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_以阜新为例

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_以阜新为例
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_以阜新为例

收稿日期:2010-09-24;修订日期:2011-04-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5030)资助。

作者简介:魏冶(1983-),男,吉林梨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及GIS 应用研究。E-mail :weiy742@nenu.edu.cn 通讯作者:修春亮,教授。E-

mail :xiucl@nenu.edu.cn 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

———以阜新为例

冶1,张

哲2,修春亮

1

(1.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1)摘要:作为煤炭工业城市,阜新市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中,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及演变特征与国内外通常关注的综合性中心城市的案例均有所不同。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第一手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即贫困人口、“体制内”就业人员、(原)矿业人口、私营及个体从业者以及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居民等;利用改进的区位商方法结合GIS 制图,

展示了5个主因子的空间集聚状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体制内”就业人员聚集区、原矿业人口他转移地区、原矿业人口自转移地区(私营及个体从业者聚集区)、待改造棚户区、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区等5类社会区;最后根据这5类社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抽象出了转型中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简化模型。探讨了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认为原矿业人口的转移、铁路的分隔作用、资源开发的阶段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煤炭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问题、职业分化的体制因素等是促使阜新市独特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关

词:煤炭城市;城市转型;社会空间;阜新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1)07-0850-08

在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视角下,社会空间是人

类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社会建构空间,空间诠释社会。研究社会空间对更深层次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指导城市规划实践,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对社会空间的探讨很多,最早以Park 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地理学界社会空间研究的先河,借用生态学原理探讨城市问题,并提出了社会空间结构的三大古典模型,即Burgess 同心圆模型、Hoyt 扇形模型以及Harris 和Ullman 的多核心模型[1]

。20世纪50年代,

Shevky 首次明确提出了城市“社会区”的概念[2]

,后Bell 等人又以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作为实例,对该方面的研究加以推进[3],从此Shevky 和Bell 的研究成为了重要范式。近30

a 来,在经历了研究范式的完善、案例的积累与比较

总结三个阶段之后,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阶段,受结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种族隔离[4,5]

、城市犯罪[6,7]

、城市贫困[8]、性别空间[9]

、城市绅士

[10,11]

等诸多问题都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更多探讨

社会空间形成背后的机制。

中国地理学界和规划界对于社会空间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虞蔚将社会空间研究引入中国

[12]

。此后,地理学领域和规划领域的社

会空间研究正式在国内展开,并逐渐加深、拓展与完善。在研究方法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被最早和普遍使用,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方法,如许学强等人对广州的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13]

以及

冯健等对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14]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

冯健等又通过计算信息熵、

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

间分异的重构特征[15]

,还有宣国富等利用ESDA

方法进行上海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16]

。在研究对象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是研究的热点,

而其他的地区探讨较少,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社会

空间研究还比较缺乏

[12 19]

。本文希望在传承因子生态分析等经典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区

位商分析方法,对处于转型期的阜新市社会空间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补充积累关于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案例。

第31卷第7期2011年07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1No.7July ,2011

1研究区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市区包含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等5个区,2010年市区人口为80万人左右。

作为首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萎缩,阜新市城市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城市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资源的衰竭导致了大量人口下岗,而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带来了城市居民的职业分化,经济的转型迫使部分矿业企业破产或改制,单位制的解体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发生了一定的变迁。处于国家和城市自身双重转型期的阜新市,城市社会空间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正发生着转型。

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受煤炭开采的影响,阜新市区形成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形态(图1)。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位于主城区,清河门区位于主城区西南方向约30km,新邱区位于主城区东北15km 左右。阜新市共有29个街道,由于海州区工人村街道和新邱区中部街道已整体拆迁,最后选定27个街道(东梁街道属于海州区)作为研究区

图1阜新市街道示意图

Fig.1Sketch map of sub-district in Fuxin City

1.2数据收集与整理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是2000年,而阜新市的转

型和城市结构巨变主要发生于2000年以后,为研

究转型中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本研究的数据

采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实现。根据2008年阜

新市人口情况,以街道为单位,采用当面发送、当场

填写的形式发放6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9

份,被调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0.09%,数据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的。

1.3研究方法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阜新市社会空间

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商分析,揭示各主

因子的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划分

社会区类型。为了使区位商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紧

密结合,对传统区位商的公式进行了改进,一方面

对主因子进行了[0,1]标准化处理,避免负值对计

算结果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各因子的权

重,使得计算结果更具科学性。公式如下:

LQ

ij

=

F

ij

/Σn

i=1

F

ij

Σm

j=1

(F

ij

W

ij

)/Σm

j=1

Σn

i=1

(F

ij

W

ij

(1)

式中,LQ

ij

代表第j个主因子在第i个街道的区位

商;F

ij

代表第j个主因子在第i个街道标准化处理

后的主因子得分;W

ij

代表第j个主因子的权重,其

值为因子分析中正交旋转后各主因子的解释方差

百分比;m为主因子总数,n为街道总数。区位商

的值越大表示该主因子的优势越大,主因子所代表

的群体在某一街道的集聚性越明显。当LQ≥1

时,认为集聚性较为明显,当LQ≥1.5时,集聚性

极为明显。利用区位商的方法可以找到某一主因

子的集聚中心与集聚范围,为城市社会空间模式的

建立提供基础。

158

7期魏冶等: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

2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2.1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

