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2020级自命题大纲-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篇)

普通地质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作者:王怀玺现实主义原理(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所遗留下来的片段现象和作用结果,利用现今作用的规律,去反推古代事件发生的特点、条件以及大致的演化过程T h e p r e s e n t i s t h e k e y t o t h e p a s t 现实主义原理的根据:☆改变地球面貌的自然力量在全部地质历史上就性质和强度而言都是相同的☆这些改变地球面貌的自然力量作用虽然缓慢,却从不间断☆正是这些力量缓慢地、然而不间断地累积作用,才导致了地球面貌的巨大改变缺憾:只强调了地质作用的同一性和渐变性,忽略了地质作用的趋异性和突变性反演推理:☆当事件在过去发生时,我们―不在现场‖,未能亲历亲见☆遗留下来的证据,多经受了时间的改造和破坏,早已残缺不全☆影响事件和过程的主要因素,又往往各式各样,有多种可能大地水准面(geoid):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体波:地震时从震源发出并能在地球内部各方向传播的弹性波,它包括地震纵波和横波☆纵波(P波):为推进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它通过介质体积的变化而传播,速度快☆横波(S波):为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它通过介质形态的变化而传播,速度较慢当地震波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出现折射或反射的现象如果,地震波的传播是沿着弯曲的路径时,则表示沿途介质的性质在发生逐渐的改变。
实际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既是沿着曲线的路径,又有突变的现象★最先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A. Mohoroviche1857 - 1936) 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下平均为33 km,大洋下平均仅为7km★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B. Gutenberg, 1889 – 1960)发现★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从7.23km/s到突然消失★该界面位于地下2885 km处。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学院名称: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大纲805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空间分析与建模》,杨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1.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对GIS空间数学基础、空间数据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等基本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考试要求本项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具体包括:地理空间数学基础、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查询与空间度量、基本空间分析、DEM与数字地形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地理信息可视化及地理信息传输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发展。
二、考试范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发展概况、组成、类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应用范畴、发展历程●地球空间参考、地图投影、空间坐标转换、空间尺度、地理格网●地理空间与空间抽象、空间数据概念模型、空间数据与空间关系、空间逻辑数据模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镶嵌数据结构、三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概述、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组织、空间索引和空间数据库查询语言●空间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学基础变换、数据重构、图形拼接、拓扑生成●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图像查询、空间关系查询、距离量算与方位量算、线状物体的量算、面状物体1的量算●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关系与空间量算、空间查询分析、数字地形分析、可视化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基本统计量、探索性数据分析、分级统计分析、空间插值、空间回归分析●空间信息输出方式与类型、可视化的原则、可视化的表达形式●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无线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的网络服务三、试题结构(包括考试时间,试题类型等)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东北大学2020级自命题大纲-矿山岩体力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矿山岩体力学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矿山岩体力学学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生(采矿方向)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工程专业(采矿方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 答题时间:180分钟3. 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术语解释15%简答题15%计算题20%分析、论述题30%应用题20%4. 参考书目赵文. 《岩石力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蔡美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郑永学. 《矿山岩体力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Brady B.H.G., Brown E.T./佘诗刚、朱万成、赵文等译. 《地下采矿岩石力学/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科学出版社,201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基础知识1.完整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影响因素等;2.岩体结构及岩体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岩体质量评价;3.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4.岩石支护与加固5.相似材料模型6.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分类及其适用条件二、露天矿边坡1.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破坏形式;2.稳定性分析和计算;3.露天矿边坡的治理。
三、金属矿床地下开采1.与地压有关的概念,围岩与支架力学模型;2.巷道地压、竖井地压、采场地压、地压控制方法;3.采空区处理、井巷维护原则与支护样题:。
东北大学2020级自命题大纲-矿物分选化学基础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矿物分选化学基础》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矿物分选化学基础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方向)专业硕士生入学选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矿业工程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方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术语解释15%简答题30%计算题30%叙述题25%(四)参考书目王淑兰,物理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
王林山,大学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陈宏博,有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1、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焓、热容4、热化学(二)热力学第二定律1、卡诺循环2、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变计算和应用4、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三)化学平衡1、平衡常数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3、热力学第三定律4、化学反应过程熵变计算5、活度6、溶液中的化学平衡7、化学反应速率(四)表面现象1、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2、润湿现象3、吸附等温方程式4、胶体的性质(五)电化学1、法拉第定律2、原电池3、Nernst方程4、电极电势5、电解及其应用(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3、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七)有机化合物的物化性质1、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的物理、化学性质2、醇、酚和醚的物理、化学性质3、醛、酮和醌的物理、化学性质4、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5、胺类药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样题:。
2020年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2020年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349 药学综合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吉卯祉、彭松、葛正华主编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上) (新世纪第四版)张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下) (新世纪第四版)王淑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药理学《药理学》(模块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淤泽溥,林青主编4.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月第6版)吴立军主编;或《天然药物化学》(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2月第1 版)董小萍主编。
