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合集下载

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

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

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一、苏州河简介苏州河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上海市内重要的一条河流,被誉为“渔米之家”。

苏州河源自江苏省苏州市,流经嘉定、青浦等地最终注入黄浦江。

苏州河全长约125公里,沿岸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桥梁。

二、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1. 丰盛桥丰盛桥是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梁,位于苏州河出海口的北端,连接黄浦江边的北外滩和外滩。

这座桥修建于1926年,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石拱桥,桥身上砌着花岗岩石料,美观大气。

2. 军工桥军工桥位于苏州河的中段,连接了延安西路和武宁路。

这座桥修建于1955年,当时是上海市内最大的钢索吊桥。

军工桥是苏州河上的重要桥梁之一,承载了大量的交通流量。

3. 长风公路桥长风公路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公路桥,位于苏州河段的长风公园附近。

这座桥修建于1979年,是一座双孔钢混凝土拱桥,设计独特,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4. 沪太路桥沪太路桥位于苏州河的下游,连接了闸北区和普陀区。

这座桥修建于1974年,是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承载了城市的主干道交通。

5. 华阳路桥华阳路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公路桥,位于闸北区。

这座桥修建于1984年,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上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6. 虹梅路桥虹梅路桥位于苏州河的下游,连接了闵行区和徐汇区。

这座桥修建于1987年,是一座双孔连续梁桥,承载了大量的车辆和行人通行。

7. 四川北路桥四川北路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

这座桥修建于1989年,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接了四川北路和外滩,是上海市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8. 江宁路桥江宁路桥位于苏州河的上游,连接了闸北区和静安区。

这座桥修建于1991年,是一座双孔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承载了大量的交通流量。

9. 曲阜路桥曲阜路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公路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

这座桥修建于1996年,是一座双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面宽阔,通行能力强。

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

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

苏州河上48座桥简介苏州河上有48座桥,这些桥梁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是苏州河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下面逐一介绍这些桥梁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鲁班大桥鲁班大桥是苏州河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也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桥始建于106元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相传这座桥是中国古代建筑大师鲁班所建,因此得名鲁班大桥。

鲁班大桥不仅是一道小型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座极具美学价值的建筑,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

2、外迎春桥外迎春桥是苏州河上一座古老的石桥,始建于明朝。

它是苏州河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也是一座拱形桥。

拱形的设计表现了中国古代民族智慧和顶极水平的建筑工艺,极具欣赏价值。

3、同乐桥同乐桥是苏州河上一座明清古桥,始建于1367年。

这座桥面积较小,但制作精细,极具观赏价值。

4、石门桥石门桥位于苏州河西岸,始建于明代。

这座桥是石拱桥,共有三个拱门,形态优美,极具中国古老建筑魅力。

5、蒋家桥蒋家桥旧称东生桥,也是一座石拱桥,始建于明代。

这座桥是苏州河上少有的建筑学典型,是中国古代建筑典范之一。

6、芳华桥芳华桥是苏州河上唯一一座荷塘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

这座桥长约40米,宽约10米,桥面用青石铺装,桥栏花鸟题材,为典型的中国式建筑,极具观赏价值。

7、兴港大桥兴港大桥是上海市的一座新颖美观的现代化桥梁,设计采用双弧形双塔式钢拱桥形式,总长约960米。

兴港大桥在苏州河上是一座划时代的桥梁,代表了上海市城市建设的成就。

8、虹口剧院桥虹口剧院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双拱桥,位于虹口足球场与虹口剧院之间。

这座桥始建于1919年,是上海图案装饰工艺品生产协会设计制作,是上海市文化界名人的杰作之一。

9、飞虹桥飞虹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吊桥,始建于1890年,近年来进行了维修翻新。

这座桥在苏州河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苏州河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0、苏虹桥苏虹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桥梁,始建于1933年。

