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

合集下载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思考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思考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思考作者:张琼来源:《大健康》2019年第04期眾所周知,肝硬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肝病,多数出现在肝炎晚期,但也存在部分酒精性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与此同时,肝硬化也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一旦罹患肝硬化,需要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

目前,针对肝硬化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仍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等器官病变引发的出血现象,主要的症状有呕血、黑便等,因此,如果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出现上诉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由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出现在代偿期,感染与出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要求。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院内感染,对于多数患者及普通民众,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但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简单的来说,医院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人流量较大,不同疾病的患者在此汇集,也就使不同种类的病毒、细菌等聚集,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也就大大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院内感染的对象并不单单局限于患者,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及探视者等,都是院内感染的潜在对象。

以上人群在医院内获得感染性疾病,都被称为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病毒、细菌的繁殖较快,一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忽,消毒不彻底,加之被感染对象的免疫力较弱,这就使得院内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

当然,院内感染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有研究显示,院内感染与年龄相关,即老人、儿童等更易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关,罹患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的患者,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远高于其他疾病的患者。

常见的院内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细菌感染。

那么,面对院内感染是否就束手无策呢?实则不然,院内感染不仅可以治疗,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除了加强消毒,还可以用于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这里提到的抗菌药物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生素。

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医院感染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作为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的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内儿科是内科和儿科合并在一起的综合科室,年龄悬殊大,病种复杂,在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许多难点和不足。

我院内儿科于2008年9月收治的一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住院4天后出现肺部感染。

现将该患者所发生的院感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体会归纳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

患者因“头昏,乏力、腹痛、解黑便两天”入院,查体:t 36.8℃,p 88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

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精神差,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hr 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80万/mm3,血红蛋白82g/l,白红胞5×109/l,血小板:200×109/l,心电图未见异常。

治疗计划:常规止血,对症、支持、预防感染治疗。

①0.9%ns100毫升+奥美拉唑40毫克静滴。

②5%gs250毫升+氨甲环酸1克+酚磺乙胺3000毫克静滴;③5%gs500毫升+vitc2g+vitb6200mg+10%氯化钾13毫升静滴;④复方氨基酸250ml 静滴;⑤乳酸钠林格氏液500毫升+10%氯化钾7毫升静滴;⑥5%gs250毫升+氨苄西林钠6g静滴。

嘱患者卧床休息,禁食、禁饮水。

患者入院第四天时,出现体温升高,持续在38.5℃至39.2℃之间,患者出现咳嗽,咯白色粘稠痰,胸闷,医嘱停用氨苄西林组,改5%gs250ml+头孢哌酮钠3g静滴,5%cs150ml+克林霉素0.6g静滴,肌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患者仍出现反反复复发热一周,体温仍持续在38℃至39℃之间,经x摄片提示:双肺肺部感染。

在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情况下,试验性联合使用5%gs150ml+头孢匹胺3g,每日2次,5%gs150ml+左氧氟沙星0.4g;每日2次,替硝唑0.8g,每日一次,结合扶正支持,纠正与调节各种营养素平衡,患者出血停止,改禁食为温凉流质,患者咳嗽消失,体温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三次化验为阴性,于住院的第26天治愈出院。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2012年第1期*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医院(028000)2011年11月12日收稿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175-02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李金娣*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体液,再给予5%SB250ml 静滴碱化尿液,经补液抗休克治疗后尿量渐增加,血红蛋白尿减轻,第1个24h 共补液12850ml ,输液期间密切观察尿量及心肺功能,病房每日红外线消毒机消毒3次,物体表面、地面消毒2次,接触病人的敷料、床单均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

经积极治疗,患者休克状态好转,24小时尿量2350ml 。

第2个24h 共补液9250ml,患者心肺功能正常,尿液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顺利度过休克期。

其后病人每日1-2次创面清创换药,继续抗生素抗感染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随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及肝功能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入院半月后病人体温持续高热,达39.5℃,精神状态差,嗜睡,肢体无力、幻觉、多梦等激惹症状并腹胀,呼吸快达35次/分,创面出现霉菌斑,病人表现感染中毒症性败血症。

