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善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善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善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受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心理的影响,应试教育在部分学校很严重,塞知识、压难题、周测月考,试卷资料泛滥成灾,导致很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反智的应试教育逼迫学生抄文选、背范文、跳题海、啃奥赛题。它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总是觉得自己笨,厌学辍学现象严重,这简直是误人子弟,“杀人不见血”(陶行知语)。

《礼记〃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教育学、教学法论著,它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和理论,如教育的作用、目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就是它第一个提出来的,里面有一段话:“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而解;不善问者反此。”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学效果反而加倍好,学生更把功劳归之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学习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有限,学生还会对老师产生怨气。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在应试教育泛滥的学校,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达不到二千多年前《礼记〃学记》提出的要求。主要问题在于缺乏针对学生实际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研究与培训引导,没有让学生成为“善学者”。

本来,学习是一切高级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更是人生发展的第一要务。只有学习型社会,才会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但由于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造成近现代多数中国人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不会自学,更谈不上继承与创新(这就是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的主要原因)。而不善学的人,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对前途发展没有自信心(这也是目前迷信仍会

泛滥的根源)。没有真本事,为了生存,就只能铤而走险,钻制度不健全的空子,利用潜规则,使用不正当手段,山寨造假、强抢豪夺、尔虞我诈,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阻碍社会的发展。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当然也包括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国际21世纪教育研究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求知是第一位的,不会求知,塞再多知识,只是输血、输液,而没有造血功能,没有自主吸收能力。

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百年树人,培养人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善学者,才是培植人才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提出美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而我国先要善学,也包含学创新)。当然也不能忘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有了学习能力,再引导学生见好就学,才能吸收古今中外的文明智慧。学习能力不仅孕育于智育,孕育于德育,也蕴含于体美劳,孕育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每一处细节和事件里。每一门学科对构建人的素质体系,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只要融会贯通,绝对不会学非所用。

既然“善学者师逸而功倍”,确实很重要,那么在多数学生不善学的情况下,老师应怎么办呢?“学习其实很简单,找对方法是关键。”达尔文说:“比知识更有用的是方法。”实际上,比方法跟更重要的是智慧,因为智慧可以创造更多妙法。但如果连自主学习的方法都掌握得不好,谈何智慧?现在除全国公认的“先学后教是高效教学的铁律”,也就是“最好的学是学在老师教之前”外,还有两条铁律,一条是“学会了才有兴趣”,另一条是“最好的教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说在学生尚未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时,必须先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之后,才让学生自学。前段时间,有些学校和老师,曾以学生没有自学的能力和

不会提问不会互动而放弃教学改革的尝试,没有查找不会自学的原因到底是来自学生还是老师。

现在的学生不是不会自学,他们接触的新事物多,比上一代人聪明,如果给他一台电脑,根本不用怎么教就会把游戏玩出很高的水平,怎么能说学生没有自学能力呢?问题是这一代人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不用靠读书学习改变命运,缺少学习的内驱动力和吃苦精神,学习主要凭兴趣,而我们以讲为主的课堂,压难题压作业的学校生活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又没有引导学生懂得自学能力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指导学生自学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难怪学生不会自学不会提问。

每一位教师所使用教学方法的优劣,决定着很多学生、很多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若是看到《夏令营中的较量》里面中日学生的差距,我们还不警醒的话,在培养下一代的“课堂上的较量”,我们可能会一败涂地。但愿热衷于应试教育的领导老师及早猛醒,学习使用科学、高效的教法学法,千万不要去做亡国害族的现代汉奸。

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省时省力科学高效,还必须蹲下身子,研究我们的学生,使教学少走弯路,要研究知识是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进入学生的大脑,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来自《学习的革命》提供的新西兰教学实验数据表明:学生能掌握听到知识的10%,看到知识的15%,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85%,原因是听到看到的知识,只能在大脑中形成浅表记忆,很快就会忘掉。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的知识,印象深刻,进入深层记忆,稍加复习运用就能全部掌握。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善学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动知识直通车,让学生直接接触知识,先读先研,用双色笔划出重点难点,试解练习、习题,找出易错易混易漏点。然后再与同学协作探究,剩下的不能解决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在有计划帮扶几个学困生基础上,把学生反馈的问题逐一收集,对协作探究做得好的小组、学生给予点评激励,最后,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疑难问题探究得清楚明白,透彻理解,自然会在学

