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第一章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授课学时:72学分:3一、课程简介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交换机上VLAN、VTP、STP、端口聚合、端口安全等配置,VLAN间通信,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利用NAT、PPP、帧中继实现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网络的测试与验收等内容。
课程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网络搭建与设备互联-构建交换式局域网-局域网互联配置-网络访问控制-网络的测试与验收”为主线进行讲解,最终完成课程中教学项目的实施。
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分步完成所有任务,并对项目整体有宏观上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每个部分都以“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技术拓展-强化练习”来进行讲解。
另外,课程配了一个综合实训项目,供学生实践训练使用。
二、教学任务该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中等规模局域网的规划设计、硬件施工、设备调试、系统配置、测试验收、文档编写的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完成网络的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能使用必需的工具及资料,实施网络的布线、网络服务的配置、网络设备的调试、网络的测试及安全管理,能分析并解决网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网络设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沉着应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习本课程达成目标✧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按照网络拓扑进行网络搭建和设备互联,能够进行交换式局域网的配置,能够使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进行局域网间的互联,能够进行网络访问控制的配置,能够进行基本的设备调试和故障排除。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任务1安装Ad-hoc结构无线局域网

图4-1 常见的无线网卡
6.无线局域网类型
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主要网络结构只有两类:
一种就是类似于对等网的Ad-Hoc结构; 另一种则是类似于有线局域网中星型结构的Infrastructure结构。
7.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
点对点Ad-Hoc对等结构就相当于有线网络中的多 机(一般最多是3台机)直接通过网卡互联,信号 是直接在两个通信端点对点传输的
4.需要无线网的场合
无线局域网绝不是用来取代有线局域网的,而是 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的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的 目的。无线局域网适用于以下场所: ① 无固定工作场所的使用者,如机场、候车厅、 餐厅。 ② 受环境限制而不能架设有线局域网络的场所, 如展会上向客户做展示。 ③ 需要临时搭建网络的场所,如运动会操场、室 外活动。
学习目标
了解IEEE 802.11标准 认识常见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拓扑结构 理解无线局域网架构方法 理解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配置
任务1安装Ad-hoc结构无线局域网
任务描述 小东是某技工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有时要参加技 术研讨会议,会议期间要和其他单位的技术人员 交换资料,但是由于计算机不能上网,也没有带 相关的存储设备(如U盘等),小东发现双方的 笔记本电脑都有无线网卡,于是提出通过Ad-hoc 模式组网,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小东应该怎样构 建Ad-hoc结构无线局域网呢? 本任务的目的是通过Ad-hoc结构无线局域网的配 置,了解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及无线传输的特点, 掌握Ad-hoc结构无线局域网的构建及配置。
有水域或不易跨过的区域阻隔的地方;
重复地临时建立设置和安排通讯的地方;
无权铺设线路或线路铺设环境可能导致线路损坏; 时间紧急,需要迅速建立通讯,而使用有线不便、成本高或耗 时长; 局域网的用户需要更大范围进行移动计算的地方;
网络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作业指导书

网络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硬件设备概述 (3)1.1 网络硬件设备种类及功能 (3)1.1.1 传输介质 (3)1.1.2 网络接口设备 (3)1.1.3 交换设备 (4)1.1.4 路由设备 (4)1.1.5 网络安全设备 (4)1.1.6 无线设备 (4)1.1.7 网络存储设备 (4)1.2 网络硬件设备选型原则 (4)1.2.1 兼容性原则 (4)1.2.2 可扩展性原则 (4)1.2.3 性价比原则 (4)1.2.4 可靠性原则 (4)1.2.5 安全性原则 (4)1.2.6 易维护性原则 (5)1.2.7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 (5)第2章设备安装前期准备 (5)2.1 安装工具与材料准备 (5)2.1.1 工具准备 (5)2.1.2 材料准备 (5)2.2 设备安装环境要求 (5)2.2.1 温度要求 (5)2.2.2 湿度要求 (5)2.2.3 通风要求 (5)2.2.4 电力要求 (6)2.2.5 安全要求 (6)2.3 设备安装前的检查 (6)2.3.1 设备外观检查 (6)2.3.2 设备配件检查 (6)2.3.3 设备功能检查 (6)2.3.4 线缆及连接器检查 (6)第3章交换机安装与调试 (6)3.1 交换机硬件安装 (6)3.1.1 准备工作 (6)3.1.2 安装步骤 (6)3.2 交换机软件配置 (7)3.2.1 基本配置 (7)3.2.2 高级配置 (7)3.3 交换机调试及故障排除 (7)3.3.1 调试步骤 (7)第4章路由器安装与调试 (8)4.1 路由器硬件安装 (8)4.1.1 准备工作 (8)4.1.2 安装步骤 (8)4.2 路由器软件配置 (8)4.2.1 登录路由器 (8)4.2.2 基本配置 (8)4.3 路由器调试及故障排除 (8)4.3.1 调试步骤 (9)4.3.2 故障排除 (9)第5章防火墙安装与调试 (9)5.1 防火墙硬件安装 (9)5.1.1 准备工作 (9)5.1.2 设备安装 (9)5.2 防火墙安全策略配置 (10)5.2.1 基本配置 (10)5.2.2 安全策略配置 (10)5.3 防火墙调试及故障排除 (10)5.3.1 调试方法 (10)5.3.2 故障排除 (10)第6章无线设备安装与调试 (11)6.1 无线接入点硬件安装 (11)6.1.1 安装前准备 (11)6.1.2 安装步骤 (11)6.2 无线网络规划与配置 (11)6.2.1 网络规划 (11)6.2.2 配置步骤 (11)6.3 无线设备调试及故障排除 (12)6.3.1 调试步骤 (12)6.3.2 故障排除 (12)第7章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 (12)7.1 