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制造流程培训
IC设计流程讲义

IC设计流程讲义一、需求分析阶段1.1确定设计目标:分析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和竞争对手,制定设计目标和产品规格。
1.2系统设计:进行整体框架设计,确定电路模块、功能和性能要求。
二、电路设计阶段2.1构建电路原理图: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电路原理图的构建。
2.2元器件选型与电路仿真: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使用仿真软件进行设计验证,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2.3PCB设计:将原理图转化为PCB布局,进行连线、布局和分层,以满足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要求。
三、FPGA/PLD编程3.1确定FPGA/PLD器件:根据电路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FPGA/PLD器件。
3.2编写逻辑代码:使用HDL语言编写逻辑代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验证和仿真。
3.3生成配置文件:将逻辑代码转化为配置文件,用于配置FPGA/PLD器件。
四、芯片设计阶段4.1 RTL设计:根据需求进行芯片的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设计,使用HDL语言编写RTL描述文件。
4.2验证与仿真:使用仿真软件验证RTL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4.3综合:将RTL设计综合为门级电路网表,实现逻辑综合。
4.4时序约束:根据设计要求,给出时序约束条件,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4.5物理设计:进行逻辑综合优化、块布局、逻辑隔离、稳定布局、布线等物理布局设计。
4.6特殊电路设计:对于特殊电路,如有模电路、高速接口等,进行特殊电路设计和模拟仿真。
4.7时序收敛:进行时序收敛和时序优化,使电路满足时序约束条件。
4.8静态时序分析:针对电路的时序性能进行静态时序分析和优化。
4.9DRC验证:通过设计规则检查(DRC)确保电路满足制造工艺的要求。
4.10LVS验证:使用版图与电路图进行电路验证(LVS)。
4.11产生GDSII文件:生成GDSII文件,用于芯片制造。
五、片上系统设计与集成5.1IP选择与集成: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IP核进行集成和验证。
5.2进行系统级仿真:对整个芯片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包括功能验证、性能验证、稳定性验证等。
IC设计与制造流程

IC设计与制造流程1.前端设计阶段:在IC设计流程的前端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需求和规格书制定电路架构,并进行逻辑设计。
首先,设计师分析需求和功能要求,确定所需的电路类型和规模,并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逻辑设计。
在逻辑设计完成后,设计师使用设计综合工具将逻辑设计转换为等效的网表描述。
然后,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对电路进行逻辑综合和优化,通常使用逻辑综合工具来将逻辑描述转化为逻辑门级的描述。
在逻辑综合之后,设计师进行布线规划和时序分析,以确保电路满足性能要求。
2.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实现的过程。
物理设计包括库元件的选择与配置、版图设计、布局布线等步骤。
首先,根据设计需求,设计师选择和配置合适的库元件,这些元件包括逻辑门、存储器单元和标准单元等。
库元件的选择与配置对电路的面积、功耗和性能都有着重要影响。
接下来,设计师进行版图设计。
版图设计是将逻辑电路布局在芯片表面的过程,其中包括将电路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子模块,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
然后,设计师进行布局布线。
布局是指将版图中的逻辑电路转换为实际的物理结构,确定每个元件的位置和大小。
布线是将元件之间的连线进行规划和优化,以满足电路的性能要求。
3.验证与测试阶段:在IC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电路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
验证过程涉及功能验证、仿真和电路级测试。
功能验证主要通过对设计规格进行一系列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功能和逻辑正确。
仿真是通过使用相应的仿真工具对电路的行为进行模拟和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电路级测试是指对制造的芯片进行测试,以确保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测试通常包括功能测试、时序测试、功耗测试等。
4.生产制造阶段:在经过验证和测试后,需要进行芯片的生产制造。
生产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掩膜制作、晶圆加工、封装和测试等步骤。