生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刻痕,进入深层记忆,达到荀子提出的“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效果,把事物的道理、疑难探究清楚。此外老师还要在学生探不透、想不到的地方予以点拨揭示、画龙点睛,营造知识是学生自己学到手的,方法、规律、道理是在老师引导下悟出来的,学生才能越学越有兴趣、越有自信心,越学越聪明。

当我们把较多的课堂时间,较多的知识的征服空间交还给学生之后,以知识为载体,探究知识的发现、发展、演化过程,通过学、思、悟,悟出方法与道理,把推理的方法学到手,凡事多问个为什么,寻根究底,自然会一理通百理彻,一节课得到过去两三节课的收获,也才能把知识学好用活。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课外时间自主先学,碰到遗忘的知识,回过头来温旧知新,比任何补课都高效。自学方法指导最好从小学抓起,固本强基,但任何年级发现学生缺乏自学的能力与方法都必须及时补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学生会自学,就有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成了善学者。

对于教材中编选的例题、习题,老师要充分利用,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解后反思,引导学生弄清一道题,解决一类题,以一当十,增效减负。在毕业年级,再对考试技巧、答卷策略进行适当的培训,平均分、及格率绝对比应试教育高很多。另外,课堂上还要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课外布置学生寻找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印象,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有用有趣有价值,产生学更多知识、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的强烈欲望。同时通过自学、探究,发现解题、反思、领悟的过程,密集的思维练脑,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开发出大脑潜能,自然而然就能成为善学者、发现者、发明者、创新者。

抓好了素质教育这个核心,随着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国力也能得到全面提高。只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教育战,攻占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 养”的关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 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 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 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 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 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 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 化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 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 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 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 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 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 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 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 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 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 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 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

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 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 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结果该有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 所有的学校都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 了发展空间。这种过度的责任,还推高 了群众择校的热情和对教育不公的不满。?四是学制过度。现在孩子发育提前,结 果该恋爱的时候在读书、在拼高考,等 到上大学了,青春期已经过了,既不爱 读书,也不会谈恋爱了。以人为本就是 该干啥的时候让他干啥。基础教育,十 年足矣。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认为,当前素 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病症, 主要表现为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知而 罔行。 ?知而不行: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篇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现实的社会人、富有人性的人、智慧的人、敢于创新的人。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一个名师、一个特级教师??,但名额有限。我们成不了名师,但我们要努力做普通的好教师,做最优秀的自己。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和主动地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主动发展既是一种个性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 篇二:素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2019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陶宏开教授作为特邀顾问。陶宏开教授的素质教育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但是在会上,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

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从现场来看,确实职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可悲可笑可气!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向东/《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 是“核心素养”还是“胜任力”? 本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素养(competence)“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范畴,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ability)”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OECD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带有明显的社会适应倾向。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创新经济模式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类型要求个体能够应对陌生的挑战性情境,处理复杂多变的任务。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个体要能够对复杂问题做出灵活反应,能够有效沟通和使用技术,能够在团队中工作和创新,持续性地生成新信息、知识或产品。综观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一例外都突出了这一立场。这些框架都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在多元异质社会中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这些素养反映了个体适应21世纪的共同要求。 鉴于上述倾向,有学者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应该采用“胜任力”,而非“核心素养”这一术语;也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社会适应性,而对个人发展关注不够,以“核心素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不够妥当;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未来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高级技能,不能全面涵盖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全部内涵。 如果用于分析和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相关的课程改革趋势,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用来评判此次以“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是机械照搬西方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而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本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素质发展,使学生主体的德性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组织才能、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三条原则,四字方针”的德育目标体系。三条原则是?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德育规律;?承认差异,贯彻因材施教,不一刀切;?注意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四字方针——严、活、高、实。“严”就是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活”就是强调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高”就是要树立先进的理念,树立学习的典型,“实”就是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在德育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学生参与原则,即让学生来参与制订学校德育制度,因为“道德是社会的共识”,制度的基础在于共同“约定”。德育制度要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导向作用,必须征得学生的理解和同意。 第二、发展为主原则。制订德育制度、德育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规范与制度都只是手段。如我们制定的早晚自修纪律管理条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修课的纪律,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逐步养成“不妨碍别人”的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第三、服务生活原则。制度既是从生活中来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对学生来说,德育制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为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未来的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学校所制定的德育制度也是随着学生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而作修改。 融合时代精神,发挥主体优势,提高德育实效。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建立“能本管理”的新理念。所谓“能本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而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德育渗透。德育工作者从以学生的行为管理为主,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的“能本管理”理念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心理调衡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通过“三个自主一个舞台”的途径来培养。三个自主,即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能管的事,让学生自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事,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个舞台”即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本身是一系列互动过程,德育则是对受教育者道德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倾向性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影响,而这种影响力来源于教师,来源于家长,来源于同伴,来源于社会。因此,我校建立了“德育立体工程”,让全体教职员工、家长、社会、同伴来参与德育教育。即首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实践评价学生。其次,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依靠亲情开导学生,最后,开发同伴教育优势,树立榜样感召学生。 学生是德育的主要对象,而班主任使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对象。在培养德育教育青年骨

