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_哲远

合集下载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加快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 32号)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

一、发展趋势与基础条件(一)发展趋势。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动力、矿产、生物和化学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不断由浅海向深海、近海向远海发展,以及海底资源新种类的不断发现,海洋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国际海洋开发活动全面推进,成为沿海各国相互竞争的焦点。

同时,海洋科技的突破己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海洋监测观测仪器、现代海水养殖等多个领域显露巨大的产业前景,部分己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随着海洋科技深入发展,海洋经济领域将在海水利用、能源、矿产、健康食品等方面获得新突破,形成系列新兴产业。

因此,沿海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将海洋新兴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以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培育扶持。

(二)基础条件。

海洋资源丰富。

浙江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其中,规划深水岸线达506公里,约占全国30%,相对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海域,是建设深水港群的理想选址。

海岛数量约占全国40%,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滩涂资源面积近400万亩。

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约占全国40%,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

区位条件优越。

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濒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省发展新兴产业内容详细说明

浙江省发展新兴产业内容详细说明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我省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以下重点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物联网产业: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标准化,物联网应用及内容服务等。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石化及煤化工成套设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及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性能建材装备与工程施工装备,新型纺织机械,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高端电子、生物、医疗及制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高端轻工装备,高性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设备,关键机械基础零部件等。

(三)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利用装备产业,光热产业,水电、潮汐能、洋流能发电装备产业,地源热泵等其他新能源等。

(四)新材料产业:磁性材料,光纤光缆材料,光电晶体材料,太阳能光伏新材料,半导体照明新材料,新型电池材料,新型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焊接材料,特种玻璃玻纤,绿色建材及碳纤维,高性能陶瓷,氟化工,有机硅材料,合成材料,高技术纺织纤维,差别化纤维,产业用纺织纤维等。

(五)节能环保产业:余温余热利用装备,电机及拖动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装备,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设备,环保药剂与功能材料等。

(六)生物产业:特色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生物医学工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生物保健食品与化妆品,农业良种选育,海洋生物开发,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技术,生物环保技术等。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电动转向、电动空调、充电机、整车运行监测系统等配套产品及零部件。

(八)海洋新兴产业:特种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水下运载作业及通用技术装备,海洋观测监测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水直接利用设备,海水化学资源提取设备;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利用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海洋新兴产业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海洋资源具有丰富的潜力,包括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态旅游、海洋生物技术等。

本文将分析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海洋能源是海洋新兴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传统能源形式如石油、煤炭等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海洋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洋能源包括海风能、海流能、潮汐能和海浪能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海洋能源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其次,海洋矿产资源也是海洋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底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锰结核等。

由于陆地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关注。

然而,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技术、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各个国家加强合作,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此外,海洋生态旅游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日益重视,海洋生态旅游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地也纷纷投资于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

海洋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最后,海洋生物技术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生物资源,包括珊瑚、海藻、海豚等。

这些生物资源在医药、食品、美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态旅游和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全球海洋经济的繁荣。

然而,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海洋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海洋引领浙江“蓝色经济”发展

智慧海洋引领浙江“蓝色经济”发展

智慧海洋引领浙江“蓝色经济”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开展可持续的海洋经济,中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其中,浙江省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大省,形成了以舟山渔港和温州东瓯港为龙头的海洋经济带。

在这个过程中,海洋智慧化建设成为浙江开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支撑,通过智能化手段对于海洋资源的统计、盯防、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一系列行动,营造了产、学、研互为支撑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形成了“互联网+海洋”的新的产业形态。

作为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渔业、海洋科技应用、海洋观光等在浙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智慧渔业作为智慧海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布局、提供渔业时空动态信息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价值。

通过智慧渔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钓具、捕鱼船等渔业器材的位置信息、航行路线等实时监测,同时监控海洋环境、水生生物资源和气象海洋状况等数据,以及实现渔业资源的远程管理和安全监控,为渔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环保保障。

与此同时,海洋科技应用场景也在日趋多样化。

例如,大数据分析加上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建立起海洋资源预警系统,实现对于海洋气象、水质、渔业资源状况等海洋情况的实时分析,同步作出预警和响应措施。

智慧海洋还可以推进海洋物流智能升级,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船舶、货物、人员等的实时跟踪和管理,提升海运物流效率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智慧海洋还可以在海洋观测、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沉积物资源开发等方面,结合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经济升级。

