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情绪概况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如上腹胀闷、腹痛、恶心、呕吐、饱胀等,并伴有消化功能异常。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通过辨别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和调理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型:主要特点是脾胃气虚,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淡苔白等。
治疗时应益气健脾、健胃消食,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温补药物。
2.气滞型:主要特点是气机不畅,消化功能受阻。
患者多表现为腹胀闷、烧心、口苦、口干等。
治疗时应理气行滞,可选用枳壳、香附、陈皮等理气药物。
3.肝胆郁结型:主要特点是肝气郁结,症状多见于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
治疗时应疏肝行气、和胃消食,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药物。
4.阳虚型:主要特点是阳气不足,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肢冷、畏寒、腹痛等。
治疗时应温阳健脾、健胃消食,可选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药物。
5.阴虚型:主要特点是阴液亏虚,消化功能减退。
患者多表现为口干口渴、消瘦、盗汗等。
治疗时应滋阴养胃、健脾消食,可选用熟地、枸杞子、麦冬等滋阴药物。
6.胃湿型:主要特点是湿气郁滞,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口黏腻、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应健脾健胃、祛湿消食,可选用茯苓、半夏、草果等祛湿药物。
二、常用中药治疗:1.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胃气虚、食滞胸口闷滞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半夏、黄连、干姜等。
2.保和丸:适用于气滞胃脘痞闷、饮食停滞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枳壳、乌梅、牡蛎等。
3.柴胡疏肝汤:适用于肝胆郁结、胃气不舒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柴胡、黄芩、干姜等。
4.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久泻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
5.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久泻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党参、白术、陈皮等。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19 O
中 医药 治疗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伴抑 郁 的研 究进 展
赵 中 扬
关 键 词 : 能 性 消化 不 良 ; 功 抑郁 中 图分 类号 : 2 9 R 5
1 概 述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9 9 2 1 )7 19— 2 10 —0 7 ( 02 0 —0 0 0 5 作 用机 Nhomakorabea制 探 讨
源流犀烛》 中指 出 :痞 满 , 病 也 , 由脾 气 虚 , 气 郁 运 化 , “ 脾 本 及 心 下痞 塞 满 。 脾 胃为 后 天 之 本 , 谷 之 海 , ” 水 仓廪 之 官 , 受 纳 和 运 主 化水 谷 , 脾 胃 虚 弱 , 久 病 之 后 , 年 老 体 衰 , 若 或 或 阳气 不 足 , 失 脾 温煦 , 中焦 虚 寒 , 虚 统 摄 无 权 , 化 失 常 , 当受 到 内 外 邪 气 气 运 每 侵袭 , 感寒湿 、 外 内受 饮 食 积 滞 等 可 使 脾 胃受 损 而 脾 胃 气 虚 , 致 使 胃失 和 降 , 气 上 逆 , 而 为 病 _ 。 胃 发 2 J 33 饮 食 不 洁 、 滞 痰 阻 :素 问 ・ 兰 秘 典 论 》 :脾 胃者 , . 食 《 灵 日 “ 仓 廪之 官 , 味 出 焉 ” 五 。脾 主 运 化 , 胃主 受 纳 , 水 谷 之 海 , 熟 水 为 腐 谷 ; 主 通 降 , 降 为 和 、 通 为 用 ; 体 的 消 化 运 动 主 要 依 赖 又 以 以 机 于脾 和 胃的 生 理 功 能 。有 部 分 医家 认 为 病 因 中多 数 F 患者 有 D 饮 食 不节 及 伤 食 积 滞 情 况 , 积 、 饮 、 浊 阻 滞 中 焦 胃 脘 , 食 痰 湿 胃 络 通 降 失 常 , 滞 不 通是 F 痞 D的基 本 病 机 , 贯 穿 始 终 【 。 并 3 J 综合 各 家 所 见 , 胃气 机 升 降失 调 为 F 脾 D基 本 病 机 及 病 理 关 键 。郁 证 分 为 肝 气 郁 结 型 、 郁 化 火 型 、 结 痰 阻 型 、 脾 两 气 气 心 虚 型 及 阴 虚 火 旺 型 五 大 证 型 , 中 心脾 两虚 贯穿 基 病 始 终 。 其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分型与情绪的探讨