这座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运输,代表了上海市建筑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杰出的建筑。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生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生
之称 , 西方 列强 、 中国官僚 和 经青浦 、 嘉定 、 普陀 、 长 宁、 静安 、 闸北等 区 , 长度有 5 3 . 1 k m。由于 上交通便利 , 苏州河 沿岸 的近代 民族产业 迎来发 近代工业发展 , 苏州河径 流污染 较为严 重 。1 9 9 7年 , 上海 市启 动 有识之士争先恐后抢 占码头 , 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 表人物 之一周 氏 的家 族 了苏州河环境综合 整治工程 。2 0 0 3年 , 苏州河 已基 本除 黑除臭 , 展机遇 。莫干 山路 5 景观绿地增加 , 自然生态开始恢复 , 综合环境 明显改善 。 产业 , 1 9 6 6年改为上海第十二毛纺织 厂, 1 9 9 4年改为 “ 上海 春明毛
工具 时 , 千万注意不要改变原有的工艺效果 。
4 在 不损 害 古 建 筑 原 来 价 值 的 前 提 下 , 要 注重 新材 料
和新技 术 的研究 和应 用
总之 , 加强对文物古 建筑 的科 学 维修保 护 , 对 于传 承 中华 民 族 的优秀传统 文化 , 发展 当代 中国的先 进文 化 , 增 强 民族 的 自豪
而这 损伤是无 法补偿 的。2 ) 水 泥的抗 拉、 抗压强 度大 , 附着 力也 当时有两种方 法 : 一 种是用 新木材 来替 换 , 这种方 法虽然 也保 存 太大 , 它与古建筑木 结构 不匹 配 , 它 会把 比较大 的机械 力置 于相 了木结构 , 但原有材料不存在 了, 割断 了历史信 息 的传 达 , 这种办 邻的木材而促使其破坏 。于是 , 在太 尉殿 、 三灵侯殿 施工 中 , 苫背 法不能采用 ; 另一种 即我们后来采用 的办法 , 用环氧树 脂 、 丙酮与
口, 横贯 上海 市区 , 全长 1 2 5 . 2 k m。在 上海市 境 内苏州河 主要 流

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你还记得吗?

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你还记得吗?

苏州河上的最后⼀个“渡⼝”,你还记得吗?1997年12⽉16⽇上午8时许,横跨苏州河的强家⾓桥建成启⽤,⼀个多⼩时之后,沪航客107号客轮从苏州河北岸缓缓驶向南岸码头,完成了最后⼀渡,⾃此,苏州河市区段渡船历史彻底结束,强家⾓渡——苏州河上的最后⼀个渡⼝,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强家⾓渡,位于长宁区西部周家桥地区,这是⼀个典型的上海渡⼝,经历了从传统义渡到国营摆渡的变化,但强家⾓渡⼜不⽌于此,她初建于清末,终于20世纪末,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强家⾓渡见证了苏州河和上海的变迁,也是城市发展的⼩⼩缩影。

原强家⾓渡位置⽰意图清末的济世渡⼈关于强家渡最初的设⽴,史志记载较多的是由当地乡绅捐⽥设渡,即“义渡”。

晚晴时期的周家桥没有商店,居民买东西要到法华、曹家渡或静安寺,为了⽅便周家桥⼀带农民出⾏,以及苏州河两岸来往,有乡绅捐出⽥地给渡夫,供其⽣活,从⽽为百姓提供免费渡船服务。

义渡这种形式缺乏统⼀管理,常因各种状况⽽⽆法维持,时移世易,强家⾓渡便成了⽆⼈监管的“⿊渡”,济世渡⼈的初衷也渐渐消逝。

民国时期变化坎坷20年代周家桥⼯商业兴起,1915年⽆锡荣家在周家桥买下榨油⼚址,创办申新纺织企业⼯⼚(即建国后国棉⼆⼗⼀⼚),1919年⽇商丰⽥吉左在极司菲尔路(历史上的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建丰⽥纱⼚。