首先对2008年的数据矩阵对设定的59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表1,2)。在不做旋转的情况下系统自动提取7个因子,根据其因子特征值的变化,可判断提取5个主因子较为合适,5个主因子的总累计方差可达到62.2%,能够解释全部信息的60%以上。同时为了使因子结构更为清晰,避免某一因子载荷过高的情况,采用正交方法进行旋转,经反复试验得知,在指定提取5个因子,进行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后,因子结构较为清楚,也比较符合阜新市实际情况。

表1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Table1Eigenvalue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主因子序号

未旋转

特征值

解释方差

百分比(%)

解释方差累计

百分比(%)

正交旋转

特征值

解释方差

百分比(%)

解释方差累计

百分比(%)

116.76828.42028.42011.23119.03619.036 28.85615.01043.4309.94216.85235.888 34.6437.86951.2997.14512.11147.999 43.2955.58556.8844.3187.31955.317 53.1605.35762.2414.0856.92462.241 62.8194.77767.018

72.3704.01671.035

2.2阜新市社会空间的主因子

第1主因子:贫困人口。根据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第1主因子所揭示的为阜新市贫困人口的信息。煤矿与关联产业倒闭后,职工及家属直接沦为贫困人口。虽然近年来政府在发展接续产业、促进就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下岗失业人口的规模太大,贫困人口问题仍然是阜新市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第2主因子:“体制内”就业人员。现实中中国城市就业人群存在明显的二元分割,即“体制内”就业与“体制外”就业人员。前者指的是国家机关、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各级事业单位的编制内员工,工作条件好、收入稳定、福利待遇、社会地位较高;与之相对应,后者包括竞争性行业的基层员工、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员工、自主就业人员,劳动强度大、职业不稳定、维持自身利益的话语权较少、社会保障水平低。此前一些文献也有过类似关注[20,21]。显然“体制内”就业人员的特征与第2主因子所反映的信息相吻合,因此将第2主因子命名为“体制内”就业人员。

第3主因子:(原)矿业人口。该因子主要反映(原)矿业人口的信息,既涵盖目前从事矿业的人口,也包括曾经从事过矿业的人口。

第4主因子:私营及个体从业者。该因子主要反映私营及个体从业者的信息。私营及个体经营是阜新市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再就业的自主性,阜新市矿业下岗工人的就业转移方向可分为两种:一种通过自我择业,往往选择第三产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称为自转移;一种是靠政府引导与政策帮扶,实现向煤炭采掘业和现代农业的转移,称为他转移。例如国有煤矿工人下岗后继续在私营煤矿从事生产,属他转移,而从事餐饮等个体经营活动,属自转移。

第5主因子:棚户区与老旧住宅区居民。阜新市棚户区、老旧住宅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棚户区问题尤为严重,其实有面积与列入辽宁省改造计划面积居全省首位。

3主因子的区位商分析

利用公式1计算区位商,并进行GIS空间表达。依据LQ≥1.5,1.5>LQ≥1,LQ<1的标准将各街道分为3个级别,其中LQ≥1.5代表集聚特别明显,1.5>LQ≥1代表较为集聚较为明显,LQ <1则集聚不明显。

3.1第1主因子

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煤矿周边地区,城市边缘区与商业中心地区也有所分布,城南和东梁两个街道区位商最高(图2a)。贫困的根源在于缺少经济来源,因此贫困与就业能力息息相关。阜新贫困人口以50 60岁的人口为主,这部分人群教育水平

258地理科学31卷

表2

主因子载荷矩阵

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matrix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

各主因子的载荷12345性别比性别比-0.1080.146-0.394-0.076-0.222民族构成汉族

0.8030.4990.1640.1650.163少数民族-0.0200.4940.0500.552-0.061年龄构成

20岁以下人口数量0.0490.207-0.3910.234-0.3420 30岁人口数量0.6440.250-0.1350.313-0.11230 40岁人口数量0.0530.7110.1360.277-0.05340 50岁人口数量0.3800.2670.5500.3760.10950 60岁人口数量0.8730.031-0.131-0.0890.13260

岁以上人口数量

0.2100.4810.117-0.2300.507出生地

本市人口数量0.7310.4730.1200.3320.253本省人口数量0.2100.6170.257-0.104-0.064省外人口数量0.4030.0230.004-0.150-0.505户口类型常住户籍人口数量0.7760.4980.1450.2560.168外来人口数量0.2070.5650.1690.096-0.073教育程度

6岁及以上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人口数量0.311-0.2540.4410.0190.6586岁及以上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数量

0.8300.0480.2790.2110.1916岁及以上高中及中专教育程度人口数量0.3870.374-0.0890.319-0.2546岁及以上本科及大专教育程度人口数量0.0240.918-0.1210.014-0.0676

岁及以上研究生教育程度人口数量

-0.0790.176-0.551-0.354-0.144就业状况

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口数量0.1480.799-0.281-0.027-0.155矿业从业者人口数量

0.1650.1050.783-0.0770.017私营或个体从业者人口数量0.2770.101-0.0340.494-0.148离退休人口数量

0.7720.3130.094-0.3350.249待业或无业人口数量0.345-0.1620.1370.2380.660学生人口数量

-0.0050.274-0.5700.073-0.083原矿业从业者现为私营或个体从业者数量0.5380.057-0.3850.3490.242原矿业从业者现为无业人口数量0.1620.2190.7990.1990.040下岗后从事私营或个体人口数量0.1470.211-0.1240.608-0.069下岗后无业人口数量0.4560.100-0.4800.228-0.342农业人口数量