等情 绪与功能性 消化 不 良二者之 间存 在 的很 强的相关性 , 而抑郁 、 虑情 志在 中 焦
医 多 定 性 为 肝 郁 。因 此 作 为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患 者 的 治 疗 , 肝 理 气 为 其 主 要 治 疗 疏 方 法 。 有 资 料 示 : 当 的 心 理 干 预 也 适
7 06 3 0 0甘 肃兰 州石 化 总医 院西 区 中医 门诊
( 草案 ) 将 功能 性消 化 不 良分 为 种 》
[ 医对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的分 型 以 及 f 1 情 绪 相 关 数 据 统 计 : 者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患
症候 : T 气滞 型 : ①月 郁 土症 , 胁痞 满 、 胸 胃
关 键 词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 中 医分 型
情 绪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1
23. 66 1
积滞 汪: 症 , 腐 酸臭 、 主 嗳 胃脘 痞 满 。 次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 ( I 的 临 床 症 状 主 F) ) 要 为 : 部 不 适 、 痛 和 f 胀 , 今 仍 I 腹 疼 : 腹 至 不 能 叫 确 分 析 其 发 病 机 制 和 原 【 大 1 近 年 来 很 多 资料 示 , 能 性 消 化 小 良 患 功 j 者 的情 志之 问存 在 一 的 相 关 性 , 绪 一 定 情 贯 不 良 易导 致 功 能性 消 化 疾 病 的 产 生 , 这
于 器 质 性 病 变 所 引 起 , 发 现 器 质 性 病 若 变 , 不 属 于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则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年第 2 期 ( 1卷 总第2 4 )1 01 3 第 3 8期 71
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抑郁症体会

环 , 疾 可 除 也。笔 者侧 重 打 断 “ ( F 这 一环 节 。 则 脾” 即 D)
《 匮 ・ 金 藏府 经络 先后病 脉证 第一 》 见肝 之病 , “ 知肝传 脾 , 当 先实脾 , ……则肝 气盛 。故 实脾 , 则肝 自愈 , ……肝虚则 用此 法, 实则不在 用 之。 F 与抑郁 表 现 为脾 胃功能 与情 感 的 障 ”D 碍 , 于中医阴证 虚证范畴 , 属 当用 阳药 补药 。黄 芪建 中汤 为温 中建脾益气之 剂 。《 匮 》“ 金 :虚劳 里急诸 不足 , 黄芪建 中汤 主 之” 。方为小 建 中汤加 黄 芪而 成 , 中黄芪 、 方 益脾 气 , 糖温 饴 中, 白芍重用 , 而 笔者则认 为此处体现 了白芍之阴药 阳用 。白 芍轻用多为滋 阴, 重用 则多 为缓急 止痛 。而 陈潮祖 老先生认 为白芍能通顺血脉 , 解经遂 挛急 。既 是解痉 , 为扩 张, 缓 则 即
3 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 3 00 1 期
运用黄芪建 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合并抑郁症体会
莫婷 婷 ,骆超 羽
( 成都 中 医药大 学,四 川 成都 60 7 ) 10 5
关键词 : 芪建中汤; 黄 功能性消化 不 良; 抑郁症
中图 分 类 号 : 7 . R54 5 文 献标 识码 : B 对 功 能性 胃肠 病 的 发病 起 着 一 定 作 用 , oeG 认 为 生 物 心 理 L sr
其疏汇。《 杂病 源流犀烛 ・诸郁源 流》“ :诸郁 , 脏气病也 , 其源
本于思虑过深 , 兼脏气弱 。故郁证 之本为心 肝脾三脏 弱 , 更 ” 为
胃胀(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辩证论治

胃胀(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辩证论治胃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包括上腹痛不适、饱胀感、早饱、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胃脘部痞塞满闷之证为“痞满”,《伤寒论》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证治汇补·痞满》说“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于心下,位于中央,填满痞塞,皆湿上之为病”。
可见本病涉及脾、胃、肝脏,但与脾关系更为密切。
其病因病机为:1.误下伤中,邪在肌表,反攻其里,损其中气,邪乘虚内陷,邪热内结于心下,或寒热交阻与中,气机壅塞,升降失常而成痞满。
2.饮食阻滞贪食过饱,恣食生冷,损伤中阳,胃失和降,故食滞气阻,则为痞满。
3.痰气搏结痰凝气滞,壅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心下痞满,若痰饮上逆于胸,阴乘阳位,胸阳受阻,则胸膈满闷。
4.湿浊内阻寒湿阻滞或湿热中阻,气机闭塞而成痞满。
