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应用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发展与对策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发展与对策一、产学研合作模式1.研发合作模式: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是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学术界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3.产业化转移模式:学术界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移或者产业化合作转移到产业界。
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是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1.深度合作: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到更深入的层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共同开展长期性的合作项目。
2.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领域的学术界合作,跨学科的互补能够激发创新和创意,开拓新的合作领域。
3.国际化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产学研合作,借鉴和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三、产学研合作的对策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学术界开展合作。
同时,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和企业的商业利益。
2.建立合作平台:建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产业界和学术界提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3.推动人才流动:鼓励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到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产学研的交叉培训机会,促进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转移。
4.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业界和学术界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研究项目,并且及时分享研究成果,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总之,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抓住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可以实现产学研三方的互利共赢,推动技术创新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模式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模式近年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推动该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在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模式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其中的实践经验也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互相传授技术和知识,共同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去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
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协同是不可或缺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企业承担主要的市场化任务,大学和科研机构则主要负责推进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三者之间的协作,并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而是一种紧密相连的技术生态系统。
只有三者之间的协作不断深化,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助力企业,推进产品的研发。
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频繁沟通,了解市场的动态和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指导技术研发。
研究成果实现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创新模式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创新模式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芯片制造企业为主导,以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集中攻关和重点研发。
在创新模式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芯片制造企业是“执行者”,科研机构和高校则是重要的“资源供应商”。
同时,在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措施,加强产业的政策引导和规划,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下两个案例展示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在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模式方面的成功实践:1.龙芯处理器龙芯处理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处理器,其研发历时多年。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范文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环境下,产学研合作成为了众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此分析其在现代企业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定义及意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指的是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和互补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产学研合作不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1. 促进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知识,帮助企业掌握先进的技术信息,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
同时,企业可以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2. 提升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集合各方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研发人才和研发设备,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3. 拓宽市场视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往往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洞察力,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趋势预测。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制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战略和产品策略。
4. 降低创新风险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知识转移,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
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可以共同承担研发风险,共享研发成果,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
四、案例分析以某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通过这种合作,该公司不仅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人才,还得到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趋势预测。
这使得该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相结合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互相合作,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并在当前的技术创新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目标出发,旨在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致力于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其核心目标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培养。
在产业升级方面,该体系能够协助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型,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分工协作,旨在精细化分工和加强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精细化分工和加强协作,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率和输出质量。
企业可以将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委托给高校和科研机构,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创新产品,推动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
资源共享,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投入效益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投入效益。
企业和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借助对方的资源,例如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设备、实验室和人才力量,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可以依托企业的市场渠道、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人才培养,旨在提升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旨在提升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企业也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提供创新性的培训和职业晋升机会。
通过人才培养,可以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资源优化性和人才培养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之一。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健的支撑。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产学研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活动,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和人才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交流,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在实践中,产学研联合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建立人才流动的渠道和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产学研联合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需
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好处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好处引言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研发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好处,包括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产学研合作的定义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研发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技术实力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一个重要好处是提升其技术实力。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的技术知识。
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优秀的科研平台,通过与他们合作,企业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
这样,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和领先的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
高校和科研机构通常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他们合作可以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激发和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推动经济发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好处是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产学研合作还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和优化,推动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与其他企业进行整合,共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促进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另一个好处是促进人才培养。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好处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好处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好处。
一、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高校和科研机构通常拥有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这些设备和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通过与这些机构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产中。
二、加速产品开发进程产学研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加速产品开发进程。
在与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合作时,企业可以获得专家意见和建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这些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和灵感,并帮助其快速推出新产品。
三、降低研发成本与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高校和科研机构通常拥有政府补贴和其他资金支持,因此可以为企业提供廉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这些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其资金。
四、拓展市场和客户群体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合作,企业还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和客户群体。
这些机构通常与各行各业的公司和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可以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和客户。
此外,这些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服务,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五、提高员工素质产学研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
