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导线测量与计算学习
导线测量及计算教学内容

2
-11
90-06-51
+210.31 +96.29
710.37 596.34
90-07-02
294-42-51 200.40 +0.06 +0.04 +83.85 -182.00
3
-11
135-49-01
+83.79 -182.04
794.22 414.34
135-49-12
依次瞄准A和B,观测并记录;
(二)倒转望远镜成盘右,按逆时针方向依次
瞄准B和A,观测并记录;
(三)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测回数满足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内容
(一)、测角
导线角分左角、右角如图:
前进方向
测左角或右角,支导线 观测左右角,导线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角。
二、各导线形式的使用条件:
(一)闭合导线:适用于宽阔地区,无高级控制点的地区。
(二)附和导线:适用于狭长地带。例铁路、公路。
(三)支导线:无校核条件,适用
于导线数目不足时的测图。在钢
B
A
尺量距时由于量距精度低一般不
D
超过两个点。
(四)结点导线:增加校核条 件可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 (五)导线网:测区范围较大时, 首级控制可布成导线网。
No 角度闭合差: fβ=∑β测—∑β理=+52″
图根导线容许角度闭合差:
Image F 4"0n4"058"9
角度闭合差分配: vfn 1"0 2"
分配值以秒为单位,剩余的分给短边夹角。
(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αAB
右角:
No BC AB 18 00右
αAB
支导线测量与计算学习

Y2 Y1 y12 702.999 161.439 864.438m
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没有角度检核条件,不产生角度闭合 差,因此观测值的差错不易发觉,计算时必须再次检核。
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一般用电磁波测距仪或全 站仪观测,同时观测垂直角将斜距 化为平距。
平距=斜距*sin垂直角
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的转折角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 两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导线的转 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 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在右 侧的称右角)。)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要求:合理分配测量误差,并评定
2 2 D2
X= D cos Y= D sin
1
D1 1
AB
B
(XB,YB)
A
xB1 D1 cos B1 297.26 cos 770025 66.834m
y B1 D1 sin B1 297.26 sin 770025 289.649m
x12 D2 cos 12 187.82 cos 591555 95.988m y12 D2 sin 12 187.82 sin 591555 161.439m
导线测量的精度。
导线测量内业三种基本运算
1.推算各边方位角:
前 后 左 180
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 cos Y=D sin
3.推算各点坐标 X前= X后+X Y前= Y后+Y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一)
根据已知点坐标反 算起始边的方位角 例如已知:
1 D1
2 D2
2
XA = 664.20 m YA = 213.30 m XB = 864.22 m YB = 413.35 m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课件

利用几何学原理,通过测量相邻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按照 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的分类
按照精度要求分类
可以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以 及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导线测量 。不同精度的导线测量对应不同的测 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按照布设形式分类
可以分为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 线等形式。不同的布设形式适用于不 同的测量环境和测量需求。
高程计算方法
高程计算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 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等,其中水准 测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角度计算步骤和方法
角度计算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各导线边的方位角,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导线边的转折角,最后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方位角、转 折角计算出未知点坐标和方位角。
角度计算方法
角度计算方法包括方向法、距离法、导线法和前方交会法等,其中方向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PPT课件
• 导线测量概述 •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注意事项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实例分析
目录
01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的定义
导线测量定义
导线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测 定一系列点的位置,从而根据这些点的平面坐标推算出某段 直线的长度、某个点的位置以及待测点的坐标的方法。
04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注意事
项
数据检查和校核
01
02
03
数据完整性
确保所有测量数据都已准 确录入,无遗漏。
数据准确性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核实, 排除可能的错误或异常值 。
数据匹配性
检查各数据之间是否相互 一致,无矛盾。
全站仪支导线在井下测量中的精度估算与布测