5.情志失和情志失和、气机逆乱、升降失调引发痞满,其中以肝郁气滞为多见。
6.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中气亏虚,胃呆纳钝,气滞不畅,食少虚痞。
总之,胃胀(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
脾虚木乘,肝气横逆,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故脾胃虚弱为本,气滞食积,湿痰,血瘀等邪实为标,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一般认为“痞满”相当于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胃脘痛”相当于溃疡型消化不良,“嘈杂”相当于反流型消化不良。
西医认为本病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胃与十二指肠炎症有人发现本病患者100%有胃炎,其中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球炎,本病症状与炎症程度有一定关系。
2.胃运动功能失调主要是胃窦功能异常,胃排空减慢,排空延缓与迷走神经张力低、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肌间神经丛异常有关。
胃压力测定可反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功能,Rees等对不明原因上腹沉重感和嗳气多年的男性病人侧压,发现病人进食固体、液体餐后,胃窦部收缩较正常人呈现振幅较低的时相收缩波压力改变,该类型压力波与胃对固体食物排空明显延缓有关。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很多肠胃不好的人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种排除器质性疾病出现的典型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综合征。
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并无统一定论,医学界普遍认为其与患者自身胃肠运动功能、内脏敏感性以及自身心理因素等有关。
临床上可选择西医或者中医治疗方法,其中西医主要通过抗酸、促进胃动力、抗抑郁等药物进行治疗,这样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存在疾病复发的情况。
中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有着长久的研究,且中医治疗方法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性,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根治疾病,降低疾病复发率。
本文将具体介绍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为临床疾病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1.病因病机经过文献查阅与研究可知,当前医学界普遍认可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与患者自身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感染情况以及胃肠道功能等因素有关,同时还受到环境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总的来说,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发因素较多,这也是疾病研究与治疗的难点。
从中医药角度来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属于中医药的研究称谓,相关症状对应的应为“胃胀”“痞满”等范畴。
国内中医学研究人员提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与以上症状之间的联系,受到日常饮食与自身情绪的影响而出现肠胃气滞,湿热内蕴的症状,对此,中医治疗应从肝、脾、胃三个部位入手。
还有的学者深入研究了患者情志失调与肝脏病变的关系,认为不良情绪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所谓疏泄失常,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进而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还有学者就外界刺激与脾胃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情志失调、药物刺激等导致患者脾胃功能损伤,最终体现在消化系统症状上。
结合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生活习惯变化,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势必会对人们的肠胃功能造成影响,再加上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更是增加了情志不畅的概率,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因。