0.049-0.0530.253-0.1140.570矿业从业者数量占所有在岗人口比例-0.018-0.1160.743-0.2610.156矿业下岗人口数量占所有下岗人口比例0.0090.1950.8090.0710.054收入构成

每月收入500元以下人口数量0.5480.0230.4290.5220.233每月收入500 1000元人口数量0.9030.0740.0800.0460.020每月收入1000 2000元人口数量0.4120.6420.211-0.065-0.024每月收入2000 3000元人口数量-0.0510.746-0.1960.0940.208每月收入3000元以上人口数量-0.0790.663-0.3040.4100.138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户数0.5310.5310.2090.334-0.336主干家庭户数0.5510.4130.0280.1750.366联合家庭户数

0.1120.213-0.4470.002-0.323其他家庭结构户数0.6440.2630.1840.0290.591家庭年收入

年收入1万元以下户数0.5930.0660.3370.4740.219年收入1 2万元户数0.767-0.1260.147-0.015-0.063年收入2 5万元户数0.1400.841-0.063-0.0900.189年收入5 8万元户数0.0220.699-0.0250.084-0.171年收入8 12万元户数-0.1350.504-0.4030.1970.070年收入12 15万元户数0.338-0.277-0.4160.110-0.100年收入15万元以上户数

-0.3020.065-0.367-0.150.042家庭中矿业人口数量

无矿业从业者的户数

0.4850.662-0.2650.2940.058家庭中有1名矿业从业者的户数0.546-0.0430.5250.1080.095家庭中有2名矿业从业者的户数0.5310.2210.4310.0170.289家庭中有3名矿业从业者的户数0.2840.3540.477-0.062-0.140家庭中3名以上矿业从业者的户数-0.0510.016-0.035-0.519-0.107住房情况

房屋产权为自有的户数0.7430.6130.0870.1490.153房屋产权为公有的户数-0.1010.1650.0390.5150.124房屋产权为租借的户数

0.202-0.3050.4390.413-0.092住房居住年限在3a 以下的户数0.575-0.0600.364-0.174-0.262住房居住年限在3 10a 的户数0.2340.755-0.0810.406-0.100住房居住年限在10a 以上的户数

0.327

0.164

-0.053

0.169

0.618

3

587期魏冶等: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

图2各主因子区位商空间分布Fig.2Location quotient distribution of factor

较低,特别是从矿业下岗的群体,缺少一技之长,并且年龄较大,缺乏对雇主的吸引力。煤矿周边地区这种状况尤为严重,大量的“40,50,60”人群处于失业状态,受经济条件和邻里生活习惯的影响,仍在环境较差的煤矿周边社区居住。另外贫困人口中还有一部分20 30岁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往往受教育水平较低,缺少稳定的工作。但是精力充沛,获得信息能力相对较强,在就业空间选择上更具灵活性,商业中心西山街道,经济开发区的西苑街道,毗邻车站的站前街道,都是这一群体聚集的地区。动迁会对贫困人口的分布产生影响。部分贫困人口由于棚户区改造政策,整个社区动迁到新址,如中苑就有多个由矿区整体迁入的社区。3.2第2主因子

第2主因子即“体制内”就业人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区位商较高的街道都分布在铁路北部,显示了与煤矿的空间负相关特征(图2b)。

LQ≥1.5的街道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区位商较高的街道在空间上邻接,形成了紧密的团块结构。这些街道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中,城市基础设也相对完善,其中华东为新兴产业园区,学苑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所在地,这一区域是“体制内”就业人群的主要聚居区。

3.3第3主因子

第3主因子即(原)矿业人口区位商较高的街道主要分布在铁路南部与飞地城区(图2c)。铁路北部华东、东苑、红树等3个街道的区位商也很高,这与阜新市实行的“退二进一”(即退出传统资源性产业,进入以现代化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产业转型战略密切相关。阜新市为解决矿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在主城区东北部建立了一批农业园区,引导部分下岗失业工人向现代农业转移,后又成立了辽宁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集中了大量的原矿业人口。另外,红树街道是矿业人口向城市中心区扩散的主要通道,原矿业人口也有较多的分布。

3.4第4主因子

第4主因子即私营及个体从业者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外围和飞地城区的边缘区,及部分矿区(图2d),说明阜新市私营及个体从业者的空间分布是经济转型与资源枯竭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私营及个体从业者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明晰,但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以区位商最高的几个街道为例,河北街道毗邻商业中心西山街道,为区级中心,住房改革还不完善,是传统私营及个体从业者的聚集场所。平西与新北街道原为矿业附属家属区,资源枯竭引起的矿业下岗人口较多,下岗后多从事个体经营;北苑街道原国有企业较多,国有企业倒闭和改制的下岗人口较多,个体经营队伍中吸收了大量的国企下岗员工。

3.5第5主因子

第5主因子反映棚户区与老旧住宅区居民两个要素的信息,他们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及教育程度上都具有一致性,只是房屋质量与空间分布位置有所不同。棚户区主要分布在铁路南部以及飞地城区等矿区,老旧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铁北(图2e)。

458地理科学31卷

4社会区类型与社会空间结构简化模式

基于各主因子的区位商,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进行阜新市社会区类型的划分。在具体方法上,采用最大距离法为聚簇准则、平方欧氏距离作

