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织物抗皱整理工艺探讨

合集下载

苎麻织物柠檬酸抗皱整理催化剂的优化

苎麻织物柠檬酸抗皱整理催化剂的优化

收稿日期:,##) / #, / ,0 作者简介:王晓明 ( "(-) /
) , 女, 湖 南 湘 潭 人, 副 教 授, 主要从事织物前处理与后整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与纤维 上 的 羟 基 反 应。 如 果 两 个 羧 基 在 主 链 的 两 侧,就不能生成环酐,难以同纤维大分子发生酯化
・-・
’22# 年 反应。催化剂可以促进环酐的形成。 第二步:酸酐进一步与纤维大分子上的羟基反 应生成酯。由于环酐的活性较高,与纤维大分子上 的羟基易发生酯化反应。酸酐和醇的酯化反应的催 化剂是弱 碱,磷 酸 盐、多 羧 酸 钠 盐 是 弱 碱 性 物 质, 在多元羧酸和纤维素大分子酯化反应中用来催化环
缓弹回复角 ( 7 ( 8) 5 (9) 0’2 . 0 0<> . 0 0<= . > 0<0 . # 0<# . ?

2 . 2# 2.0 2 . 0# 2.’ 2 . ’#
・>・
1..0 年
第0期 表! 溴化钠作催化剂织物性能测试数据
断裂强力保留率 !, 23 / 4 02 / 3 06 / 6 03 / 2 0’ / ’ 硬挺度 ! -" 2 / 05 2 / 60 0 / 5’ 0 / ’’ 2 / 42 白度 !, 43 / 1 40 / 5 4’ / 1 42 / 4 45 / 7 ’. 次皂洗后的缓弹回复角 ( ( ) *) ! (+) ’.. / 0 ’11 / 3 ’.0 / 2 65 / ’ ’.3 / 0
次磷酸钠作催化剂织物性能测试数据
断裂强力保留率 !, 34 / 2 2. / 1 07 / ’ 0’ / 0 51 / 1 硬挺度 ! -" 2 / 03 2 / 54 2 / 1’ 3 / 67 2 / 11 白度 !, 45 / 1 47 / 7 71 / ’ 7’ / 5 46 / 6 ’. 次皂洗后的缓弹回复角 ( ( ) *) ! (+) ’’’ / 0 ’’0 / 7 ’’5 / ’ ’’1 / 0 ’.’ / 3

苎麻织物纤维素酶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

苎麻织物纤维素酶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苎麻织物纤维素酶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
摘要:采用混合多羧酸对苎麻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时,其白度和柔软性
比较差。

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可提高苎麻
织物的白度和柔软性,且布面光洁,服用性能良好,断裂强力保留率仅略
有下降。

纤维素酶预处理苎麻织物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浓度4%(ow1),pH值5.0,温度50,时间40min。

纤维素纤维织物防皱整理常采用树脂,但有的树脂含有游离甲醛,其在
织物上沉积和交联,会造成织物手感变硬、强力下降、吸湿透气性变差,
因此,通常需要添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助剂J。

常用的有机硅柔软剂
乳液稳定性差,整理后织物易泛黄,吸湿性差。

本试验先采用生物酶预处理,以赋予织物柔软的手感、良好的吸湿透气
性、光洁的表面和抗起毛起球性;再以多元羧酸作为无醛防缩抗皱整理剂,
对苎麻织物进行防皱整理。

该工艺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

1试验
1.1材料
织物:28texX28tex204根/10emX228根/10cn漂白苎麻织物。

助剂:柠檬酸,酒石酸,硼酸,三乙醇胺,柠檬酸三钠,纤维素酶DM-
863,氨基硅油乳液,渗透剂JFC,醋酸,醋酸钠,氢氧化钠。

1.2设备
YGO26B电子织物强力机,WSB一3A智能型数字白度仪,YG541A折皱弹性仪,LLY-01B电脑控制硬挺度仪。

1.3工艺
纤维素酶预处理工艺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苎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研究