教育类核心期刊列表

G4教育类核心期刊表研究报告一、统计结果 统计项目检索工具检到条数 涉及 刊数 70%条数 涉及 刊数 被索量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或复印报刊资料索 引总汇与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之和) 157898 3225 110553 449 被摘量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 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重要报刊转摘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文摘 13546 1180 9499 187 被引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博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 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50242 2910 35188 184 他引 量 同被引量46779 2898 32756 199 基金 论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0718 1273 7506 271 WEB 下载 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7428012 4889 12200838 299 二、综合筛选 对统计结果先作隶属度换算,再作加权平均。经过测试和征求专家意见,选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如下: 筛选指标被索 量 被摘 量 被引 量 他引 量 被摘 率 影响因 子 获奖或被重要检 索工具收录 基金论 文比 WEB下 载量 权 重 0.05 0.10 0.18 0.28 0.10 0.20 0.05 0.03 0.01 得到本学科综合隶属度排序表,取排在前面的72种为核心期刊。 三、说明 1. 核心期刊表按教育综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类教育分别列出。 2. 与本类相关的综合性核心期刊见“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研究人员: 吴丽军王春立于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评审专家:安世 全 白海 波 班 华 别敦 荣 蔡国 春 蔡惟 铮 曹 资 曹一 鸣 畅引 婷 陈 明 陈 宁 陈 燕陈秉 公 陈昌 贵 陈海 东 陈金 宝 陈俊 良 陈如 平 陈学 飞 陈振 中 程方 平 邓晓 春 董云 川 杜吉 泽

徐州 素质教育概论_考试及答案 4月10考试 得分 88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 些准确知识。 (A) 素质 (B) 学习 (C) 生活 (D) 成绩 [分值:] 2.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 (A) 社会学习 (B) 个人学习 (C) 集体学习 (D) 自主学习 [分值:] 3.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A) 基础教育 (B) 家庭教育 (C) 学校教育 (D) 社区教育 [分值:] 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A) 学习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5. 素质的(),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 (A) 自然属性 (B) 教育属性 (C) 科学属性 (D) 文化属性 [分值:] 6.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 (B) 工厂 (C) 实验 (D) 社会 [分值:] 7.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 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A) 高等教育 (B) 个性教育 (C) 现实教育 (D) 素质教育 [分值:] 8. 所谓()就是说,每一位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当从事基于对教育规律独到理解的创造性的教 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经过反复检验、完善、定型和升华,就成了超出教育经验层次的教 育模式。

(B) 学有所成 (C) 素质教育 (D) 教有所学 [分值:] 9.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10.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 过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11. ()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 (A) 教学 (B) 成绩 (C) 德育 (D) 思想素质

