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的研究(苍松书屋)
藿香正气水的组方、制作、起源

藿香正气水的组方、制作、起源藿香正气水是以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为正用。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外感风寒的感冒可以用,肠胃性感冒可以用,中暑头痛昏重可以用。
一、藿香正气水的处方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处方是: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二、藿香正气水的制作现在大家所用的藿香正气水是一种酊剂。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内服或外用。
制作方法: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以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滤,收集渗滤液并适量浓缩。
茯苓、大腹皮分别用水煎煮取汁。
生半夏有毒,需要另行炮制,即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再另加干姜与水煎煮二次,去渣取液。
甘草浸膏(甘草水煎液浓缩成稠膏后干燥而成)打碎后水煮化开。
合并上述溶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
将广藿香油(从广藿香中提取的挥发油)、紫苏叶油(从紫苏叶中提取的挥发油)用乙醇适量稀释后,加入到上述浓缩液中,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静置,滤过,灌装,这就是我们现在服用的藿香正气水。
三、藿香正气水的起源“藿香正气水”源于“藿香正气散”。
而藿香正气散则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是被官方收集的一个方剂。
其组方为:大腹皮1两,白芷1两,紫苏1两,茯苓(去皮)1两,半夏曲2两,白术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桔梗2两,藿香(去土)3两,甘草(炙)2两半。
上药共为细末。
具有芳香化湿,解表和中,理气之功效。
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或内伤寒湿,夏伤暑湿,山岚瘴疟诸证。
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与作用一、藿香正气水的简介藿香正气水,又称藿香正气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研磨制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藿香正气水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剂,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二、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包括: - 藿香(Mentha haplocalyx Briq.):具有清热、解表、祛湿等作用。
-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有解表散寒、祛风散寒的作用。
- 佩兰(Agastache rugosa (Fisch. ex Link) Benth.):具有止呕、疏风、理气作用。
- 苍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有健脾、消食、化湿等作用。
- 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具有理气、祛风和散寒的作用。
三、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藿香正气水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主治:1.缓解消化不良症状–藿香正气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不适和胀气。
–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蠕动功能。
–对胃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抗炎止痛–藿香正气水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红肿的症状。
–对急性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3.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藿香正气水可以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进食欲。
–调节肠道蠕动,缓解便秘、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4.镇静安神–藿香正气水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能够舒缓神经系统,调节情绪,并提高睡眠质量。
5.改善呼吸道症状–藿香正气水对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喉咙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藿香正气水:从宋朝向我们走来的神奇中药

藿香正气水:从宋朝向我们走来的神奇中药今天看到香港食物及卫生局网站发布陈肇始局发表了长文:《全力发挥中医药防治新冠疫情的优势》。
看来,中医知音不孤。
今天索性就再谈谈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的神奇,不仅在于其理论的博大精深,也在于效果。
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了非常多立竿见影的好药好处方。
前面我谈过小柴胡,今天再谈谈我心中另外一副神药: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的处方是: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它的功能和主治是,用专业词汇表达就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感冒。
这些词汇很专业,估计在很多人看来等于没看。
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块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就从我的用药经验和感受出发,来谈谈我对这个药物的认识。
注意,我这里不是按照医学专业的方式,而是用一个朋友聊天谈心的方式,来谈谈这个药。
藿香正气在我看来,最厉害的在于治疗肠胃型感冒。
什么是肠胃型?就是感冒的时候,肚子不舒服,上伴随呕,下伴随拉。
或者腹部受寒,或者吃了什么不干净或者寒凉的东西。
这种感冒用藿香正气非常好。
有一次我去苏州,几个朋友请我在太湖吃大闸蟹,然后喝啤酒,因为大闸蟹和啤酒都寒冷,放在一起,结果第二天感冒了。
非常难受。
我朋友想带我去医院看,我说不用,我有办法。
于是就让他给我买点藿香正气水,吃了后蒙头一睡,一觉没醒就好了。
藿香正气还有一个绝活是治疗中暑。
藿香正气对付中暑就非常非常好。
我有一个朋友有经验,只要夏天中暑,就去买同仁堂那种味道最苦最冲的藿香正气水,带酒精的那种,效果非常神奇。
夏天天气热,很多朋友喜欢躲在空调屋,一冷一热,这样也容易感冒。
我经常去上海和深圳,无论坐飞机还是高铁,空调开的都很冷。
有时候没有带外套,在空调下眯一觉,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
这种夏天的感冒很难受,头蒙蒙的,有时候想吐,没有精神。
这种情况,我的经验用药就是藿香正气。
所以,每次出差,我都会带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的名字其的很好,藿香是君药,正气是这服药的“灵魂”。
论藿香正气水

