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经典方法 经典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第一条会计制度:集团执行《集团会计准则》、《集团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
第二条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三条记账本位币:集团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第四条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集团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原则。
第五条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凡同时具备期限短(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确认为现金等价物。
第六条短期投资核算方法:短期投资在取得时以投资成本计价。
在期末时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计入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第七条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集团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
集团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信息确定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应收款项账龄计提比例1年以内 5%1~2年 8%2~3年 10%3~5年 50%5年以上 100%坏账的确认标准为:(1)因债务人已经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依法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2)因债务人逾期三年未能履行义务,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报董事会批准后列作坏账。
(3)因发生债务纠纷,经法院裁决,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
第八条存货计价方法:(1)YM集团存货分类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YM集团存货实行永续盘存制度。
物料的购进入库以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领用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产成品发出采用个别记价法计价;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原则采用一次摊销法核算,对于一些耐用物品(如:办公桌等)采用五五摊销法,并记明细帐加以管理。
(2)存货跌价准备按期末单个存货项目的账面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
单个存货项目的可变现净值由集团采购中心及销售部门根据市场公允价值扣除变现费用后确定。
第九条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YM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确定的价值记账。
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案例分析

1.正保公司是一家从事外贸加工的企业,2×13年并购海泰房地产公司,整合了东大公司的财务、业务、人事等部门和人员,并追加投资大力开展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正保公司2×14年发生了以下并购业务:1.2×14年4月1日,正保公司以一厂房为对价,购买了乙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60% 的股份并于当日办理完毕股权划转和产权转移手续,该厂房的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
A公司3月31日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总额3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 000万元。
为进行该并购,正保公司发生评估费等直接相关费用100万元。
正保公司和乙公司是东方集团公司的两家子公司。
正保公司对该项并购的处理如下:①判断此次并购为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合并日为2×14年4月1日。
②确认长期股权投资1 900万元,包括100万元的评估费。
③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1 900万元与厂房公允价值3 000万元的差额1 100万元,冲减了本公司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正保公司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方余额为 2 000万元)。
④厂房公允价值3 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2 000万元的差额1 000万元,确认了营业外收入。
⑤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拟将A公司从2×14年年初到年末的利润和现金流量纳入本公司的合并报表。
2.2×14年7月1日正保公司定向增发1 000万股普通股,购买了黄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B 公司55% 的股份,普通股面值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支付发行佣金费用等50万元。
为进行该并购,正保公司发生评估费等相关费用150万元。
7月1日办理完毕股权划转和产权转移手续。
B 公司3月31日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总额4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 000万元。
正保公司与黄河集团在此之前不存在投资与被投资关系。
正保公司对该并购处理如下:①判断此次并购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购买日为2×14年7月1日。
合并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合并财务报表一直被公认为是会计界的难题之一;2006年,我国发布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后又陆续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对原有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对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但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先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按此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先编制调整分录,用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此基础上再编制抵销分录;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和工作量,尤其是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前年度合并工作底稿的粗细程度及完整与否直接影响下年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也对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提高了要求;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指出,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未进行介绍;笔者在不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调整,而直接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进行介绍,希望给大家提供新思路和视角,并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负担;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直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思路是,要站在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不同角度来分别编制抵销分录,母公司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不将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调整,而直接将母公司由于成本法核算形成的报表项目和金额与子公司对应的报表项目和金额进行抵销处理;少数股东仍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思路,依据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个别财务报表,按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和损益份额,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采用此方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无需编制调整分录;下面进行具体介绍;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站在母公司的角度,由于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体现的就是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因此,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处理是,按照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成本数额,直接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对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进行抵销如投资成本与实收资本不一致,差额抵销资本公积,且以后年度相对保持不变;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数,借记:“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站在少数股东的角度,对于非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还应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仍按权益法核算的思路,按照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份额,在合并报表中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少数股东权益确认的数额可以直接根据被投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的期末余额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得出;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乘以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明细项目,借记:“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借记:“资本公积”项目,借记:“盈余公积”项目,借记:“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处理站在母公司的角度,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母公司才应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因此,