因此,⼤量外来劳⼯涌⼊周家桥⼀带,居住空间逐渐短缺,当时强家⾓北岸⼈烟稀少,遂不少⼯⼈前往北岸开垦空间。

由此,强家⾓渡的重要性⽇渐上升。

申新纺织企业⼯⼚1934年,王素梅、吴瑜等⼈承办强家⾓渡,通过整修码头、制定航线、更新渡船等,1936年,强家⾓渡正式成为了合法民营渡⼝。

强家⾓渡航线然⽽仅仅运营⼀年,淞沪会战的炮⽕燃遍⼤半个上海,强家⾓渡再次落⼊破败,直到抗战胜利才再次逐步开始恢复运营。

解放后的发展变迁上海解放后,中华⼈民共和国交通部上海市港务局取代了上海市公⽤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州河济渡事业发展⽇渐蓬勃,1956年,强家⾓渡正式成为了国营船渡,建⽴起了统⼀的经营管理制度、改善员⼯⼯作环境和待遇,⾃此,强家⾓渡迎来了全新的阶段。

苏州河工业园区开馆

苏州河工业园区开馆

苏州河工业园区开馆上图为馆内陈列的美国产气体压缩机。

苏州河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也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于今天“国际博物馆日”迎来首批观众。

昨天,记者探访了正在布展的展示馆。

“化工大王”吴蕴初隆隆运转超过70年的压缩机,以及带给千家万户声音娱乐的“红灯牌”、“红旗牌”收音机,如今都安静了下来,和其他200多件实物一起,成为工业文明发展的无声见证。

而随着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落成,涉及纺织、造币、印钞、火花等反映工业文明的苏州河博物馆长廊,也已初见雏形。

国产电机和进口压缩机搭档了50年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位于光复西路2690号苏州河北岸,这里曾是上海眼镜厂。

随着长风工业区转型成为长风生态商务区,原来的上海眼镜厂也成了苏州河畔的一片绿地,展示馆正位于这片绿地之中。

展示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气体压缩机。

机器由“化工大王”吴蕴初于1932年引进,当时用作他创设的天利氮气制品厂合成氨生产。

1956年,上海化工研究院在天利氮气制品厂原址成立,该机器作为合成氨压缩机进入化工研究院,直至2009年停用。

2014年,上海化工研究院将这台20多吨重的气体压缩机无偿捐赠给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负责人钟经纬说:“这台机器的发现很偶然。

2008年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调查到作为历史建筑的车间时,在车间里的它才被发现,当时它还在工作。

”至今机器上的数块铭牌还清晰可辨,其中一块铭牌上写着“制造于辛辛那提”,还有的写着“压缩机使用了真空管,并受到专利保护”。

有意思的是,这台压缩机的“搭档”电动机是一台国货,铭牌上用繁体字写着“上海电机厂三相感应电动机”,出厂日期是1958年7月,算起来两台机器搭档使用了50年之久。

和气体压缩机毗邻的是一台“清花机头”。

这台重达数吨的纺织设备,原是苏州河畔某纺织厂的生产设备,1920年由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生产。

通常,纺织厂把棉花纺成纱,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数道工序,清花机头是纺织车间作原料处理或破籽处理的设备,是清花机最核心的部分。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重点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
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的苏州河叉袋角区域
原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历史建筑。其中,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层,南北向,清水青砖、红砖相间外墙,底层拱券门;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巴洛克装饰。阜丰面粉厂(合称福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重点
泰来坊
统益里
重点
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申九“二·二”斗争纪念地)
澳门路150号,现为上海纺织博物馆。
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前身为1878年李鸿章派郑观应等人在杨树浦开设的上海机器织布制造局,1931年开始在现址建新厂房,1933年建成开工。原厂区占地面积6.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7万平方米,厂房由英国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现存历史建筑有纺部、织部厂房、女工宿舍等。纺部厂房,建于1931—1933年,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现为月星家居广场,主立面外观已有较大改变。织部厂房,建于1931—1933年,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现为红子鸡美食广场,主立面外观亦有较大改变。女工宿舍,旧称二、三区,分别为“单身女工友宿舍”和“家庭工宿舍”,是南北走向、连成一体的两幢英式“密柱密梁”小框架结构的四层楼房(局部五层),东西宽18米,南北长95米,南楼竣工于1935年,北楼竣工于1946年,总建筑面积约7300平方米,现外立面有改建。
上海印染机械厂旧址
金沙江路1325号,
紧邻苏州河支流木渎港。上海印染机械厂已有70余年历史,曾有辉煌的生产业绩,如今被保留的部分厂房建筑已改造成时尚休闲会所——云庐会。在保留的上海印染机械厂工业厂房建筑内,现有历史工业图片展示,并原样保存了部分机器设备。