在智慧海洋建设中,浙江积极打造“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推进海洋创新创业,提高海洋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舟山市还成立智慧海洋管理局,建立起智慧海洋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渔业等政策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此外,温州市和绍兴市还通过政府引导等方式,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海洋科技园,推进海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积极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精品

积极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精品
国际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与交 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 区建设走向世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精品建设
精品建设是指在特定领域内,通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和运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社会和谐、经济效益等多重目标的综合性建设活动。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精品建设 旨在推动示范区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目的和意义
01
02
目的:通过推进浙江海 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精品 建设,提高示范区的综 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促进全省海洋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
建立专门机构
成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 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
面工作。
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 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制定实施方案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 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
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持措施
财政支持政策
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 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 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浙江省在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一定差 距。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 境压力逐渐加大,需要加强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
03
精品建设的目标和策略
精品建设的目标
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
示范区建设现状分析
产业集聚发展
浙江省在海洋渔业、海洋 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领 域形成了产业集聚,推动 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领域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领域

省十二次党代会把发展海洋经济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个中心、五个重点”的发展方向,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浙江实际、总揽国内外大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

“五个重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将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产业转型和科学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务实性和前瞻性,是新时期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贯彻“八八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务实举措。

浙江是海洋大省,拥有26万平方千米海域,是陆域面积的2.6倍,“港、渔、景、油、涂、能”等海洋资源丰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工作,先后于1993、1998和2003年召开了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特别是2003年召开第三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全省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但总体来看,目前浙江海洋开发利用和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海域、岸线等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投入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科学技术、体制机制、管理水平等内生性要素的欠缺,成为阻碍海洋经济在更高水平发展的主要瓶颈。

集中体现在: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粗放。

呈现资源消耗型、增长粗放型、产业同质化和竞争无序化等四大特征。

海洋产业过度依赖于资源和环境,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海洋科技支撑薄弱,科技含量不高;海洋生产性服务业落后,产业链不长;区域统筹和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重复建设和低端竞争趋势日益加剧。

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一是海洋资源快速占用和不合理利用现象严重。

全省3.09万平方公里的内海海域,已用去2万多平方公里,且年用海面积仍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深水岸线等稀缺资源快速减少(全省深水岸线已使用和近期规划使用总量达80%以上)。

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比较突出,资源有限性和开发低效性问题日益突出。

智慧海洋引领浙江“蓝色经济”发展

智慧海洋引领浙江“蓝色经济”发展

智慧海洋引领浙江“蓝色经济”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海洋产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作为拥有长海岸线和丰富水资源的省份之一,浙江省一直在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2019年,浙江省进一步加大了对智慧海洋的投入,将智慧海洋作为推动浙江“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智慧海洋是指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登录、监测和管理的方式。

通过智慧海洋,可以完善海洋经济的管理、提高海洋经济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浙江省在智慧海洋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台网已经初步建设完成,覆盖了全省海域的29个监测点,实现了24小时监测。

通过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事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是推动海洋信息化建设。

浙江省海洋信息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建立了海洋信息管理和智能服务平台,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废弃物处理、海洋环保等提供了信息支持服务。

通过海洋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海洋经济的协同管理和资源效率。

三是推进海洋领域智能化生产。

浙江省在智能化渔船、智能化渔网、智能化养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智能化生产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2.10•【字号】浙政办发〔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面向”为牵引,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推动未来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前瞻谋划一批未来产业,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构建竞争新优势,为我省“两个先行”提供引领力量。

(二)发展目标。

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优先发展未来网络等9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等6个力量尚在集聚、远期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

到2025年,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技术、创新应用、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做优做强新型实验室体系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质量打造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取得100项关键未来技术突破,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力。

——未来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细胞与基因、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加速成长,打造100个重大应用场景和100个标志性产品。

——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未来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培育30家头部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引育一批国际一流的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完善。