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处理仍然是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直接抵销;具体抵销处理是,按子公司宣告分派母公司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数,抵销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如果子公司当年未向母公司分派股利,则母公司无需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子公司宣告分派母公司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数,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贷记:“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项目;站在少数股东的角度,仍然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思路,按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份额确认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损益确认数额可以直接根据被投资企业个别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本期金额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计算得出;同时,按少数股东持股比例相应地应当将子公司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利润分配各项目包括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予以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少数股东损益”项目、“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项目、“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案例解析案例1A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取得B公司80%的股权,支付价款3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控制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A公司在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假定A公司与B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010年12月31日,B公司股东权益总额3 500万元,其中股本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600万元;解析2010年A公司编制的抵销分录如下:1.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借:股本 1 6002 000×8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2003 500×80%-2 000×80%商誉 2003 000-3 500×80%贷:长期股权投资 3 000由于A公司对B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以后年度随着B公司发生的权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抵消分录保持不变;合并报表实务: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实例2015-6-18 14:56:43东奥会计在线字体: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实现了合并报表理论从母公司理论向经济实体理论的转变,少数股东权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所有者权益”类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权益;二是取消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大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控股合并,准则要求母公司平时运用成本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编制合并报表时按照权益法的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再用经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等相关项目金额和按照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合并,少数股东权益等于经调整之后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少数股权份额;合并财务报表的核心问题和难点是母子公司之间内部投资的抵销,合并财务报表内部投资的抵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母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抵销,二是合并利润表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本年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在合并报表实务中上述内部投资抵销分录的编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用资产负债表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之间进行抵销以及合并利润表中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本年利润分配项目进行抵销;另一种思路是先将每个合并报表期间内部投资相关会计业务全部抵销,再将期初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两者得出的合并报表结果一致;例2007年1月1日A公司发行66万股面值1元、公允价值元换取B公司50万股的90%,另支付法律费等万元与股票登记和发行费万元实现合并;合并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4万元其中:股本50万元,资本公积万元;盈余公积万元;未分配利润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项目如下:存货增值万元;固定资产增值17万元,其中房屋增值18万元按20年折旧,设备减值1万元按10年折旧;无形资产增值万元按5年摊销;2007年子公司已经将其年初的存货全部对外出售,存货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假设固定资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且2007年按全年计提折旧,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子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6万元;2008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5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8万元;12007年A公司平时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54000贷:投资收益 54000编制2007年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调整分录;2将子公司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的调整分录;借: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180000无形资产——特许权36000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资本公积 2380003将子公司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基础进行调整的调整分录;借:营业成本 32000管理费用 15200固定资产——设备 1000贷: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9000无形资产——特许权72004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之后的当期净利润为87800元135000~,7200,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79020贷:投资收益79020借:投资收益54000贷:长期股权投资54000编制2007年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5A公司2007年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的抵销分录,其中调整后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539720元660000 +62700+79020-54000;少数股东权益等于2007年末B公司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中少数股权份额150580元12400+238000+47200x10%;借:股本 500000资本公积 531500盈余公积448000未分配利润 26300商誉 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 1539720少数股东权益 1505806A公司2007年编制合并利润表时的抵销分录,其中少数股东损益8780元87800×10%;借:投资收益 79020少数股东损益8780未分配利润——年初 12000贷:提取盈余公积 135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60000未分配利润——年末 2630072008年A公司平时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借:银行存款 72000贷:投资收益 72000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调整分录8编制上期子公司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基础进行调整对本期影响的调整分录;借: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180000无形资产——特许权 36000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资本公积 238000借:未分配利润—期初47200固定资产——设备 1000贷: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9000无形资产——特许权 7200借:长期股权投资 25020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250209编制本期子公司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基础进行调整的调整分录;借:管理费用 15200固定资产——设备 1000贷:固定资产——房屋 9000无形资产——特许权 720010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之后的当期净利润为134800元,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121320贷:投资收益 121320借:投资收益 72000贷:长期股权投资 72000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分录11A公司2008年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的抵销分录;借:股本 500000资本公积 531500盈余公积463000未分配利润 66100商誉 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1589040少数股东权益 15606012A公司2008年编制合并利润表时的抵销分录;借:投资收益 121320少数股东损益134800×10%13480未分配利润——年初 26300贷:提取盈余公积 150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80000未分配利润——年末 