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简要分析
对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分析

11 . 兼顾 各 个 组 成部 分 以及 整 个 体 系对 于 稳 定性 的特 定要 求
目前 ,我 国大 部分钢结构 设计都 是 以平 面体系 为出发 点,比如 , 在框 架设计与桁架 设计 中都是如此 。为了防止这类平面 结构发生平面 失 稳 事 件 ,必 须 从 其 结 构 的 整 体 布 局 作 为 出 发 点 , 设计 有 针 对 性 的 支
【 摘
计特点和 需遵循的原则,及钢结构稳定性的分析 方法,以供 同行参考。
要 】 稳定 问 一直是钢结梅设计 的关键 问题之一,钢结构体 系的广泛应用凸显 了 定问题研 究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阐述 了 题 稳 钢结构稳定设
结构设计
必 须 具 有 整 体 观 点 ,钢 结 构 构件 细 部 的 变 形 , 也会 影 响 到 内 力分 布 。 整 体 缺 陷 使 截 面 局 部 弱 化 ,局 部弱 化 反 过 来 又 对 整 体 承 载 能力 产 生 影
所 以一定 要把握好钢体 结构稳定设计 这一关 。
2 3 构 稳 定 问题 具有 相 关 性 .结
在结 构整体布置中 ,必须对整个 体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组成部分 的稳定性要求 进行 考虑 。 比如:在确 定桁架 等杆件 处平 面稳 定时 ,应 考虑结 构布
置 方 案 能 否 对 桁 架 节 点提 供 平 面 外 约 束 。
1钢 结 构 稳 定 设 计 的原 则
依据钢 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 问题 ,在实 际设 计时,为了使钢结构
稳 定 设 计 中 构 件 不 发 生 失 稳 , 必 须 遵 守 以下 三 项 原 则 。
24稳 定 设计 的其 他 特 点 .
分析 结构 的稳定 问题要对 结 构变形后 的位移和 变形对外 力效应 ( 阶 效应 )的影响进 行考 虑 ,这 对柔 性杆 件很 重要 。结构 变形 可 二 能 促 使 其 内 部 的 较 柔 板 件 、 杆 件 失 稳 , 即 变 形 激 发 失 稳 。变 形 对 结 构承载 力 起到 的作用 不可忽视 ,故稳 定 问题原 则上都 应该用 二阶分 析 ,应 力迭 加 原理不 适用 于稳 定计算 中。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

浅析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摘要】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针对钢结构稳定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钢结构中的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中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了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关。
一、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基本概念1、钢结构失稳的分类1.1第一类稳定问题或者具有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也叫分支点失稳)。
完善直杆轴心受压时的屈曲和完善平板中面受压时的屈曲都属于这一类。
1.2第二类稳定问题或无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也叫极值点失稳)。
由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稳定的能力,属于这一类。
1.3跃越失稳是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它既无平衡分岔点,又无极值点,它是在丧失稳定平衡之后跳跃到另一个稳定平衡状态。
区分结构失稳类型的性质十分重要,这样才有可能正确估量结构的稳定承载力。
随着稳定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上述分类看起来已经不够了。
设计为轴心受压的构件,实际上总不免有一点初弯曲,荷载的作用点也难免有偏心。
因此,我们要真正掌握这种构件的性能,就必须了解缺陷对它的影响,其他构件也都有个缺陷影响问题。
另一方面就是深入对构件屈曲后性能的研究。
2、钢结构设计的原则根据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的特点提出了以下三项原则并具体阐明了这些原则,以更好地保证钢结构稳定设计中构件不会丧失稳定。
2.1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
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
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钢结构设计中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

钢结构设计中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造形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的首选,然而,正确理解和分析钢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结构设计中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强度分析钢结构的强度分析是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正常和异常荷载的重要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1 材料强度钢材作为钢结构的主要构造材料,其强度参数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抗力能力。
工程师需要详细了解所选用的钢材的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以确保设计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
1.2 荷载计算在设计过程中,荷载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具体情况,准确计算出可变荷载、恒载和地震荷载等,以保证设计的结构能够承受这些荷载。
当荷载不均匀分配时,还需要进行统一系数的计算。
1.3 结构稳定钢结构的稳定性是强度分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当结构受到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其稳定性要求结构能够保持稳定。
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确保设计的结构能够满足要求。
二、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考虑结构在受荷时的稳定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2.1 弯曲稳定性分析在弯曲稳定性分析中,工程师需要计算并分析结构受弯矩作用下的稳定性。
通过计算结构的屈曲系数和容许屈曲荷载,可以确定结构的弯曲稳定性是否得到满足。
2.2 屈曲稳定性分析屈曲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结构在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工程师需要计算结构的临界荷载和理论强度,以保证结构在受压力作用时不发生屈曲。
2.3 应力稳定性分析应力稳定性分析是为了保证结构在受荷时不发生破坏。
工程师需要计算结构的应力集中系数和容许应力,以确保结构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能够稳定且不发生破坏。
三、结构设计的实践在实际结构设计中,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是紧密相连的。
钢结构柱稳定性分析