走访上海M50创意工坊

走访上海M50创意工坊

谈谈现代艺术——走访上海M50创意工坊M50创意园位于上海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普陀区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36亩。

作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M50”出现在2005年,韩妤齐是M50发起人她是Imagetunnel艺术总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2002年因缘进驻莫干山路50号,在绘画的同时,从开始保护老建筑、历史人文的城市规划到文化产业。

实际上艺术家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来到这里。

从2001年第一位艺术家进驻到如今拥有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挪威、中国香港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130余位艺术家和机构,莫干山路50号一直是上海创意产业的一个标志性场所,这里是了解现代艺术的好地方。

如今,M50就是莫干山路50号的代名词。

20009年12月16号,这一天很冷,我带上了相机,两车师生从学校出发寻找M50。

汽车经过一排长长的满是涂鸦的墙体后停下了。

下车后,看到了设计感很强的M50标志,原来这里就是M50。

这是城市里一块很特别的地方,很安静,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艺术与时尚的结合,很有感觉,没有城市的喧嚣。

在大都市林立的高楼中去寻找这样的一片小地方确实不容易,艺术家将古老的上海建筑改造成画廊、工作室、酒吧、艺术馆。

这些经过改造的老建筑还是很耐人寻味,古老的色彩,复古的色调,发霉的木材味,侵蚀着所有的过客,展厅中脚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欣赏着艺术作品,很有气氛,容易引发联想和思考。

我想这里应该是给艺术家提供了挺不错的创作环境。

我们参观了一些画廊,工作室和艺术馆,那些都是免费开放的,发现这里有很多艺术流派的作品。

有雕塑作品,绘画作品,电子装置等等。

这里抽象的作品比较多,写实的少些,对于这些现代艺术作品,很多都不能理解。

半天时间,我们粗略的看过之后,对现代艺术有了些许感受。

象概念艺术,结构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偶发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都是现代艺术的形式。

苏州河资料

苏州河资料

欢迎阅读
1历史
"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
八一三事淞沪抗战,日军对上海城乡进行持续的空中大轰炸,大面积地纵火焚烧工厂、民宅和学校,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

日军的轰炸使苏州河以北的整个闸北及江湾95%以上民居等建筑被日军所毁,成为一片废墟,满目惨状。

苏州河沿岸的优秀建筑不计其数,有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院、公济医院大档、邮政局大楼、自来水厂、天后宫、河滨大楼、自来火房、圣约翰书院(后为圣约翰大学)等等各擅胜场的建筑。

