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评价
天然气开采的资源评估

确定天然气资源的经济价 值
评估天然气资源的可开采 性和可持续性
为天然气开采项目的决策 提供依据
保障天然气开采项目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源评估的方法
地质勘探法的 定义和目的
地质勘探法的 优缺点
地质勘探法的主 要步骤和流程
地质勘探法在实 际中的应用案例
和效果
地震勘探: 通过地震 波探测地 下地质构 造和油气 藏
资源评估的实践应 用
资源评估的目的:确定天 然气储量,评估开采价值
资源评估的方法:地质勘 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
化学勘探等
资源评估的结果:确定天 然气储量、可采储量、经
济可采储量等
资源评估的影响:影响天 然气开采决策、投资决策、
生产计划等
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如 地震勘探、测井等,提高
数据准确性
资源类型:天然气、石油、煤炭等
储量估算:通过地质勘探、钻井等方式 获取数据
经济性评估:分析开采成本、市场价格 等因素
环境影响评估:考虑开采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如地下水污染、地表沉降等
社会影响评估:分析开采对当地社区、经济和 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改善等
风险评估:评估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风险,如地质灾害、设备故障等
天然气开采的资源评 估
汇报人:
目录
资源评估的重要性
资源评估的方法
资源评估的指标
资源评估的步骤
资源评估的实践应 用
资源评估的重要性
资源评估有助于确定天然气储量的规模和分布 资源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和策略 资源评估有助于评估天然气开采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资源评估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原理: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判断天然气的存在和分布 优点: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天然气资源 步骤: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数据解释和资源评估 应用: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勘探和开发领域
天然气水合物酸化-自生热气开采技术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酸化-自生热气开采技术研究孙林;杨万有;李旭光;杨淼【摘要】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多为黏土、钙质含量高的疏松砂岩,易产生出砂及污染堵塞等问题.为解决储层污染问题,提高产能,综合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解堵与自生热气的助采、增能、助排等机理,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酸化-自生热气开采技术,并进行了酸液体系、自生热气体系、施工工艺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硅酸酸液体系具有密度适中、岩屑溶蚀率适度、缓速、对岩石骨架无破坏、抑制二次沉淀等性能,适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解堵增产;氯化铵+亚硝酸钠自生热气体系能产生氯化钠、氮气和大量热,安全性高,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残酸返排;严格控制泵注压力,采用多级段塞式泵注和残酸返排工艺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施工作业.该技术基于南海神狐海域某探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而研发,对类似储层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8(025)003【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酸化;自生热气;解堵;储层污染;神狐海域【作者】孙林;杨万有;李旭光;杨淼【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280 引言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21世纪最具价值的高效清洁能源之一[1-6]。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包括热分解法、降压分解法、注入化学药剂法、CO2置换法、气力提升法、固体法,及上述方法的联合作用等,这些方法存在开采效率较差或商业化开采经济性差[7-14]的问题。
此外,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多为黏土、钙质含量高的疏松砂岩,易产生出砂及污染堵塞等问题。
例如:神狐海域某探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方解石和黏土平均含量分别为14.6%和29.4%,而石英平均含量仅为42.6%,储层渗透率为0.4×10-3~60.0×10-3μm2,易污染堵塞,影响开采效果,而目前的开采方法中并未考虑解堵增产。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井筒、桩基础等)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突破了传统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局限;首次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逆反应的内在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多相渗流模型,构建了水合物分解气、水运移理论框架;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压-热联调强化水合物分解方法;首次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边界。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及开发技术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及开发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 (Methane Hydrate) 是一种在高压和低温环境下自然形成的亚稳定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
由于其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然而,开发利用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和风险评估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一、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
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达到 100,000 亿立方米以上(当量于 10,000 亿吨标煤),其中大概有 35,000 亿立方米可以开采。
而我国境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不仅占了全球的份额,而且以南海为中心,还处在区域集中和高品质分布的优势。
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中,最为关键的是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评价方法可以主要分为实验室评价和现场勘探,具体方法包括储层抽取、样品分析、实验模拟、建模计算等。
现场勘探中,钻井是目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之一。
利用钻井记录解释结合获取的地震资料,结合潜在储层特征,包括钻井测井和地震反演,可以快速获得储层信息,确定探测区域的勘探价值和发展潜力。
此外,海底振荡探查法、测井、地震等方法也可以用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与评价中。
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研究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常规开采技术主要为钻孔挖掘或热力学法开采。
其中,热力学法开采是指利用热力作用来改变天然气水合物的相态,从而使之解离并释放出天然气。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储层条件复杂、开采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微生物技术。
与常规开采技术相比,微生物技术解决了不需要破坏水合物层结构就能够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环境风险、并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等问题。