化验:WBC :2.6×10⒐/L ;N :0.843;L :0.129;HB :79g/L 。

遂行尿涂片查找霉菌,尿涂片无霉菌发现,改抗生素为泰能1g 静滴bid ,万古霉素0.5g 静滴bid ,同时给予氟康唑0.2静滴qd 治疗,少量多次输全血、鲜血浆、白蛋白及能量合剂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期间行血细菌培养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血细菌培养发现热带假丝酵母菌及产气肠杆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治疗4天后体温下降,腹胀减轻,精神症状消失,病情好转,6天后停泰能、万古霉素静滴,继用氟康唑静滴,治疗间行连续细菌培养,1周后血细菌培养阴性,药物治疗同时积极修复创面,2次行烧伤肉芽创面植皮术并加强创面换药,创面逐渐愈合,患者68天后康复出院。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

99 4 ・
青 林 医学 2 1 年 2月第 3 第 5 01 2卷 期
表 2 两 组 细菌 性 阴道 病 患者 疗 效 比较 [ ( ) 例 %)
药 , 变 了 阴道 内环 境 , 坏 了 阴 道 正 常 酸 碱 平 衡 , 易 造 成 改 破 容
重 复感 染 , 部 用 药 无 法 全 面 覆 盖 病 灶 , 出 现 死 角 , 能 彻 局 易 不
观察 [ ] J .护 理学 杂 志 ,0 2,7 1 :6 20 1( )2 .
会 造 成 环境 二次 污 染 , 传 统 方 法 使 用 中 西 药 液 阴 道 冲洗 塞 而
[ 收稿 E期 :00 2 9 编 校 : 静 ] t 2 1 —1 —0 陈
肝 硬 化 门脉 高压 症 并 上 消化 道 出血 诱 因分析 及 护 理
3 讨 论
临床 结 果 表 明 , 臭 氧 仪 产 生 的 臭 氧 进 行 阴 道 冲 洗 治 疗 用
阴道 炎 , 效 满 意 臭 氧 具 有 强 烈 的杀 菌作 用 , 氧 溶 于 水 后 疗 臭 产生 臭 氧 水 , 氧 水 灭 菌 速 度 快 , 化 性 很 强 , 短 时 间 内 可 臭 氧 在
4 参 考 文 献
[] 乐 1
杰 妇 产 科 学 [ .第 7版 .北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M] 人
社 ,0 7 2 9. 2 0 :5

以破 坏 细 菌 、 毒 和微 生 物 的生 物 结 构 , 之 失 去 活 力 。在 病 使 实 施 杀 菌 过 程 中 , 氧 会 发 生 蜕 变 , 终 产 物 为 氧 气 , 种 活 臭 最 这
了导 致 出血 的诱 发 因 素 , 而 尽 可 能 地 避 免 和 减 少 了 出 血 的 从 发生 , 得 了 显 著 的效 果 。 因此 , 绝 或 减 少 诱 发 因 素 以及 进 取 杜 行 健 康 强 化教 育 , 而尽 可 能避 免 或 减少 出 血 发 生 , 有 非 常 从 具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因此,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身体的代谢消耗,减轻心脏负担。

饮食:患者在出血期间应禁食,以减少胃酸分泌,避免加重出血。

当出血停止后,可逐渐恢复饮食,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患者因出血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情绪,保持心情平静、愉悦。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疾病知识教育:患者及家属应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饮食指导: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用药指导: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自我监测: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如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心理调适: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病情加重。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源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而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源于肠道、肛门等。

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除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酸甜、硬性食品,也要避免过度饮酒。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这有助于减轻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都有什么呢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都有什么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都有什么呢
导语:肝硬化危害很大,大多数患者都应该很清楚。

肝硬化发病过程中并发症也很多并且并发症死亡率很高,那么我们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到
肝硬化危害很大,大多数患者都应该很清楚。

肝硬化发病过程中并发症也很多并且并发症死亡率很高,那么我们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到底有哪些呢?我们该怎么鉴别是不是并发症呢?发现并发症要及时就诊。

