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且当个“拆字先生”
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二套)

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二套)目录: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一五年级语文组评课稿二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一听了黄老师的《松鼠》一课,感触颇多,黄老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写作特点,课前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点滴心得.一、关注学习主体,课堂充分体现自主研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本节课,黄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引导学生积极预习,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适时点拨.在识记难记生字时,还能生动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拆字法”来识记,形式有趣,又不生搬硬套,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默读文本的基础上,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品读,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黄老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捕捉重要信息.学生根据中心句,找到松鼠的特点,朗读有关句子,在交流中又适时帮助学生学会用关键词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梳理,体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二、关注文本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特征.同样都是说明文,每篇文本有各有特色.黄老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抓住这篇说明文写作上的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去细细品读,作者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描写的很生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面容清秀”这一句,黄老师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举一反三找出文本中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艺术魅力,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之处.此外,作者对松鼠尾巴的介绍就显得既形象,又让人喜爱.“帽缨形”等词生动地描写,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和特点,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就生动起来了.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也是本文一大特色.例如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时,这其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松鼠的活动区域.这些词语的恰当准确的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堂上,黄老师就是紧紧把握住了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扎扎实实地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如引导学生介绍评选各类称号的推荐信时,紧扣推荐信中的关键词,体会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驯良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使一只乖巧、驯良的松鼠呼之欲出.三、关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使小组合作行之有效布封笔下的《松鼠》是一篇艺术性说明文,其语言极富拟人化,文中的松鼠极富趣味性,让学生阅读起来就像与人在交朋友.黄老师在教学中就是关注到这一特点,结合文本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并积极为松鼠参加评选活动写推荐信,在写推荐信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又让学生在语境学习中感悟松鼠乖巧、漂亮、驯良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辨中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是那么水到渠成.在学习推荐信的过程中,黄老师还十分关注学生对一些关键词的品读,引导学生对松鼠的特点更深入地体会.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感悟.教学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结构清晰,张弛有度.五年级语文组评课稿二二、评价语言及时准确又有鼓励性.比如:你概括的针准确、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等等,这些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好的鼓励,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三、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标以续代讲、以情诱人.让学生充分在读中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最精彩的就是教师配乐范读部分,自然而然给同学们带到了课文悲痛的意境中,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我觉得刘老师读过了之后,应该给同学们一点时间让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或融入自己的感情读一读,效果会更好.有幸聆听了齐芳老师的《七律·长征》这一课的教学,收获甚丰.