总分 300 分,每门科目为 100 分。
考生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请自备计算器。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1.中药学《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钟赣生主编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上) (新世纪第四版)张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下) (新世纪第四版)王淑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药理学《药理学》(模块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淤泽溥,林青主编4.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13 年 2 月第九版),谈献和、王德群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总分300 分,每门科目为100 分,考生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请自备计算器。
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钟赣生主编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上) (新世纪第四版)张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下) (新世纪第四版)王淑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药理学《药理学》(模块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淤泽溥,林青主编4.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13 年 2 月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谈献和、王德群主编总分300 分,每门科目为100 分,考生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请自备计算器。
2020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考试大纲之614地理学基础

614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614地理学基础考试科目由三部分组成: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GIS,每部分50分值。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王乃昂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地壳1. 地壳的组成物质:化学成分与矿物、岩浆岩、沉积岩2. 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第二章大气和气候1.气温2.大气降水3.大气环流4.主要天气系统5.气候的形成第三章海洋和陆地水1.水循环2.海洋中的波良3.径流的形成与集流过程4.沼泽的成因5.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地貌1.地貌的成因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风化作用4.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5.岩溶作用6.冰川作用7.风沙作用第五章土壤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物质组成3.土壤胶体的性质与土壤溶液4.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第六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生物与环境:2.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4.生物多样性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流派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1. 实证主义2. 结构主义3. 人本主义第四章人口地理学1. 人口转型2. 人口分布与迁移3. 人种4. 民族5. 民俗文化第五章农业地理学1.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2. 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3. 农业区位论第六章工业地理学1. 三次工业革命2. 工业区位论3. 劳动地域分工与生产网络第七章城市化与乡村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2. 推-拉理论3. 城市区位论4. 城市空间结构5. 城市体系6. 村镇体系7. 村落布局与村庄形态第八章语言与宗教1.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2. 语言传播与影响因素3. 地名景观4.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5. 宗教仪规与地理环境第九章旅游地理1. 旅游系统2.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章政治地理1. 政治与政治地理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3. 国家权力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十一章行为地理1.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2.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全球化与本土化2.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共50分,每部分各25分)【参考书目】1.梅安新主编.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3.邬伦、刘瑜、马修军、韦中亚、田原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1.4.汤国安、刘学军、吕国年、盛业华、王春、张婷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一部分遥感第一章绪论一、遥感概述1.遥感的基本概念;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3.遥感的特点;4.遥感技术分类二、遥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三、遥感在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及其性质;2.电磁波谱;3.电磁辐射的度量;4.黑体辐射定律;5.实际物体辐射二、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1.太阳辐射;2.大气吸收;3.大气散射;4.大气窗口三、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1.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2.地表自身热辐射;3.物体的反射类型;4.地物反射率与反射波谱;5.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曲线的特征与分析;6.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了解不同卫星系列的发展概况,熟悉主要卫星与搭载的传感器1.气象卫星系列;2.陆地卫星系列;3.海洋卫星系列与海洋遥感特点;4.高分辨率卫星二、遥感图像特征1.空间分辨率;2.时间分辨率;3.光谱分辨率;4.辐射分辨率三、摄影成像1.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像片比例尺;像点位移;垂直摄影航空像片上投影差的分布规律;2.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四、扫描成像1.扫描成像的概念;2.光/机扫描成像的原理;3.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原理;4.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的原理五、微波遥感与成像1.微波遥感的特点;2.微波遥感方式与传感器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一、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1.颜色的性质与颜色立体;2.加色法与减色法;3.光学增强处理二、数字图像校正1.数字图像的概念;2.辐射校正:辐射畸变的原因;辐射校正的方法;3.几何校正:几何畸变的原因;几何校正的方法三、数字图像增强——掌握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目的和实现方法:1.对比度变换;2.空间滤波;3.彩色变换;4.图像运算;4.多光谱变换四、多源信息的复合1.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步骤;2.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第五章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2.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础——熟悉和掌握不同遥感影像的特征、解译标志与判读方法1.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2.遥感摄影像片判读;3.遥感扫描影像判读;4.微波影像判读三、遥感制图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一、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1.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2.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二、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1.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2.遥感图像基本分类方法:概念、原理与方法;3.分类精度分析三、遥感图像计算机信息提取技术发展趋势第七章遥感应用一、地质地貌遥感1.岩性与地质构造识别;2.构造运动的分析;3.地貌类型识别二、水体遥感1.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2.水体污染探测三、植被遥感1.植被类型识别;2.植物长势监测;3.农作物遥感估产四、土壤遥感五、城市遥感1.城市地物识别;2.