论藿香正气水重楼11本药是暑湿类、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由苍术、陈皮、厚朴、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白芷、广藿香、紫苏叶组成,辅料为乙醇(酒精)。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
此方温里兼顾散表,升清而又降浊,化湿并能行气,是治疗寒湿为患的良药。
主要用于夏天的风寒感冒、内伤湿滞、暑湿等病,以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为针对症状。
金华地处江南地带,夏天多湿多热,是中暑的高发季节。
人们为了避暑,常常处在阴冷的环境下及吃冷饮。
其实这种情况人更易中暑。
人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夏天人的阳气浮于外,把人体的腠理(毛孔)开泄,通过排汗的方式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人常处于阴冷的环境下不利于毛孔开的开泄,汗不得外排,体内的湿气会加重,对身体反而不好。
阳气浮于外了,人体内的阳气相对较弱而阴气重,脾胃没有足够的阳气来运化,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加上常吃冷东西,就阴上加阴了,所以夏天的人易患“拉肚子”的毛病。
藿香正气水中的苍术、陈皮、厚朴、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几味药在于温中化湿运脾以去内湿;白芷、广藿香、紫苏叶芳香化湿解表以去外寒。
加上酒精为辅料,是为了促进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温中效果。
因为藿香正气水针对江南多湿多热的天气因素所制的药方,夏天暑湿感冒的效果很好,也是人们常常用到的中成药。
现在开车的人多了,很多厂家多交通安全的角度来看,把藿香正气水的辅料酒精去掉,做成了胶囊、滴丸、口服液等制剂,从吸收的角度来看,有酒精成分的制剂效果显著,胶囊相对要慢些,但有酒精过敏的病人可以选择没有酒精成分的。
但“是药三分毒”,从藿香正气水的处方成分来看,太燥了。
中医上讲“汗血同源”,夏天人出汗太多,出汗过多,易伤人的血和津液;汗出的同时,人的“气”也在消耗,为什么夏天的人常常会觉得没精神,就是气耗伤了的原因。
所以藿香正气水不能乱吃多吃,只是发病时的急用药。
夏天天气炎热,也是风热感冒(发烧、鼻孔干燥、咽喉痛、口渴、尿黄等症状)的高发季节,治疗要辛凉解表。
藿香正气水治什么病

藿香正气水治什么病藿香正气水(散、丸)自宋朝至今,一直做为去暑补虚、理汽化浊中和的要药,常见于医治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但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趋势,大家对藿香正气水的持续了解,在临床护理中发觉它有更普遍的主要用途,特别是在在医治皮肤科病症中比较明显。
外痔每一次用藿香正气水两只,配凉白开水一千毫升,以棉球搽洗,每天2次,在发炎期发病时有消炎止疼、促进委缩的功效。
白癜风中医学觉得白癜风是风湿病二邪入侵皮肤毛孔,以至气血瘀滞,毛窍阻塞而成,而藿香正气水有芬芳通窍,促进气行的功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则瘀散。
其使用方法是每天用净布蘸藿香正气水涂搽痘患,略微用劲,反复蘸搽至皮肤微红为度,一日2次。
头癣、手足癣、灰指甲现代科学觉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是皮肤癣菌感染所造成,而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紫苏、白芍、橘梗各自对多种多样发病细菌有极强的抑制效果,因此在临床医学中治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不错的功效。
以藿香正气水涂擦痘患,每日一至二次,有标准可每天多搽几回。
疖中医学一般分成暑疖和多发性疖病,觉得是内郁寒湿、血热或外受风寒风热暑邪而成;现代科学觉得是葡萄球菌感染引发,而聚瑞的紫苏等成分有抑止葡萄球菌的功效。
聚瑞藿香芳香化湿,白芍发布、袪风、胜湿,所以能散郁去湿医治疖及疖病。
使用方法是用棉球蘸藿香正气水,一日数次涂搽痘患。
外阴瘙痒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多样病原菌和消灭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芍、姜片等所构成,故医治外阴瘙痒有不错的功效。
使用方法是以藿香正气水1:50兑凉白开水清洗外阴,男女皆可用。
凡用此方法的病人大多数反映,不仅治疗效果好且清理后有一种痛快感,从而想到到藿香正气水封闭液可制做生殖器官的健康保健清洁剂。
中成药配方详解:藿香正气水