66100实务中,上述编制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抵销本期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相关的会计业务:13抵销B公司向A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冲减少数股东权益6000元60000×10%;借:长期股权投资 54000少数股东权益 6000贷:利润分配——股利分配6000014抵销本年度A公司确认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 79020贷:长期股权投资 7902015抵销B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丁公司 13500贷:提取盈余公积——丙公司 1350016上述抵销的结果使得本期A、B公司之间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的会计业务全部抵销,有关项目恢复到期初数,即合并日的状态,这时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初余额1514700元660000×+62700与B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抵销相当于合并日的合并报表抵销,合并日的少数股东权益等于合并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40000+238000中少数股权的份额147800元;借:股本——B公司 500000资本公积——B公司 531500盈余公积——B公司434500未分配利润——B公司期初12000商誉 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1514700少数股东权益 14780017最后,由于存在少数股东权益,还应当确认属于少数股权的子公司净利润和本年度增加的少数股东权益,本年度净利润属于少数股权的净利润为8780元×10%,相应的增加少数股东权益也为8780元;借:少数股东利润8780贷:少数股东权益87802008年合并报表调整分录与前述思路一方法一致,抵销分录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首先抵销本期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的会计业务:18抵销2008年B公司向A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冲减少数股东权益8000元80000×10%;借:长期股权投资 72000少数股东权益8000贷:利润分配——股利分配8000019抵销年度收益确认;借:投资收益 121320贷:长期股权投资 12132020抵销B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丁公司 15000贷:提取盈余公积——丙公司1500021结果使得本期A、B公司之间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的会计业务全部抵销,有关项目恢复到期初数,即2007年末的状态;这时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初余额1539720元660000×+62700+79020-54000与B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抵销,其中,股本50000,资本公积531500元293500+238000,盈余公积448000元434500+135000×10%,未分配利润26300元12000+135000×90%-60000-47200元,少数股东权益150580元1240000+238000+47200×10%,商誉184500元1514700-1240000+238000×90%;借:股本——B公司 500000资本公积——B公司 531500盈余公积——B公司 448000未分配利润——B公司26300商誉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1539720少数股东权益15058022最后,由于存在少数股东权益,还应当确认属于少数股权的子公司净利润和本年度增加的权益,本年度净利润属于少数股权的净利润为13480元×10%,相应的增加少数股东权益也为13480元;借:少数股东利润13480贷:少数股东权益 13480不考虑其他内部交易抵销的情况下合并报表相关项目为:2007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等于150580元1240000+238000+47200×10%,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利润等于8780元;2008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等于156060元150580+13480-8000,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利润等于13480元;上述两种思路下编制出的合并报表相关数目一致;。
合并会计报表调整方法

200,000 200,000
-20,000 -10,000
-20,000 -10,000 190,000 190,000 -19,000 -9,500 -19,000 -9,500
返回
12
⑸ 借: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贷: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公益金 年初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
⑹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本期损益 贷:提取法定公积金 提取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贷:上年提取法定公积金
600,000
上年提取法定公益金
300,000
⑶ 借: 年初未分配利润
5,100,000
法定盈余公积
600,000
法定公益金
3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00
返回
5
2、甲公司
⑴ 借:上年投资收益
120,000
贷:年初长期股权投资
120,000
⑵ 借:年初法定盈余公积
方法一
按照经追溯调整后的母公司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上期会计 报表重新编制上期合并会计报表。
这种调整方法需要对纳入合并范围内各公司的上期会计报表重新 进行编制,并根据调整后各公司的会计报表重新进行合并抵销编 制上期合并会计报表。
这种方法要求对各公司的资料须掌握翔实,重新上期合并会计报 表工作量较大,且编制较为复杂,但操作起来较容易理解。
-6,000,000.00 -1,225,000.00 250,000.00
-
-
-
750,000.00
-
750,000.00
-604,000.00 -197,500.00 5,000.00
-302,000.00 -98,750.00 2,500.00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在进行企业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合并应分为同一控制理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进行考虑。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的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均对企业合并问题作了规定,鉴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复杂性,在会计实务中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已成为会计界的几大难题之一,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务,对编制合并报表谈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一、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分类合并报表是以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名义编制的报表,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首先要对其全部子公司根据取得前后的控制关系进行区分,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编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对该类子公司的合并相对来讲简单,我们一般采用权益法进行合并,也就是说母公司在合并日直接按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合并,并视同该业务在年初就纳入合并范围,即合并日,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要编制抵销分录,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还要抵消后面发生的。
但在编制合并日资产负债表时需注意:对合并后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是否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归属于自己的部分,如有则先进行复核,在复核后将应归为合并方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作调冲分录:借:资本公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金额)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重点与难点

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重点与难点作者:陈慧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02期合并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包括所有控股子公司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的报表,可客观准确地向报表使用者提供集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集团企业具有经营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复杂化等特点,母子公司关联交易提升了会计核算难度,而通过合并报表可较为准确清晰地了解集团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进而为集团企业管理层以及外部投资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重点与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这有利于经营决策的制定与投资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集团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合并报表是通过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销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详细规定了关于集团控制的定义以及具体判断原则,阐述了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的具体事项与科目要求,对集团企业的合并报表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于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具有复杂性、重复性以及特殊性等特点,本文通过阐述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必要性以及重点与难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质量的建议,一方面丰富了相关会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提供合理的优化建议,有益于进一步提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一、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必要性(一)准确反映经营状况,提升决策质量与单一的公司财务报表有所区别,合并报表反映的是集团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可有效规避财务违规行为,提升管理层决策质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并报表本质是站在集团企业整体角度看经济事项,将内部间交易进行合并抵销处理。