城市土地变化动态监测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1.3S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2.3S技术在土地研究中的综合应用;3.3S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第二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绪论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3.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构成;4.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5.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的观点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发展概况三、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2.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空间参照系和地图投影一、地理坐标系统二、地图投影及基本问题三、常见的地图投影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一、地理空间、地理实体的概念、表达二、空间数据及其基本特征三、矢量数据模型1.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2.拓扑、拓扑变换、拓扑属性、拓扑关系;3.拓扑数据结构及其结点、弧段、多边形之间关联关系表达4.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5.空间数据组织与编码四、栅格数据模型1.栅格数据模型;2.栅格数据像元值的确定方法;3.完全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祖师方式;4.主要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5.栅格模型与矢量模型的比较、相互转换;6.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及特点;7.Voronoi多边形第四章、空间数据库1.空间数据库概述;2.空间数据组织;3.空间索引第五章、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1.空间数据数据源;2.空间数据采集、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等;3.属性数据的采集、编码;4.几何纠正、坐标变换;5.元数据的概念及其应用;6.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及误差源、质量控制第六章、空间分析一、空间查询与量算1.属性查询;2.图形查询;3.空间关系查询;4.空间量算二、缓冲区分析1.邻近度、缓冲区的概念;2.缓冲区双线计算问题的主要方法三、叠加分析1.视觉叠加分析;2.矢量数据叠加分析及主要方法;3.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及地图代数、布尔运算等相关操作方法;4.叠加分析的应用四、网络分析1.网络构成、建立;2.网络的应用五、空间插值1.空间插值概念和相关理论;2.主要空间插值方法六、空间统计分析1.主成分分析;2.层次分析;3.系统聚类分析;4.判别分析;5.空间基本统计量;6.探索性数据分析;7.空间回归分析七、DEM与数字地形分析1.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等概念;2.DEM建立;3.数字地形的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视域分析;4.DEM的应用八、空间分析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1.空间分析过程的应用;2.空间分析建模;3.空间决策支持模型;4.空间数据挖掘;5.空间分析、应用模型与GIS的关系第七章、空间数据可视化一、可视化的一般原则二、可视化主要表现形式三、制图综合。
普通地质学_舒良树_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1(1)

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二、填空题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三、问答题1.从总的方面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地质学研究中采取了哪些特殊的研究方法?2.研究地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在地质学中又可分出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在应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进行地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怎样正确认识“均变说”与“灾变说”对地质发展演变过程的解释?6.《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7.学了“绪论”部分以后,你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二、填空题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一、名词解释克拉克值元素丰度矿物单质矿物化合物矿物类质同象同质多象晶质体晶面结晶习性条痕解理解理面断口硬度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石的结构显晶质结构稳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岩石的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枕状构造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岩生物化学岩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成岩构造层理层面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交层理泥裂波痕假晶印模球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胶结物胶结类型变质岩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余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碎裂构造二、是非题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东北大学专业课参考书目

《基础工业工程》
易树平郭伏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
851
物流工程与管理
《物流管理新论》
戢守峰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852
电子技术基础
《电路与电子学》
王文辉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王永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853
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标准C语言程序设计》
金名等译
《法理学》
张文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
614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6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
616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发展概论》
李兆友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年
617
管理学基础
《现代管理学原理》
娄成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813
代数基础
《高等代数》(1-9章)
北京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近世代数》(1-2章)
杨子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81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815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邢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816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
东北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普通地质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普通地质学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
概念题 20分(14%)
简答题 50分(33%)
论述题 50分(33%)
综合题 30分(20%)
总分 150分
(四)参考书目:《普通地质学》,舒良树主编,2010年,地质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矿物
晶体与非晶质体,矿物形体、基本性质,常见矿物描述(二)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岩浆的基本概念;2.喷出作用与火山岩;
3.侵入作用与侵入岩;4.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三)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基本概念;2.沉积岩的基本特征;3.常见沉积岩
(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基本概念;2.原岩的变化;
3.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4.常见变质岩
(五)地质年代
1.相对年代的确定;2.绝对年龄的测定原理;3.地质年代表(六)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岩层空间位置的确定;2.褶皱;3.节理
4.断层;5.地壳发展的构造旋回
(七)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2.风化作用的类型
3.控制风化作用的因素;4.风化作用的产物
(八)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暂时性水流;2.河流的侵蚀作用
3.河流的搬运作用;4.河流的沉积作用
(九)海洋地质作用
1.海洋概况;2.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3.海洋的沉积作用(十)湖泊及沼泽地质作用
1.湖泊、沼泽的概念;2.湖泊的地质作用;
3.沼泽的成因及其沉积作用
(十一)风的地质作用
1.风的剥蚀作用与风蚀地貌;2.风的搬运作用方式
3.风的沉积作用及风积物、风积地貌;4.荒漠的形成和类型
5.黄土的成因及特征
(十二)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1.大陆漂移说;2.海底扩张说;3.毕鸟夫带;4.古地磁与磁异常带5.转换断层;6.海底扩张的概念和机理;7.板块构造
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