一、创设情境二、精心导入这篇文章是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办法去亲身体会,学生想像不到长征时的情景,因此龙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长征,初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三、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时,齐老师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解词句在首联教师通过让学生理解词句.四、一点小建议课文结束后、在总结阶段,引发学生么们的思考,可结合当今的形式而设计讨论:长征是什么?今天还需不需要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还有没有长征精神的人?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让长征精神发扬光大陈俊老师教学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是优点多多,收获颇多.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自主读书,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到位,对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杜老师执教学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杜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一、在谈话中导情.课堂伊始,出事紫荆花的雕塑图片.走近香港,了解香港.进而带学生走入,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分钟.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二、利用多媒体感受情感.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堂课上,杜老师让学生观看香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带领学生感受屈辱的历史.录像看完,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词语积累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词语积累方法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词语因为其数量庞大而变得很难以全部掌握。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五年级语文词语积存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巧用组词解新词一篇课文必须要掌握的生字有10个左右,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可能是8个左右。
人教版教材课后没有词语表,而沪教版教材后有具体的词语表。
这样两套教材存在的不同,导致了教人教版的老师必须要自己依据生字来整理出词语让同学复习。
这其中往往会碰到某个字并不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在课本里的,单独一个生字,而这个生字既必须要会认又要会写。
那么我建议:把这个生字与课本里的另一个生字组成词语,这另一个生字或许不是本课里的,可以是前面学习的,也可以是后面马上学习到的。
最好以能够在课文里出现的词语为内容让孩子积存这个带有生字的词语。
生字在词语中,语境自然形成了,不仅记住了生字也能够顺带着把词语也记忆理解了,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这样构成的生字类型的词语(我暂且把它们归类为因必须要掌握生字而凑成的课本词语),因为有可能是后面的课马上学习到的,那么〔教师〕应该不做为默写必须要求掌握,而应该让孩子们先以了解为目的。
等到下一次上到那篇课文再次出现该词语后,就必须要认读、理解并会写了。
二、关键句里的关键词课文里经常有一些重要的句子,而构成这些句子的词语又大部分属于相对必须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比如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9课《不懂就问》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这句句子中的"摇头晃脑'和"霎时'还有'鸦雀无声"就是三个非常典型的重点词语。
教师教学时,必须要特别提出来进行理解。
理解的方法也不必须要特别复杂,只要课堂引导后与同学对话即可。
例如:'摇头晃脑"是写教书先生念书时的样子的词语,谁能模仿一下?(生模仿)'摇头晃脑"中的'头"和'脑"是一对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语,我们还有类似的词语,比如'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目瞪口呆",借机板书,让同学朗诵并记忆即可。
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_四年级作文

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
学校里,语文老师辛勤地在讲台上书写板书,为的是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家里,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早已等候我多时,让我更深地领悟语文。
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就是书。
我想,读书,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享受,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追求。
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喜爱读书。
因为读书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记得前几天,我偶然间拿起一本杂志,发现有好多内容都是关于古代的事件。
于是,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其中有关于清代科举考试落榜与状元的名单等等,我看了很长时间,所读的内容也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第二天老师讲新课,发现其中有一个人名我很熟悉——蒲松龄,原来这正是昨天我所看的清代落榜人员名单中的一位,老师说的关于他的事情我也一清二楚。
回到家做作业,我发现有一道题书中没有。