看来掌握并发症很重要。

我们来看看:
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上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突然大量呕血和(或)排黑便,易导致失血性休克。

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很高。

出血病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

2.细菌感染
肝硬化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常并发感染,如自发性腹膜炎、肺炎、胆道感染及败血症等。

自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迅速增长或持续不退,可有程度不等的腹膜炎体征。

3.肝性脑病
为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4.肝癌
当患者短期内出现肝脏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腹水检查为血性时,应考虑有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需进一步检查。

5.门静脉血栓形成
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发 细 菌感 染 。不 会 漱 口的幼 儿应 帮助 其 多 饮 水 。出 汗较 多时 及
2 崔焱. 护理学 【 】 儿科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 4 2 62 0 8 3 徐秀英. 流行性腮腺炎 的护理[ _ 健康文摘 ( J 中外 】 医药月刊 )20 , ,0 74
( : 4)4
4 毕永生., L 4 . 流行性腮腺 炎的护理[ . I J 中国社 区医师综 合版 ,0 79 ] 20 ,
( o :2 1)11
作者简 介 : 钱红 星, ,4岁, 女 3 大专学历 , 毕业于 南京 医科 大学 , 护
时擦干汗液并更换潮湿的衣服 , 避免着凉。 36 病情 观察 . 脑 膜脑 炎 多于腮 腺肿 大后 1 左 右发 周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例 , 1 , 5例 , 7 男 2例 女 年龄 4 0岁 ~ 0岁 , 7 平均年龄
5 。 5岁 2 护 理 措 施
1 , 次 置管 2d 3d病情稳定 可考虑拔管 。拔 管前依次将食管气 ~ 囊、 胃囊气 体抽空 , 管保 留 1 置 2 h观察 有无 出血 。拔 管时 口服
症。
25 降低门静脉压力 药物治疗 .
伤。
可用生 长抑素或垂体后
有轻度 头晕 ; 可 0 : 烦 3
安 、2 、 , 头晕 , t 悸 收缩 压下 降至 1 P , 2k a 脉搏 10次 / n 出血量 0 mi; 在 10 0ml 0 以上 时, 可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 如面色苍 白, 出冷
果。
21 一般护理 .
呼吸道通畅 , 防止 因大量呕血 吸人气道而 致窒息 , 对患者 进行
安慰 , 以减 少 恐 惧 心 理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 时 施 行 扩 容 、 血 及 及 止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关系观察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关系观察
消化 道 出血 之 间 的关 系 , 目前 国 内报 道甚 少 。笔 者
对于上唇正中缺损 , 由于人 中凹的缺失 , 将两侧组
织 拉 拢 缝 合 会 导 致 上 唇 人 中标 志缺 失 , 利 用 下 唇 正
对肝硬化 门脉高压患者 的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
关 系进 行 了观察 , 现 报道 如下 。 中组织的天然 凹陷形成 A b b e 瓣修复是 良好的选择 。 1 资 料与 方法 但下唇缺损时利用上唇组织修复下唇在多数情况下 1 . 1 对 象 2 0 0 4 年1 2 月 一2 0 0 8 年1 2 月 我 院住 院 没有必要或得不偿失 , 应 当考虑上下唇的 比例 和对 1 5 例, 男7 0 例, 女4 5 例, 年龄 称性 及切取上唇供区的代价 。对于下唇缺损在 1 / 2 肝 硬 化 门脉 高 压 患者 i 3 5 — 7 4 岁, 平均4 5 . 7 岁。1 1 5 例患者均有低蛋 白血症 以内者 , 采取本组方法均能修复。 和腹水症 , 无黄疸 和肝酶指标异常。其 中有上消化
唇 皮 肤 设计 楔 形切 口线 , 去 除楔 形 区域 的皮肤 、 肌 肉
肝硬化 患者上 消化道 出血 与 细菌感染关 系观察
向 华
浙江省金华市人 民医院消化 内科
关 键词 肝硬化 上 消化道 出血
金华 3 2 1 0 0 0
细菌感染
和黏膜 , 进一步缓解张力 ; 再仔细缝合皮 下和黏膜下 组织 , 缓 解 皮肤 和 黏膜 表 面 的张 力 , 在无 张力条 件 下
4 . 3 物 归原 主 , 使 裂 伤组 织恢 复 至 正 常位 置
初 步
出版社 , 2 0 0 4 : 1 9 7 — 2 3 5 , 3 4 6 — 3 9 8 , 4 2 2 — 4 2 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取本院
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将89例患者根据出血情况
分为两组,其中出血48例,未出血41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采集咽、尿、血、腹水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结果出血组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部位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实施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同时注意采用抗生素做好预防性治疗,以有效防治静脉曲张所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减少细菌感染的出现。