药典中药材:白芷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茯苓详解>>>
茯苓
药典中药材: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 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 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 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茯苓块”和“茯苓片”。
药典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 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 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药典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用法: 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药典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存储: 密封。
药典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药典中药材:苍术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陈皮详解>>>
陈皮
药典中药材:陈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 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 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 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 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 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 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 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 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药典中药材:厚朴
性状: ,厚0.1~O.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 维性。
药典中药材:厚朴
炮制:
厚朴: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 燥。本品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 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纵 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 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 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 微苦。姜厚朴:取厚朴丝,照姜汁炙法 (通则0213)炒干。本
藿香正气水的方药组成及释义

藿香正气水的方药组成及释义一、藿香正气水的处方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处方是: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
二、成方中的中药释义1. 藿香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正名为“广藿香”,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为芳香化湿之要药。
具有化湿、止呕、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症。
2. 紫苏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等,此外,还可解鱼蟹中毒。
所以吃生鱼片的时候,不妨配上紫苏叶,调味又解毒。
3. 白芷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等。
此外,白芷还是一味常用的香料调味品,有去腥增香的作用。
4. 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有毒,多炮制加工成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后使用。
经过炮制,半夏的毒性大大降低。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外治痈肿痰核。
5. 厚朴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
可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
6. 大腹皮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
具有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效。
可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
7. 苍术苍术来源于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
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症的治疗。
8. 陈皮陈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藿香正气水的十大功效,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

藿香正气水的十大功效,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藿香正气水是平时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物,其成分均由中药材制成,常用于祛暑,还具有多种功效作用,以下就为大家解答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藿香正气水的使用方法,赶紧来看看吧。
藿香正气水的十大功效1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成分组成,具体的功效作用以其组成的药材来定,可根据下述药材的功效作用知晓:1、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症。
2、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呃逆,湿痰壅滞,胸膈满闷,咳嗽痰多等症。
3、厚朴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症。
4、白芷味辛,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燥湿,止痛,排脓,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等症。
5、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等症。
6、大腹皮味辛,微温,入脾、胃经,具有下气,宽中,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腹胀,泻痢,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7、半夏味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痰饮,咳喘,痰厥头痛,眩晕不眠,恶心呕吐,反胃,胸脘痞闷,腹胀等症。
8、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胃经,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心悸怔忡,咳嗽痰少,热毒疮疡,药食中毒,脘腹急痛,四肢挛痛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藿香正气水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明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处方
苍术160g陈皮160g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
功能主治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配伍分析
方中藿香发表解暑,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主药。
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和中去湿,为辅药。
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行气宽中;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利湿和中,共为佐药。
生姜、大枣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和脾胃;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解表祛暑,化湿和中之功。
应用原则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制剂工艺
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前三种各收集初漉液400ml,后一种收集初漉液500ml ,备用,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
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第一次3 小时,第二次2 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 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 小时,第二次2 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 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水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适量乙醇溶解。
合并以上溶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质量控制
鉴别
1.取本品20ml,用环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环已烷液,低温蒸干,残渣加环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苍术对照药材0.5g,加环已烷2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5μl,对照药材溶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
醚(60-90℃)-乙酸乙酯(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20ml,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石油醚备用;水溶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醛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32:17:5)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对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石油醚提取液,低温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再取厚朴酚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85:1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百秋李醇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在与厚朴酚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加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二甲氨基苯甲醛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污绿色主斑点。
检查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1。
pH值就灰4.5-6.5。
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异丙醇-水(36:21:3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4nm.理论板数按厚朴酚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厚朴酚对照品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厚朴酚
0.1mg和0.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5ml,加盐酸2滴,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厚朴以厚朴酚总量计不得少于0.30mg 。
临床药效评价
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选取清洁型实验健康小鼠50只,灌服53.2%的藿香正气水25ml/kg(相当于成人用量的583倍),每日2次,观察7天,动物活动正常,无一只死亡。
实验表明
本品毒性甚低,由于我们用的是其酊剂,含有40%-50%的乙醇液体制剂,故对小儿,老人,妇女及不饮酒的患者,常可引起酒精反应,极少数患者口服后,会引起过敏反应,经停药或者用抗过敏药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
安全性评价设计
本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
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有明显镇痛作用。
藿香正气丸(水)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其效果与阿托品对肠痉挛的作用相似。
对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又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故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
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鼠、兔十二指肠的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子宫收缩。
用硫酸镁致腹泻的小鼠,经用藿香正气丸治疗,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渗入3H-TdR(氚标的胸腺嘧啶核苷)指数增高,而对照组比正常组藿香正气(不致泻)低,给药组则接近正常组水平。
揭示藿香正气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并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段修复。
藿香正气水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
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光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