苎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研究
对 织物免 烫整理 效果 的影 响 , 索 出一套 无 甲醛免 烫整理 方案 。 探
关键词 : 苎麻织物;U 免 烫整理 P;
中图分类号 :S9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5 9 5(0 70 —0 6 0 T 15 5 5 B 10 — 3020 ) 0 2- 3 9 ' -
纤 维 素 含量 ( 1 2%) 6. 0 比棉 低 ( 为9 棉 4%) 苎麻 纤 ,
维 的 取 向度 (0%左 右 ) 结 晶度 (0% ) 高 . 8 和 9 较 杨 氏模 量大 , 刚性 大 , 之纤 维 较 粗 . 截 面 积 又大 , 加 且 因此 织 物摸起 来 手感较 粗糙 .穿着 过程 中易 起皱 . 因此 影 响织 物外 观 和穿 着 的舒适 性 2 所 以多 年 = 来. 较差 的免 烫整 理效 果严 重影 响 了苎麻 纤维 的大 面积 利用 . 是影 响 了经 济效 益 的创 造 更 为 了消 除上 述不 利 因素 . 苎麻纤 维 能够 被广 使 泛 采用 . 多年 来有 不 少染 整科 技工 作者 致力 于提 高 苎 麻加 工深 度 的研 究 . 特别 是符 合 世界 潮 流的无 甲 醛 抗 皱 整 理技 术 (, 引 以期 提 高它 的 防皱 性 能 . 到 达 服用 的要求
作者 简介 : 李永 兰 (9 8 ) 男, 肃 兰, 市人 , 理讲 师 , 17 一 , 甘 ) 1 1 t 助 主要 从 事 染整 助剂及 后整 理应 用研 究
( )折皱 回复 性 能在Y 5 1 折 皱 回复 弹性 仪 1 G 4A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9期 20 0 7年 9月
李 永 兰 : 麻 织 物 抗 皱 整 理 的 工艺 研 究 苎
2 7
上按G 3 1— 7 B 8 9 9 标准 测试 : f )白度性 能在 Z D白度仪 上按 G 5 8 — 6 2 B B 8 5 8 标

苎麻织物的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感整理

苎麻织物的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感整理

苎麻织物的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感整理作者:张阳沈兰萍王瑄来源:《现代纺织技术》2017年第01期摘要:针对苎麻织物折皱及刺痒的问题,文章系统研究了单一变量的KY-305树脂催化剂、CPM催化剂、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织物折皱、白度、悬垂性、强力性能及防刺痒的影响,同时优化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整理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CPM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其处理的苎麻织物强力损失率有明显的改善,折皱回复性和悬垂性都得到了提升,无刺痒感;同时得到的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为;CPM催化剂用量为10 g/L,烘焙温度为165℃,烘焙时间为4 min。

关键词:苎麻织物;防皱性;刺痒感;催化剂;整理工艺作为天然纤维素纤维,苎麻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草”,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称,而且贴近自然、环保、健康,更加符合当今环境保护的要求。

苎麻织物具有吸湿快干、强度大、透气、挺爽、抗菌保健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但由于苎麻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比较高,从而导致其初始模量大、刚性大、弹性不足,又因为苎麻纤维的横截面比较大,导致织物的手感粗糙,在穿着过程中易皱,有刺痒的感觉,影响织物的外观和穿着的舒适性。

国内外对于改善麻织物刺痒感进行了不少的应用研究,如麻织物的生物酶减量整理技术能部分去除或柔软毛羽,或采用碱、液氨变性处理能增加纤维表面的光滑性,从而改善麻织物的刺痒感。

本文采用整理剂对苎麻织物进行防刺痒及免烫的后整理,来探讨整理剂对苎麻织物抗皱、刺痒感及织物性能的影响。

1.试验部分1.1试验材料及仪器试验材料:苎麻平纹机织物(东莞市粤顺实业有限公司);EMT免烫剂、柔软剂、KY-305树脂催化剂、纤维保护剂(兰州蓝星清洗有限公司);CPM催化剂(自制)、抗痒整理剂(聚醚与氨基硅氧烷接枝共聚而成的一种性能独特的有机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制)。

试验仪器:DFZ系列电热恒温真空干燥箱烘箱(上海姚氏仪器设备厂),HH-6数显恒温振荡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AB104-N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P-A0/A1轧车(杭州三锦科技有限公司),DHG-907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M-06焙烘机(杭州三锦科技有限公司),YG(B)541B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仪(宁波纺织仪器厂),LB-48B白度仪(蓝博仪器公司),YG811D-2型电脑式织物悬垂仪(南通三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YG026PC型电子织物强力机(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苎麻柔软整理研究现状

苎麻柔软整理研究现状

4隶仿屈枚2019年第3期生产实践苎麻柔软整理研究现状聂凯(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摘要:文章针对苎麻纤维刺痒感的问题,介绍了苎麻纤维柔软整理的机理,阐述了柔软整理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为苎麻纤维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纤维;芒麻;软化;氢键;化学改性中图分类号:TS123.2文献标识码: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绿色生态纺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然生物质纤维素纤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课题。

我国芒麻常年种植面积为1X105hm2~2X105 hm2,约占全球总年产量的90%[1]。

芒麻纤维作为一种廉价、产量大、易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抑菌性和独特的风格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芒麻纤维大分子间及分子内存在大量氢键,结晶度高,织物弹性差、易起皱性、不耐磨、易损坏、易产生刺痒感等缺点,极大影响了应用,因此通过改性降低芒麻的结晶度,提高柔软度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1苎麻纤维柔软改性的机理1.1溶胀预处理机理合适的溶胀剂,可以使得纤维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实现使纤维柔软目的,同时也为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提供辅助作用。

