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一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图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共26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共26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 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பைடு நூலகம்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演练: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Word版含解析

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演练: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Word版含解析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课时演练·促提升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第1~2题。

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解析:第1题,A项是区域的内涵,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

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具有过渡的特性;区域的划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区域内部特性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但不是绝对一致。

答案:1.A 2.C读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完成第3~4题。

3.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4.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解析:第3题,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第4题,区域的界线有些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些是不明显的,具有过渡性,如各种各样的自然区。

答案:3.C 4.A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

据此完成第5~7题。

5.表中的①表示()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6.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高原气候7.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表中提供材料判断,甲区为青藏高寒区,乙区为东部季风区,丙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多数为内流 河;咸水湖 ;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
土壤植被 主导因素
东到西依次 随距离海洋 出现森林、 远近而变化 草原、荒漠 的干湿状况 和戈壁
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气候
水文
土壤 主导因素
地形地势 气候
高原、高山 空气稀薄,
峡谷;第一 太阳辐射强
级阶梯
,气温低、
风力大,河 谷地区气候
u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u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
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列问题 东部季风区
地形地势 气候
水文 土壤植被 主导因素
地形地势 气候
1000m 季风气候显 以下,平原 著 、丘陵、盆 地、山地相 间分布在二 、三级阶梯 上
水文
自西向东流 入太平洋, 雨水补给为 主
土壤植被 主导因素
森林和森林 随纬度位置 草原;大量 变化的气温 的农作物和 状况 人工林植被
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列问题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地势 气候
水文 土壤植被 主导因素
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地形地势 气候
高原、盆地 温带大陆性 ;第二级阶 气候 梯
水文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
差异》
2020/9/5
【课程标准】
u区域的含义。 u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阅读教材P4-P5,完成下列问题
u1.什么是区域? u2.区域有什么特点? u3.区域是如何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u4.什么是区域差异?
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列问题
A.发展水平ຫໍສະໝຸດ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2019高中地理 第1章课时分层作业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1章课时分层作业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中图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57522004】1.这种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2.下列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3.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A.黄淮海平原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长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1.C2.A3.B[第1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国土划分的依据是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因此为综合指标。

第2题,划分出的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间差异明显,不一定有明确的界线。

第3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湿地,现已禁止开发。

]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4~6题。

【导学号:57522006】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5.下列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碱化普遍6.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示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4.D5.B6.B[第4题,①地大致为黄土高原区,主要粮食作物不是水稻;②地仍是黄土高原区,该区没有草原;③地大致为华北平原区,不是竹子分布区;④地为四川盆地,其丘陵地区多适宜种植茶树。

同步中图地理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含解析

同步中图地理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1.A 2.B[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

读图,回答3~5题。

3.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①地形②土壤③植被④气候⑤水文A.①②B.③⑤C.①④D.②③4.下列属于东部季风区的特征的是()A.四周多山地,多风蚀地貌景观B.气候湿润,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D.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5.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部分地区为森林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口少D.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3.C 4.C 5.B[第3题,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第4题,四周多山地,多风蚀地貌景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气候湿润是东部季风区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大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的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但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河流多为外流河,湖泊多为淡水湖。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点(1)有界性: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2)层次性: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3)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4)整体性:区域内的各要素之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

3.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研究(1)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主要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 区域差异性的表现(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就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3)区域内部差异性,是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的前提条件。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2.主要依据(1)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

(2)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山东距海近,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气候湿润;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1)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三导学训练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三导学训练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含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训练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4.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风力侵蚀作用B.藏绵羊和牦牛——特殊高寒环境的产物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海陆位置影响D.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纬度位置影响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回答5~7题。

5.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B.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小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6.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夜晚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7.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8.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代号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mm)①-4.0 14.6 500②-4.7 26 641③ 3.3 27.9 1 220④-12 20 81(1)图中A、B所在区域为________区,C为________区,D为________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共26页文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共26页文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 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的边界明确,有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中国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解析:1.A 2.C 第1题,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第2题,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各区域内部性是区域的一个重要特征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4.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5.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解析:3.A 4.C 5.A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而呈绿色,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6.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B.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无铁路延伸C.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少D.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开放早解析:选B 西南地区已形成明显的铁路网络,主要铁路有成昆线、贵昆线、南昆线等。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连续性 B.差异性C.相似性 D.联系性8.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界线明确,无过渡性B.是人们按照单一自然指标划分的C.区域内部无差异性,特定性质绝对一致D.各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解析:7.B 8.D 该题组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内涵和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三大自然区之间气候、地形、植被的差别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划分的指标。

②区域界线有实有虚,自然区的界线是过渡的。

③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但也有一定差异性。

央视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西藏阿里地区。

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这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都受寒潮影响B.夏季舟山气温高于阿里C.城镇都沿山麓分布D.对外联系都以公路为主10.舟山群岛经常缺水,在建筑物屋顶都安装了储水桶以备停水时救急。

舟山群岛经常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A.年降水量稀少B.年降水量丰富,但岛内河流短小、落差大C.年降水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分配都十分不均匀D.年降水量丰富,但多山地,泥石流滑坡灾害频繁发生解析:9.B 10.B 第9题,西藏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寒区,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

城镇都沿山麓分布、对外联系都以公路为主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10题,舟山群岛位于东部季风区,虽年降水量丰富,但岛屿面积较小,河流短小、落差大,岛内水资源总量较少。

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的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具有层次性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解析:1.B 2.C 3.C 第1题,该图所示区域没有表达出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

第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之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回答4~6题。

4.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5.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6.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地势较高 D.土壤肥沃解析:4.C 5.B 6.B 第4题,新疆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中糖分的积累。

第5题,海拔高、气温低是青藏高寒区的自然特征,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影响农业发展,而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成为青藏高寒区主要的农业区。

第6题,北方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以下,并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是我国半湿润区,故农业以旱作为主。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人均拥有的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8.对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解析:7.C 8.B 第7题,人均耕地面积的差异与人口数量有关系,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而西部人口密度很小。

第8题,从图中看出,东部地区施肥量和农药用量都最大,由此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但东部生态环境比西部要好,主要是由于东西部气候不同而导致植被等差别很大。

成灾面积的百分比相差不大,但由于灌溉总面积东部大于西部,故东、西部成灾面积相差应很大。

东部地区种植历史悠久,土地已得到充分开发,故后继潜力应不会太大。

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众网济南2014年1月17日讯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济南开幕。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决定筹建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材料二2014年1月18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统筹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专题记者会,“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的意义是实现了区域由局限性的成长向整体统筹发展的战略有助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与协作,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我省的区域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异同。

(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耕地类型(4)另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第(2)题,两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3)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第(4)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能源状况有关。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相同点: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都以平原为主,都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同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的生长期较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比较肥沃,但矿产资源贫乏。

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的中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3)(4)核电站建设可最大限度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