钢结构柱稳定性分析钢结构柱作为支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稳定性是评估钢结构柱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两个方面,对钢结构柱的稳定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理论分析1.1 稳定性定义和影响因素钢结构柱的稳定性指其抵抗压力的能力,并且在承受荷载时不会产生无法可靠预测的变形和破坏。
稳定性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材料特性:如钢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柱的稳定性。
- 断面形状:柱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也会对稳定性产生影响。
- 受力条件:荷载类型、受力方式和作用点位置等都会对柱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1.2 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两种。
理论分析是基于材料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原理,通过推导公式和方程,对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
而数值分析则是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根据给定的模型和方程,模拟柱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有有限元法、弹塑性分析法等。
1.3 稳定性失效模式钢结构柱在受力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同的失效模式。
常见的失效模式有以下几种:- 屈曲失效:柱产生弹性屈曲,继而变形,无法承受更大的荷载。
- 局部失稳:柱截面的一部分,在受到较大荷载作用时出现局部弯曲或局部压扁现象。
- 全局失稳:柱整体失去稳定性,发生侧扭、屈曲或倒塌等现象。
二、实例应用为了进一步说明钢结构柱稳定性分析的实际应用,以下将以某工程项目中的一根钢结构柱为例,进行稳定性分析。
2.1 工程项目背景描述某高层建筑项目中,需要设计一根用于支撑楼层的钢结构柱,该柱高15米,使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材料。
2.2 稳定性分析过程根据柱的高度、材料特性和受力条件,可以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根据楼层布置和受力要求,确定柱截面选择为矩形截面,尺寸为300mm * 500mm。
- 步骤二:理论分析计算。
利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计算柱的截面惯性矩、截面模量和截面的屈服强度。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研究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研究稳定性是钢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是指在荷载作用下,钢结构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研究包括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构件稳定性的研究,通过对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可以确保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安全。
钢结构的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这是钢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分析,可以确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是否会发生失稳。
主要的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等。
静力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结构的抗弯刚度和撑压刚度,确定其稳定性。
动力分析主要用于计算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非线性分析主要用于考虑结构在超过弹性阶段时的非线性行为。
2. 钢结构构件的稳定性分析:钢结构中的构件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曲失稳,因此对构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包括对轴心受压构件、曲板构件等的稳定性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欧拉公式、约束于斜率法等。
3. 钢结构的稳定系统研究:钢结构的稳定性不仅与单个构件有关,还与整个结构的支撑系统有关。
对于跨度较大的钢结构,稳定性的研究需要考虑横向稳定和纵向稳定两个方面。
横向稳定主要包括钢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纵向稳定主要包括钢梁在挠度约束系统中的稳定性。
为了研究钢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计算。
试验可以通过悬垂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手段来获取结构和构件的稳定性参数。
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可以得出钢结构稳定的安全边界。
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对于大跨度、高层、曲板、薄壁等特殊结构,其稳定性研究更为复杂,需要采用更加细致的分析方法和试验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力学等方法的应用也为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钢结构柱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钢结构柱稳定性分析与设计钢结构的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桥梁等各个领域。
其中,钢结构柱作为承载重要纵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之一,在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钢结构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设计,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1. 稳定性分析在进行钢结构柱的稳定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柱的受力情况和设计参数。
柱的受力主要包括压力、弯矩和轴向力三个方面。
同时,还需要确定柱的几何参数,如截面形状、截面尺寸、材料等。
基于这些基本参数,可以进行稳定性分析。
1.1 基本理论:稳定系数与屈曲强度稳定性分析的核心理论是稳定系数和屈曲强度。
稳定系数是指柱在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能,通常以稳定性安全系数来衡量,数值一般大于1。
屈曲强度是指柱在受力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发生屈曲破坏的承载能力。
1.2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钢结构柱稳定性分析中最常用的公式之一,公式表达如下:Pcr = (π² × E × I) / L²其中,Pcr为柱的临界压力,E为钢材的弹性模量,I为截面二阶矩,L为柱的长度。
1.3 弯扭和细长柱对于弯扭和细长钢结构柱,需要引入额外的参数进行分析。
弯扭柱的主要特点是在受力过程中不仅产生弯曲,还会发生扭转变形。
细长柱则是指其长径比较大,易产生扭转屈曲失稳。
针对这两种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2. 柱的设计在进行钢结构柱的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稳定性、经济性和施工性等因素。