这些楼群临水而立,被称作“连云楼阁”。

欢迎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光复西路2549号,即现长风2A绿地。
上海试剂总厂建于1947年,原占地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6万平方米,现存历史建筑包括62米高的老烟囱和数幢一层和两层的老厂房。保留的厂房建筑现已改造成上海游艇会,作为会所使用,外观和内部结构均有所改变。
天利氮气制品厂旧址
云岭东路345号,现上海化工研究院内
重点
上海啤酒厂旧址
宜昌路130号。
上海啤酒公司前身为1912年德国人创办的顺和啤酒厂,即联合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第一家啤酒厂,生产“友啤”(“UB”)牌啤酒,厂址在江宁路1420号。1919年挪威人汉巽将其收购,称斯堪脱维亚啤酒厂,但仍沿用“友啤”商标。1935年英商并购后更名为上海
啤酒有限公司,继续使用“友啤”商标,并发展成远东最大的啤酒工厂。现址1933—1934年建造,1935年建成投产,是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两个大型工业建筑之一,由利源和营造厂承建。上海啤酒厂旧址平面呈马蹄形,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700平方米,现存历史建筑有临宜昌路灌装楼、办公楼和临苏州河的酿造楼等,现代派风格。灌装楼五层楼(局部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468.4平方米;办公楼五层,局部四层,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外墙,建筑面积950.6平方米;酿造楼九层,局部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205.7平方米,长53.2米,宽34.5米,高48.89米,中间高起部分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如今,上海啤酒厂旧址所在区域已改造成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灌装楼改造成展示苏州河历史
福新面粉厂旧址
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的苏州河叉袋角区域,
包括福新第四面粉厂、福新第八面粉厂、福新第二面粉厂的多栋历史建筑。福新面粉公司二、四、八厂旧址位于阜丰面粉厂西侧沿苏州河南岸排列,东西长390米,是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新面粉厂现存历史建筑有小包装面粉仓库及两侧耳房:小包装面粉仓库建于1913年,砖木结构三层楼,南北向,清水红砖外墙,占地面积346.2平方米,建筑面积1112.38平方米。福新面粉厂旧址(包括阜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段)
普陀区工业遗产
参考网址
普陀区文化局
/whyc/pic/73_3.html
名称
地址
简介
备注
工业厂房
信和纱厂旧址
莫干山路50号
占地面积35.45亩,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族产业。信和纱厂前身是青岛华新纱厂,创建于1917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现址,以英商注册,为“英商信和纱厂”,解放初更名为“信和棉纺织厂”。厂区内保留了1930年代至19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包括厂房、仓库、锅炉房、食堂、烟囱等各种类型,部分生产设备亦被保留下来。2005年4月这里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命名为M50创意园,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一百多家艺术机构入驻,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上海时尚文化新地标。
上海麻袋厂旧址
长寿路652号,现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内
上海麻袋厂旧址,原为日资麻袋厂。现存临苏州河的历史建筑为一幢二层坡顶仓库和一幢四层曾作为配电间的塔楼,并将打造成发展创意产业的空间
上海被服厂旧址
位于叶家宅路100号,
原为国民党军联勤总部上海被服总厂沪西被服厂,其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日本广懒军服缝制工厂。现存历史建筑为一幢带有瞭望塔的三层仓库,该仓库建于民国初年,由德国人设计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此外,仓库内东西两侧至今仍保存着早年的货用电梯。
重点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
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的苏州河叉袋角区域
原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历史建筑。其中,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层,南北向,清水青砖、红砖相间外墙,底层拱券门;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巴洛克装饰。阜丰面粉厂(合称福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印染机械厂旧址
金沙江路1325号,
紧邻苏州河支流木渎港。上海印染机械厂已有70余年历史,曾有辉煌的生产业绩,如今被保留的部分厂房建筑已改造成时尚休闲会所——云庐会。在保留的上海印染机械厂工业厂房建筑内,现有历史工业图片展示,并原样保存了部分机器设备。
上海橡胶厂