为距离测度方法,

最后得到树状聚类图。经试验与对比,判断阜新市社会区分为5类比较合适。再计算各类社会区每一个主因子区位商的算术平均值

(表3),结合区位商均值较大的主因子与空间分布特征对社会区进行命名。

第1类社会区包括学苑、新兴、西山、和平与西阜新等5个街道,主要解释因子为第2主因子,可

命名为“体制内”就业人员聚集区。第2类社会区包括华东、红树、艾友与北部等4个街道,主要解释因子为第3主因子,他转移人口较多,因此,将该社会区命名为原矿业人口他转移地区。

第3类社会区包括北苑、东苑、中苑、河北、西苑、站前、平西、孙家湾与街基等9个街道,主要解释因子为第4主因子,该社会区命名为私营及个体从业者聚集区。次要解释因子为第3主因子,说

表3

各社会区类型主因子区位商的算术平均值

Table 3

Mean value of location quotient of factors according to type of social area

第1主因子第2主因子

第3主因子第4主因子第5主因子第一类0.5461.8620.4640.9371.198第二类0.7491.3201.4910.3770.489第三类0.9790.8101.0221.6180.626第四类0.8200.4041.0000.7261.424第五类

3.365

0.112

0.000

0.661

0.416

明在私营及个体从业者群体中,矿业下岗再就业人口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从原矿业人口的转移方向角度看,该社会区又可命名为原矿业人口自转移地区。

第4类社会区包括五龙、煤海、高德、清河、六台、

新北、南部与东梁等8个街道,主要解释因子为第5主因子,该社会区命名为待改造棚户区。第5类社会区只包括城南街道,主要解释因子为第1主因子,而且区位商值极高,表明城南街道是阜新市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该社会区命名为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区。

基于5类社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抽象出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简化模式(图3)

I.“体制内”就业人员聚集区,II.原矿业人口他转移地区,III.原矿业人口自转移地区(私营及个体从业者聚集区),

IV.待改造棚户区,V.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区

图3

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简化模式

Fig.3

Simplified mode of social space in Fuxin City

5

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机理

5.1

原矿业人口的转移

5类社会区的形成都与原矿业人口的转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原矿业人口的转移方向有3个,包括向农业科技园区与可开采矿区他转移、向城市边缘区自转移与留守棚户区,分别对应图3中的II 、

III 、IV 类地区。第V 类社会区实际上是第IV 类社会区中的一部分,位于煤矿周边的棚户区、距市中心远、就业机会少,因此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第I 类社会区主要位于市中心,居住成本高,是原矿业人口最少的地区。

5.2铁路的分隔作用

在主城区铁路是一条明显的界限,铁路南北社

会空间性质差异很大,“体制内”就业人员聚集区、原矿业人口的自转移与他转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铁

路北部;待改造棚户区主要位于铁路南部。铁路北

部的居住条件、

收入水平明显高于铁路南部,就业机会也多于铁路南部。

5.3资源开发的阶段性因素

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飞地城区是煤炭城市的重

要特征之一,

新邱与清河门是阜新市较大的两个飞地城区。二者因分处不同开发阶段,

社会空间结构有所不同。新邱区煤矿资源已枯竭,矿业下岗工人只能多渠道选择再就业,因此社会空间结构相对复

5

587期魏冶等: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

杂,包含他转移地区、自转移地区与待改造棚户区三种形式;而清河门区煤矿仍保持一定生产能力,仍能满足部分就业需求,转向私营及个体从业者的人口较少,因此社会空间结构中只包含他转移地区与待改造棚户区两种形式,代表了煤炭资源枯竭前后的两种社会空间结构特征。

5.4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2002年阜新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出台大量政策加快阜新市的经济转型,如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阜新市的经济转型,也对阜新市社会空间的转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阜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有效带动了城市发展,调整了城市布局,促使了工业向城市了西北方向集聚、农业向东北方向集聚,产业的转移必然带动人口的流动,而人口的流动又必然导致社会空间的变化。

5.5煤炭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问题

阜新市矿井密布、大小煤矿众多,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许多煤矿已经闭坑,遗留下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地表塌陷问题尤为严重,对社会空间影响深刻。例如毗邻海州露天矿的工人村街道,在建国初期曾经是人口众多、矿业人口密集的较大型街道,是典型的矿工家属区,2008年该街道已成为沉陷区,被列为棚户区改造重点区域,原有居民搬迁殆尽。这种整个街道的整体迁移对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影响巨大。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屋制度改革使得居民选择居住空间的自由度提高,生态环境的好坏成为了选择的重要条件,在经济条件允许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矿区,接近水面绿地的位置居住,也对社会空间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5.6职业分化的体制因素

阜新市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社会职业种类相对单一,而转化过程中新型经济组织的产生和产业结构的完善导致了大量新兴职业的产生,推动了居民的职业分化。阜新市职业分化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导致“体制外”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体制外”就业人员。另外煤矿资源枯竭与体制的改变造成了下岗职工增多和失业人群的扩大,形成了庞大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贫富分化与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城市居民对空间的选择上有不同的选择标准,这种选择也带来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化。

6结语

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区位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模型抽象等方法,对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形成机理。文章为煤炭城市在转型期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补充了案例,为以人为本的煤炭城市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职业空间在阜新市社会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收入空间与居住空间等其他要素,下一步将会专门针对职业空间进行研究,从而对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有更深刻的认识。目前研究的困难在于数据缺乏,无论是地理单元的详细程度还是样本的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已陆续发布,之后结合这一数据,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层次将大大提高。另外本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只是阜新市社会空间的一个时间断面,随着煤炭资源性城市转型的深入,社会空间还会继续变化,因此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致谢:特别感谢刘大千、程林、孙平军、吴玮、于嘉、陈媛、高瑞等同学在调查问卷工作中的辛勤劳动。

参考文献:

[1]Jackson P.Social geography:Convergence and compromise[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6,20(2):93-102.