标签: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
肝硬化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出现肝功能衰竭,易继发细菌感染病症,同时也可能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引发细菌感染。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约有10%因细菌感染而死亡,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细菌感染率会随之升高。

一些临床专家认为细菌感染会直接诱发出血病症[2-3]。

目前,国内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

笔者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分析细菌感染与肝硬化出血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33~76岁,平均(45.1±1.4)岁。

89例患者均有腹水和低蛋白血症,其中病毒性肝炎62例(69.7%),其中乙、丙肝病毒混合感染3例(4.8%),丙型肝炎10例(16.1%),乙型肝炎49例(79.0%)。

胆汁性肝硬化3例(3.4%),乙型肝炎合并慢性血吸虫病4例(4.5%),慢性血吸虫病2例(2.2%),其他18例(20.2%)。

根据Child分级法对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级:A级16例(18.0%),B级27例(30.3%),C级46例(51.7%)。

其中4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3例出血量超过1 000 ml,第一次出血21例。

全部患者根据出血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48例,未出血组4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先给予纠正低血容量、吸氧以及冰盐水洗胃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入院6 h内可尽快接受胃镜检查,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三腔二
囊管填塞,并使用奥曲肽、垂体后叶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入院后第1天,取患者咽喉部、尿路、血液以及腹水样本,对其咽部、尿路感染、腹膜炎以及局部性感染情况进行检验,第3、5天与第1天进行相同采样检验,并进行详细记录。

对患者进行为期30 d临床观察,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细菌感染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出血组出现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出现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单一或多样病因在长期反复多次作用下对肝功能产生损害,发展到后期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血吸虫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广泛形成纤维隔,结缔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以及肝细胞坏死,形成假小叶,破坏肝小叶结构,肝脏变硬、变形[4]。

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临床可无明显病症,后期表现为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伤,且多个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癌变、腹水、脾功能亢进、继发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5]。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病症,极易引发肝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预后不佳。

肝硬化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门脉高压,其严重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60%肝硬化患者病症末期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30%的患者肝硬化末期会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8]。

临床有学者研究表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细菌感染率约为70%,且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组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其中以自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菌血症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所引发的细菌感染病症增加的主要原因临床尚无定论。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血容量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增强肠黏膜屏障对细菌的通透性。

同时,如出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出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1]。

本研究显示,出血组细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72.9%,未出血组细菌感染22例,感染率为53.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血组患者咽部和腹水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

由此可见,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患者病症,实施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同时采用抗生素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防治静脉曲
张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减少患者细菌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夏玲玲,许夕海,尹华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3):13-15.
[2] 李晓光,闫彩文,杨雪松,等.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16-2218.
[3] 姚欣,冯子坛.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5):325-329.
[4] Yoneyama K,Miyagishi K,Kiuchi Y,et al.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Gastroenterol,2002,37(12):1028-1034.
[5] 马军.细菌感染和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密切相关[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6):596.
[6] Larcher VF,Manolaki N,Vegnente A,et al.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clinical features and etiologic factors[J]. J Pediatr,1985,106(6):907-912.
[7] 吴会今.严重肝病合并细菌感染65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24(2):136-137.
[8] Wittenburg H,Tennert U,Berg T.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J].Der Internist,2011,52(9):112-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