于是,我又翻开那本书,答案就在那本书中。
原来,从书中也能学习到语文知识呀!我更加离不开书了,因为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需求,还能教给我语文知识,它可称为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了。
第1页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可憎(zēng) 2.肄业(yì) 3.诰命(gào) 4.盘桓(huán) 5.妆奁(lián) 6.衣衾(qīn) 7.装殓(liàn) 8.招赘(zhuì) 9.权厝(cuò) 10.孝悌(tì) 11.藩司(fān) 12.泥淖(nào)(二)多音字 1.监2.差⎩⎨⎧ 差遣chāi 参差cī3.吓4.什⎩⎨⎧ 什物shí什么shén5.揣6.冠⎩⎨⎧衣冠人物guān 沐猴而冠guàn7.横 8.拗⎩⎨⎧执拗niù拗断ǎo二、写准字形1.2.⎩⎨⎧ 竖旗gān 杆立gān 竿见影3.4.⎩⎨⎧ 散qì讫qì迄今为止5.6.⎩⎨⎧ jiǎo 侥幸ráo 饶恕 7. 8.⎩⎨⎧diàn 玷辱zhān 沾染三、辨析词语1.盘桓 徘徊 彷徨例 句①这条几乎是在半山腰上开辟出来的“天路”,它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
最低海拔为146米,最高海拔达到875米,落差竟达700多米。
②当日,我市上空云量较多,温度一直徘徊在4.3℃至10.3℃之间。
外出感觉舒服。
③《单身公寓》有着浓郁的都市情调和幽默机智的对话,将中年金领的危机、年轻白领的彷徨、新新人类的洒脱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辨 析盘桓:①逗留;徘徊。
②回环旋绕。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疑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思量 打量 例句 遇事多思量,一打量就作出判断,往往失之准确。
辨析思量:考虑;想念,记挂。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以为,估计。
四、成语释义1.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2.光天化日:文中比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好的人生,从遇见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开始

人生有时候很神奇,正当我在草包的路上越滑越远时,竟遇到了王先生这么好的语文老师。
虽然我的人生并不算成功,但我自认为过得很好。
因为我找到了和世界对话的利器:写作。
语文老师或许决定了我们命运的一半。
因为人生也是一场表达,表达的成败能决定人生的成败,而语文老师就是我们的表达培训师。
我的命运差点就毁在一位语文老师手里,幸好又在另一位语文老师手里重生。
001童年的我寄居在姑父姑妈家。
姑父是肉食水产品公司供应股股长,很受欢迎。
所以,在学校我是受宠的,每次表演节目脸蛋都会被涂得红红的,在舞台中央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好日子在小学三年级时到了头:父母回城后都是普通员工,而姑父一路青云直上被调到了民政局,他的光芒再也照耀不到我了。
我上的这所学校很了不起,文有蔡和森、武有黄公略。
然而,这些先辈无助于我把作文写好。
那时候写的作文无非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爷爷推车。
故事是既定的,主题是永恒的。
然而,我就是写不好。
我无法控制文字,无法精确地表达,更不用说生动地描述。
更恐怖的是,嘲笑来了,我成了劣等作文的代言人。
每次老师读完范文,总要再来点“娱乐节目”:“下面我们来念念刘同学的作文,好不好?”我的作文给同学们带来了最快乐的时光。
老师读得抑扬顿挫,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我把头深深地低下去,低下去之后,就再也抬不起来了。
被嘲笑久了,我也习惯了,然而,灾难并没有因为我的习惯而结束。
因为作文写不好,我的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语文不好,其他科目也受影响,总成绩一路下滑。
既然你们嘲笑我的作文,那我把数学、自然和地理也索性拿出来让你们嘲笑吧。
但我真的那么糟糕吗?我有我的灵性,只是老师没有发现而已。
作文写不好,并不等于对语文没有兴趣。
我害怕在作文本上写作文,但我喜欢表达,喜欢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谱写一片锦绣天地。
我读《三国演义》,读《说唐演义全传》,这些经典的文本像雨水浇灌大地一样浇灌着我的灵性。
我的内心是肥沃的,就看怎么耕耘。
老师的态度影响着家长的态度。
语文教师,且当个“拆字先生”

水 ,要 不 怎 么 才有 “ ¥” 呢 ?
I ,而 “ ” 的 下 面 是 “ ” 。 “ ” 有 不 同 的 意 思 , ” 导 寸 异 看 一 个 横 , 一 个 竖 , 一 个 撇 , 的 确 各 不 相 同 ;再 看 ,
“ ” ,作 为 一名 领 导 干部 ,说 话 都 应 该 是 很 有 分 寸 的 ! 导 例 3 “ ” 和 “ ” 。 “ ” 右 边 为 单 耳 。 俗 话 说 : 即 既 即 “ 耳 进 ,右 耳 出 。 ” 这 样 什 么 事 都 不 记 得 去 做 - 左 r。现 在
举 ; 其 次 , 教 材 不 能 满 足 学 生 在 现 实 中 的 字 词 需 求 ; 再
指 事 、会 意 和 形 声 等 。 小 学 阶 段 识 字 量 很 大 , 再 加 上 形
近、同音 、多 义等情况纷繁 复杂 。
2 因 。 学 生 感 知 能 力 相 对 较 低 ,不 易 抓 住 特 征 , 只 内
人 显 然 凭 一 个 人 的 力 量 太 单 薄 T, ( 书 :二 )对 这 样 的 板
例 1 “ ” 、 “ ” 。 在 于 “ ” 和 “ ” ,什 么样 : 慰 蔚 心 * 的人 需 要 安 慰 ? 当然 是 遭 遇 失 败 、挫 折 的 人 。 而 这 样 的 人 有 时 候 不 就 像 “ 尸 走 肉 ” ( 书 :尸 )吗 ?安 慰 这 样 的 行 板
换 个 角 度 ,汉 字 结 构 很 是 复 杂 , 仅 造 字 法 就 有 象 形 、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原文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原文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
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
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清末李宝嘉(1867-1907)著〕。
以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
《玉梨魂》〔《玉梨魂》:清末徐枕亚所著的一部言情小说〕。
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
