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期率

合集下载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提出过程1945 年7 月,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中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人民监督”就成为我们党总结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强调。

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的‘第二个答案’。

”2022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

基本内涵“历史周期率”,是指中国历史上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指在党的建设中,必须从严管党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意义作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自律除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是什么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是什么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是什么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

100多年来,党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上的思想精髓,把它们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同党的初心使命、发展经验、执政理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科学答案。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又给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

从窑洞对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越来越深入,答案越来越明确,理论越来越清晰,实践越来越自觉。

在新征程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在新的赶考路上,以创新性实践把科学答案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人民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积累了治国理政的丰富思想智慧。

春秋时期的“臧文仲之叹”就是其中一例。

鲁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秋,宋国连降大雨,洪水泛滥,庄公派遣使前往慰问,宋湣公对来使说道:“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对于宋湣公深刻的自责和自省,鲁国的臧文仲感叹道:“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结合宋湣公的做法,臧文仲从历史中得出禹汤罪己而其浡兴、桀纣罪人而忽亡的治国之道,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执政者若能做到自我反省、自我矫正、以民为本、体恤民生,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会人亡政息。

知古鉴今,是中国治史的悠长传统。

善于思考的智者总能从历史中获得深刻启迪,对当下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跳出治乱兴衰周期律的一个答案

跳出治乱兴衰周期律的一个答案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历史上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

世袭王朝建立初年,都会呈现兴盛局面,但政权稳定时间一长,统治者都会变得自满而骄奢,一个王朝就不断朝着衰落的方向走下去。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

”一、毛泽东同志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一)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早在1944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时就指出,目前,对世界和中国来说,胜利都快要到来了。

那么,如何迎接胜利呢?必须特别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要防止骄傲,二是要打开思想。

11月21日,他在给郭沫若的复信中指出:“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这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

”“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缺点错误,希望随时示知。

”1945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看到作为抗战合作者的国共两党可能在战后爆发冲突,黄炎培等六名身处两党夹缝中的知识分子,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前往延安会见中共领导人,既是为了缓解心中对未来的焦虑,也是试图为经历外敌入侵劫难之后的中国寻找一条正确的出路。

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黄炎培,既为他在延安看到的清新蓬勃的风气感到振奋,也为这种气象能否始终持续产生担忧。

他与毛泽东之间发生了著名的“窑洞对”。

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毛泽东与黄炎培两人推心置腹、纵论古今。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是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是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是1945年7月,党的七大刚刚闭幕,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人应邀到延安考察访问,留下了党史上著名的“窑洞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提到了“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

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就一直面临着内部变质、变色、变味的风险。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瓦解和腐败危险的历史。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员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不断净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肌体等丰富的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和宝贵经验。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自我革命锤炼的。

我们党在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同时,坚持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摆脱自己的疾病,一次次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

我们党在“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中解决了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我们成功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

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是决定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研究述评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研究述评

2020年第4期(总第71期)No. 4 2020 (Serial No. 71)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 率”研究述评◎王星入唐棣宣摘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彬响。

围绕这个重大课题,学界从“历史周期率”的内 涵、表现、发生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优势、逻辑、路径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但从 目前成果来看,仍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周期率”;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62 ( 2020 ) 04-0016-07中共十八大以来,针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 调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受到 学界持续关注。

笔者以中共十八大以来学界较具代表性的论文为样本,展开立体式考察和多维度 梳理,以期把握研究最新动态,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启发。

一、“历史周期率”的内涵、表现及发生原因中共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历史周期率”的内涵、表现及发生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夯实了深化研究的学理基础。

第一,“历史周期率”的内涵。

从封建王朝的更替现象看,杨建国和王丽娜认为,“历史周 期率”就是政权更迭、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

⑴谭浩将“历史周期率”解读为国家治理在路径依赖上的盛衰循环,是王朝更替的周期规律。

⑷从国家政权的衰败根源看,张坤指出,“历史周期收稿日期:2020 -06-2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研究” (17BDJ0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JD710040)和 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抗战时期国统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研究” (17SUJDPYB06)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周期率”的另解:已经成为标准的典故了