首先,掩膜制作是将版图转化为掩膜,掩膜是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化到硅晶圆上的工具。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IC(集成电路)是由多个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组成的电路,采用一种特定的制造技术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封装紧密的芯片。
IC基础知识涉及到IC的分类、原理、封装等方面,而IC的制造工艺流程则包括晶圆制备、光刻、扩散、制备、封装等多个步骤。
一、IC的基础知识1. IC的分类:IC按用途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按制造工艺可分为Bipolar IC和MOS IC;按封装方式可分为单片封装和双片封装等。
2.IC的原理:IC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通过它们的组合和连接形成各种电路,实现不同的功能。
3.IC的封装:IC芯片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即将芯片连接到载体上,并保护和封闭,以便与外界连接。
常见的封装方式有DIP、QFP、BGA等。
1.晶圆制备:IC的制造过程始于晶圆制备,即将硅单晶材料通过切割和抛光等工艺,制成规定尺寸和厚度的圆片。
晶圆表面还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清洗和去除杂质。
2.光刻:光刻是通过光源和掩膜对晶圆表面进行曝光,形成所需图形模式的一种工艺。
光刻是将光照射到光刻胶上,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然后通过相应的蚀刻工艺将光刻胶及下方的膜层去除。
3.扩散:扩散是将所需的杂质原子(如硼、磷等)掺入晶圆内部,形成p区和n区,以便实现PN结的形成。
扩散过程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使杂质原子能够在晶格中扩散。
4.制备:制备过程是将晶圆表面的绝缘层开孔,形成连接电路,然后通过金属线或导线连接各个元件。
制备步骤包括物理蚀刻、金属蒸镀、光刻等。
5.封装:IC芯片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将芯片连接到载体上,并保护和封闭。
封装工艺包括焊接引脚、防尘、封胶等步骤。
6.测试:IC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各种电性能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功能。
测试内容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方面的测试。
在IC制造的过程中,上述步骤是不断重复的,每一次重复都会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进行,逐渐形成多层结构,最终形成完整的IC芯片。
IC基本培训PPT课件

02
IC基础知识
IC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了解IC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
详细描述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衬底上,实现一定的电路或系统功能的微型电子部件。根据不同的 分类标准,IC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功能结构可分为数字IC和模拟IC,按集成度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 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IC基本培训PPT课件
• 引言 • IC基础知识 • IC设计流程 • IC制造工艺 • IC应用案例分析 • 未来IC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引言
培训背景和目的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I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IC设 计、制造、封装和测试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提高从业 人员的技能水平,开展IC基本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代社会的科技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案例二:数字信号处理器IC应用
总结词
数字信号处理器IC在音频、图像、视频等领域具有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广泛应用于通 信、多媒体等领域。
详细描述
数字信号处理器IC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的集成电路,具有高速、高精度、低功 耗等特点。它在音频、图像、视频等领域广泛应用,能够对数字信号进行采集、转换、 处理和输出。数字信号处理器IC在通信、多媒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数字信
IC制造工艺
晶圆制程
晶圆制程概述
介绍晶圆制程的基本概念、原理 和重要性,包括单晶硅的制备、
晶圆加工等。
薄膜沉积技术
详细介绍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 沉积等薄膜沉积技术,以及它们在 IC制造中的应用。
光刻与刻蚀技术
阐述光刻和刻蚀工艺的原理、流程 和技术要点,以及它们在形成电路 图样中的作用。
《IC设计流程》课件

# IC设计流程 ## 概述 - IC设计是指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 - IC设计流程包括多个阶段 - IC设计的目的是制造高质量电子产品
什么是IC设计?