2.1 确定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H型等,不同形状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根据受力情况和设计参数,确定截面的尺寸。
2.2 材料选择钢结构柱的材料选择与整个结构的设计息息相关。
常见的钢材种类包括普通碳素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等,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
2.3 考虑稳定性安全系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考虑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取值。
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与结构稳定性分析

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与结构稳定性分析设计一座钢结构建筑物时,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以及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并讨论结构稳定性分析的相关知识。
一、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1. 钢结构设计规范的选择:在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国家标准或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如中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
这些规范包含了构件尺寸、抗震设计要求、焊接工艺规范、钢材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构件尺寸与材料要求: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通常使用常用钢材,如Q235、Q345等,并根据不同构件的受力情况选择适当的截面形状。
3. 构件的焊接要求:在钢结构中,焊接是常见的连接方式。
焊接应符合相应的焊接工艺规范,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预热温度、焊缝形状和尺寸等要求。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抗震设计要求:在钢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地震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人员应根据地震区域、结构类型以及设计基本加速度等参数,合理选取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计算。
5. 给排水及消防要求:钢结构建筑物的给排水和消防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
这些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水利和建筑规范,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二、结构稳定性分析1. 弹性稳定性:结构在受到荷载作用时,要保证抗弯、抗剪和抗扭等刚度足够,以避免发生弹性稳定性失效。
可以通过弹性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来判断结构是否稳定。
2. 屈曲稳定性:当荷载超过一定值时,结构可能发生屈曲,导致整体塌陷。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屈曲稳定性分析,以确保结构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相关的安全要求。
3. 局部稳定性:结构中的构件也需要考虑局部稳定性。
例如,在钢柱受压的情况下,需进行稳定性分析,以避免柱侧扭屈曲或屈曲失稳等问题。
4. 稳定性分析方法: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弹性、弹塑性和非线性分析方法。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论文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探讨摘要:钢结构是用钢材经过加工、连接、安装而建成的一种工程结构,它需要承受各种可能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作用,并应满足各种预定功能要求和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及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析了钢结构稳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钢结构稳定设计特点,并提出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稳定性1 钢结构稳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1)强度与稳定的区别。
强度问题是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地最大应力(或内力)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因此是一个应力问题。
极限强度的取值取决于材料的特性。
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可取它的最大强度,对钢材则常取它的屈服点。
稳定问题则与强度问题不同,它主要是找出外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
从而设法避免进入该状态,因此,它是一个变形问题。
如轴压柱,由于失稳,侧向挠度使柱中增加数量很大的弯矩,因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
显然,轴压强度不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2)目前在网壳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中,梁一柱单元理论已成为主要的研究工具。
但梁一柱单元是否能真实反映网壳结构的受力状态还很难说,虽然有学者对梁一柱单元进行过修正,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反映轴力和弯矩的耦合效应。
(3)在大跨度结构设计中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相互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取一个统一的稳定安全系数,未反映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关联性。
(4)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设计理论还很不完善。
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来分析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5)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
目前结构随机影响分析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局限于确定的结构参数、随机荷载输入这样一个格局范围,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结构响应的显著差异。
所以应着眼于考虑随机参数的结构极值失稳、干扰型屈曲、跳跃型失稳问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简要分析
一、钢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由于外力作用使结构构件产生很大的变形直至丧失承载能力,即构件失去稳定。
在钢结构或者是结构中的单个构件中,强度问题是由荷载引起的应力是否超过材料极限强度。
所以,强度问题归根到底是应力问题,而材料的特性是材料强度的关键,选取钢材时,应该考虑其屈服强度,在此基础上对材料的安全系数也应该一并考虑。