“历史周期率”的另解:已经成为标准的典故了

“历史周期率”的另解:已经成为标准的典故了-------------------------------------------------------------------------------- 中国思维网 2007年7月4日阅读数: 95 管中村凯迪网络[被屏蔽广告]对“历史周期率”的另解——试以轻松的笔调叙说一个沉重的话题。

题记:统治只有更好和更糟,更长和更短。

“历史周期率”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标准的典故了。

虽然提出这个问题的黄炎培和应求给解的毛泽东均已作古,但典故本身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和历史意蕴,不仅给人以无限想象,而且直至今日仍然是一个广为谈论的政治话语。

一个特定语汇的强大生命力,恰恰说明它所论事理的恒久性。

典故产生的背景是这样的: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为推动国共合作,毛泽东特邀黄炎培等五位国民参议员赴延安考察访问,并于7月4日下午,请黄炎培等人到家作客。

在一番长谈之后,毛泽东问及黄炎培的考察感想,于是黄炎培诚恳地提出下列问题:“我一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

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

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弱了。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历史周期率”就这样被黄炎培创造出来了。

虽然它主要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直接对未来历史发展的预测,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未来历史的深邃忧虑,不仅令毛泽东深长思之,也令今人喟然叹服。

历史周期率的成因解析及其当代启示

历史周期率的成因解析及其当代启示

14 9 5年 , 炎 培 到 延 安 参 观 时 对 毛 泽 东 黄
说 : 我生六 十 多 年 , 闻 的不 说 , 亲 眼 看 到 “ 耳 所
的, 真所 谓 ‘ 其兴 也 勃 焉 , 亡也 忽 焉 ’ 其 。一 人 ,

家 , 团体 , 地方 , 至一 国 , 一 一 乃 不少 单位 都没 ‘ 政怠宦 成 ’ 的也 有 ,人 亡 政息 ’ ‘ 的也 有 , 求荣 ‘
政府 才 不敢 松 懈 。只有 人 人 起 来 负 责 , 才不 会 人 亡政 息 。 …∽ 中 国共产党 人 正是用 民主 的 ” 理 念来 治党 、 军 、 国 , 最 终摆 脱 了几 千年 治 治 才
来 我 国王朝更 替 中一种 剥 削和压 迫取代 另一种

历 史周 期 率 问题 的 提 出 与 破 解
马克 思唯物 史 观 认 为 , 类 社 会 发 展 的历 人 史是 从 低 级 到高 级 , 必 然 王 国到 自由王 国 的 从
国 以民为本 , 民以 食 为 天 。纵 观 我 国历 代 王朝 的兴衰 沉 浮 , 无不 与 民生 息 息相 关 。民 生 兴隆 , 国运 昌盛 ; 则 民生 凋敝 , 则社稷 危 在旦夕 。
人 民群 起 而 反 抗 的 怪 圈 。 当 时 , 泽 东 回答 : 毛
改革 创新 上 , 能推 动社会 进 步。 因此 , 有坚 才 唯
持改革 与 创 新 , 能 避 免社 会 主 义 中 国 的 “ 才 其 亡也 忽焉 ” 才 能 出现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 , 其
“ 我们 已 经 找 到 新 路 , 们 能 跳 出 这 周 期 率 。 我
第3 3卷
第 6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探索与启示

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探索与启示

特别关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深刻认识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探索及影响,对全面把握百年来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历程和伟大成果,对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是怎样形成的1945年7月,毛泽东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中谈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胸有成竹地给出跳出历史周期率之问的明确答案,绝非偶然,是同他对这一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率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他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还结合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阐明了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具体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周期率
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为推动国共合作,毛泽东特邀黄炎培等五位国民参议员赴延安考察访问,并于7月4日下午,请黄炎培等人到家作客。

在一番长谈之后,毛泽东问及黄炎培的考察感想,于是黄炎培诚恳地提出下列问题:“我一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

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

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弱了。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