微生物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资源细菌和微型生物的种类去解离天然气水合物,这样不但不会破坏水合物层结构,而且可以获得海水中的微生物能够消耗甲烷,保证了开采过程中的环保性。
天然气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技术要点

回注工程
外输站场
下游用户
副产品硫磺
三、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与环保措施
钻井工程 集输工程 天然气处理工程 回注工程
三、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与环保措施
钻井工程
集输工程
天然气处理工程
回注工程
钻井工程
1. 流程及产污环节
2. 环保措施
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单井站
气相
计量
工艺流程
原料气
井口
气液分离器
液相
气液混输 采气管线
下游采气站/ 集气总站
计量
废水
废气、噪声
放空分液罐
放空立管
产污环节
井口来气
噪声
节流阀
噪声
噪声
计量分离器
去集气站
1. 流程及产污环节
集气站
原料气 气相
计量 气液分离器 计量
气田水
集气总站 闪蒸、碱液吸 收
工艺流程
清管接 收装置
集气总站
清管废水、废渣
废气 施工扬尘 噪声 机械噪声
固废
废焊接材料
洒水抑尘 合理选择作业时间
清运回收
弃土弃渣
就地平衡或资源化
2. 环保措施
废气
清管、检修废气
VOCs 检修废水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放空
控制设备选型,加强阀门、法兰 等的日常检测 蒸发减容
废水
噪声 固废
气田水 分离器、节流阀及汇 气管气流噪声 废焊接材料 弃土弃渣
不落地随钻处理平台
噪声、废气、热辐 射、酸化洗井废水
完井(油气测试)
固相资源化系统
拉运至污水处理 厂作达标处理
完井搬迁作业 场地恢复
地质科技创新总结(汇总3篇)

地质科技创新总结第1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资源环境重大科技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重大原创性创新,支撑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地质理论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能源资源成藏研究方面,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两期三型”、“三相控制”等理论,为圈定水合物找矿靶区、制定试采方案提供科学指导。
提出了南方复杂构造区“三位一体”的页岩气富集新认识,建立了5种页岩气成藏模式,支撑南方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提出了北方砂岩型铀矿主要赋存模式,拓展砂岩型铀矿找矿空间。
二是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创新提出了“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锂新认识,建立了“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总结了“多类型、多岩性,多时代、多层位,多因继承,多相复合,多模式、多标志”的三稀资源勘查模式,建立了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揭示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指导实现甲基卡等硬岩型稀有金属找矿突破。
三是大宗紧缺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成矿系列概念,发展了区域成矿理论,对成矿区划和成矿规律研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等成矿新模型,为青藏高原地质找矿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建立了玢岩铁矿成矿模式,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找矿取得突破。
创新了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矿集区矿床模型,指导实现了铜多金属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创建深部找矿的“三位一体”找矿模型,为深部找矿提供类比标准,支撑实现了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建立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区域地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基础地质前沿研究方面,在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地质、生命起源演化、有氧生物起源、鸟类起源与演化、中生代恐龙演化及其古环境、中生代海相爬行类生物群演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陆相地层建阶及地层系统完善,岩溶动力学、地下水循环、海岸带地质演化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进展与对策建议

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进展与对策建议摘要: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天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发展对策1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技术的应用进展1.1低渗透气藏综合表征技术从我国天然气开发的现状来看,低渗透气藏综合表征技术是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常用且应用广泛的技术。
在我国天然气资源中,低渗透气藏所占比重较大,具有非均质性强、储层渗透率低的特点。
在低渗透气藏研究过程中,以沉积成岩微相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低渗透气藏综合表征技术。
这种天然气开发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但应该注意的是,如果这项技术用于开发天然气储层,它需要地震的支持软件,这个软件的作用是支持实现储层地震预测,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的分析,从而为我国天然气布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因此可以看出在天然气开采的过程当中采用低渗透气藏综合表征技术相对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1.2异常高压气藏开发技术天然气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综合表征技术,另一种技术是异常高压气藏的开发技术,也可以扮演一个好的角色在帮助中国的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对于高压异常气藏,其特点是压力高,弹性充分。
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该天然气开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井数少、产量高的特点[1]。
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地震、区域地质等方面建模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实现异常高压天然气储层的资料解释。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这一专业建模,钻井技术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天然气开发生产的需求。
因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天然气开采进行的过程当中采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技术来进行开采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1.3深层高压气藏开发技术(1)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精细成像及构造解释技术。
塔里木深层气田地表、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多为山地和戈壁,相对高差大,地下发育巨厚塑性膏盐层,构造结构复杂,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偏移归位难度大,成像精度低,层位追踪对比困难。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储层特性复杂,储层评价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对其储层进行精确的测井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发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概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研究现状,阐述了测井评价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研究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包括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等多种测井技术。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的各种因素,如储层物性、储层温度压力、测井仪器精度等。