上网行为管理硬件安装 (12)7.1.1 设备选择 (13)7.1.2 设备安装 (13)7.2 上网行为管理策略配置 (13)7.2.1 登录设备 (13)7.2.2 基本配置 (13)7.2.3 行为管理策略配置 (13)7.3 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调试及故障排除 (13)7.3.1 设备调试 (13)7.3.2 故障排除 (13)第8章网络监控设备安装与调试 (14)8.1 网络监控硬件安装 (14)8.1.2 设备安装 (14)8.2 网络监控软件配置 (14)8.2.1 软件安装 (14)8.2.2 参数配置 (14)8.2.3 用户权限管理 (15)8.3 网络监控设备调试及故障排除 (15)8.3.1 设备调试 (15)8.3.2 故障排除 (15)第9章网络存储设备安装与调试 (15)9.1 网络存储设备硬件安装 (15)9.1.1 准备工作 (15)9.1.2 硬件安装步骤 (16)9.2 存储设备配置与管理 (16)9.2.1 配置存储设备 (16)9.2.2 管理存储设备 (16)9.3 网络存储设备调试及故障排除 (16)9.3.1 调试网络存储设备 (16)9.3.2 故障排除 (17)第10章网络硬件设备维护与优化 (17)10.1 设备维护策略与周期 (17)10.1.1 维护策略制定 (17)10.1.2 维护周期安排 (17)10.2 设备故障排查与处理 (17)10.2.1 故障排查流程 (17)10.2.2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8)10.3 网络功能优化与调整 (18)10.3.1 网络功能评估 (18)10.3.2 网络功能优化措施 (18)第1章网络硬件设备概述1.1 网络硬件设备种类及功能网络硬件设备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1.1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神码版)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IIP地址规划2交换机的配置3路由器的配置4网络的安全配置5广域网协议配置6无线网络配置|7防火墙的配置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神码版)学习情境某公司内设技术部、学术部、销售部三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20台计算机。
且ISP已分配地址段192.168.10.0/24给该公司使用,请充分考虑网络的性能以及管理效率等因素,对该网络的IP地址进行规划。
情境分析从任务描述中可得知,公司的3个部门计算机数量均为20台,且从ISP 处获得一个C类IP地址段。
从网络性能方面考虑,应尽量缩减网络流量,把部门内部通信业务尽量“圈定”在部门内部进行;从日常管理的角度考虑,把一个较大的网络分成相对较小的网络有利于隔离和排除故障。
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合理的子网划分来解决问题。
本任务需要完成的几个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各子网的主机数量。
“•每台TCP/IP主机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
〜•路由器每个接口各需要一个IP地址。
(2)确定每个子网的大小。
(3)基F以上需要,创建以下内容。
“•为整个网络设定一个子网掩码。
〜•为每个物理网段设定一个子网ID。
•为每个子网确定主机的合法地址范围。
“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1-1所示。
图1-1-1公司网络拓扑,(1)确定各子网的主机数量。
由于IPv4中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位组成的,且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两部分,如图1-1-2所示。
,主机位CHostTO)图1-1-2IP地址结构由前文分析可知,每个部门各需要21个IP,其中20个为计算机使用,1个为路由器端口使用。
(2)确定每个子网的大小。
十进制21至少需要5位二进制数来表达,于是我们可以确定子网的大小为25=32。
子网大小示意图如图1.1.3所示。
“192.168.10.X*X X X X9.i网络位主机位@1-1-3子网大小示意图3(3)创建子网掩码、子网ID、合法IP范围。
°①为整个网络设定子网掩码。
将图1-1-3中网络位的二进制值全部设置为1,•主域的二进制值金部设置为。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任务1 交换机及配置基础

(3)消除回路
消除数据库不稳定性
服务器 /主机X 单播 单播 交换机A 端口1 端口0
路由器Y
端口0 端口1
1.什么是交换机
交换机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 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 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设备统称。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根据MAC地址,通过一种确定性的方法在 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帧。数据帧的封装中必不可少 的信息有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高层协议 标识、错误检测信息。 交换机通过源MAC地址来获得与特定接口相连的 设备的地址,并根据目的MAC地址来决定如何处 理这个数据帧
学习目标
熟悉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熟悉交换机的访问方式 理解交换机端口的相关技术 熟悉VLAN技术 掌握三层交换机原理 熟悉生成树协议与快速生成树协议 掌握DHCP工作原理 能够进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学习目标
能够进行交换机端口的配置 能够对交换机进行VLAN的配置 能够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通信 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通信 能够进行STP的配置 能够进行端口聚合的配置 能够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DHCP服务 能够使用DHCP中继代理实现DHCP服务
◆泛洪是一种通过交换机传输数据的低效方法,因 此它将数据帧传输到了不需要的网段,浪费了带宽。
◆因为交换机同时处理多个网段的通信量,交换机 执行内存缓冲以致能独立接收、传输每一个端口或 网段的数据帧。
(1)地址学习
第一讲网络设备安装调试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这个定义包含了四重含义: 第一,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具有自主功能的独立计算机、终端设备等 组成。这些计算机或终商在脱离网络的环境的条件下也可以独立运行与工作; 第二,网络中的计算机课及终端是通过通信信道进行互连的其互连的线 路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有线信道,也可是超短波、微波、红外 等无线信道; 第三,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的共享是通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 和网络应用软件来实现的; 第四,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及协 同工作。
T2
4
3 2
4 3 2 1
1
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