[2]Shevky Eshref,Williams Marilyn.The Social Areas of Los An-geles[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

nia Press,1949.

[3]Bell Wendell.Economic,family,and ethnic status:An empirical tes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55,20(1):45-52.[4]Arun Peter Lo Bo,Ronald J O Flores,Joseph J Salvo.The impact of Hispanic growth on the racial/ethnic composition of New York

City neighborhoods[J].Urban Affairs Review,2002,37(5):

703-727.

[5]Ian Gordon,Vassilis Monastiriotis.Urban size,spatial segrega-tion and inequality in educational outcomes[J].Urban Studies,

2006,43(1):213-236.

[6]Meagan E Cahill,Gordon F Mulligan.The determinants of crime in Tucson,Arizona[J].Urban Geography,2003,24(7):582-610.[7]Martin A Andresen.Location quotients,ambient populations and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crime in Vancouver,Canada[J].Environ-

ment and Planning A,2007,39(10):2423-2444.

[8]John F McDonald.The de-concentration of poverty in Chicago:1990 2000[J].Urban Studies,2004,41(11):2119-2137.[9]James E Randall,Gilles Viand.A gender-sensitive urban facto-rial ecology:Male,female,grouped and gendered social spaces in

Saskatoon[J].Urban Geography,1994,15(8):741-777.

658地理科学31卷

[10]John Meligrana ,Andrejs Skaburskis.Extent ,location and pro-files of continuing gentrification in Canadian metropolitan areas ,1981-2001[J ].Urban Studies ,2005,42(9):1569-1592.[11]Heidkamp C Patrick ,Susan Lucas.Finding the gentrification

frontier using census data The case of Portland ,Maine [J ].Ur-ban Geography ,2006,27(2):101-125.[12]虞

蔚.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与规划[J ].城市规划,1986,10(6):25 28.

[13]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

分析[J ].地理学报,1989,44(4):385 396.[14]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 2000)[J ].地理研究,2003,22(4):465 483.[15]冯

健,周一星.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J ].地理

学报,

2008,63(8):829 844.[16]宣国富,徐建刚,赵

静.基于ESDA 的城市社会空间研

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10,30(1):22 29.

[17]顾朝林,王法辉,刘贵利.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J ].地理

学报,

2003,58(6):917 926.[18]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

异—

——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 ].城市规划,2004,28(6):60 67.

[19]魏立华,闫小培.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

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1):67 72.[20]李

萍,刘

灿.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J ]

.经济学家,

1996,6:18 22.[21]仇方道.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Social Space Structure of Coal City in Transition :

A Case Study of Fuxin City ,China

WEI Ye 1,ZHANG Zhe 2,XIU Chun-Liang 1

(1.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China ;

2.Institut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1,China )

Abstract :Fuxi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is a coal industrial city ,which i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Its social space has some different characters from other cities.Therefore ,the study on social space structure of Fuxin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In the research proces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get the first-hand data.Factor analysis ,location quoti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social space structure of Fuxin.The main analysis process contains 3parts :First ,5principal factors of social space in Fuxin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including :1)the poor ,2)the "in system"em-ployees ,3)the former mining workers ,4)the private and individual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5)people living in old residential quarters and shantytown.Second ,improved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each factor with the help of GIS mapping.It wa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5factors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obviously.Third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ivide the social areas.The whole Fuxin contained 5social areas ,namely ,1)the “in system ”employees community ,2)the “oth-ers-transition ”former mining workers community ,3)the “self-transition ”former mining workers community (namely the private and individual practitioners community ),4)shantytown to reconstruct and 5)the poor con-centration area.In addition ,a simplified model of social space structure was abs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ocial areas.Easy to see from the model ,almost all the social areas have som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former mining workers ,and the railway is a clear dividing line.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space structure of Fuxin ,considering that the transition of the former mining workers ,separation of the railway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ge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resources-ex-hausted cities ,speci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coal cities ,as well as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voca-tional differentiation promoted the unique social space structure of Fuxin.Especially ,the transition of the former mining work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Key Words :coal city ;urban transition ;social space ;Fuxin

