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评价指标解释
JCR主要评价指标及名词解释

JCR主要评价指标及名词解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综合性、多学科的期刊分析与评价性质的工具,它客观地统计Web of Science(SCI、SSCI)收录期刊所刊载论文的数量、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等原始数据,再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计算出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立即影响指数、被引半衰期等反映期刊质量和影响的定量指标。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由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可以衡量某一年中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平均频率,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性。
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
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可以显示该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即时影响因子(Immediacy Index):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由此可确定某一特定期刊被引用的速度,从而评估那些新成长起来的研究领域中的专业期刊的影响力。
文献总数(Article counts):在某一特定年度该期刊出版的文献总数。
(只包括原创性研究及综述性文章)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life)被引半衰期是指期刊达到50%被引用率所需的时间。
帮助判断该期刊文献采集结构布局是否合理。
ISSN 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 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 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 - ISDS International Center) 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不同领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以SCI和CSSCI为例

不同领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以SCI和CSSCI为例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渠道,期刊的评价指标成为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据。
国际期刊研究在不同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评价指标,SCI和CSSCI两个国际知名的期刊评价指标系统,每个领域都是不同的。
本文将以SCI和CSSCI 为例,比较不同领域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
一、SCI评价指标SCI全称为“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由爱思唯尔(ISI)所建立的引文数据库及相关的分类系统。
SCI按照内容可分为科学版、社会科学版、艺术与人文科学版。
SCI期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 JCR影响因子JCR影响因子是SCI期刊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指5年内所有引用该刊某年度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次数,除以该刊在该年度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总数,即JCR影响因子=期刊被引用次数/期刊被引用文章数。
JCR影响因子反映了期刊在同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
2. 被引频次被引频次是指某一个指标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被引频次反映了期刊的知名度和重要性。
3. 应用快报应用快报是指SCI引文数据库中记录的新颖性很高的论文。
4. 作者总数作者总数是指文章中的所有作者人数,作者总数反映了文章的合作度。
二、CSSCI评价指标CSSCI全称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以收录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主的引文数据库,其所收录的期刊与SCI并不完全重叠。
CSSCI期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章文数CSSCI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章文数,即期刊中所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CSSCI评估中,单篇论文的影响力不如SCI中单篇文章的影响力重要,而是以刊物的总体影响力为评价标准。
2. 美国信息所评级美国信息所评级是指CSSCI所收录的期刊的某一年的级别评定。
3. 区位因数区位因数主要是指所属学科领域的影响因数和被引频次等因素综合而成的指标。
4. 副刊数量CSSCI中副刊的数量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副刊与主刊的分离使得副刊的特殊性更明显,副刊的数目对于学术期刊的评价有着较大的影响。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研究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研究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输出渠道,其质量的评价一直被广泛关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开放式期刊成为了新的趋势。
如何从海量的期刊中快速、准确地评价出优秀的期刊,是当前学术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展开讨论。
一、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期刊影响因子、h因子、ESI、SCI、SSCI、CPCI等指标。
其中,期刊影响因子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其公式是:期刊影响因子 = 影响期刊的文章数 ÷影响期刊的文章所在期刊的总篇数。
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也越多,期刊的作用越大。
然而,期刊影响因子并不是评价期刊质量的唯一指标。
二、期刊影响因子的局限性虽然期刊影响因子被广泛应用于期刊评价,并成为学术出版社、作者和读者选择期刊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选择性问题。
由于影响因子只计算近两年内被引用的论文,所以长期影响力强但引用次数少的文章可能被忽视。
2.学科特殊性问题。
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差异很大,同一个影响因子并不能说明两个期刊的质量相当。
3.作者行为问题。
一些作者在发表文章时可能会有意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或者将自己的文章分散在多个期刊中以增加论文数量,从而提高影响因子。
4.引用次数问题。
影响因子只是依靠引用次数来评价期刊质量,却忽略了文献阅读量等其他方面的影响。
综合上述问题,影响因子并不是一个完全可靠的评价指标,需要辅以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三、其他评价指标1.h因子。
h因子是指某位作者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又称Hirsch指数。
h因子具有较好的学科适用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研究贡献和影响力。
2.学科影响力指数。
学科影响力指数是以学科为单位对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进行整合评价的方法,能够体现学科领域内期刊的重要性和地位。
国际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是什么?