IC设计是指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它涵盖了从初始概念到最终产品的 多个阶段。它是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IC设计流程详解
IC设计行业前景展望
IC设计行业前景广阔,将在智 能手机、物联网等领域持续迎 来机遇。
总结
IC设计流程的重要性
IC设计流程是确保电子产品质量 和性能的关键步骤。
IC设计行业的前景及挑战
IC设计行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 技术更新的挑战。
如何提高IC设计效率和质量
采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注 重团队协作和创新。
用于评估电路的物理特性 和性能的仿真软件
3 电路仿真软件
用于模拟电路行为和性能 的仿真软件
4 芯片测试仪器
用于测试和评估芯片性能的仪器设备
5 整机测试仪器
用于测试和评估整机性能的仪器设备
IC设计行业数据
IC设计市场规模
IC设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预 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IC设计市场发展趋势
IC设计行业正在向更高集成度、 更低功耗和更高性能的方向发 展。
前期准备
项目规划、技术方案研究、 芯片功能定义、芯片架构设 计等
测试验证
芯片测试、整机应用测试等
电路计
逻辑设计、前端仿真、前端 布局等
物理设计
后端布局、物理验证、物理 仿真等
封装测试
封装设计、封装仿真、封装测试等
IC设计流程中的常用工具
1 电路布局软件
用于设计和优化电路布局 的软件工具
2 物理仿真软件
IC设计制造流程培训

P-WELL Implant N-WELL 1. P-WELLN-WELL- 1 2. P-WELLN-WELL- 2 Stepper Exposure Stepper Exposure 7. N P MOS - VT N-WELL P-WELL Mask Mask 8. N P MOS anti-punch
Arch Design
• 架构设计
– 系统架构设计
Verification plan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og IP requirement
Design FIX
Architecture Review Y Block verification Digital Circuit Design
– 建库 (专业的公司Artison ,Feraday ) – 环境建模 (Stimulus ,Test bench)
• 占设计工作的比重逐渐加大
• 观察仿真波形Vs.自动测试 • 行为级、RTL级、逻辑级、物理级
仿真(续)
1) 输入电路图
2) 电路的SPICE仿真
4) 如果结果不满足要求则调整电路 3) 检查仿真结果
• •
综合(续)
一个通过硬件描述语言文件综合出电路的例子
单元库
• • • • • • • 基本的晶体管和无源器件 常用的小规模电路结构,如基本逻辑门以及触发器等 包含经过加工后通过仪器测试到的真实物理参数(作为仿真的依据) 简化后端设计,就像在搭积木。 提高设计的可靠行,把精力用在更高层次的考虑,如架构和功能。 工厂提供,专业公司提供 关键文件
Diffusion P.R.
SiN (Nitrid) STI STI Pad oxide P-sub (Silicon wafer)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050701

2019/2/28
64
IC制造环境(3)
超纯化学药品
DRAM 64k 256K 2.0 0.2u 100 1ppm 4M 1.0
100ppb
64M 0.5
1G 0.25
线宽(um) 3.0 杂质颗粒 0.5u 颗粒含量 1000 (个/ml) 金属杂质
2019/2/28
试剂纯度 10ppm 5ppm
集成电路制造环境
- 超净厂房 无尘、恒温、恒湿 - 超净水 - 超净气体 常用气体(N2、O2、H2)纯度>99.9999% 颗粒控制严 0.5/L - 超净化学药品 纯度、颗粒控制
2019/2/28 61
IC 制造环境(1)
净化级别和颗粒数
净化 级别 颗粒数/立方英尺 0.12um 0.2um 0.3um 0.5um
Photoresist
2019/2/28
O2
25
IC基础工艺(3)-扩散
- 扩散方程 dC/dt=Dd2C/dx2
恒定表面源 C(x,t)=Cserf[x/2(Dt)1/2] 恒定杂质总量C(x,t)=S/(Dt)1/2exp(-x2/4Dt) - 扩散系数依赖于温度和浓度 - 氧化硅对杂质的掩蔽能力
2019/2/28 66
谢谢!