7

587期魏冶等: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阜新大商新玛特购物中心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调查主要说明 一、引言 如今在各大中小城市大型购物广场随处可见。这些零售企业在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同时。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消费习惯,大型超市在中国方兴未艾,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各个摩拳擦掌,竞争已经全面展开。而至今当国际巨头还没有进驻我市,但也给本土企业带来很大压力。本报告目的在于了解市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企业存在经营管理的问题,使管理者能够做出更好的策略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商场简介 新玛特,是英文“NEW-MART”的汉译,是大商集团的新商号,是当今零售业最新业态、最新技术、最新手段和最高境界集成之后的重新再造,也是大商集团步入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性商号,具有浓厚SHOPPINGMALL色彩,面积一般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业态丰富、功能齐全,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休闲服务。目前,大商集团已在大连、沈阳、大庆、郑州等地开设了31家新玛特店。 大商集团阜新新玛特购物中心位于解放大街56号,阜新解放大街商圈,总营业面积3.8万平方米,经营品种50000余种。包括男装,女装,休闲服,童装,床上用品,手表,办公用品,化妆品,首饰,家用电器,玩具等。由大商集团投资9000万元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装修改造和筹备,拥有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阜新第一部平板电梯以及观光梯、扶梯、货梯近30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照明体系,购物环境达到国内一级店铺水平。是辽西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牌最优、功能最全,集流行百货、超市大卖场、大商电器专卖店、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中心。阜新新玛特市场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市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企业存在经营管理的问题,使管理者能够做出更好的策略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方法 问卷调查,面谈,街访,官方网站资料 五、调查内容 了解市内人民消费习惯及消费观念,掌握消费者对新玛特购物中心在环境,商场布局,服务,产品种类等各方面的评价。 六、附表调查表 第二部分市场营销环境调查报告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顾客情况 1.顾客的性别构成。

八年级地理阜新的地理概况

八年级地理可爱的阜新 阜新的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及面积:阜新市系辽宁省所辖市之一,位于辽宁省的西部,与省会沈阳市直线距离147.5千米。范围在西起化石戈乡的牤牛河畔,与朝阳市接壤,东到大四家子乡,与沈阳毗连;南起清河门区清河与细河交汇处与锦州和沈阳市的新民市相邻;北到阿尔乡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阜锦、阜沈高速公路横贯阜新。 全市面积10355平方千米,东西长170千米,宽84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498.8平方千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面积为6235.5平方千米,彰武县的面积为363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阜新市有5个辖区、两个县。分别是:海州区、太平区、新邱区、细河区、清河门区。两个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设21个镇政府、15个乡政府。彰武县设8个镇政府,17个乡政府。全市共辖35个镇,32个乡。阜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与彰武县以绕阳河为界,河东为彰武县,河西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人口与民族:据2001年全市人口总数为1,925,736人。人口密度为186人/平方千米,市辖区人口密度1,560人/平方千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口密度为117人/平方千米,彰武县人口密度为113人/平方千米。 阜新靠近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属蒙汉杂居地区,除汉族外还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7%。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其他比较少的民族藏族、高山族等只有一二个人。 少数民族分布情况:蒙古族人口的70%以上聚居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满族和锡伯族人口60%以上聚居在彰武县境内;回族人口80%以上聚居在清河门区和海州区。 阜新的自然环境 地形:阜新地处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的过渡带上。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山地丘陵盆地区;东部绕柳平原区;东北部风沙丘陵地貌区。三类地形大致是三山四丘,一盆一沙一平原。 西部山地丘陵盆地区:本区大致位于满堂红与苍土一线以西。位于八家子乡境风的乌兰木图山,海拔831.4米,是本区的最高峰。其次是本区西部的大青山海拔819.7米,是仅次于乌兰木图山的第二高峰。 斜贯本区东南部的主要山脉,是东北名山之一的医巫闾山。东北—西南走向。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7个

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7个,县级市31个,占全国 城市总数660个的7.27%,城市数量仅次于广东省(52个)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人口2561.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8.12%。其中市辖区人口达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9个,分别是烟台、潍坊、临沂、泰安、日照、济宁、莱芜、聊城和菏泽;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4个。市辖区人口增长较快的有潍坊、威海、菏泽、德州、济南,分别比上年增长4.33%、3.25%、2.46%、2.25%、2.21% 寿光人口108万 5广饶,维坊,寒亭,青州,昌乐 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 辽宁省共有14个地级市,它们包括的县级市分别是 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 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 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县盘山县 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 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葫芦岛市:龙港区连山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 以和为主,还有朝鲜、回、满、、、等。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乌兰浩特、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教案1

必修2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主备课人:黄志友 一、【教学构思】 结合课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 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重点]: 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难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法、归纳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讲授过程】 导入:人口最集中的场所就是城市,而城市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本单元即学习城市,主要介绍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即乡村聚落转变为城市聚落的过程)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要素:商业网点,人口分布、工厂、医院、行政部门等等。 它些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工厂一般不会与大商场在一起。城市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小区,这些小区有规律的结合,从而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例:城市中心,交通发达,大商场,大银行,大型娱乐设施特别多,形成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而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又依据其不同要素组合形成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八方面: [阅读城市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 [问题]各分区的位置、特点和交通状况有何不同 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1、中心商务区:CBD 位置:城市中心部位 特点:1、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区明显 2、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阜新十大特产

阜新十大特产 地 推荐1 彰武县种植花生历史由来已久,资源优势明显。彰武县多半土地为沙质土壤,适合于花生种植,白沙、唐油、阜花等优势品种在该县已种植多年,质量上乘,具备出口创汇能力。自2010年彰武县把花生确定为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来,经过两年努力,产业发展迅速,初具规模。2010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85万亩,花生产量达2.8亿公斤。今年花生种植面积为100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5%,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总产量比去年略低,但仍将超过2.5亿公斤,总产值9亿元左右,全县农民仅从花生一项人均纯收入就可增加4500元。彰武花生辽宁彰武县绿色食品协会彰武县彰武镇、哈尔套镇、章古台镇、五峰镇、冯家镇、后新秋镇、东六镇、阿尔乡镇、苇子沟乡、二道河子乡、西六家子乡、两家子乡、双庙乡、平安乡、满堂红乡、四堡子乡、丰田乡、大德乡、大冷乡、前福兴地乡、兴隆堡乡、兴隆山乡、大四乡、四合城乡2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3′00……[详细]