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
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
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15篇

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15篇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1现在回想起来,去年的上个学期的许多东西对我来说是珍贵的经验。
在20__年新学期开始之前,我在思索,如何把心中的一点点想法有层次地梳理;我如何在这学期给孩子们带来正确的知识、充实的快乐、光明的理想和进步的渴望。
一、学期的目标(1)就自身而言,做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利用一切的课余时间,尽最大的'努力的热情去锻造自己,从课堂教材、教育参考资料、生活原生态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2)就学生方面,学到有用的语文知识,每个人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文学素养方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3)从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引导他们的思维过程、质疑与兴趣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4)从课余上,在确保睡眠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既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又能弥补学生在教材中知识的不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拓展知识。
二、具体措施(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黑板上的板书字字珠矶,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6)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语文兴趣小组,自觉收集、整理语文课外知识。
三、应注意问题(1)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2)课(范文大全提供)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3)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4)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四、本学期个人计划阅读书目(1)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三个火枪手》、《海明威全集》、《飘》、《巴黎圣母院》、《普希金诗选》、《复活》、《苦儿流浪记》(2)中国名著:巴金系列——《家》、《春》、《秋》、《雾》、《雨》、《电》《四世同堂》、《唐宋八大家精品散文》、《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名言录》(3)教育教学:《教育新思维系列丛书》、《班主任之友》、《内蒙古教育》、《走进新课程系列丛书》、《班主任工作精要读本》《新课程怎样教》(4)其他活动:电脑、英语、写作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2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且当个“拆字先生”
作者:江海军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10期
也许是教语文的缘故,久而久之竟练就了火眼金睛。
近日,某台《西游记》正在热播,儿子正为《三借芭蕉扇》的生动情节拍手叫好。
蓦然,荧幕下方打出“即然……”笔者傻眼了,看来儿子的杀“毒”软件该升级了!
凝神想想,无怪乎学生作业中总是有“斩不尽,杀不绝”的错别字。
往日笔者还一直为这事大动肝火,字词也就抄抄而已。
现在想来,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别”字成因各不同
偶有错别字不足为奇,然频频出现,且已成为历届学生的通病。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
1.外因。
首先,社会环境中,广告标牌语“饮”以为荣、一“网”情深等等,一如字幕中的“即然”,不胜枚举;其次,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在现实中的字词需求;再者,语文试卷上出现错别字,会扣分,但在其他学科中,根本没有扣分一说,作业更是如此。
不过,以上只能是客观因素。
净化用字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配合,但也只是配合,主角还是语文教师、学生,正所谓“心有明镜台,何惧染尘埃”?
换个角度,汉字结构很是复杂,仅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
小学阶段识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情况纷繁复杂。
2.内因。
学生感知能力相对较低,不易抓住特征,只是记住粗略轮廓,因此常常对相似的字产生了感知失真,张冠李戴自然是家常便饭。
例如:字形混淆——“幸”写成“辛”,“异”写成“导”;部件写错——把“誓”上面写成“扏”,“幻”“幼”不分,右边五花八门……
其次,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若要他们将有限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索然无味的写字练习上,其艰难不言而喻。
也有一些学生,速度是有,但只求完成任务,不看质量和结果。
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字、词义的要求淡化,而学生也懒于对工具书的使用,失去了字义的支持,把字混淆无可厚非。
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拆当行”
“识”是本,“写”是木。
朱熹曾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虽是有关读书明智的经典,倒也不妨启示于识字。
教师应对汉字结构规律及基本特点有深度感知,了解欣赏汉字的笔画、结构、布局、意蕴的优美,提高汉字修养,改进教学方法。
1.将形比形,辨清异处。
对于因形近而混淆的字,我们可以先进行辨析,找出异处。
例1:“幸”和“辛”。
“幸”可以拆成“土”和“¥”,古代的人们,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了;“辛苦”的“辛”上面是个“、”,“、”像汗滴!“辛苦”的人们付出最多的应该就是汗水,要不怎么才有“¥”呢?
