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教案

合集下载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教学重点:自然选择的概念、过程和适应的形成。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和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如下: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使学生建立生物进化的基本观念,理解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和演化过程。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生物适应性现象。
3.实验演示:通过观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自然选择的关系。今后,我将扩大实验的范围,增加实验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进化知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今后,我将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作业反馈:
(1)在批改学生关于自然选择概念、过程和适应形成的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理解不准确或表述不清晰的部分,给予指出并建议学生进行复习和修改。
(2)在批改学生关于生物实例分析的作业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分析适应性特征的形成过程,以及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分析不准确或论述不充分的作业,给予具体建议,如查找相关资料、加强论述等。
1.自然选择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含义,即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差异,导致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命运。
2.自然选择的过程:分析自然选择进行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等环节。
3.适应的形成:解释适应性是指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适应性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3)在批改学生关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的作业时,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以及是否能恰当举例说明。对于观点不明确或例子不恰当的作业,给予建议学生重新思考和选择更合适的例子。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选择的含义和原理。

2.掌握适应的概念与分类。

3.熟悉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自然选择的原理和作用;•适应的概念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掌握适应的概念和分类;•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演示法;•问题导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进化?有哪些途径?2. 自然选择的原理(30分钟)(1)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斑马”的生存竞争,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行为和各自的生存能力,从而了解到自然选择的原理。

(2)归纳总结法教师归纳总结一下自然选择的原理和影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3. 适应的概念和分类(40分钟)(1)问题导学法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应?有哪些种类?(2)课堂讨论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际案例,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生物的适应变化,以及适应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例如生理适应、生态适应等。

4.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20分钟)(1)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在特定的环境下,生物对于适应性的调节和变化。

(2)课堂讨论学生们根据实验的结果,讨论并总结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途径。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讲解自然选择和适应,包括实验演示法、归纳总结法、问题导学法和课堂讨论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需要通过图表和实验来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六章第二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是在学习了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这节课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包括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等内容,学生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学习,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之前就已学习过共同由来学说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且在初中就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是演绎推理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同时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及其现代发展还有些不足,需要教师帮忙引导。

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四、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进行教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导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自然选择学说。

”【提问】请大家看问题探讨,图片里的是同一环境的不同蝴蝶,其中一只是枯叶蝶,它长得很像一片枯叶,这其实是一种什么?【讲解、提问】没错,这就是一种拟态,那同学想想这种拟态对于枯叶蝶适应环境有什么意义?【提问】没错,是为了躲避敌害,如果从进化的角度,怎么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提问】那同一环境中也存在色彩艳丽的蝴蝶,这与刚才做的回答有矛盾吗?回答:拟态回答: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回答:在枯叶蝶群体中出现了形似枯叶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传递给下一代,久之就出现了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回答:不矛盾,蝴蝶鲜艳的体色可能是一种警戒色,起到防御敌害的作用。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4.对于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读后感,教师应认真阅读并给出反馈。教师应指出学生在总结学术论文观点和结论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情况,适时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价比重,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4.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目标:引起学生对自然选择与适应形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自然选择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生物进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初步感受自然选择与适应形成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自然选择与适应形成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然选择与适应形成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如自然界中的生存斗争、个体间的竞争、变异的产生和遗传等。同时,教师还应重点讲解适应的形成和自然选择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动力。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教案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教案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动画:枯叶蝶变换栖息环境
展示图片:秋季和初冬的雷鸟与栖息环境
展示视频:行进过程中瞬间变色的章鱼
展示图片:具有警戒色的眼蝶、箭毒蛙、金环蛇
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同时为新授内容“适应的普遍性”奠定基础。
新知学习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为第3节做铺垫。
1。实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演绎和运用。
2.以实例分析自然选择学说对生产实践、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等产生的影响.
小结提升
归纳概括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观点:
1.适应的现象
(1)特性:普遍性;相对性
(2)含义:结构与功能的适应;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2选择提供原材料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学科
生物学
学段:高中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9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侯峰
北京市育英学校
实施者
侯峰
北京市育英学校
指导者
付鑫
北京市十一学校
课件制作者

(教案)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教案)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天然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养目标】常识与技能:1.学会概述天然抉择学说的全然论点。

2.学会应用天然抉择学说不雅点描绘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批评达尔文天然抉择学说的奉献性跟范围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拉马克跟达尔文退步实践分不进展讲解,理解生物退步实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天然抉择学说四个要紧论点的探讨,学会描绘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感情立场与代价不雅:通过对达尔文生物退步学说的进修,感悟性命连续的法则,形成生物退步的不雅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天下不雅。

【教养重点跟难点】教养重点:达尔文天然抉择学说的四个全然论点教养难点:1.生物的适应性2.天然抉择的感化【教养主线】【1.情况导入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领导老师考虑如斯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进修的内容。

2.拉马克的退步学说介绍拉马克的不雅点,让老师理解达尔文天然抉择学说的根底之一。

屏幕展示拉马克的人物及介绍,并说明以下咨询题:①拉马克退步学说的要紧内容②拉马克退步学说中生物退步的要紧缘故教师领导老师用拉马克的退步学说说明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缘故,并夸大拉马克退步学说对生物退步的说明并不完整准确。