地 推荐2 化石各小米是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各乡的特产。化石各小米分为白、黄两种,米质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化1小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化石各乡地处阜蒙县西北部的丘陵地区,土壤和气候资源都非常适合杂粮生产,尤其是谷子,不仅长势好,而且碾出的米色泽好、做出的饭味道香甜无污染,所以化1的小米一直成为粮食经纪人的抢手货。自康熙二十一年起,这种小米即被御赐为清朝宫廷贡米。独特的地理、土壤、水质、气候环境,造就了这种贡米与众不同的特殊风味。由于其生产在纯天然、无污染的山区,其营养十分丰富,蛋白质、赖氨酸、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和钾、钠、钙、锰、铁、镁、锌、磷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一般小米。近几年,阜蒙县化石各乡小米畅销省内外,成了城市居民餐桌上的“香饽饽”。昔日不起眼的谷子现价卖到2元钱一公斤,经过精加工后的小米在超市上销售价每公斤卖到9.2元,而且深受消费者欢迎。201……[详细]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城市空间结构

材料五: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经济因 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方法; 掌握分析城市功能区成因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理解四大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学习思路: 为什么分→怎么划分→影响因素→如何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⒉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其中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重点兼难点。 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播放歌曲《家住临沂》展示大美临沂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导入新课:读教材P44图2-3-1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回答: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同时思考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 教师总结:在这些功能区中,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区。)

间 个 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住宅区集中成片;是城市中最基本,用地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呈片状或带状;一般分布在市区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读图思考) 商业区大多呈团块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展示上海中心商务区图片,阅读第46页“知识窗”结合视频回答:1、“中心商务区”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点? 提示: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北京市空间结构分析

北京市空间结构分析 这次的北京之行让我收获颇多,特别是城市规划展上的北京总体规划让我眼前一亮,不禁仔细阅读起来。提起北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一环二环直至六环,很明显,这种“单中心”“摊大饼”的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在最近的总体规划(2004——2020)中,北京做出了巨大的空间结构调整,启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模式,希望能疏解北京市中心的人口压力,通过调整部分职能和实施旧城的有机更新,积极引导人口向边缘集团和新城转移。 然而,在2011年的今天看来,这套总体规划并不成功。在上个月召开的“北京市人口与产业发展规律及规划对策问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透露就说,2013年北京市将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局给出的理由是:总体规划到2020年实现的两大最主要指标——人口总量和人均GDP已经突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了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的目标,2009年已经达到。但是我想除了人口规模的突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已经突破才造成今日的重新编制。 对于这样的事情,对于规划者来说实在值得深思,那么,首先来看看当前的北京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的空间结构。

现在的“两轴两带多中心”模式,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了大的调整,改变原来“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来解决中心城过度聚集带来的诸多问题。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旨在完善传统城市中轴线与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保障首都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发挥。两带:指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疏导新北京产业发展方向;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生态带”,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

阜新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汇报材料

阜新市重大项目情况材料 一、国发[2014]28号文件第一批重大项目 (一)京沈客专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建设实施,阜新市主要负责京沈客专阜新段的征地拆迁及项目开工前各项配套工作。京沈客专在阜新境内长90.6公里,西从阜蒙县紫都台镇进入,经七家子镇、佛寺镇、王府镇,细河区四合镇,阜蒙县阜新镇,新邱区长营子镇,阜蒙县沙拉镇、大巴镇、苍土乡,从十家子镇引出。新建乌兰木图站和阜新站两座车站。 2014年7月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该项目阜新段站前工程划分四个标段,投资总额约62亿元,截止2014年年底完成13.2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目前,京沈客专阜新站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已完成评审,铁三院设计方案获选。地下管线和道路改移工作正有序进行。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阜新市全程提供跟踪服务,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辽西北供水工程项目 辽西北供水工程由省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沿线向铁岭、沈阳、阜新、朝阳和锦州五市供水。工程年引水量24亿立方米,引水线路长597.5公里,途经阜新市线路总长112.5公里。其中:

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全面开工建设,目前输水隧洞和输水管线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加压泵站两座,阜新段输水管线51.7公里,计划今年8月各市启动征地动迁工作,10月开工建设,2017年10月建成通水。 (三)棚户区改造项目 2014年阜新市城市棚户区改造3.2万套,21片小区,总投资61.5亿元。目前,阜新市201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2.1万套,建成1.5万套,完成投资21.9亿元。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建设2835套,正在开展拆迁、前期手续及融资等工作。 二、国发[2014]28号文件第二批重大项目 (一)阜盘铁路工程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阜盘铁路位于辽宁省西部,经由阜新市、锦州市和盘锦市,线路起于巴新线沙扎兰站,经佛爷岭、石家沟、北镇,红旗、薛家铺、盘锦疏港铁路的小胡站终到盘锦市荣兴港区,线路全长约176公里,铁路等级为国铁Ⅱ级,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67亿元。阜盘铁路业主单位为东亚阜盘铁路有限公司。 2、项目进展情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第16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第16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选择题 (2018·南宁模拟)我国某特大城市住宅空间外移,市中心区的人口向外迁移,城郊区县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地区落差缩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形成许多生活社区。下图为该特大城市住宅租赁价格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恶化,交通拥堵 B.市中心就业困难,收入低 C.市中心住宅区全部外迁 D.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调整 2.古北社区的区位特征是( )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B.距市中心近,环境优美 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D.靠近高新工业区,付租能力强 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区的中心商务区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充分发挥中心商务区功能,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旧城改造,住宅区、工业区外迁,导致人口外迁。第2题,从住宅租赁价格等值线数值来看,古北社区为高级住宅区,其区位特征应该为环境优美;由图可知,该社区位于市中心附近。 答案:1.D 2.B 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 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C.气候温暖湿润 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 4.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 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 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 解析:第3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图中铁路沿线城镇带必然也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第4题,城镇等级越高,则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越全面,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城镇等级越低,则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答案:3.A 4.C (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5.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阜新地域文化的背景、成因与特色研究报告