总结来看,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学中的病因病机包括情志不畅、饮食失调、肝失疏泄、脾胃受损、药邪伤胃等,其中脾胃受损是发病的基础,肝郁则是诱发的因素,胃滞成为发病的主要原因。
开郁颗粒剂治疗伴焦虑抑郁情绪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粒 剂治疗伴 焦虑抑郁 情绪的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消化道症状 改善优 于氟哌噻吨 美利 曲辛组 。 关键词 : 功能性 消化不 良; 抑郁 ; 开郁颗粒剂 ; 中医药疗 法 中图分 类号 : R 5 7 4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7— 0 0 1 0— 0 3
・
1 0・
山 西 中 医
2 0 1 3年 7月第 2 9卷第 7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J u 1 .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7
开郁 颗 粒 剂 治 疗伴 焦虑 抑 郁 情 绪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临床 观 察
李 晶 苏娟 萍
摘要 : 目的 : 观察 开郁颗粒剂治疗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功能性 消化不 良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 将1 8 0例 患者随机 分为 两组 ,
治疗组采 用开郁颗粒 剂口服 , 对照组 口服 氟哌噻吨 关利 曲辛片治疗, 4周为 1 疗程 。观察 中医证候疗效 、 抑郁 自评 量表 ( S D S )
胀痛症状疗 效比较 差别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治疗组优 于对照组 。情绪抑郁急躁 易怒疗效 、 失眠 多梦症状疗效 比较 差别 有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对照组优 于治疗组 。两组 S A S 、 S D S分值 比较 , 疗后差 别无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 开郁颗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发表时间:2016-12-12T11:52:11.72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5期作者:杨国锋[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病,病因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武定县人民医院 651600【摘要】目的:探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同一年治疗的多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制作调查问卷,绘制相应表格,对所研究的以上患者进行测评。
结果:这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虑症状的平均标准分为(54.522.34)分,抑郁症状的平均标准分为(55.232.53)分,焦虑情绪发生率为53.42%,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6.13%。
经对这些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是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较高。
与此同时,这些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高龄和经济压力大等等。
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情绪出现相当的普遍。
为了减少此类患者出现这些负面情绪,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05-02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病,病因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专家学者们在探索病因的道路上一直没有止步,以往的学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胃运动功能障碍、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
然而,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是出现症状的重要因素。
此次,我们查阅大量的文章、著作等,得出这些患者出现此类情绪的可能影响因素,采取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绘制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在我院治疗的这些被调查的患者进行测评。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同一年内在我院治疗的41例有此类病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张 乐 怡 , 翔 , 秋 萍 , . 通 技 术 与 推 拿 手 法 抗 偏 瘫 2 9 胡 李 等 促
