex+Km+Kb
Kex:尿中排泄速度常数(hr-1) Km:代谢速度常数( hr-1 ) Kb:胆汁,肺,汗腺等其它 排泄速度常数( hr-1 ) Xu:尿中排泄的药物量(mg) Xm:被代谢的药物量(mg) Xb:其它途径排泄的药物量(mg)
08第八章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但是集中型计算机控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①.集中的脆弱性:集中控制使危险也集中, 一旦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将导致生产过程 的全面瘫痪; ②.计算机的负荷:由于计算机控制回路多, 计算机的负荷过重,导致控制性能降低; ③ .系统开发周期和人才利用:由于计算机 控制的应用面越来越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大,造成开发周期增加, 人力资源难以组织。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问世,微处理器诞生,以及控制技术﹑显示 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进一步发展, 产生了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 统,它按控制功能或按区域分散配置若干个控 制站,每个控制站可控制几个﹑十几个或几十 个回路,从而实现了控制功能分散,使得危险 也得以分散。系统中使用多台屏幕显示器进行 监视﹑操作和管理,系统中各控制站通过完全 双重化的数据通信系统连接起来。
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美国Honeywell公 司的TDC2000,它是一个具有许多微处理器的 分级控制系统,以分散的控制设备来适应分散 的过程对象,并将它们通过数据高速公路与基 于CRT的操作站相连接,互相协调,实现对工 业过程的控制和监视,达到掌握全局的目的。 系统克服了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致命弱点, 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散﹑负荷分散,从而 危险也分散。这个阶段比较著名的产品还有 Bailey公司的NetWork90,Foxboro公司的 Spectrum,日本横河的CENTUM 等。
1975年,美国 Honeywell公司首次向世界 范围推出TDC2000系统,随之世界各大仪表制 造公司也推出各自的集散控制系统,从而使过 程控制进入集散控制系统时期。集散控制系统 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 重点表现如下:
第一阶段:1975~1980年, 以微处理器 为基础的过程控制单元,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算 法,并实现分散控制:采用带显示器的操作站, 与过程控制单元分离,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 作﹑信息综合管理;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 统﹑用同轴电缆做传输媒质,实现控制单元与 操作站的通信。
课件工程光学-08典型光学系统.ppt

1.0
0.8
光谱光效率
为什么暗环境下能
0.6
做饭、洗衣,但不
0.4
能描龙绣凤?
0.2
2024/10/8
0.0 400 500 600 700 800
l(nm)
光谱光效率函数曲线
第七章 光度学基础
7
§8.1.5 眼睛的分辨率
眼睛刚能分辨开二个很靠近点的能力称为眼睛的分辨率。 二者成反 比
刚能分辨的二个点对眼睛物方节点的张角称为极限分辨角。
瞄准精度和前面讲到的分辨率是不是一个概念?
瞄准精度随所选取的瞄准标志而异,最高精度可达人眼分辨率的1/6到1/10。
二实线重合 60
2024/10/8
二直线端部对准 叉线对准单线
(10~20)
10
第七章 光度学基础
双线对称夹单线 (5~10)
9
§8.1.7 眼睛的立体视觉
眼睛观察空间物体时,能区别它们的相对远近而具有立体视觉。简称体视。 C
若以50%渐晕点为界来决定线视场2 y
F
2 y 2B2F
f tanW2
f h d
250 f
2 y 500h d
W F
f 眼瞳
W3W2 W1 2a 2h
眼瞳
d
2024/10/8
第七章 光度学基础
14
讨论:
逢年过节,要买放大镜孝敬老人, 该如何选择其放大倍率?