在与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合作时,企业员工将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知识和行业趋势,并与专家学者交流思想。
这些经验和知识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六、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合作,企业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这些机构通常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与之合作可以带来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此外,这些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媒体宣传和推广服务,帮助其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曝光率。
创新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合作与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与途径

创新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合作与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与途径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才能迅速获得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和优势。
创新合作是不同实体之间共同合作,以创造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在创新合作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等各方通过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知识,互相融合优势,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促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
创新合作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共同技术研发、合作创业、共享研发设施和设备等。
通过创新合作,企业能够获得高效、灵活和低成本的创新资源,加速技术进步和市场投放。
产学研结合是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的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产业界、学界和研究界实现对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包括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
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使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加速技术转化和产品升级,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
不同实体之间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可以减少重复投入和浪费,提高研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再次,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最后,创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合作创新和技术转移,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推动创新合作和促进产学研结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9, 9(3), 329-333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19.93039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Model i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InnovationBeini YanShanghai Electr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ShanghaiReceived: May 13th, 2019; accepted: May 28th, 2019; published: Jun. 4th, 2019Abstract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elaborates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s some discussions on its promo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rela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implementing the cooperation mode for actual work in the future.Key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ode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应用颜贝妮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上海收稿日期:2019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4日摘要本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运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类阐述,并就其在企业相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推行颜贝妮和实际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效果作一些适当的研讨,以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推行相应合作模式时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关键词产学研,企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式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概念在近20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方式,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对企业而言其核心是以技术创新为目标,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1]。
当前,产学研合作已发展成为满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地位已逐步发生变化,开始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形式上产学研合作也逐步由松散型开始向紧密型转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产学研合作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际运用上,无论是开展的广度还是发展的深度都比较有限,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企业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高校、研究院所需要研究课题、需要实习基地,这是产学研能够协同的基本原因。
理论上说,产学研应该是相对比较完美的双赢策略,然而现实中,往往由于理念的差异以及操作方式和方法上的问题,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因此如何通过对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要求,对企业来说已成为迫切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2.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多样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是各具有不同优势的利益主体,其双方或多方的合作通常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开展产学研合作能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创造一个全新的研发环境。
随着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产学研合作呈现出合作方式多样性,合作形态多元化的特征,相应的实践中也出现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从合作方式的角度,可主要分为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内部一体化、共建科研基地、组建研发实体、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产业技术联盟等多种模式[2]。
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有着不同的合作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具体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转型发展,以丰富产学研合作思路,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
2.1. 技术开发合作企业通过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就某一课题开展技术开发合作,合作各方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联合开展国家、地方委办项目立项申报,争取申请到一笔科研经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分配,项目完成后合作即告结束,这种课题合作模式是当前国内产学研合作中最普通、最常见的模式。
如某核电制造企业也曾通过该种模式与电机学院合作,完成了三代核电堆内构件锻件项目,经专家颜贝妮评审项目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得了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发现其能够在合作期内发挥最大的价值作用,但却没能进一步深入挖掘“产学研”的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产学研模式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相关合作方优中择优,重点管控,通过对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过程的分析和提炼,针对高校研发人员流动性较大、比较注重科研成果及发表相关论文等特点,把大课题分解细化为若干小课题,采取高校弹性工作、目标考核和企业技术集成的办法,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从而取得尽可能使相关合作方比较满意的合作效果。
2.2. 共建研发平台在合作各方具有一定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的基础上,可在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充分利用各方地理位置及各自学科、技术优势,长期专攻某项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
这种模式是目前产学研之间较为紧密的合作模式。
研发平台可采取合作双方联合办公机制,实行平台主任负责制。
企业应为研发平台的负责单位,瞄准突破某一关键技术,提出目前急需开展的技术攻关课题和中、长期及基础研究攻关的目标内容;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研发平台的共建单位,结合企业需求,负责基础理论的研究、指导、学术研讨交流,开展科技攻关等。
为保证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技术攻关的时效性,进入研发平台的人员应以双方固定人员为主,按各专业成立专业组,按具体研究的课题内容再分成若干小组。
研发平台应明确课题提出、课题研究及课题解决等相关研究机制,这需要有效的管理,即要有机构、要有规章、要有流程、要有计划、要有标准、要有检查,课题推进一般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Figure 1. Task Promoting General Workflow图1. 课题推进一般工作流程如某重工企业与上海交大就某重点材料基础研究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这一合作模式获得了市相关委办的一致认可,研究成果也通过成果鉴定获得了高度评价,企业在改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展新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和提升。
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改善,是合作团队研发成果立竿见影的经济价值,而更多的价值,无颜贝妮法用经济数据来衡量。
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企业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可显著增强;对于高校而言,撬动的是一个科学研发的体系,可将过去分散在各个专业的单一技术,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方向。
2.3. 联合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的科研体系,除了技术研发外,还要做好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育、企业技术团队培养等更多环节建设,合作各方之间应建立畅通的人才通道。
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开设讲座,理论结合实际,为企业的管理层、技术团队、一线操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并开展专业学术报告,对如何提高技术水平提出理念和建议,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本科生实习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提前走进企业,通过基层实践,增加感性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同时,企业也可以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学校讲师,为高校的见习生配备专业人员任其第二导师。
并聘请学校教授作为外聘专家,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企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和水平。
在此模式下,高校参与企业课题研究的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或可直接进入企业;企业技术人员也可通过高校进行再次深造学习,这也为企业、高校的人才培养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2.4.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企业也需要不断开拓进取,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取得更具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这本身也需要更大范围、更大深度的开展全方位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建设开放的、集聚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
联盟各方应明确各自分工,健全合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运营体系,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新路子。
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收益分配,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
联盟各方对可共享的设备、仪器、人员等进行登记造册,提供给联盟统一使用,所有权可仍归各原属单位。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需要完善产学研实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人才、技术、条件、资金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同时,还可以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的服务型合作网络,推广合作经验,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兼顾到包括环保与质量在内的社会效益。
3. 结束语通过上述具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应用,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的力度,有利于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成果巩固和扩大市场;还可以在进一步加强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归纳、整理、分析,并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提高“借力”的能力,并通过向外部同行学习,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外部专家的作用,加强生产与技术协同,加快推进聚焦市场、服务于社会的企业发展战略。
由此,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做到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