真南路1550号,即今上海华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1952年建立筹备处,1954年建厂,1955年建成投产。上海橡胶厂以生产水油法再生胶和胶管著称,远销世界各地,多次获部级和国家大奖,是上海、乃至华东重要的橡胶生产企业。上海橡胶厂旧址占地面积6.17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705万平方米,有办公楼、炼胶车间、保养车间等自1950年代以来陆续建成的大量工业建筑。办公楼前方有一座毛泽东像,于1954年与办公楼一起落成,像高4.85米,底座上刻:“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九个大字。
天利氮气制品厂由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吴蕴初创设,1935年投产。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现存历史建筑有合成氨车间、硝酸车间、氢气气罐等。合成氨车间(现为氨气压缩机车间)建于1934年,由美国人设计,L形平面布置,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一层,梁柱、横梁、屋顶均为木质(美国杨松木),顶部中跨有气楼,梁下部分空心砖充墙。硝酸车间,建于1934年,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座塔楼以开敞钢架相连,全部采用铆接工字钢框架结构,塔楼分别为二、三、四层,清水砖外墙(现已粉刷),木质屋顶。氢气储气罐,建于1935年,圆柱体上下可伸缩,钢质,直径17.2米,储气量约1400立方米。此外,车间内还保留了沿用至今、建厂之初由吴蕴初购自美国的两台氢气压缩机,以及解放后、文革、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等老设备。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重点
泰来坊
统益里
上海葡萄糖厂旧址
上海葡萄糖厂旧址(南林师范学校旧址),位于光复西路复兴村180号,
原为清末著名昆曲艺术家徐凌云的别业徐园中“桃李园”的主体建筑,是上海最早的昆曲传习所旧址。1943年,旅法化学博士宋梧生集资在此创办了大中化学化工厂,即后来的上海葡萄糖厂,1963年后在此开办学校,后为南林师范学校。现存建筑为一幢清末民初时期外观为巴洛克风格的砖木结构院落,东西阔七间、南北深九间,中有天井,正立面一楼、二楼和顶部有西式水泥栏杆,一楼和二楼阳台走廊为七个拱券,并有巴洛克装饰。外墙为红、青两色的清水墙,既有西式的三角山墙花,也有中式观音兜山墙花;内部结构为中式楼房,但中式的木拱梁却雕有西式的花草纹样,可谓中西建筑精髓完美融合的典范。2009年为配合所在地块开发,将该建筑向苏州河岸平移约80米,现已成为苏州河滨河景观带的一部分。
重点
工人或资本家住宅
阜丰里
澳门路日式住宅
同兴纱厂花园住宅
曹杨一村
位于兰溪路北、梅岭北路西、环浜南岸、棠浦路南北区域,
曹杨一村,1952年建,原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整个区域采用邻里单元的规划格局,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962年加高为三层)48幢,成行列式布局,为整齐的白墙壁红屋顶建筑。曹杨一村是上海第一个全面绿化的新村,环境优美,有被誉为绿色项链的曹杨环浜依村环绕。曹杨一村是新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毛泽东、宋庆龄、等领导人曾前往视察,接待过包括尼克松等外国元首在内的10万余外宾,成为当时上海城市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曹杨一村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江苏药水厂旧址
位于在建的镇坪路桥西南堍,宜昌路550号原同济大学二附中校园内。
江苏药水厂1874年由英商美查开办,是上海第一家化工企业,1907年开始迁至现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占领,战后由英商收回,1954年改地方国营,1963年关闭,结束了其90年的历史。现已改造的沪上著名棚户区药水弄就是因附近的江苏药水厂而命名的。现江苏药水厂旧址仅剩原先作为办公之用的二层砖木结构洋房一幢。该洋楼坐北朝南临河而建,面阔5间,设有宽阔的门廊,饰多立克柱,青瓦坡顶,红色清水砖外墙,故有小红楼之称。屋面曾有烟囱数根,现已不存,门廊亦有所改动,建筑东侧因建设镇坪路桥拆除一间,但基本保持原有历史风貌。江苏药水厂旧址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长风化工厂旧址
云岭东路951—971号。
包含原上海长风化工厂(1960年始建)和上海华亨化工厂(1953年投产)等化工企业在内的中环线以东、木渎港以西、同普路以南、苏州河以北区域,将改造成上海长风工业遗址园。规划中的工业遗址园占地面积近240亩,将较为完整地保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上世纪末各个时期的化工工业设备和厂房建筑。
重点
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申九“二·二”斗争纪念地)
澳门路150号,现为上海纺织博物馆。
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前身为1878年李鸿章派郑观应等人在杨树浦开设的上海机器织布制造局,1931年开始在现址建新厂房,1933年建成开工。原厂区占地面积6.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7万平方米,厂房由英国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现存历史建筑有纺部、织部厂房、女工宿舍等。纺部厂房,建于1931—1933年,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现为月星家居广场,主立面外观已有较大改变。织部厂房,建于1931—1933年,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现为红子鸡美食广场,主立面外观亦有较大改变。女工宿舍,旧称二、三区,分别为“单身女工友宿舍”和“家庭工宿舍”,是南北走向、连成一体的两幢英式“密柱密梁”小框架结构的四层楼房(局部五层),东西宽18米,南北长95米,南楼竣工于1935年,北楼竣工于1946年,总建筑面积约7300平方米,现外立面有改建。
和整治成效的梦清馆,酿造楼改造成会所,历史建筑内部结构所有调整,外观基本保持原貌。上海啤酒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