合并报表的编制与披露有利于社会各投资主体精准洞察集团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利于集团企业管理层通过各项财务信息辨别经营状况,从而提升管理决策质量。
合并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的编制流程和处理技巧会计网2015-06-16 11:15 |分享到:收藏文章随着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投资业务越来越多,使得集团企业的股权投资关系日趋复杂化。
同时,政府、投资人对上市企业的监管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编制合并会计报告成为集团企业财务部门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随着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投资业务越来越多,使得集团企业的股权投资关系日趋复杂化。
同时,政府、投资人对上市企业的监管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编制合并会计报告成为集团企业财务部门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及时结账并提供准确的财务结果对任何企业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同时报表还必须符合当今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审计要求,随着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投资业务越来越多,使得集团企业的股权投资关系日趋复杂化。
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人对上市企业的监管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编制合并会计报告成为集团企业财务部门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一、合并报表编制时需明确的几点思路所谓合并会计报表,从法律角度来看,控股合并后的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仍然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实体;但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
为了综合、全面地反映这一统一的经济实体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资金流转情况,需要由控股企业根据两个企业的情况编制一套会计报表,即合并会计报表。
1、合并报表的整体观合并报表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反映的内容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
2、合并报表的全局信息合并报表是由企业集团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并不是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都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更不是社会上所有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母公司是否要与子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除了是一个法律问题之外,更是一个会计事实认定和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它只与公司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关,而与其纯粹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无关。
第三讲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表的编制 收购部分股权的合并资产负
债表的编制
购并日按主体观编制合并资 产负债表
购并后按主体观编制合并资 产负债表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 并后)—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
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本章要点
• 了解合并政策的演进 • 理解母公司理论、主体理论与现行合并理论 • 掌握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 • 掌握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
• 1、抵消母公司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子公 司股利分配,将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恢复到期初
• 借:投资收益 (母)
•
少数股东权益
•
长期股权投资——对Y投资(母)
•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子)
27
• 2.抵消子公司除宣告现金股利分配以外的其 他利润分配:
•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
——任意盈余公积
经营和财务政策。 • 控制的目的是为获得经济利益。 • 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法定的权力。
13
• 控制所采取的途径有: • 以所有权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 以所有权和其他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 以法律或协议的形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14
• 母公司是能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的公 司。
•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公司。 • 控制与被控制的存在是决定是否存在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一、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2) 调整年初利润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400(80000* 5‰) (上期内部应收账款*上期坏账提取比例)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400
(3)调整坏账差额 坏账准备:本期数 〉上期数:抵消坏账差额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0
4000
(留存内部存货期末金额*销售方毛利率)
(二)内部购入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1.抵消原理
母公司
内部销售
对外销售
子公司甲
集团外的企业
销售成本:16000 销售成本:20000
售价:20000
售价:25000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营业收入20000 应交税费 3400
借:营业成本 16000 贷:库存商品 16000
抵消分录
借方 贷方
少数 股 东
权益
合并数
(利润表)
营业收入 25000 16000 41 000 (9)400
40 600
营业成本
16000
11000 27 000
(9)30
(9) 400
26 630
……
…… …… …… ……
…… …… ……
净利润
6 000 2 500 8 500
2 730 607.5 500 5 877.5
2)集团内部交易: 即母子之间;子子之间 需要予以抵消
3)抵消方式:抵消分录
集团外企业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三)重要性原则 对企业集团内部重要的交易抵消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 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 合并工作底稿
过入个别报表数字
❖
抵消分录 计算合并数
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
项 目 母公司 子公司 合计数
借:银行存款 49250
其他:个别报表
第二节 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抵消处理
1、原理:母公司
某子公司
贷 方
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后数)
=所*持股比例
不=所*持股比例 借方:商誉 贷方:营业外收入
所有者权益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借 方
少数股东权益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所有者 权益总额*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
第二节 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抵消处理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含义 会计主体: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编制主体:有控制权的母公司编制 编制基础:母、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 编制方法:编制抵消分录 编制前提:控股合并 创立合并和吸收合并无需编制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含义
合并会 计报表
反映母公司、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的情况
四、合并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调整
❖ P母公司2007年的一项对甲公司的投资3000万元 持股比例80%.新准则成本法核算。假设甲公司 2007年净利1000万。
❖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 P公司按权益法调整: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0
❖
贷:投资收益
第六章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第二节 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抵消处理 第三节 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消 第四节 企业集团内部商品购销业务的抵消 第五节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 第六节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 第七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六章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 学习目标
理解合并会计报表的含义与特点 了解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类与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理解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 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 理解并掌握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 能够利用有关资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P163 ,练习7,编制2007年报表
(4)借:应付债券 300 000 投资收益 2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320 000 (5)借:投资收益 18 000
贷:财务费用 18 000
第四节 企业集团内部商品购销业务的抵消
❖ 教学目的:抵消分录的编制 ❖ 授课内容: 内部购销业务的抵消 初次发生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难点)
第四节 企业集团内部购销业务的处理
一、初次发生内部购销业务的抵消
销售商品
?