同时溶胀作用降低了结晶度、取向度,使纤维素大分子无法重结晶,提高了纤维的断裂伸长和可纺性23]。

1.2化学改性机理化学改性的机理是在纤维表面引入新的官能团,使纤维素分子不能重结晶,主要方式为接枝共聚。

接枝共聚改变了芒麻纤维的微细晶体结构,降低了它的结晶度和取向度。

并且引入官能团能减小纤维表面的摩擦因数,提高弹性回复率和大分子的延伸能力,增加纤维的柔韧性。

由于接枝收稿日期:2019-03-14作者简介:聂凯(1993—),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文章编号:1009-3028(2019)03-0022-03基团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染料分子结合,因而改善了芒麻纤维的染色性。

通过与不同的官能团接枝共聚,还可改善芒麻纤维的抗静电性、防菌性等研发能适用芒麻纤维柔软改性的新型高效、绿色、低能耗处理工艺和化学助剂是今后的发展趋势[5]。

苎麻_竹纤维混纺纱线柔软整理工艺的研究

苎麻_竹纤维混纺纱线柔软整理工艺的研究

苎麻/竹纤维混纺纱线柔软整理工艺的研究刘 丽,刘亨昌(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石家庄 050081) 摘 要:由于苎麻纤维其纤维刚性大,弹性伸长小,纤维间抱合力差,纱线毛羽多且长硬,为解决苎麻/竹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问题,分别探讨了纤维素酶、阳离子DT-587亲水硅油类柔软剂以及复合使用的处理方法对纱线的性能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2%(owf),pH值4.8,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50min,浴比1∶20;再通过1.5%(owf)DT-587硅油类柔软剂,在50℃条件下处理50min,可使混纺纱线的初始模量降低59.56%,纱线刚度明显下降,手感柔软、顺滑。

关键词:苎麻/竹纤维混纺纱;纤维素酶;初始模量;柔软整理中图分类号:TS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13)05-0024-04Study on Softening Finish Technology of Ramie/Bamboo Fiber Blended YarnLIU Li,LIU Hengchang(School of Textile and Garment,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Shijiazhuang 050081,China)Abstract:Because ramie fiber has large fiber stiffness,small elastic elongation and poor fibercohesion force,the yarn has much hairiness and is hard.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amie/bamboofiber blended yarn in the weaving process,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ellulose enzyme,softening agent-cationic DT-587hydrophilic silicone oil and compound use method on yarnproperties.Through the orthogonal test,the best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enzyme treatment weregained as follows:dosage of cellulose enzyme 2%(owf),pH value 4.8,reaction temperature50℃,processing time 50min,bath ratio 1∶20;then,1.5%(owf)DT-587silicone oil softeningagent was used to process 50min at 50℃;in this way,initial modulus of blended yarns could reduce59.56%;the stiffness decreased obviously;besides,the yarn was soft and smooth.Key words:Ramie/bamboo fiber blended yarn;cellulose enzyme;initial modulus;softening finish收稿日期:2013-04-15作者简介:刘 丽(1987-),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纤维材料、纺织品功能整理。

苎麻棉混纺织物抗皱整理工艺

苎麻棉混纺织物抗皱整理工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苎麻棉混纺织物抗皱整理工艺1前言苎麻棉织物透气,凉爽挺括,穿着舒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苎麻织物虽属天然纤维,但其超分子结构与棉纤维不同,所以苎麻棉的抗皱整理工艺与纯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有所不同。

为此对苎麻棉棍纺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进行探讨。

2实验部分2·1实验设备及织物、工艺流程2·1·1实验设备瑞比轧烘焙联合小样机2·1·2实验织物规格43/44”8/842×38混纺苎麻棉织物2·1·3工艺流程一浸一轧(带液率65%)→预烘→焙烘2·2工艺条件的筛选2·2·1树脂选择树脂:科莱恩树脂NZF(乙二醛类),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科莱思树脂NDW(醚化2D树脂类)。

工艺处方:树脂100g/L、催化剂MgCl220g/L 工艺条件:焙烘温度l60℃,时间3Min表1不同树脂对抗皱效果的影响注:回复角(T+w)为缓弹回复(下同)由表1可看出,强力损失NDW最小,回复角最大。

这主要是因为苎麻的结晶区较多,醚化2D树脂类的分子量比较小,容易进入纤维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今后实验均采用科莱思树脂NDW。