2019/2/28 67
p
N+ P+
2019/2/28
57
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流程(6)
接触孔
- 接触孔光刻-接触孔腐蚀
N+ P+ N+ N+ P+
p
2019/2/28
58
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流程(7)
金属连线
- 溅射金属(Al或AlSiCu)-光刻-腐蚀
集成电路行业: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制造讲座培训ppt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总结词
供应链管理,保障产能
05
04
详细描述
该公司不断引进新技术和升级设备, 提高芯片制造的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满足客户对高品质的需求。
06
详细描述
该公司重视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 密的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库存管理,确保产能的 稳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案例三:某公司集成电路行业创新案例
总结词
总结词
质量至上,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该公司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流程和 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案例二:某公司芯片制造案例
总结词
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
01
02
详细描述
该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制造成本,成 功实现了芯片的低价优质生产,提高了市场 竞争力。
总结词
技术升级,提升品质
版图设计与验证的挑战
版图设计需要精确且高效,验证则需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案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工具,提高设计效率 和质量。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设计的顺利进行。
03
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流程
芯片制造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晶圆制备、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抛 光、测试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
集成电路行业: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 制造讲座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集成电路行业概述 • 集成电路设计 • 芯片制造 •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 • 集成电路行业案例研究
01
集成电路行业概述
集成电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 在一块衬底上,完成一定的电路 或系统功能的微型电子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常用术语
晶圆(WAFER) 前、后道工序 光刻
特征尺寸(即线宽)
集成电路的起源
• 晶体管的发明,Bell Lab,1947年 • 集成电路概念,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TI, 1958 年
集成电路的发展
• • • 第一次变革: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IC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70年代
简单的工艺流程 – 第一层 (Diffusion)
1.1. Wafer Start 1.2. PAD Oxidation (stress buffer) 1.7. SiN (Nitrid) Deposition 1.8. Diffusion Lithography : 1.8.1 P.R. coating 1.8.2 Stepper Exposure 1.8.3 Development
Drain Bias (charge)
Transistor Working
Gate Bias (discharge)
Drain Bias (recharge)
Level (V)
Level (V)
=
Times
Times
Level (V)
Times
State 1
State 0
State 1
Voltage on the Drain terminal (output)
DV
DV review Y
N
Sample release
IC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 • • • • • • • 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 Top-Down和Bottom Up 设计输入 仿真 综合 单元库 EDA软件和CAD Tape-out
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
前端反相器设计 后端反相器设计
Top-Down和Bottom-Up
Drain
0.25um logic Ti-Salicide Process
3. 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 ?
在数字应用中,晶体管的行为类似于一个电容器 1. 漏极偏置 (电容充电 ) : 电荷存储在漏极一端. 2. 栅极偏置 ( 电容放电) : 存储的电荷从漏极流向源极 3. 漏极再偏置 ( 栅极悬空, 电容重新充电 ) : 电荷重新存储.
• 自顶而下的设计(Top-Down)
– IC设计的常规流程 – 便于早期发现问题 – 可以共享底层资源
• 由下而上的设计(Bottom-Up)
– 小模块或者建库 – 关键电路(提高性能) – 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设计输入
• 数字电路模块设计中的两种不同输入方式的设计流程
– IC设计是附属部门。人工设计为主。
第二次变革:Foundry公司与IC设计公司的崛起。 80年代
– 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为微处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及专用IC(ASIC)
第三次变革:“四业分离”的IC产业。90年代
– 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
– 做设计没有库如同用没有准星的枪射击
Tape-Out
• 何谓Tape-out?
– Tape-out: 就是将设计完成的GDS数据送交 Foundry进行后续数据处理和掩膜版制作.
• 计算机非常可靠,为何经过设计流程后送 去加工回来的芯片不工作?
– 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 工厂加工存在偏差 – 人为的疏漏和错误,90%!
Arch Design
• 架构设计
– 系统架构设计
Verification plan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og IP requirement
Design FIX
Architecture Review Y Block verification Digital Circuit Design
P.R. Coating N-WELL P.R.