全站仪支导线在井下测量中的精度估算与布测摘要:目前,地下矿山勘测的主要方法是导线测量,全站仪同时具有角度测量和测距功能,目前生产的全站仪内置了多种测量软件,因此负责人的勘测方式根据要求的不同测量方法也不同。
全站仪广泛应用于各个测量领域,在煤矿,铁矿石等的生产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地下测量时,全站仪是最常用的测量仪器,而横移测量则是最多的。
全站仪线测量技术被广泛用于采矿勘测中,因为它可以同时测量地下目标的三维位置。
基于全站仪测量,边缘测量以及全站仪分支遍历端点误差的估计和分析,本文对全站仪遍历点布局提出了一些警告。
它为矿井中全站仪分支电缆的布局,测量和最终点误差估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全站仪;全站仪支导线;精度;角度测量误差;测量边缘误差;布局;注意事项引言全站仪支导线是矿山开发,准备和采矿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铺设线。
由于在分全站仪支导线上没有多余的观测值,因此没有检查角度或边长的条件。
其中,完全机械化的洞穴勘探工作面的设计和开挖相应地提高了对渗透率测量的要求,《煤矿勘查规程》通常要求点位置误差小于±0.3m。
因此,估算已铺设全站仪支导线终点的精度尤为重要,并且在布置和测量全站仪支导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问题。
1地质勘测的重要性矿物质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不仅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还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效率。
由于我国有多种类型的矿山,因此在采矿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例如极有可能发生的倒塌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很多破坏,这也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给建筑工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致命的事故,并对一些家庭造成致命的伤害。
因此,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地质勘测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矿山勘测会执行矿山生产和建设的全过程,并在监督项目质量方面发挥作用,这样可以使各种项目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顺利进行。
同时,按矿山测量的矿石产量,矿产流失数据统计数据可以设计出最合理采矿计划,以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导线测量与计算

2 1934400 1 1782230
6
3 1811300
431712 B AB 1801336 XB=1230.88 A YB= 673.45
图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 转折角 改正后 方位角 边 长 坐 标 增量(米) 号 (右) D 转折角 Y (米) X 改 正 后 坐标(米) 点 增量(米) 号 X Y X Y
A1 484318 A
1
970300
1051706 2
1
A
2
(2)计算限差:
f 允 60" n
XA=536.27m YA=328.74m
1122224
4
1233006 1014624 4
3
3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 数:
1
970300
1
A
导线全长闭合差:
f f f
2 x 2 y
XA=536.27m YA=328.74m
1122224
1051706 2
2
4
1233006 1014624 4
3
3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relative length closing error of traverse): f K 1 / XXX D
v f n
A1 484318 A
1
970300
1051706 2
1
A
2
(4)计算改正后新的 角值:
XA=536.27m YA=328.74m
1122224
4
1233006 1014624 4
3
i i v
3
导线测量及计算..

右角
观测方法:单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左角或右角,支导线 观测左右角,导线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角。 (二)、测边: 光电测距仪:目前是测距的主要方法,测距仪等级不同对不 同等级的导线测距的技术要求不同。测距仪的等级是按标 称精度划分。 mD=(a+b×D) 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测距长度:
f
f x2 f y2
1 K S T f
考虑导线误差与边长有关,衡量导线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
图根导线精度要求:
K
1 2000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调整原则: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到各边长的坐标增量 中去。其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Vxi V yi fx Si S
S
导 线 测 量
要点: 1、导线的布设形式, 各种形式使用条件。 2、导线的外业工作 包括的内容及精度 要求。 3、导线测量计算
导线的布设形式及要求
一、导线的形式: (一)、闭合导线:如图,从一点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又回到原来 的起始点形成一多边形。 (二)、附和导线:如图, B βA 1 2 3 βp P B βA A 7 5 6 3 2 Q 4
∆xAB
α
AB
S
∆yAB
x AB xB x A d cos AB y AB y B y A d sin AB
xA o
A yA
yB
y
以上,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 该边的坐标增量,并计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的方法称为坐 标正算。用普通计算机计算坐标增量的方法: 例:已知坐标方位角α 12=24°36′00“ 已知边长231.30m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5-3 导线内业计算