上 肢 屈 肌痉 挛 的效 果 比 较 [.中 国临 床 康 复 ,0 61 J 1 2 0 ,0
h m n[ .rk ,0 03 : 2 0 12 6 u a s ] t e2 0 ,11 1— 1 . JS o [3 R gr C Pic lso er t vni h et n 2 】 oes . r i e f al i e et ni tet a np yn r o n r met f scoiJN r Tm s2 0 , ( 2 — 0 o pyhs [ .us i e ,0 6125:8 3 . s] 0 ) [4 王 玉 龙 , 向琼 , 萍 , . 复 早 期 介 入 是 现 代 康 复 的 2】 吴 吴 等康 特 征 [. 国康 复 ,0 31( : 5 17 J中 ] 2 0 ,8 ) 8 — 8 . 31
[5 田贤 先 , 仲 和 , 正 豪 . 期 点 穴结 合 运 动疗 法 治 疗 脑 2】 赵 林 早
复 的疗 效 观 察 [. J 四川 中 医 ,0 1 92: — 0 1 2 0 , () 9 7 . 1 6 [2 曾庆 云. 代康 复 理论 在 指导 脑卒 中偏 瘫 早期 推拿 治疗 中 3】 现 的重 要性 [. 国康 复 理论 与 实践 ,0 61( ) 0 - 0. J中 J 20 , 1 : 7 9 8 2 09 [3 张文 生 , 丽 慧 . 31 张 中风 偏 瘫 中 医 康 复 原 则 探 讨 [. 国康 J中 ]
[ 】 杨 涛 , 学 清 , 江 林 . 讨 推 拿 手 法 与 B bt 术 相 结 3 0 曾 李 探 oa h技 合 在 缓 解 偏 瘫 患 者 肌 张 力 中 的作 用 [.按 摩 与 导 引 , J ] 2 0 ,21) — . 0 6 (2: 4 2 2
[ 1 范 江 . 灸 、 拿 和 康 复 训 练 对 脑 卒 中 偏 瘫 下 肢 功 能 恢 31 针 推
维普资讯
史匡堑 2 生
筮 2 鲞 簋 塑 垦 g Q婴 』 — d—nl 2 』 T ioa r t 一 a i
塑 ££
Y2 : 2,Q Y : 2 :
[1 周 维 金 , 玉 琴 , 利 华 . 卒 中康 复 研 究 新 进 展 [. 国 2】 王 崔 脑 J中 ]
【 键 词 】 功 能 性 消 化不 良 ; 关 抑郁 ; 中医 药 治 疗 ; 献 综 述 文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 n t nl yp pi,D) 一 f ci a d se s F 是 u o a
后疼 痛 为主症 时 , 名 “ 命 胃脘 痛 ” 为宜 ; 当临床 表 现 以 烧心反 酸为 主症时 , 应归属 于“ 则 嘈杂” 畴回 抑郁情 范 。 绪 相 当于传统 医学 中的“ 郁证 ” 。郁 证 在概念 上 有广 义与狭 义之分 , 内经》 《 所论 五郁之 治 ( 木郁达之 、 火郁 发之 、 郁夺 之 、 郁泄 之 、 郁折 之 ) 土 金 水 和朱丹 溪倡 言 六郁 之说 ( 气郁 、 血郁 、 痰郁 、 火郁 、 湿郁 、 食郁 ) 均属广 义 的郁 证 。证 治汇补 ・ 证》 :郁 者 , 《 郁 日 “ 结聚而 不得发 越 也 , 升者 不 升 , 降者 不 降 , 当 当 当变化 者 不 得变 化 也 。故有 病久 而生 郁者 , 亦有 郁久 而生病 者 , 或服 药 杂乱 而成者 ”。狭义 的郁证 是指情 志不 畅 、 肝郁 气滞 而 言 , 春甫 在《 今 医统 大 全 ・ 证》 徐 古 郁 中谓 :郁 为七 “
】 一】 2 3.
作 者 简 介 : 毓 , ,5岁 , 京 中 医药 大 学在 谭 女 2 北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医 护 理 学 中
( 收稿 日期 :0 7 1— 8 20—22 )
中医治疗功 导 : 捷 张
( 1:4 5 1)1 —1 .
[2 Jahm i e H ie a dr Wo gn HRMinr 2】 oci Le  ̄, e B u e, p k l ag f . l e. t
T e t n - i d c d c a c lr o g n z t n a tr sr k n r ame t n u e o ia e r a iai f to e i o e
种常见 的消 化系统疾 病 , 是指具 有上腹痛 、 上腹胀 、 早 饱、 嗳气 、 欲不振 、 食 恶心 、 吐等不适症状 , 呕 经检查 排 除引起 这些症 状 的器质 性疾 病 的 一组 临床综 合 征[ 1 ] 。 有研究表 明其病 因与 心理 因素有关 , 中最 常见 的是 其 抑郁情绪 。 目前 中药 治疗主要采 用疏肝 理气 、 胃降 和
复 医学 杂 志 ,0 11 () 8 — 8 . 2 0 ,63 : 2 1 3 1
卒 中偏 瘫 疗 效 观 察 [. 国康 复 理 论 与 实 践 ,0 5l( : J中 】 2 0 ,18 )
6 9—60. 0 1
[ 】 解 光 尧 , 慧 敏 . 刺 运 动 结 合 循 经 推 拿 治 疗 不 同 分 期 2 6 汪 针 的偏 瘫 [.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0 63 0) 0 — 0 . J浙 】 20, 0 : 849 4 [ 】 张 利 军 , 肇 菊 . 经 点 穴 按 摩 治 疗 中风 偏 瘫 疗 效 观 察 2 7 贺 循 [. 摩 与 导 引 ,0 1 75: - 5 J按 ] 20 , ( 1 1. 1 )4 [ 】 丁 世 勇 . 按 摩 治 病 的 J i J. 摩 与 导 引 ,0 62 ( : 2 8 论 8 N[ 按 / , ] 2 0 ,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