Sac. oxide STI
PWELL
N-WELL
P-sub(Silicon)
简单的工艺流程 –栅氧化和多晶
3 Gate Oxide Formation : 3.1 Thick Gate Oxide Growth 3.2 PR coating 3.3 TG Lithography 3.4 Development 3.5 RCA-A Wet etching 3.6 PR stripping 3.7 Thin Gate Oxide Growth 4. Poly Growth 4.1 undope. POLY growth 4.2 N+POLY PR coating 4.3 N+POLY Lithography 4.4 Development 4.5 N+POLY implant and PR Strip
• •
综合(续)
一个通过硬件描述语言文件综合出电路的例子
单元库
• • • • • • • 基本的晶体管和无源器件 常用的小规模电路结构,如基本逻辑门以及触发器等 包含经过加工后通过仪器测试到的真实物理参数(作为仿真的依据) 简化后端设计,就像在搭积木。 提高设计的可靠行,把精力用在更高层次的考虑,如架构和功能。 工厂提供,专业公司提供 关键文件
IC设计制造流程培训
纲要
• • • • 行业背景知识 集成电路的设计 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过程 集成电路的封装以及测试
第一部分
• • • • 行业背景知识 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 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过程 集成电路的封装以及测试
概述
• 行业背景知识
– 什么是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 –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 集成电路的起源 – 集成电路的发展及ITRS
N
Physical Design
• 物理设计
• Tapeout • 设计验证
– 功能验证
Post SIM
Post STA/FM
Layout
DRC/LVS check
Tape out
Tapeout review Y Tape Out
N
Design validation
Fabout and Package
– 建库 (专业的公司Artison ,Feraday ) – 环境建模 (Stimulus ,Test bench)
• 占设计工作的比重逐渐加大
• 观察仿真波形Vs.自动测试 • 行为级、RTL级、逻辑级、物理级
仿真(续)
1) 输入电路图
2) 电路的SPICE仿真
4) 如果结果不满足要求则调整电路 3) 检查仿真结果
1) 电路图输入+仿真
2) RTL输入+电路综合+仿真
RTL描述
门级电路图输入 功能验证 Verilog-XL功能验证 时序验证
约束条件
综合与优化 门级网表 功能验证 SDF约束 SDF延迟 GCF
用静态时序分析工具 做时序验证
时序验证
仿真
• 通过数学模型,建立尽量贴近真实物理器 件的数学模型和应用条件
STI
STI
简单的工艺流程 – 第一层 (Diffusion) cont.
1.7. APCVD STI refill 1.7.1 Liner Oxide Growth 1.7.2 APCVD Oxide deposition 1.7.3 STI Furnace Densify 1.8. STI CMP 1.9. SiN remove
仿真(续)
设计输入,与软件开发类似
选择要观察的信号
观察仿真结果
综合
• EDA工具通过读取库文件、约束文件、以及设计输入文件(如高级硬件描述语 言写成的文本文件)以及指令文件,并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或者电路 网络表的过程。 代替了许多本来要人去做的工作。 培养了一批不懂电路的IC设计工程师
– IC设计不是软件设计 – EDA工具只是辅助手段 – 老问题,机器究竟能不能代替人?
• 摩尔定律(Moore‘s Law)
– 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 个月就翻一番
• 半导体国际技术发展蓝图-ITRS
– 路线图协作组(Roadmap Coordinating Group, RCG)成立于1992年 – (网址:) – “每节点实现大约0.7倍的缩小”或“每两个节 点实现0.5倍的缩小”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现状
• 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业 竞相发展
– “以IC设计业为先导,IC制造业为主体”
• 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技术水平迅速提 高 • 自主开发和产业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三部分
• • • • 行业背景知识 集成电路的设计 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过程 集成电路的封装以及测试
Diffusion P.R.
SiN (Nitrid) STI STI Pad oxide P-sub (Silicon wafer)
STI
简单的工艺流程 –阱的形成
2.1 N-WELL Formation : 2.1.1 N-WELL PR coating 2.1.2 N-WELL Lithography 2.1.3 Development 2.1.4 N-WELL implant 2.1.5 PR stripping 2.2 P-WELL Formation : 2.2.1 P-WELL PR coating 2.2.2 P-WELL Lithography 2.2.3 Development 2.2.4 P-WELL implant 2.2.5 PR stripping
第二部分
• • • • 行业背景知识 集成电路的设计 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过程 集成电路的封装以及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