母公司
子公司甲
甲公司对内部购入存货的几种处理: 全部形成买方的期末存货 全部销售出企业集团(对外销售)
部分售出,部分形成期末存货
(一)内部购入商品全部形成期末存货
1.抵消原理
内部销售
母公司
子公司甲
售价:20 000 销售成本:16 000 毛利率:20%
2、分录:
借: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子公司资产负债表)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
(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数字)
少数股东权益 (必须在贷方)
营业外收入 (贷方差额)
第二节 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抵消处理
3、实例 注意: 抵消分录只调整合并报表数字(扣除内部交易) 母、子公司对外报送的个别报表数字未变(含内部交
投资收益=200000*60%=120 000元
第三节 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消
❖ 产生原因:内部交易赊购、赊销
❖ 抵消内容:本期内部债权债务金额
❖
由抵消债权连带抵消坏账、利息
❖ 重点:抵消分录
❖ 难点: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
第三节 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消
一、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一)第一次发生债权债务交易
(三)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金额:编制报表时资产负债表日的余额
P163 ,练习7,编制2007年报表
(1)借:应付账款 280 000(本期数) 贷:应收账款 280 000
(2)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 200(240 000×5‰ )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 200
(3)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00 (40 000×5‰ )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400 000-500 000*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00 000(已知) 少数股东权益 200 000(50万*40%)
p163 练习6
(2)借:投资收益
120 000
少数股东损益 80 0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30 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 000
对所有者的分配
150 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50 000
(100000-80000)* 5‰ )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 坏账:本期数<上期数:调回多抵消数
二、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
(一)抵消债权债务 1.金额不一致差额: 计入“投资收益” 2.例:母对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为23000元,子公
司账上记载有20000元的债券为母公司持有。
借:应付债券 20 000(债务方) 投资收益 3 000(差额,也可在贷方)
第二节 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抵消处理
(二)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子公司的净利润*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
(子公司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子公司的所有 者权益变动表
未分配利润—年末
P163 练习6
(1)借:股本 300 000 资本公积 80 000 盈余公积 70 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50 000 商誉 100 000
练习:
以下应列入母公司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
有(
)
■母公司拥有70%权益性资本的A公司,但A公司已宣
布清理整顿;
■母公司直接拥有60%权益性资本的B公司;
■母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40%权益性资本,拥有B公司
45%的权益性资本,B公司拥有C公司30%的权益性资
本
■母公司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被投资公司
本年母、子个别报表未分配利润 年初数字加总
并未调整上年抵消分录
工作底稿中计算 求得
调整了抵消分录
一、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二)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抵消 抵消内部债权债务:本期数 调整未分配利润年初数:上期抵消坏账总数 调整抵消坏账差额:本期数-上期数
一、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例:本期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母公司的内部应收账 款为100 000元;母公司上期应收账款中,有内 内部应收账款80000,母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 备提取比例为5‰
(一)持股比例>50%企业纳入合并范围
定 直接拥有
量 控 制
间接拥有 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
半数以上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直接控制
间接控制
母公司
甲公司
乙公司
60%
55%
结论:甲、乙均纳入合并范围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例:
A
80%
(控制是前提)
B
40% 30%
C
❖ 结论:A拥有C 70%(40%+30%)股份,将B、C公 司同时纳入合并范围。
个别会计报表 反映单个企业的情况
会计资料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二、特点: p113, 与个别报表的区别 三、种类及格式 合并资产负债表:增设“少数股东权益”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合并利润表:增设“少数股东损益” 合并现金流量表:反映少数股东 合并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少数股东权益”
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 原因: 抵消分录只调整合并报表数字:扣除内部交易 母、子公司个别报表数字未变:仍含内部交易 合并报表所有项目(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