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 2014年10月21日14:50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3期作者:柳夕浪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作者简介:柳夕浪,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江苏南通226600)。 内容提要: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对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对素养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说明;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理清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层次结构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从195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来,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来,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③),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后来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⑤等。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逻辑轨迹是:教育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时代发展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它就被增加相应的新质,即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对立面,其内涵是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被充实完善的。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进行了素质教育区域性试验与探索,以及学校层面的改革实践,涌现出湖南汨罗、山东烟台、辽宁大连、上海闵行、江苏南通等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⑥,创造出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等等实施素质教育的鲜活经验。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构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开始,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人才培养环节的一系列变革。 然而,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看,都存在着一些困惑或问题。仅就理论层面看,主要是:百科全书、心理学辞典中将素质(predisposition)界定为人生来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此定义的“素质”是不可教的,只能成为教育的必要基础,不能构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在对经典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和加工时,更多的人将其泛化为人的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于是有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既然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就成为同义反复、没有内容、空泛、抽象、不确定的概念”,“道理说不清”⑦。于是,有学者指出,“素质教育”并非是教育术语,而只是一种“教育口号”,它是“主情”的,所唤起的是人们的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浅析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摘要: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战略 Abstrac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our country educates the development to fac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s explicitly and begins to implement “the rely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the strategy; Technical, the economical rapidly expand and society's progress to educates proposes the huge demand. Must acknowledge that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o the state economy, social,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However, only then dares facing the question, we can progress, can follow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step.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o our country, must step the new 50 year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ed journey basically in the n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is talented person's preparation. The question importance causes us to be able not but to go to carefully examine our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he talented person view. At present has reached the consensus in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al circl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has been imperative,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main channel i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oreover must play student's main body role. But, has the massive formalism, the superficial piece of writing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vestigates its reason, I though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lready needs to respect the education reality also to need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educate th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key word: Implement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strategy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从_素质_到_核心素养_关于_培养什么样的人_的进一步追问_柳夕浪

一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的回答。 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式的”呢? 第一,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从195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1]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他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1985年5月,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2]教育如何才能担当起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在关于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抉择中,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来,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87年4月,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 统稿会上指出:“基础教育不能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3]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吸收了教育思想讨论的成果,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第二,它被赋予“中国特色”的内涵。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来,随着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4]),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5]),后来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 —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 [摘要]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对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对素养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说明;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理清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层次结构;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14)03-0005-07 柳夕浪 柳夕浪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226600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 2014年10月21日14:50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3期作者:柳夕浪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19 内容摘要: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对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对素养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说明;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理清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层次结构;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柳夕浪,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江苏南通226600)。 内容提要: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对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对素养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说明;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理清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层次结构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从195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来,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来,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③),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后来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⑤等。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逻辑轨迹是:教育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时代发展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它就被增加相应的新质,即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对立面,其内涵是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被充实完善的。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进行了素质教育区域性试验与探索,以及学校层面的改革实践,涌现出湖南汨罗、山东烟台、辽宁大连、上海闵行、江苏南通等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⑥,创造出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等等实施素质教育的鲜活经验。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构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开始,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人才培养环节的一系列变革。 然而,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看,都存在着一些困惑或问题。仅就理论层面看,主要是:百科全书、心理学辞典中将素质(predisposition)界定为人生来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此定义的“素质”是不可教的,只能成为教育的必要基础,不能构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在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分值:]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早地与成

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 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而言,在现阶段是 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来说,学 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 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校长充当了炊 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角色,把所有事情 都管了,唯独没精力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 把重视教育,简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 学校、建房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 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结果该有 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所有的学校都 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了发展空间。这种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单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单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87(C) 思维和语言 2.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15 (B) 共享 ( 3.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2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学生观 4.()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 力、动手能 和实践能力。9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应试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35(D) 科学文化素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 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 生存需要。60(C)本真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7.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 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236 (C)统一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8.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 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科学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 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203(A)活动课程 10.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 (A)根本法则 (B)基本路径 (C)重要经历 (D)唯一方法 1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 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心理健康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 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B)素质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92(C)素质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 本思路。115 (D)内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6.()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 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191B)个别化教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7.()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 范性精神品质。26 (D) 思想道德素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8.()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B) 经济建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上得以体现。22(B) 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数学学科而言,更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更引起广泛的讨论。研究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学素养是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由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能力与观念等组成。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quality.As far as mathematics is concerned,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especially in the core of mathematics.The topic has aroused extensive discussion.To study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mathematic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Mathematical literacy is the people can use mathematical vision to observe the world,found,put forward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Connotation; 教育一直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探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的宗旨与内涵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分析研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建立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带动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变革。十余年的课改实践,是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阶段,使得课程建设、教材改革、教学创新等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发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