文章总结了当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而且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对于推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储层类型,其特性对于测井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具有极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使得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快速地运移和聚集。
这种特性使得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不均,给测井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电性特征与普通储层有所不同。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本身的导电性较差,因此储层的电阻率通常较高。
同时,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也会影响储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和密度,这使得测井响应变得复杂多变。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还具有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化学特性。
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形成于低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储层中的化学成分也会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测井响应。
在测井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这些特性,选择适当的测井方法和参数,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634(2007)-11-0053-04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评价3巩艳,袁宗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天然气水合物(NGH)作为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之后的一种潜在新型能源,勘探、开发的研究引人注目。
其独特的产出形式和赋存环境,决定天然气水合物对未来世界能源需求的贡献依赖于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巨大经费的投入。
简要介绍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及世界资源分布情况;详细阐述天然气水合物常用的勘探方法;对比分析以热激法、降压法、化学试剂法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能源;勘探方法;开采技术中图分类号:TE132.2 文献标识码:A引 言从第一次发现天然产出的水合物到现在,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能源密度高、产出形式以及赋存环境独特等问题,因此它给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地质科学、以至生命科学都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
1 天然气水合物1.1 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简称NGH)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由水分子和碳氢气体分子组成的一种类似于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1,2]。
它是一种主-客体材料:水分子形成点阵间的空穴,这些形成点阵的水分子之间由较强的氢键结合,碳氢气体分子作为“客”气体分子充填在空穴中,并与水分子在低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较弱的范德华作用力稳定地相互结合在一起。
自然界中,甲烷是最常见的“客”气体分子。
天然气水合物极易燃烧,因此也被称为“可燃冰”,并且在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
1.2 天然气水合物的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有2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产出环境或温度压力机制分类,另一种是按其结构类型进行分类。
按产出环境,可分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和极地天然气水合物2种类型。
这2种产出环境代表着2种截然不同的温度压力机制。
通常把海洋过渡带、边缘海相内陆海等世界洋底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称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与极地天然气水合物相比,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温度较高,但由于深海较高的压力,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仍可保持稳定。
压力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主要因素。
极地天然气水合物是在较低的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蕴藏的深度相对较浅。
极地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限制,因而它的总量少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按结构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可分为Ⅰ型和Ⅱ型2类。
自然界中,Ⅰ型和Ⅱ型天然气水合物是2种互相联系的结构类型:它们是五角十二面体、十四面体和十六面体3种晶格类型的不同组合。
Ⅰ型结构天然气水合物由五角十二面体和十四面体组成,Ⅱ型结构天然气水合物由五角十二面体和十六面体组成。
1.3 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分布被誉为未来燃料的天然气水合物,期望于成为在整个21世纪为地球提供电力的一种新能源[3]。
但由于研究程度的限制,现在还很难确定地球上天 第29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Vol.29 2007年 11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 oleu m University Nov 2007 3收稿日期:2007-09-30作者简介:巩艳(1986-),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油气储运专业2003级本科生。
然气水合物的绝对数量。
据统计[3-6],世界各大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总量换算为甲烷气体,高达2×1016m3,其含碳量比迄今世界上所有已知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的总量大2倍,约占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53%。
天然气水合物在陆地上的地质储量约为5.3×1011t,主要分布在永久冻土带;在海洋中的地质储量约为1.61×1014t,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斜坡带、洋中脊、海沟和海岭等[4]。
从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藏地质特征来看,沟盆体系、陆坡体系、边缘海盆陆缘等环境所形成的构造热动力学过程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如与西太平洋构造相似并成矿带的阿留申海盆、日本海盆、千岛海盆、四国海盆、冲绳海槽、菲律宾海盆、玛利亚纳海槽和我国的南海海盆均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条件[3-7]。
从已发现的海上油气、油气苗来看[3],我国海域及属于陆坡体系的东海大陆架斜坡和东海诸岛很可能贮存有天然气水合物;南海北部大陆坡也是寻找天然气水合物最有利的远景区。