国际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是什么?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期刊的影响力也成为了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指标。
在国际学术界,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影响因子、H指数、EI检索、SCI检索、SSCI检索、AHCI检索等。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通常被认为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影响因子最早由Eugene Garfield于1955年提出,它是指某一种学术期刊在过去两年内所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总数之比。
使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某一期刊在同一领域内的重要性、是否被广泛阅读以及是否受到同行的认可。
二、H指数(H index)H指数是由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指标。
它是指一个人或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前h位的论文总数为h的情况下,其余的论文都被引用了h次以上。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或期刊的H指数为10,就说明他/它所发表的论文至少被引用了10次。
与影响因子相比,H指数更加公正,因为它不仅考虑了被引用次数的多少,还考虑了被引用论文的数量。
三、EI检索EI是Engineering Information的缩写,它是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所编制的工程领域文献数据库。
EI检索是指将一篇论文收入到EI数据库之中,并制成EI收录题录,从而更好地被工程类专业期刊所接受,提高论文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
EI检索还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的标准。
四、SCI检索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引文数据库之一。
SCI检索是指将一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从而成为SCI期刊的一部分。
SCI的高影响力,反映在影响因子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全球各个学术院校所认可的。
五、SSCI检索SSCI是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SCI数据库中社会科学部分的子集。
期刊评价

一、期刊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 期刊是科学知识传播和交流的一个媒介,因而期 刊的发展影响到学术界的知识传播。 • 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 用领域。它通过使用科学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对 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 揭示了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 • 期刊评价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学术 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期刊评价指标的研究背景
正是由于期刊评价中指标选取的重要性,许 多学者在指标选取领域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研究。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研究结果。 • R.Plomp (1989)的研究表明,机构论文的短期影响 因子与长期影响因子是不一致的, 即使是同一作 者的论文,其短期影响因子与长期影响因子也不 一致,人们应慎重运用影响因子指标。
常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half-life): 期刊被引半衰期 (cited half-life):定义: 某期刊现尚 在被引用全部论文中较新一半的年代跨度。 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奖数:指论文发表后,相关的研 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奖数: 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国家设立的四大奖数量和等 级。国家设立的四大奖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 奖、发明奖、星火奖。这是一项能直接反映期刊学 术水平的指标。
S C I 的编者选择入选期刊是根据“ 加菲尔德文献集 中定律”(Garfield’s Law of Concentration)及“费 用一效果”原则,主要选择依据为: ( 1 ) 基本期刊出版标准。 ( 2 ) 期刊内容。 ( 3 ) 国际性。 ( 4 )引文分析。目前,ISI使用的引文数据, 包括 引文频次、影响因子和即时指数等。
五、我国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 • 一是,不正当的自引对评价指标贡献度过高。 • 二是论文发表时滞对被引率的影响,进而影响期 刊的被引率。 • 三是如何对指标权重进行合理分配。
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从21个方面来说明:分别是: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反应速率、期刊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国际著者论文数、SCI、CSCI、标准规范化、论文平均发表周期、编校质量、装帧印制质量、人才培养、间接经济效益、现代化建设、优秀期刊获奖情况和发行量平均增长率。
具体如下:1.期刊被引频次(cited numbher of journal)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
该项指标从历史的角度,用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定义:自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绝对数量指标)。
2.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可测度近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该项指标用论文平均被引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公式: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3.平均引文率(mean citing rate)可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引证文献)水平,考察期刊论文吸收他人学术思想的水平。
平均引文率通常可以反映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定义: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相对数量指标)期刊参考文献总数公式;平均引文率=————————期刊论文总数4.反应速率(Anm3lacy index)可测度期刊论文被利用的速度以及期刊对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的科学问题的快速反应程度。
定义:期刊前1年发表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次数占前1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某刊前西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次数公式:反应速率=———————————————————该刊前1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5.期刊他引率(nonnon——selfself——cited rate)可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