阜新地域文化的背景、成因与特色研究报告 王紫晨崔英芬吴羡虹郭靖华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可定义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指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科学技术、风俗习惯、教育、法律等。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是指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的基本属性:一是独特性。任何文化都是地域性的知识体系,只是不同的文化涵盖的范围不同。二是传统性。文化是历史性的产物,文化的形成源于人类长久的发展和积累。三是多元性。地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等都不是完全同质的。四是界限的模糊性。地域文化和区域文化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域文化的界限是清晰的,而地域文化的界限是模糊的,要想精确地标出具体的地域文化边界是不容易的。五是

行政区划的限定性。虽然有的地域文化的地域是以自然实体为基础的,如泰山文化,但一般地域文化的地域都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如山东地域文化,从特定意义上讲,有的时候一种政治实体就是一个文化体系。 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性条件。 一、阜新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即地域文化的地理背景,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着自然提供给他的条件,进行他的文明建构,展开他的文化历程。在中国这个辽阔的疆域上,正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诸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了解一个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产生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如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二是人文地理环境,如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 1、地理位置阜新地域东与沈阳市的康平、法库两县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6)07-0041-04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王晓燕 〔摘 要〕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机制;银川市〔中图分类号〕 T U984;F71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晓燕(197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 〔收稿日期〕 2006-03-13〔修回日期〕 2006-06-26 一  银川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1.古代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旧城),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 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四周湖沼星罗棋布。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成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城郭。城市平面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至明代,城市规模扩大,但城市空间形态基本未变。 2.清乾隆年间形成新、旧双城空间格局 清雍正年间,设镇守总兵驻扎宁夏府,并于府城外东北五公里处筑“宁夏满营”。乾隆三年,宁夏遭遇八级大地震,府城、满城均遭毁灭性破坏。乾隆五到六年,修复府城,城市空间形态未发生大的变化。 满城移建于府城西15里,即“新城满营” (今银川新城)。至此,新旧双城空间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 3.计划经济时代“哑铃状”城市形态 1958年包兰铁路修建,火车站选址在新城西 侧。另外考虑到旧城所在地带为地震断裂带,周围均为灌溉良田;而城市以西的新城周围地区多为荒地,具有很大的用地潜力,所以在包兰铁路以西建设了“新市区”,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强化了新、旧两片城区的空间格局。但是,由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城市整体功能比较弱,建设规模有限,因此城市基本上是在东西两片的基础上发展,是一种大范围的分散与小片区的集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4.改革开放后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较快的阶段,城市形态上逐步走向带状组团结构。迈入新世纪后,银川市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进行了行政区划大调整,撤销了原老城区、郊区、新城区,从东至西成立了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银川市城市规  总第135期 城市问题2006年第7期

武汉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武汉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0引言 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发展进程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1],其规律可以归结为近代主要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模式,社会分化和隔离严重;现代(50~80年代)分异特征绝对减弱,当代(80年代~)社会分异再度出现导致社会空间重构。由于城市因各自的地理区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历史、交通、产业发展等不同因素,城市的社会空间分异都拥有各自的区别和特征。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首位大城市,西汉时开始建制,近代成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和对外通商口岸,曾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并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三足鼎立”的城市结构,使武汉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 1 相关概念辨析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场所,是一个庞 大、复杂的综合体,也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和产物。城市空间由居民、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以及物质实体空间组成,即是由物质 实体空间和社会空间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2]。城市空间结构是以一套组织规则,连接城市形态和子系统内部的行为和相互作用,并将这些子系统连接成一个城市系统,其中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地域内个体城市要素(如建筑、土地利用、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公众机构等)的空间形式和安排[3]。城市空间结构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地域内部各种空间的状态,城市空间结构包括经济空间结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等。 1.2城市社会空间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空间是由城市生活中的人们的行为、 目的、场所构成的多样的城市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城市社会空间的最小单位为家庭,通常包括邻里、社区和社会区3个层次,以社会区为主。其中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社区是由若干个邻里单位构成的,指占据一定区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中有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相应的社区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同时具有特定的文化、生活方式,是以日常生活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区同工厂、住宅、学校、商店等一起位于一定的地域 收稿日期:2007-12-31;修订日期:2008-04-11. 作者简介:刘苏衡(1978-),女,湖北省武汉市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方向的研究. 刘苏衡1,张力民2 (1.中南民族大学 工商学院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223;2.湖北省统计局,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较之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归纳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武汉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态、结构以及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武汉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机制,揭示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希望能对武汉营造新的城市面貌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社会空间结构;空间演变;武汉市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852(2008)03-0084-04 Vol.20No.3May,2008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GEOGRAPHICENVIRONMENTRESEARCH 第20卷第3期2008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