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先生简介(完美版)ppt

叶圣陶先生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 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2020/10/18
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
2020/10/18
臧克家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
“温、良、恭、俭、让 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 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 上兼而有之。”
2020/10/18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年轻时
与妻子胡墨林
年老时
2020/10/18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 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 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 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
2020/10/18
最早被冠名为“语文”的小学课本 (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0/10/18
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2020/10/18
叶圣陶先生简介(完美版)ppt
2020/10/18
2020/10/18
பைடு நூலகம்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感谢您的阅读!。
叶圣陶简介

THANK YOU!
教育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 学。 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要先做到。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 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 成功。”
教育理念
教育目的——教书与育人 教育方法——身教重于言教 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 是培养习惯” 关注儿童教育:1920——1921年间,叶圣陶 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拜菩萨》、《成功 的喜悦》、《小鱼》、《两个孩子》和 《损害》等多篇小诗。 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简介
叶圣陶
(1894.10.28 —1988.2.16),江 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出版 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 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叶圣陶 故居
1912年中学毕业后开始当小学教师,并先后在中学、大 学任教 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 部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 究馆馆长 一生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直接从事、热情关注着语文教 育,并且编撰语文教材,发表和出版了相当完整系统的 语文教育论著 。为我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兢兢业业,鞠 躬尽瘁。
叶圣陶

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
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
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基本信息个人概况姓名:叶圣陶别名: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894年10月28日逝世日期:1988年2月16日个人背景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叶圣陶原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这些小说一反该刊物的趣味主义,较真实、广泛地反映了国民初年的社会生活,想象力较为丰富,构思不落俗套。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其间与好友吴宾诺、王伯祥等人实验新式教育方案,传播新文化、新思潮。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锁谭》,推重具有自立的妇女。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社》上发表小说和论文,探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改造。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同年应朱自清之邀到杭州第一师范教书。
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年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解放前夕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的创作极为丰富,无论是诗歌、散文、童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五卅惨案发生后,写了《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一名篇。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反映了从五四到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及思想历程,刻划出多种多样的典型,批判了改良主义,讴歌了革命力量。
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和针砭人情事态的杂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人物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文学成就: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教育成就: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本文作者叶圣陶简介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叶圣陶简介

一、关于叶老的人物简介如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
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
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作品列表:
1、小说类: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2、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
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峻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
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局、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