αA1 =α3A +180°+βA改 = 245°30′00″+180°+ 85°18′12″ = 150°48′12″
计算中,若推算的 方位角>360°则减去 360”,为检核计算是 否正确,最后应推回 到起始边,该边坐标 方位角的推算值应等 于已知值。各边的方 位角记在表中的第5栏 。
x1 = xA +ΔxA1′= 5609.26-109.86 = 5499.40m y1 = yA +ΔyA1′= 7130.38 +61.34 = 7191.72m
根据同法依次求出2、3点的坐标,最后推算回到A点的坐标 。x、y坐标分别记入最后两栏。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3 导线内业计算
单元5 控制测量
4.坐标增量计算
根据各边坐标方位角和实
测导线边长,计算相应边的
坐标增量。例如表中,闭合
导线第一条边A1的坐标增量
为:
cos
×
ΔxA1=DA1×cosαA1
sin
=125.82×cos150°48′12″ =-109.83m
cos sin
×
ΔyA1=DA1×sinαA1
角度闭合差 fβ=αMA+ ∑β+N×180°-αBN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3 导线内业计算
1.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2)
表中,按上式计算的角度闭合差为: fβ=149°40 ′00″+ 579°13′36″- 4×180°-8°52′55″
=41″
导线测量平差教程

计算方案得设置一、导线类型:1、闭、附合导线(图1)2、无定向导线(图2)3、支导线(图3)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得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
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
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得空行。
5、坐标导线。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得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得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得记录计算。
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得记录计算。
说明: 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得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得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得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得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
如果不需进行平面得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得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得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得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就是否包含500KM。
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得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
如果填写得值不符合您所使用得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得设置。
比如现行得《公路勘测规范》得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得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得选择及近似平差得方位角、边长就是否反算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得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线的分类 二、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可编辑ppt
1
1.附合导线:
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控制点,而终止于一个已知控制点 。又分为双定向、单定向、 无定向导线。
可编辑ppt
2
2.闭合导线:
由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最后仍旧回到这一点。
可编辑ppt
3
3.支导线:
从一个控制点设站,另一个控制点定向。既不附和到另一已知点,也不回到 原来的起始点。
则起始边方位角为:
AB
tan
1
y x
A35 864.22
213.30 664.20
AB
B
1
(XB,YB)
A
测得β1 212°00′10″, D1 297.26 m β2 162°15′30″, D2187.82 m ;
推算各边方位角及计算1、2点的 坐标。
可编辑ppt 450015
10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二)
前 后 左 180 AB
A
B
1
B
DB1 1
(XB,YB)
2 D12
B 1 AB 1 180
450015 2120010 180 770025
12 B 1 2 180
770025 1621530 180 591555
可编辑ppt
11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三)
导线的转折角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 两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导线的转 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 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在右 侧的称右角)。)
可编辑ppt
7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要求:合理分配测量误差,并评定
导线测量的精度。
可编辑ppt
8
导线测量内业三种基本运算
1.推算各边方位角:
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2 2 D2
X= D cos Y= D sin
1
D1 1
AB
B
(XB,YB)
A
xB1 D1 cos B1 297.26 cos 770025 66.834m
y B1 D1 sin B1 297.26 sin 770025 289.649m
x12 D2 cos 12 187.82 cos 591555 95.988m
前 后 左 180
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 cos Y=D sin
3.推算各点坐标
X前= X后+X Y前= Y后+Y
可编辑ppt
9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一)
根据已知点坐标反 算起始边的方位角 例如已知:
1 D1
2 D2
2
XA = 664.20 m YA = 213.30 m XB = 864.22 m YB = 413.35 m
可编辑ppt
4
二、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主要工作: 选点: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埋设导线 点。 测距:测量各导线边的距离。 测角:观测导线连接角和各转折角。
可编辑ppt
5
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一般用电磁波测距仪或全 站仪观测,同时观测垂直角将斜距 化为平距。
平距=斜距*sin垂直角
可编辑ppt
6
导线转折角测量
Y1 YB y B1 413.35 289.649 702.999m
X 2 X 1 x12 931.054 95.988 1027.042m
Y2 Y1 y12 702.999 161.439 864.438m
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没有角度检核条件,不产生角度闭合 差可编辑,p因pt 此观测值的差错不易发觉,计算时必须再次检核。 13
y 12 可编辑ppt
D2 sin 12
187.82 sin 591555
161.439m 12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四)
已知起始点B点坐标:
坐标推算的公式:
X b= 864.220 m Y b= 413.350 m
X前= X后+ X Y前= Y后+ Y
X 1 X B xB1 864.22 66.834 931.05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