教育类核心期刊列表

教育类核心期刊列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育类核心期刊表研究报告一、统计结果 统计项目检索工具 检到条 数 涉及 刊数 70%条 数 涉及 刊数 被索量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或复印报刊资料索引 总汇与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之和) 1578983225110553449 被摘量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文 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重 要报刊转摘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354611809499187 被引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 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50242291035188184 他引 量 同被引量46779289832756199基金 论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071812737506271 WEB 下载 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889299二、综合筛选 对统计结果先作隶属度换算,再作加权平均。经过测试和征求专家意见,选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如下: 筛选指标被索 量 被摘 量 被引 量 他引 量 被摘 率 影响 因子 获奖或被重要检索 工具收录 基金论 文比 WEB下 载量 权 重 得到本学科综合隶属度排序表,取排在前面的72种为核心期刊。 三、说明 1.核心期刊表按教育综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类教育分别列出。

2.与本类相关的综合性核心期刊见“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研究人员:吴丽军王春立于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评审专家:安世 全 白海 波 班 华 别敦 荣 蔡国 春 蔡惟 铮 曹 资 曹一 鸣 畅引 婷 陈 明 陈 宁 陈 燕陈秉 公 陈昌 贵 陈海 东 陈金 宝 陈俊 良 陈如 平 陈学 飞 陈振 中 程方 平 邓晓 春 董云 川 杜吉 泽段宝 霞 封英 锋 冯 钢 冯 培 冯晓 霞 高 林 高湘 萍 葛宝 臻 龚 放 顾冠 华 顾华 详 顾明 远郭星 华 郭英 剑 韩兆 柱 何齐 宗 何庆 南 何中 市 侯新 杰 胡 珍 胡弼 成 胡建 华 胡壮 麟 黄 翔黄国 文 季素 月 贾晓 波 江若 尘 姜树 卿 蒋宗 礼 金大 陆 金洪 申 靳占 忠 雷亨 顺 黎加 厚 李 宏李 浓 李庆 华 李庆 明 李淑 华 李帅 军 李文 英 李霄 翔 李秀 峰 李振 亭 李正 元 栗洪 武 梁 洁林泳 海 刘 勇 刘电 芝 刘国 瑞 刘瑞 挺 刘世 清 刘维 忠 刘晓 明 刘秀 梅 陆书 环 吕传 汉 骆郁 廷麻彦 坤 马建 青 马树 超 孟凡 丽 孟万 金 穆 岚 倪文 锦 宁 波 牛建 华 潘懋 元 裴娣 娜 彭庆 红朴永 馨 钱晓 蕙 丘维 声 邱柏 生 邱均 平 屈 展 屈林 岩 任淑 华 沈正 华 施铁 如 史秋 衡 舒立 春宋乃 庆 苏彦 捷 孙宏 伟 孙即 霖 孙杰 远 孙名 符 孙雪 洁 陶平 生 王长 新 王极 盛 王建 平 王锦 燧王荣 生 王淑 玉 王孙 禺 王文 彦 王香 婷 王秀 梅 王毓 珣 王运 来 王忠 伟 王重 力 魏印 朝 翁锡 全吴 霓 吴俊 明 武 杰 谢少 华 熊川 武 徐 涵 徐 辉 徐 云 徐光 兴 薛晓 阳 杨 双 杨 雪杨德 广 杨群 祥 杨生 斌 杨淑 珍 杨兴 林 姚本 先 姚利 民 叶浩 生 叶一 舵 易镜 荣 易佑 民 于唯 德余仰 涛 俞启 定 喻 平 张 兵 张 纯 张 华 张 锦 张 俊 张 奇 张安 富 张大 均 张德 伟张澍 军 张天 曦 张学 强 张亚 群 张耀 灿 张振 刚 张志 刚 赵 敏 赵胜 年 郑光 美 郑日 昌 郑晓 齐郑永 廷 周 采 周 兢 周成 林 周建 民 周明 星 朱 喆 朱富 进 朱俊 瑞 朱庆 葆 朱天 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