而钢结构稳定问题和强度问题不同,稳定问题主要是结构的外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之间出现不平衡状态,导致的失稳状态,也就是开始出现急剧的变形,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如何避免进入失稳状态。
所以,从本质上看,稳定问题是一个变形问题。
稳定分为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整体稳定分为平面内的弯曲失稳及平面外的弯扭失稳。
局部稳定表示腹板或翼缘部分板件发生屈曲变形失稳。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能,钢结构的稳定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二、钢结构稳定性的具体分析方法
外荷载作用是我们在进行钢结构稳定性问题研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关于变形的研究不能忽视,其和结构或者构件的失稳性的研究一样重要。
我们使用到的方法有:静力法和动力法。
1)静力法,该方法也叫做静力平衡方法。
当钢结构受力条件存在微小变形,那么就可以构建平衡微分方程,这样临界荷载就可以得到。
2)动力法。
如果结构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施加微小的干扰的话,振动就会发生。
在此情况下,无论是结构变形还是振动的加速度,都和结构荷载有着直接的关系。
假如稳定的极限荷载值大于荷載值时,那么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就是相反的。
可见,对干扰进行剔除后,运动就会处于静止的状态,这样结构的平衡状态就有了保障。
钢结构的屈曲荷载主要体现在临界的状态荷载中,获得的前提是钢结构振动频率为零。
三、钢结构的稳定在工程中的计算及构造
所有型式的钢结构在计算及构造都要满足结构的稳定性,以下从工程中常用到的几种结构型式来分别说明。
1.门式刚架结构杆件的稳定
钢结构厂房经常用到的结构形式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厂房包括结构柱、结构梁、吊车梁系统、屋面支撑、墙面支撑、屋面檩条、墙面檩条等构件。
在计算过程中,每根构件都需要考虑稳定性的问题。
在工程实例中,对于钢结构H型柱,为了实现安全经济性要求,绕弱轴方向的稳定性一般会增加构造措施来满足平面外的稳定性。
在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作用下,H型柱内外翼缘都可能受压失稳,在受力比较小而且没有吊车作用时,一般会增加墙面隅撑来约束H型柱内翼缘,墙面檩条约束H型柱外翼缘,以减小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在计算中会修改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在墙面绘图中会增加隅撑的位置,从而达到节约钢材的作用。
当受力较大或条件不允许加设隅撑时会增加系杆,以减小平面外计算长度;当H型柱截面高度比较高时,为了约束内外翼缘平面外的稳定,一般会设置双片系杆及支撑来满足构件平面外稳定。
对于钢结构H型梁,同H型柱一样,内外翼缘可能受压失稳,通过屋面檩条及隅撑来减小平面外计算长度,一般屋面檩条间距为1.5米,隅撑一般隔一道檩条设置一道,即3.0米,这就是经常看到的梁平面外计算长度为3.0米的原因,即按构件内外翼缘约束的最大长度取得。
也可用系杆来约束平面外稳定。
对于H 型梁,当弯矩较大和截面高度较高时,为了避免荷载较大引起梁的扭转而失稳,一般会设置支撑如下图:
这样会保证屋面梁上下翼缘在平面外的稳定。
2.钢框架结构的稳定
目前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
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予框架稳定计算。
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些典型条件。
对单层或多层框架给出的计算长度系数采用了五条基本假定,其中包括:"框架中所有柱子是同时丧失稳定的,即各柱同时达到其临界荷载"。
按照这条假定,框架各柱的稳定参数杆件稳定计算的常用方法,往往是依据一定的简化假设或者典型情况得出的,设计者必须确知所设计的结构符合这些假设时才能正确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框架计算简图和实用方法所依据的简图不-致的情况还可举出以下两种,即附有摇摆拄的框架和横梁受有较大压力的框架。
这两种情况若按规范的系数计算,都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
所以所用的计算方法与前提假设和具体计算对象相一致。
四、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稳定性问题是指在受到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能否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性能,在钢结构的使用中,其稳定性会受到其本身或者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对于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自身影响因素,还要顾及到外界影响造成的不良后果,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各种隐患的发生。
1)钢结构稳定性受到其构件承载强度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构件材料的应力、截面特征等,都对钢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
整体结构的支撑力与抗扭力性能也十分重要,包括在设计建模设计为了对结构进行分析所提的假设、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目前技术水平难以在计算中反映的种种因素,所导致的理论值与实际承载力出现的差异。
都是影响钢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些在稳定性设计时都是必须考虑的。
2)目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如何反映轴力和弯矩的耦合效应。
一般情况下,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取一个稳定安全系数,不一定能真实的反应网壳结构的受力状态,因此,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设计理论还很不完善的状况下,整体与局部的稳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以上都是钢结构构件稳定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对影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随机因素加强检测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使得钢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结束语
钢结构稳定问题区别于强度问题。
其基本构件的稳定性问题,是钢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明确结构构件的稳定性能,以免在设计过程中发生难以预料的失稳损失。
清楚地理解并掌握钢构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概念,对于工程设计人员合理有效地解决钢结构工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对钢结构构件设计过程中稳定性计算公式的理解与正确运用具有重要的概念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才会使得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不断改进与完善。
随着钢结构稳定性的逐步加强,我们相信,我国的钢结构建筑产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耀春.武振宇.张文元.值得探讨的若干钢结构稳定问题[J]钢结构工程研究钢结构增刊.2002.223-230
[2]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