2y h
2y 1
2y 1 d
(2)与照明光谱成份有关:单色光分辨率高(眼睛有色差); (3)与视网膜上成像位置有关,黄斑处分辨率最高。
对眼睛张角小物体的要借助望远镜或显微镜等仪器,仪器 应有适当的放大率,使能被仪器分辨的也能被眼睛分辨。
生态学第08章 种群调节

第八章种群调节一个种群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种群增长只能达到环境容量。
此时种群数量还是变化的,或在环境容量上下波动、或减幅振荡、或增幅振荡灭绝等,种群数量趋于保持在环境容量水平上的现象称为种群调节。
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种群数量波动时,种群调节表现明显。
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种群中进行过许多种群调节研究,主要是针对波动种群的调节。
最经典的种群调节例子是加拿大的猞猁(哺乳动物,外形象猫,但大得多,皮毛厚而软,珍贵),由保存了1800年后捕猎其皮毛的记录,得出猞猁种群每9~10年一个高峰,平均是9.6年,每次高峰后捕获数量急剧下降。
北方鼠类(旅鼠、姬鼠、田鼠、小兴安岭的棕背鼠平)种群3~4年一个周期;蝗虫种群1695~1895年间每40年大发生一次。
种群数量变动是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因素是复杂的,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组合也是多样的。
生态学家为揭示种群调节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学说解释种群调节的机制。
不同的作者(Odum, Price, 孙儒泳、徐汝梅等)均作过不同的归类说明。
§1. 动物种群调节学说一、非密度制约因素某种因素对种群的效应与种群密度无关,这类因素统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当种群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这类因素起着限制种群数量的作用,其本身并不受种群密度所制约,如气候因素。
1. 气候学派①代表人物:(以色列)Bodenheimer(博登海默, 1928)。
②主要观点:a.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的强烈影响;b.种群数量和大发生与天气条件的变化明显相关;c.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认种群的稳定性;澳大利亚动物学家Andrewartha(安德烈沃斯)和Birch(伯奇)(1954)研究蓟马种群长达14年,认为有利于蓟马种群迅速增长的天气期限不够长,是限制蓟马种群增长的主要因素,以致于蓟马没有足够的时间增加到环境容量。
而竞争食物的结果对种群数量影响不大,密度制约因素不是重要的。
郑大远程教育《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郑大远程教育《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郑大远程教育《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 18分(满分2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18分,本次成绩未入库。
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测试结果如下:1.1 [单选] [对]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D)1.2 [单选] [对]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D)1.3 [单选] [对]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D)1.4 [单选] [对]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B )1.5 [单选] [对]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 B)2.1 [多选] [对]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的下列哪些体内过程( ABCD)2.2 [多选] [对] 生物药剂学中广义的剂型因素研究包括( ABCDE)2.3 [多选] [对]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包括( CD)2.4 [多选] [对] 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包括( ABCDE)2.5 [多选] [错]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A、正确评价药剂质量B、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C、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D、发挥药物最佳的治疗作用E、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1.1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1.2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1.3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1.4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1.5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第03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 18分(满分2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18分,本次成绩未入库。
三级网络填空题及答案

第四章网络操作系统1、Novell公司曾经轰动一时的网络操作系统是________,今天仍有6.5版本在使用。
2、Unix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________。
4、早期的网络操作系统经历了由结构向主从结构的过渡。
5、Solaris网络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RISC结构的工作站和上。
6、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版本不断的变化,但有两个概念一直使用,它们是和_____模型。
7、如果系统的物理内存不能满足应用程序的需要,那么就需要从的空闲空间使用_______内存。
8、SUN公司的Solaris是在_______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Windows服务器的域模式提供单点能力。
10、Unix操作系统的发源地是实验室。
11、IEEE制定的Unix统一标准是。
12、红帽公司的主要产品是Red Hat 操作系统。
13、Web/OS是运行在中的虚拟操作系统。
14、Novell公司收购了SUSE,以便通过SUSE Professional产品进一步发展网络操作系统业务。
15、活动目录服务把域划分成OU,称为。
16、红帽Linux企业版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的基础架构,包括、、高可用性等功能。
17、内存管理实现内存的、回收、保护和。
18、Unix内核部分包括和控制子系统。
19、操作系统必须提供一种启动进程的机制。
在DOS 中,该机制就是函数。
在Windows 中启动进程的函数是。
20、DOS 的内存管理相对简单,它运行在下,Windows的内存管理相对复杂,它运行在模式下。
21、操作系统通常有4 类组件:驱动程序、、和外围组件。
22、内核的结构可以分为、微内核(Microkernel )、以及外核等。
23、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型NOS 与通用型NOS 。
对于通用型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又分为两类:系统与系统。
24、硬盘服务器将共享的硬盘空间划分成多个虚拟盘体,虚拟盘体可以分为 3 个部分:专用盘体、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速率常数