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AP1 5
计算机 2
AP2 5 4
4
3 2
H2
计算机 2 的物理层收到比特流后 交给数据链路层
H3 H4 H5
3 2 1
应用程序数据
T2
1
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信号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应用层 表示层 对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network
datalink physical
开放系统1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介质
中继系统
开放系统2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本大纲旨在介绍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
准备工作
确定设备类型和数量
确定设备放置位置
确定所需网络线缆和配件
网络设备安装步骤
按照操作手册连接电源线和网络线缆
确保设备稳固放置并通风良好
打开设备电源并进行启动自检
网络设备调试步骤
进入设备配置界面
根据网络环境进行相应设置
测试设备连通性和性能
故障排除
检查连线是否松动或错误连接
检查设备配置是否正确
检查网络线缆是否损坏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设备无法开机
设备无法连通网络
设备性能不稳定等
通过本大纲,读者将了解到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步骤,从而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以上是《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大纲》的内容提纲。
本章将介绍进行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安装位置、检查所需设备和材料,以及了解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本章将详细介绍网络设备的安装步骤,包括搭建设备支架、连接电源和网络线缆,以及检查设备的连接状态。
本章将介绍网络设备调试的步骤,包括设备初始化设置、网络地址配置,以及设备性能测试和故障排除。
本章将介绍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和日常维护事项,包括设备防护措施、定期巡检和设备升级。
通过本大纲所介绍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并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过本大纲所介绍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并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二、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090500)、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090700)、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网络信息安全(092000)等。
三、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网络产品服务与营销、网络工程施工与维护、移动网络部署服务、物联网工程安装与维护、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网络安全运维等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将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方向(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设备上架,以及交换机、路由器、无线局域网设备、网络安全产品的基础配置、安装和调试技术,能完成网络设备选型、交换网组建、广域网接入、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无线网接入等常用网络组建与运维工作任务,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能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登陆方式与基础配置;2.能理解和配置虚拟交换机、生成树、链路聚合、虚拟接口(SVI)等常用的交换技术;3.能理解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能配置静态路由及RIP、OSPF等常用的动态路由;4.能掌握PPP协议、NAT、单臂路由等常用的广域网接入技术;5.能掌握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能理解和配置简单的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6.能了解无线局域网概念、分类,能配置常用无线局域网;7.能掌握防火墙的访问方式和管理方法,能理解和配置实现安全NAT、防DoS、限制连接带宽、URL过滤、限制P2P流量等防火墙常用功能;8.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9.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科学思维模式,养成标准化、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规划方法和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网络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结合更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中本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合理设计如下学习单元和教学活动,并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TCP/IP(2)
7
数据封装(Data Encapsulation )
8
中继器(Repeater)
中继器的作用是放大和再 生bit级的网络信号,以 便传输更远的距离
9
集线器(HUB)
HUB是多端口的中继器
HUB ia a multiport repeater
10
网桥(Bitch)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1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前修课程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授课内容:主要讲授Cisco路由交换技术 课程目标:1、能熟练使用Cisco设备, 2、对同学们的Cisco考证有所帮助
学习方法:听课+练习
考核方法:笔试+平时成绩
2
思科认证( Cisco Certifications )
3
Cisco 产品 系列 简介
路由器: 1700/1800/2600XM/2800/3600/3700/7200 交换机 : 2900/3550/3650/3750/4000/5000/6000/8500
4
思科常用图标(Cisco Icons and Symbols)
5
OSI与TCP/IP参考模型(OSI RM and TCP/IP RM)
交换机被认为是多端口的网桥 A switch is sometimes described as a multiport bridge.
12
路由器(Router)
网络寻址和路由 Network Addressing and Path Determination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