2 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方法与常规油气的勘探方法基本相同[3]:陆地上主要依靠发现异常、寻找特殊标志及根据电测井、声波测井来判断产层界面(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过程中,岩面会发生坍塌,通过井径测量可以发现水合物);在海域,利用地震声波速度异常和海底模拟反射层(BSR)可以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2.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普查方法。
地震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不同地层中地震反射波速率的差异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层的探测。
声波在天然气水合物中的传播速率较高,约为3.3k m/s,是一般海底沉积物的2倍,所以能够利用地震波反射资料检测到大面积分布的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一个重要地震特征是具有因天然气水合物胶结地层造成的速率差异而显示的“底部模拟反射层”(BSR)。
一般来说,在BSR以上,烃类气体以固态天然气水合物形式存在;BSR以下,烃类以游离气的形式存在。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另一个地震特征被称作“亮点”(blanking)。
“亮点”是地震波强反射的标志。
它也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胶结体的存在而造成的。
天然气水合物的胶结作用使地震波在天然气水合物胶结带上的反射变弱,产生明显的速度-振幅异常,从而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亮点”,其长度可达1~2k m,呈弯曲状并与下浮层位相衔接。
“亮点”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有效指示。
天然气水合物在地震资料上的第三个特征是速度反转[5],即当地震波由水合物层向BSR下部的沉积物传递时,其速度会突然减小。
2.2 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技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极易因温度升高和压力降低而分解,海底浅部沉积物中常常呈现天然气地球化学异常。
这些异常指示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位置。
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表现在沉积物和地层孔隙中水的矿化度低,呈淡水状;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中的被水分子所包围的笼状结构不允许盐离子进入,硫酸盐含量也较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使周围的海水矿化度增高。
这些水的化学异常是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显示。
随着研究的深入,天然气水合物的一些新的地球化学特征不断被发现,如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时比值增高,形成水的同位素异常。
此外,水中氘的富集、烃类气体中He的增高等特征,都将会成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勘探中的重要特征。
2.3 钻孔取芯油气钻探技术和海洋深水取样技术的提高使人们有机会直接对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研究。
钻孔取芯资料是证明地下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最直观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用于研究的样品通常来自钻杆岩芯或用活塞式取样器、恒压取样器采集的海底样品。
2.4 测井天然气水合物储存于泥质砂岩或空隙型的风化壳中,一些在陆上油井和海上油井中行之有效的测井方法和测井系列被部分移植到了天然气水合物测井中。
这些测井系列包括:电阻率测井(R t)、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 M I)、中子测井(<N)、密度测井(<D)、核磁共振测井(NMR)、声波测井(AC)、自然伽马测井(GR)、微差井径和自然电位(SP)测井等。
研究结果表明[3],一个特殊层段含有天然气水合物,必然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电阻率高(大约是水的50倍以上)、声波传45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年播时间短(约比水低131μm/s)、钻探过程中有明显的气体排放(气体的体积浓度为50‰~100‰);(2)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纯水形成,在γ射线测井时,水合物层段的AP I值明显高于相邻层段;(3)水合物堵塞了地层空隙,降低了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强度,因此与气水饱和层相比,水合物层段的自然电位差幅度较低;(4)钻井过程中,若钻遇天然气水合物层段,该水合物将分解并引起该层段的井壁滑塌,反应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井径比相邻层位扩大;(5)天然气水合物层段孔隙度较低,中子测井曲线值则较高,因此中子测井必须在已钻两口或多口井的地区使用。
3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3.1 开采原理[2]甲烷气体和水反应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生成甲烷气体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H4)气+n(H2O)水(CH4・nH2O)水合物地层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反应朝右进行,此时地层多孔介质中的甲烷气体分子会结合在水分子中,水分子之间借助氢键形成结晶网格,甲烷气体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成固体状的水合物。
地层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反应向左进行,此时甲烷气体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范德华力减弱,固体状的水合物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分子。
因此,从已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层中开采出天然气,实际上是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即水合物的分解过程。
3.2 开采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中的最艰巨复杂和充满危险变数的工作,传统的开发方法几乎不能移植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上,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课题。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HSZ)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温度10℃以下,压力10MPa以上),目前的大多数有关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基本思路是考虑如何人为的打破这种相平衡,使蕴藏于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然后对其进行利用。
具体的方法主要有热激法、降压法、化学试剂法等[1-11]。
3.2.1 热激法热激法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利用特殊的设备向水合物地层注入热水、蒸汽、热盐水或其他热流体,或采用开采重油时使用的火驱法或利用钻柱加热器,对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层进行加热,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而采出天然气,然后用导管收集析出的甲烷气于储藏器内,或采用采集常规天然气的输气管道输送到船载储藏器。
热激法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效率低,特别是在永久冻土区,即使利用绝热管道,永冻层也会降低传递给储集层的有效热量。
近年来,为提高热激法的效率,常采用井下加热技术,井下电磁加热法就是其中之一。
实践证明井下电磁加热法是一种比常规开采技术更为有效的方法,在开采重油方面已显示出它的有效性。
井下电磁技术作用速度快,能很好地降低流体粘度,促进气体的流动。
3.2.2 降压法降压法是迄今为止将水合物转化为天然气的最简单的方法。
它通过钻探方法或其他途径降低天然气水合物层下面的游离气体聚集层位的平衡压力,从而使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以达到开发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资源的目的。
一般是通过钻井井眼的压力降或在水合物层之下的游离气聚集层中“降低”天然气压力或形成一个天然气“囊”(由热激发或化学试剂作用人为形成),使与天然气接触的水合物变得不稳定,从而分解为天然气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