Ka:吸收速度常数
K:总消除速度常数
K=Ke+Kb+Kbi+Klu+。。。 Ke:肾排泄速度常数,Kb:生物转化速度常数 Kbi:胆汁排泄速度常数,Klu:肺消除速度常数
Ku: 尿药排泄速度常数
K12: 双室模型中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 K21: 双室模型中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 K10: 双室模型中中央室消除的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K0: 零级滴注(输入)速度常数 Km: 代谢速度常数
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 静脉注射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ti的血药浓度Ci; • 将血药浓度的对数lgC与时间t作图,如呈线性,
即符合单室模型; • 从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k和C0; • 根据X0/C0求得表观分布容积,根据K求得消除半
衰期,根据K、V求得药物清除率,根据X0、K、V求 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本章要求
1、掌握单室模型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非血管内给 药的血(尿)药浓度经时变化的特征、相应的表 征公式以及药动学参数的基本概念和求算方法;
2、熟悉Wagner-Nelson法求吸收速率常数; 3、了解血药浓度与尿药浓度的关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剂学和药动学的关系
生物药剂学 提供产品
– 清除率具有加和性 – Cl=Clh+Clr
第八章单室模型
给药前
给药后
单室模型: 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迅速 向全身组织器官分布,并 迅速达到分布动态平衡, 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为一个 隔室。 依此建立的药动学模型称 为单室模型。
3.单室模型
•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向各个组织 器官分布,以致药物能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 间达到动态平衡的“均一”状态,此时可将整个机 体作为单室模型处理。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药剂学 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动力学
统计学处理
评价制剂的质量 指导合理制药 指导合理用药
药物动力学参数
1.速度常数:药物转运速率的快慢。
转运速率与转运药物量的关系:
dX = KXn dt
dX :药物转运的速率
K : 转运速率常数
dt
X : 药物量
n: 级数,n=1, K为一级速率常数 n=0, K为零级速率常数
• 例2 某人静脉注射某药300mg后,呈单室模型一级 动力学分布,其血药浓度(μg/ml)与时间(小时) 的关系为C=C0e-0.693t,表观分布容积为6L,试求: (1)该药的生物半衰期;
(2)4小时后的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下降至2μg/ml 的时间。
取。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 =
Cdt
0
= 0C0· e -ktdt =
C0 k
4. 体内总清除率(CL或TBCL):机体在单位时间 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 CL=-dX/dt/C
CL=KX/C ,即 CL=KV
kV = X 0 AUC
CL=X0/AUC
k
C
=
2 .3 0 3 0 .6 9 3
t 1/2
lg 1 0 0 10
= 3 .3 2 t1/2
2. 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
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V X0 C0
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在体内分布预测: • V=血浆容量,说明该药物分布在血浆中; • V=体液总量,说明该药物可能在体液分布均匀; • V>体液总量,说明该药物多被机体的器官、组织所摄
例1 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t (h)
1.0
2.0
3.0 4.0
6.0
8.0 10.0
C (μg/ml) 109.78 80.35 59.81 43.04 23.05 12.35 6.61
求该药的动力学参数k、t1/2、V值。
• 打开Excel,输入X和Y的数据,选中数据 ,点击“插入图表”,点击“散点图” ,点击三次“下一步”获得曲线图,点 击曲线上的点,右击选中“添加趋势线 ”,点击“选项”选择“显示公式和显 示R平方”确定即可。
1. 半衰期(t1/2): t1/2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
将t=t1/2,C=C0/2代入lgC-t关系式,得:
lgC0 2
k =-2.30t13/2+lgC0
t1/2
ln2 k
0.693 k
• 体内消除部分药物所需半衰期的个数(
见表8-1),如消除90%时:
•
t= 2 .3 0 3 lg C 0
• X=V/C • 其值的大小能够反映药物的分布特征。
– C高,V小。总体液量:36L,细胞内液:25 L,血
浆容积3L,细胞间液8L,(104页)
– 问题:当V=8L时,药物分布在哪里?极性如 何?
4、清除率
–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 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 积。
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所有身体各组织在任何时刻 的药物浓度都一样,是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 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k
X0
X
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t时刻体内药物量
药物在体内按照一级速率常数k消除
dX dt
kX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kX dt
等式两侧同除以V,
X = X0·e-kt
则 C = C0·e-kt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右图:
拉式变换(404页)
•
C = C0·e-kt
lgClgC0
kt 2.303
lnC =ln C0 -kt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对数-时间图• 基Biblioteka 参数的求算Km: 米氏常数
2.生物半衰期:t1/2
生物半衰期: 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 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 2)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生物半衰期长。
3.表观分布容积(V)
•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 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
单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公式
重点掌握
X = X0·e-kt (8-4)
C = C0·e-kt (8-5)
lgClgC0
kt 2.303
(8-9)
t1/2 =0.693/k V=X/C
(8-13) (8-15)
AUC= C0/k=X0/kV
(8-17)(8-18)
CL= kV=X0/AUC
(8-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