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声现象》练习题.doc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呼救声是噪声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C.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5.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 ] A.大于34米 B.大于17米 C. 17米 D. 34米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7.为了保持安静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周围的声响大致不应超过 [ ] A.20分贝 B.50分贝 C.70分贝 D.90分贝8.下列各句中“高”字指音调的是;(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A(1)(2) B(2)(4) C(1)(3) D(3)(4)9.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C. 音调高,响度大D. 音调高响度小10.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11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于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真空___传声(填"能"或"不能")2.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传声的,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______也能传声,人隔着枕头,能听到钟表"嘀答"这说明_______同样也能传声.3.科学工和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6s 收到回声,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停止,锣声消失.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不能传声.5.声波起因于_____,声波的传播需要_____,因此声波不能通过真空.声波具有______.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而产生的,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能从它们的_____来分辨.7.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的缘故.8.被誉为"绿城"的南宁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它可以使传来的______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静.9.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控制噪声声源;②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是属于哪一种?(1)摩托车上的消声器___(2)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_____(填序号)10.有的人在唱歌时常常"走调",走调的意思是指其唱歌时___发生了改变.二.选择题1.在百赛跑中,计时员依据下列事实开始计时才准确()A.听到发令枪声B.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C.看到运动员起跑D.以上几种情况都一样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钢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3.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4.按照歌声来唱歌"2"和"6"低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5.吹笛子发声主要是()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B.笛子中空气的振动发声C.吹笛子的人发出的声音D.手指交替按住笛孔时发出的声音6.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都不对7.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D.节奏加快8.小珊同学拎起水壶向热水瓶中灌开水,小珊妈妈在一旁提醒她:"小珊,水快满了"说话间水真满了,小珊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同学们,你知道理由吗?请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A.瓶内水的振动产生,频率越来越低B.瓶内水的振动产生,响度越来越小C.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频率越来越高D.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响度越来越大.9.下面各种说法中,哪一句话是错误的()A.水快开时,是水的振动发出的嘀声.B.用手掌每秒左右挥动5次发出来的一定是次声波.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D.乐音音调低,噪音音高高.10.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水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1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甲发声体单独发声,由仪器测得分贝数为62,第二次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分贝数45,那么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发声体距离仪器一定远B.乙发声体距离仪器一定远C.甲发声体距离仪器一定近D.乙发声体距离仪器可能近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13.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根据声音的()A.声调B.响度C.音色D.音量1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三.简答题:1.有一很长的钢管内装满水,一个同学用小锤在一端敲击,另一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试分三次声音从何而来?2.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四.计算1.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后3.6s后听到回声,该海底有多深?2.下雷雨时,小沫同学在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他发现隆隆的雷声持续了3s,则闪电处距小沫多远?。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9.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11.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晚上小明在房间里学习,客厅里传来讨厌的电视声音,他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他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防止噪声进入耳朵C.阻断噪声的传播D.以上三种方法都有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D.大象交流时,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对于下列四幅图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7、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声现象一、理解与应用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

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B)A。

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

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

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

XXX:“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听。

这是(D)A。

狗或猫在听无线电波B。

狗或猫在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

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

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察觉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

这现象说明(D)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

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删除)5.如图测4-2,XXX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XXX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B)A。

340 mB。

170 mC。

34 mD。

17 m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D)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我国已进行了“XXX”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

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其原因是(B)A。

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2.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7.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2.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B.响度C.音色 D.音量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A.音调改变 B.音色改变C.响度改变 D.三项均改变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分贝 B.50分贝C.90分贝 D.110分贝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7.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8.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9.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10.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填空题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的响度大。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00 m/sB. 340 m/sC. 600 m/sD. 1200 m/s答案:B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A. 介质B. 电流C. 真空D. 磁场答案:A3. 声音的频率单位是什么?A. 米B. 秒C. 赫兹D. 帕斯卡答案:C4.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A. 频率B. 振幅C. 波长D. 温度答案:B5. 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A. 振幅B. 频率C. 波长D. 速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7.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__有关。

答案:密度8.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9. 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 Hz时,人耳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__________。

答案:超声波10.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大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大于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答案:声音的传播过程是:当物体振动时,会在周围的介质中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这些区域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当这些波遇到另一物体时,会使该物体也产生振动,从而传递声音。

12. 请解释声音的回声现象。

答案:声音的回声现象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

当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叠加时,人耳可以听到回声。

回声现象在声学测量、声纳探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频率为440 Hz 的声音的波长。

答案:波长 = 速度 / 频率= 340 m/s / 440 Hz ≈ 0.773 m14. 已知一个音叉的频率为256 Hz,求该音叉在空气中的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8 分 )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2.(2016 海南 )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3. (2016 河源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
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A. 引吭高歌
B.高声喧哗
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听不见,声音高些
5.(2015?益阳)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B.不能听到真空罩C.发声的音叉将乒D.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
烛焰晃动,说明声波中闹钟的闹铃声,说乓球弹开,说明发声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
能传递能量明声波的传播需要的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
介质同
6. (2016 东营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用泡沫盒
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
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7.( 2016 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
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
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 (2016 呼和浩特 )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9.( 2016 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10.(2016 益阳)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1.(2016 淮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是()
A.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B.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1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
这是为了()
A .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13 分 )
1. (2016 西宁)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2.(2016 河南)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不同。

3. (2016 淄博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
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3 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 ;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4.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
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次声音。

5.人们挑选西瓜时常用手拍打西瓜,凭经验就能听出西瓜是否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程度
不同的西瓜在被拍打时发出声音的和都不同。

三、探究与实验题 ( 每空 2 分,共 26 分 )
1.(6 分)如图 3 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
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2.( 12 分)甲乙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甲是用
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乙是改变不同
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图甲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图乙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丙丁
甲乙
3. (8 分)如图丙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1)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图丁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
象说明。

四、计算题( 13 分)
列车驶入隧道前应鸣笛,司机在离隧道口262.5m处鸣笛,鸣笛后经过1.5S 听到由隧道口的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列车行驶的速度?
答案:
二、填空题
1.【答案】振动音调空气(介质)
2.【答案】响度音色
3.【答案】音调能量 2250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4. 钢管一
5.音调音色
三.探究与实验题
1.铃声逐渐变小,
铃声逐渐变大
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可以传声
2.音调频率
其他条件一定,物体振动频率越大,产生的声音音调越高
响度振幅
其他条件一定,物体振动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3.:(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振动放大;(3)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4)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四、计算题1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