例2:“异”和“导”。
“异”的下面是“一、丿、丨”,而“导”的下面是“寸”。
“异”有不同的意思,看一个横,一个竖,一个撇,的确各不相同;再看,“导”,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说话都应该是很有分寸的!
例3:“即”和“既”。
“即”右边为单耳。
俗话说“左耳进,右耳出。
”这样什么事都不记得去做了。
现在只有一个耳朵,不就只进,不出,做事也就迅速了。
2.近音近形,分形释义。
由于音同、音近而产生错误很显然,这时我们可拆分出音旁和形旁,再在形上比较,结合字义加以区别。
例1:“慰”、“蔚”。
在于“心”和“艹”,什么样的人需要安慰?当然是遭遇失败、挫折的人。
而这样的人有时候不就像“行尸走肉”(板书:尸)吗?安慰这样的人显然凭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板书:二)对这样的人说话是不是要小心呢?(板书:小)语言要是没有分寸岂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板书:寸)最后,想一想,你安慰一个人,是在帮人,那怎样才能达到效果?当然是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态度。
(板书:心)
例2:“欺”“期”。
相同的都有一个“其”,“其”成就了这两个字的音,不同的是“欺”是“欠”,“期”是“月”。
“欺负”可体会为总感觉“其”他的人“欠”自己的,而对“期”的理解可以是这样的:古时候没有手表,所以当然不是以几点几分来记年月,而是以月亮来辨别。
大家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而又是有规律的,每十五天一个圆缺轮回,且缺时分上弦月和下弦月,因此“日期”的右边就是“月”了。
例3:“判”和“叛”。
区别就在于右边的“刂”和“反”,“宣判”是给犯了罪的人定罪,古时,常有“开刀问斩”的宣判,因此,“宣判”的“判”的右边是“刂”;“叛徒”是指做了有违原先的,敌对的事的人,俗话说,“反了、反了”。
3.将错就错,寻点突破。
汉字复杂,也就精妙于由简单的笔画、部件构成,可这样的简单倒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学生写错了,那就哪儿“跌”哪儿“爬”。
例1:“誓”总会把“折”写成“扏”。
“发誓”的“誓”的下面是什么?“言”,“言”是语言,是说话,“发誓”当然要说一番话的,为了能表达自己的诚意,常常说出一些有如“如若……必遭天遣”“要是……不得好死” ……这样的话语无人考验其真实性,但无一不是对自己不利的,为了能赢得信任,这时的确让人亏本、折本、甚至折寿。
例2:“幻”和“幼”。
一个右边是横折弯钩,一个是“力”,引导学生想像这横折弯钩像什么?像钩子,像刀……而幻想的含义就是无穷尽的浮想联翩;那么“力”与“幼儿”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妨
这样去想:“幺”是第一的意思,幼儿园正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上学得投入足够的精力,这样也就形成了“幼”字。
例3:“富”容易把中间的一横落掉。
“富”字,可以先拆分为“宀”“一”“口”“田”,接着我们思考“宀”是什么?通常,我们理解为房子,让我们再把“一”“口”“田”连起来,那就是“一口人一块田”,最后,整合一下,有房住,有田种,再加上“裕”,又是有衣穿,有粮吃,这在过去,乃至现在,难道还不知足吗?
如此,把汉字创造性地进行分解,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活泼、变陌生为新奇,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其图画性、故事性、趣味性,恰到好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师智慧光华启迪下识字将不再是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享受;错别字显然不再拥有温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也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
教师,古人云“先生”,那语文教师,且当个“拆字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