我省市场主体牵头或参与制定100项未来产业标准规范,“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在创新要素流动、科技体制改革、合作平台建设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改革成果,营造包容审慎的未来产业发展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3 卷 第 5 期
现 代 渔 业 信 息
31
2007 年浙江名牌产品 公布全省渔业系统共 有 32 个品牌榜上有名
本 刊 讯: 近 年 来 浙 江 省 水 产 品 加工企业除了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狠下 功夫外,在努力争创名牌工作方面也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过各市质量技 术监督局组织有关部门初审和审核推 荐,并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专业评审和 综合评价,共评选出 133 个农产品为 2007 年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其中平阳 县信业水产有限公司“鳌头”牌“单冷 冻海水鱼片”系列、舟山市千岛水产有 限公司“千荷”牌“冻黄花鱼”、嵊泗县 顺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浪岗”牌“冻 贻贝”、三门县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 “ 旗海”牌“三门青蟹”等 32 个水产品 品牌,占农业品牌总数的 24%。
4、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渔业经营 体制为渔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渔船股份重组频繁无序;
5、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增大,但资 源状况总体上未有明显趋好的迹象;
6、捕 捞 作 业 结 构 总 体 上 处 于 平
衡;
7、渔港建设全面推进,三大国家
级中心渔港初步建成,但渔业基础设
施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
(周哲)
(风帆)
浙江省培育海洋新兴产 业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
本刊讯: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海 洋新兴产业发达与否是海洋经济综合 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据浙江省海洋与 渔业局课题组报道,目前,浙江省的 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开发利用水平和 海洋能源资源储量均居全国前列。课 题组调查研究认为,根据目前的技术 条件和产业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大领域;
生态制剂,多局限于应用研究,其基
础性研究还未很好的开展,导致在应
用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适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菌
种种类较少,不能满足生产上应用需
要;
2、生产的微生态制剂中的活菌浓
度常不能保持稳定;
3、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易受外界环
境因素的影响。
(云佳)
舟山渔业面临的基本 形势分析
本刊讯:据《浙江渔业》杂志报道, 楼加金、王祖康两位先生撰文分析舟 山渔业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行了客观 地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渔业规模实力明显增强,但生 产力发展总体上还不高,粗放型增长 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渔民转产转业成效显著,但渔 船反弹势头始终存在,渔船控制任务 十分艰巨;
3、渔民总体收入持续增长,但比 较效益不断下降;
章鱼人工养殖成功,为舟山地区 海水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值得发扬。
(群臻)
1、发育不良,生长迟缓;2、尾鳍
生长异常;3、眼球病变;4、贫血;5、
鱼鳍溃蚀;6、体表出血;7、肝脏病变;
8、鳃病变。
(宏浩)
微生态制剂应用面临
的问题
本 刊 讯: 微 生 态 制 剂 在 水 产 养
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对调节鱼类免
疫功能、促进鱼类免疫器官发育、增
强鱼类免疫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
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使用的微
充氧的池塘,通过水质检验仪检测塘
底层、表层的溶蟹氧含量均在 4.5mg/L
以上,与下层溶氧含量保持一致。另
外一个优点是:池塘安装底充氧设备,
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抗病能力
和增加经济收入。
(兴阳)
浙江普陀桃花岛海域 章鱼人工网箱养殖
获得成功
本刊讯:章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 高的软体动物。近年来,已成为海水 养殖开发的一种新的养殖对象。
最近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桃花 镇获悉,该镇塔湾村水产养殖专业户 汤飞成在桃花岛附近海域开展人工网 箱养殖章鱼试验获得成功。2007 年下 半年,汤飞成投资 40 万元,采取浅海 网箱养殖方法,在鹁鸪门后门海域开 展人工养殖章鱼试验,从去年 10 月 15 日开始,从渔船上收购 4 440 kg 章鱼苗 种,按规格大小,分养在 72 只网箱内, 经过 40 多 d 的精心饲养,11 月底开始 收获,据统计,共收章鱼 12 350 kg,产 值 52.9 万元,创收利润 12.9 万元。
1、海水利用装备制造业和浓缩海 水综合开发利用;
2、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加工,水 产品精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和新药 物资源开发利用;
3、海洋风能、潮汐能、潮流能等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哲远)
鱼类营养性疾病的症状
本刊讯:鱼类营养性疾病一般早 期并不明显,发现鱼类的发育和生长 迟缓,鱼类营养性疾病逐步暴露出来。 鱼类营养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大致有以 下 8 种:
梭子蟹养殖池塘安装底
充氧设备江省象山县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梭子蟹苗种中
间培育、梭子蟹多级分筏高产技术等
课题研究成功基础上,提出了池塘底
部充氧增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产养殖
试验。试验结果认为,梭子蟹养殖池
塘中使用底充氧技术,成为海水池塘
增氧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安装过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