2·2·2树脂用量对抗皱效果的影响工艺处方:树脂NDW:Xg/L、催化剂MgCl2为树脂用量的20%、纤维保护剂SVN20g/L。

工艺条件:焙烘温度l60℃时间3min表2树脂用量对抗皱效果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树脂用量应控制在80-100g/L2·2·3催化剂用量对抗皱效果的影响工艺处方:树脂l00g/L、催化剂MgCl2Xg/L、纤维保护剂SVN20g/L.工艺条件:焙烘温度160℃,时间3min。

表3催化剂用量对抗皱效果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催化剂用量可以控制在16-20g/L2·2·4焙烘温度对抗皱效果的影响工艺处方:树脂NDW100g/L、催化剂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浅析苎麻纺织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浅析苎麻纺织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往往 出现纱线粗硬 的情况 , 传统工艺中的成纱支数始 终不够理想。 为获得较 为理想 的纱条, 现苎麻纺织领域中主要采用复精梳工艺, 以加大初精梳机 的 拔取 隔距来提高纱条均匀度 , 降低杂质、 麻粒 的含量。 同时 , 复精梳工艺还 能
有效降低对工艺设备的损耗 ,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
织造 。因此, 根据棉织设备的类 型和特点 , 现阶段主要 出现 了以解决毛羽 问
进行说明
( 一) 、 牵 切 纺技 术
牵切纺纱技术 原本是应用于化纤领域的新工艺,然而经过部分厂 家的
实践, 证实牵切 纺纱技术同样可应用于苎麻纺织领域 。相较于传统 工艺, 牵
切纺纱技术可以在 不开松和梳理的情况下直接将纺纱性能较好的适纺纤维 喂入到纺纱装置中, 不仅可 以保持 良好 的纤维长度均匀性 , 避免 了由于梳针 梳理而可能产生的麻粒和 白点,且牵切纺纱技术的工艺流程相较于以往的 工 艺流程减少 了数个环节 ,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 二) 、 生物脱胶技 术 在传统生产工艺中, 苎麻脱胶一直采用 的是化学脱胶技术 。 化学脱胶不
苎麻一 向 被全世界公认为“ 天然纤维之王 ” , 因此 良好的透气性 能、 吸湿 放湿性能 , 以及防腐 、 防霉性能而成为备受推崇的一种上等纺织类材料。在 制作衣物等方面 , 苎麻织物所具有的挺括、 轻盈 、 透气等性 能受 到了来 自国 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 在我国. 麻纺织技术 已有6 0 0 0 多年的历史 1 9 7 2 年 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一件精细苎麻布证 明我 国早在古代就 已经具备了成熟 高超 的麻纺织技术。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 苎麻纺 织 早已进 入到了工业化 、 规模化的生产阶段 , 且 随着现代技 术的不断革新 , 苎麻 纺织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新型技术不断涌现 , 为我 国苎麻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苎麻织物抗皱整理工艺探讨
与棉纤维相比,苎麻纤维有着较高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可供整理剂分
子进入并与纤维素分子发生交联反应的空间少。

正因为抗皱机理的差别,
棉纤维的免烫整理工艺尽管已相当成熟,而苎麻纤维的免烫整理一直未取
得突破性进展。

苎麻纤维的规整性高,其超分子结构可认为是多层次盘绕
方式构成的高结晶型的纤维素纤维,且在天然纤维中,苎麻纤维的模量是
最高的;抗皱整理时,免烫整理剂几乎又都需要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故造
成抗皱整理苎麻的强度损失严重。

为了取得好的的抗皱效果,且强降小,
对免烫整理剂、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

1 苎麻织物的焙烘法整理及抗皱整理剂选择
选用三种抗皱整理剂,为了筛选和探讨适合苎麻抗皱整理剂配方,用纯
苎麻织物做了如下试验:
1.1 一号整理剂
配方一:KNITIEX FLC.LONC 60 、TURPEX CAN 40g/l、DICRYLAN BSRN 20g/l、ULTRATEXSI 20g/l 、MgCl2 20g/l 。

配方二:KNITrEX FLC.LONC 30g/1、TURPEX CAN 20g,l、DICRYLAN BSRN 10 、ULTRATEXSI l0g/l 、MgCl2 10g/l。

配方三:KNITTEX FLC.LONC 15 、TURPEX CAN 10g/l、DICRYLAN BSRN 5g/l、ULTRATEXSI 5g/l 、MgCl2 5g/l 。

步骤:两浸两轧,轧余率80%左右,l10℃烘干,150℃焙烘3分钟,最
后用2g/l 209净洗剂在40’℃温水洗3分钟,清水洗干净烘干。

然后,
对其折皱回复角和强力进行了测试,测试数据列于表l。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