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期刊的评价标准一直备受关注,而核心期刊更是备受重视。
那么,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核心期刊的概念。
核心期刊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
它们通常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和接受,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也更具有学术权威性和可信度。
因此,核心期刊的选择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
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论文质量、学术水平、编辑和出版质量等。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是衡量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被引频次则反映了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此外,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也是评价核心期刊的重要标准,优质的期刊应该具有严谨的学术审查制度和高水平的论文质量。
编辑和出版质量则关系到期刊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包括编辑团队的专业水平、期刊的出版规范等。
在选择核心期刊时,学者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上评价标准,确保所选择的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因此,学者们在发表论文时,务必慎重选择期刊,避免盲目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了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之,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学者们在选择期刊时需要全面考量各项指标,确保所选择的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希望本文对于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综述JCR中期刊评价指标

JCR中期刊评价指标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
JCR对包括SCI 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下面我就JCR对于期刊评价的指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综述:1. Journal Title(期刊名称)2.Total Cites(总引用数):某一特定期刊的文章在JCR出版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3.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
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指标,它可以消除由于载文量不同所造成的对期刊被引率的影响,抵消较大或较老期刊在被引次数上所占的优势。
从而可以对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行合理的评价。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也越大。
4.Immediacy Index(及时性索引):一份期刊中在JCR出版年发表的文章同年被引的总次数除以该年在该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数。
可以看出该期刊当年度的文章影响力。
反映出哪些期刊发表的文章比较热门,哪些期刊的文章比较边缘化。
5.Current Articles(当前文章数):该期刊被收录进JCR后至当前为止的总文章数。
可以看出该期刊的文章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刊评价指标解释
佚名
【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
【年(卷),期】2011(031)011
【总页数】1页(P2364)
【正文语种】中文
1.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统计刊源中被
引用的总次数。
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2.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
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又可称作2年影响因子(IF2)。
计算公式:
该指标是一个相对统计平均值,可克服期刊由于历史长短、刊期不同及载文量多少所带来的偏差。
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整体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3.5 年影响因子某一期刊前5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
刊在前5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计算公式为:
IF2反映了期刊在5年内的平均学术影响力,可作为2年影响因子(IF2)的参照。
4.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指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与该期刊
当年发表的论文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
本指标表征期刊的即时反应速率,反映了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5.他引总引比又称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所占的比
例。
计算公式为:
6.被引期刊数统计当年引用过该刊论文的期刊种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面。
7.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的引用数是在
多长时间段内累计达到的。
例:某一学术期刊在2006年内共被引用1916次,其被引文献的年代分布累计百分比如下表:
由表中第3列可见,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为47.86%是在2001年达到的,距统计的2006年为6年,按下式可计算出该刊2006年具体的被引半衰期值:
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8.载文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
9.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重。
这是衡量
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10.Web即年下载率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出版上网并被全文下载的篇次总和与
该期刊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总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
Web即年下载率可测度上网期刊的即年扩散速率,是研究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
效率的一个新指标。
11.h指数 h指数是美国科学家赫希(Hirsch J E)于2005年8月提出来的一项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它可用于科学工作者个人成就的评价,也可扩展用于一个群体(科研机构、期刊、学科等)的评价。
某一期刊的h指数是指该期刊在一定期间
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其余论文的被引频次不大于h 次。
本报告中的h指数是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2002年至2006年各期刊发表的论文在同期的被引频次统计及排序比较后得到的。
定名为hCN,以与从美国科学引
文索引(SCI)中计算的h指数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