【计划用意】通过介绍拉马克的退步实践,理解达尔文退步实践的根底之一。

教师需夸大拉马克退步实践并不完整准确,并由此引出达尔文的退步实践。

3.达尔文的天然抉择学说3.1屏幕展示达尔文的图像,帆海道路,让老师理解天然抉择学说的发觉配景,并通过介绍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地理、气象情况,以及达尔文登岛后看到的景象,引起老师的进修兴趣。

3.2老师浏览讲义,领导老师考虑并总结天然抉择学说的要紧论点。

通过浏览讲义阐述出达尔文天然抉择学说的要紧论点:变异跟遗传、繁殖多余、生涯让步、适者生涯;师生互动说明变异跟遗传是生物退步的内涵因素,繁殖多余是生物退步的须要前提,生涯让步是生物退步的能源跟伎俩,适者生涯是生物退步的结果。

四那么内容环环相扣,老师易清楚而又深入。

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探讨】1.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于共同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B.某些植物为适应生存环境,会将其器官退化,比如仙人掌适应干旱生活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并不是绝对的,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答案 D解析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长期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所以药物失去作用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D.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答案 D解析农田害虫群体中本身存在着或强或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的抗药性得到了积累加强;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该群体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生物与使用农药导致环境改变斗争的结果C.b→c的结果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群体耐药性增强D.农药长期使用使害虫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留下了更多耐药害虫答案 D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农药的长期使用只是对其中的抗药性变异个体进行选择,并不能使害虫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答案)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2.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含义(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1)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2)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判断正误(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答案(1)√(2)×任务一:适应的相对性1.夏季的雷鸟拥有一身深色的羽毛,到了冬季便更换为雪白的羽毛,减少了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是一种适应性,但是如果某一年的冬季来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容易被天敌捕食,这说明了什么?提示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果冬季来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说明适应是相对的。

2.造成适应具有相对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这就导致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一般要晚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造成适应相对性的主要原因。

1.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答案D解析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2.以下属于适应的相对性实例的是()A.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B.竹节虫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相似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光合作用减弱D.冬季来临前,雷鸟将羽毛换成白色的答案C解析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这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但光合作用减弱,这说明适应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归纳适应的特性:普遍性和相对性。
2.明确适应的两方面含义。
3.承上启下,完成过渡
以时间为主线,并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
1.了解物种不变论
2.了解用进废退论,并能科学解释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不当之处。
3.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体会科学发展的艰辛、不易以及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4.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准确的进化模型。
为第3节做铺垫。
1.实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演绎和运用。
2.以实例分析自然选择学说对生产实践、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等产生的影响。
小结提升
归纳概括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观点:
1.适应的现象
(1)特性:普遍性;相对性
(2)含义:结构与功能的适应;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2.适应的形成
(1)变异:产生多样性的子代,为环境选择提供原材料
3. 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动画:枯叶蝶变换栖息环境
展示图片:秋季和初冬的雷鸟与栖息环境
结合教材的思考讨论,展示几幅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对达尔文的肯定,呈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引导学生分析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4.结合现代遗传学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内容,进一步修正达尔文的进化模型,明确进化是来自于共同祖先,经过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两个重要的阶段,形成新的适应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借此引导学生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进一步认同科学理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展的。
(2)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大。
(3)结果: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3.适应原理的应用
(1)影响变异:诱变/杂交/染色体变异
(2)人工选择:按人的愿望选育个体
帮助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干内容,完整形成适应的核心概念。
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任务单。
2.展示图片配合讲解,通过列举鱼类的流线型身体、青蛙皮肤的粘液线、蛇类的鳞片、鸟类中空的骨骼和气囊,恒温动物的羽和毛、小肠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的构造,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这一含义。
3.过渡,引出下一问题。“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按照科学研究史逐一展开各种适应形成的理论,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各个理论,体会科学发展过程的坚信与不易。
3.在拉马克进化论的基础上,结合达尔文提出的5个事实,逐步推理、呈现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学说的核心观点、两个学说的理论依据,分析两个理论之间的联系,说明二者在理论上的局限性以及做了哪些修正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模型中学习基于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理解建模过程和模型呈现方式。
1.简要描述上帝创世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指出以神创论为代表的物种不变论的基本观点,并点明神创论强化了人的特殊性。
2.以食蚁兽、鼹鼠为例,阐明拉马克的进化理论,重点解读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并结合教材边栏内容,举出反例予以反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对比神创论体会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
展示视频:行进过程中瞬间变色的章鱼
展示图片:具有警戒色的眼蝶、箭毒蛙、金环蛇
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同时为新授内容“适应的普遍性”奠定基础。
新知学习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基于问题探讨,结合列举的多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实例,归纳总结适应的普遍性。借用提前换羽的雷鸟和狐狸取食刺猬这两个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适应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当环境条件改变时,适应可能会失去作用,最后归纳总结适应的相对性及原因。并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简要介绍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自然选择学说的应用
1.结合教材中的思考讨论,以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为例,要求学生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
2.以青霉素、小麦、杂交水稻、家鸡、草莓等育种案例为例,结合超级耐药菌,抗除草剂野草的扩散,分析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自然选择学说,科学解释生物学现象、评判社会话题观点等。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学科
生物学
学段:高中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9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