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
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从材料中的
“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杭 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 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2)冶铁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是 春秋晚期 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 地区有大量出土。 同时,炼钢和 淬火 工艺已有所发展。
②汉代: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使用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 提示 (1)日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中国古代的
手工业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
到海外,备受珍视。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 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富 有东方民族色彩。
(2)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
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竖炉冶铁由 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畜力 鼓风,东汉南阳太守 杜诗 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 水排。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④北宋时期:已出现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 (1)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 煮盐、铸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提示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5、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6、元代:黄道婆 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黄道婆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二、织女的劳绩---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起绒锦)
生产机构不同 用途不同 管理机构不同 工艺水平不同 生产者的身份不同 价值不同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 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 执政官恺撒, 身穿丝袍出 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 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 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 风尚。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 (丝国),长期以来丝绸 之路绵绵不绝。
①专门负责制造官家及皇家私用物品 2、特点: ②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
③对于手工业的发展有利有弊:
3、影响:
利: 技术水平高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弊: 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
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匠户”制度
1、含义:
2、管理: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 品相比有哪些差异?
反映明中后期苏—州—地《区明资神本宗主实义录》萌芽的情况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 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3)秦朝: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銅器
青銅立人像
山西黎城西周 墓地出土铁剑 的青铜手柄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在湖南出土)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 经锻打的熟铁中,然 后反复锻打,能大大 提高钢的质量。 用“灌钢法”炼制的简装直刃唐横刀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 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 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由于管理落后,明朝中期以后,在 某些行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过。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 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 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 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志》卷三
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标志: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萌芽遭到摧残。
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 出现的 (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个世纪)。 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在西欧,资 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 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 自然经济的藩篱,几百年间仍处在萌芽状态, 最后被西方列强所摧残。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 同的原因何在?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何特点?
(1)技术先进,工艺精湛,长期领先世界; (2)多种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家庭)长期 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 不断萎缩;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 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在 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 (4)手工业布局随经济中心南移相应变化 (5)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服务而 处于从属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汉朝 技艺高超、“丝绸之路”、丝 唐朝 国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
工更细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
(二)冶铸业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大发展,主要是礼器
春秋末期:最早人工冶铁
战国时期:生铁;炼钢淬火技术 冶铁业 汉:燃料煤炭;技术水排(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 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半坡陶盆
龙山黑陶
唐三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
原始青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清代粉彩瓷
河北定窑,以优质白瓷著称世。不仅是 宫廷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 欧各国。
河南钧窑,皇室用瓷。钧瓷两 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 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 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 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 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 术效果。钧瓷釉层厚,在烧制 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 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 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 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 花盆最为出色。
江西景德镇窑,以青白瓷(又叫“影青瓷”) 著称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派 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 年制”,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 得名,成为千古“瓷都”。
青花瓷
颜色釉瓷
浙江龙泉窑瓷,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 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片纹,大小有 别、颜色深浅不一,有“鱼子纹”“百圾 碎”“金丝铁线”等特殊艺术效果。本属于 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就如画家变败笔 为神奇一样,哥窑瓷器因其自然开裂现象而 增添了生机,反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 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高中历史2教学案: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中历史2教学案: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1)特点: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产品:大部分归广大农户自己消费,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2.田庄手工业(1)表现: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汉画像石。

(2)特点: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仍属于自然经济活动的范畴。

二、“工官”和“匠户"1.“工官”制度(1)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生产目的: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3)弊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制度(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2)演变: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三、纺织业的发展1.丝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技术已经萌芽.(2)商代: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3)汉代:汉代华美轻柔的纺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4)唐宋时期: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并且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开始兴起.宋代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2.棉纺业的发展(1)宋代: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2)元代: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捍(搅)、弹、纺、织”之具和先进织造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3.结果:明代时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农耕文明时代,手工业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其发展水平受到农业发展程度的制约。古代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最大区别:前者属于手工劳动,后者属于机器大生产。
【合作探究】【B类问题】
2.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3.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2)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
(4)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构建结构】B级
【精讲点拨】
1、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自学质疑】【A类问题】
一、田庄手工业
1.田庄——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落实基础【强化记忆】-——(解题的必备工具)1.官营手工业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

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2.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

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瓷器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

种类:青瓷、白瓷和粉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

4.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冶金业——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工官”为秦汉时期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盐、铁等)
特点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利: 技术水平高
影响 弊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 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被称为匠户。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技术不断进步,分工细化,规模不断扩大
• 材料: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 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发展长期受制于农业,居依附地位
提示
明朝中后期出现“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的劳动关系。
亚欧非地区
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萌芽(原料、工具) 2、商 3、汉 4、唐 5、宋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祭祀蚕神;专职官员;发现玉蚕;“妇功” 代:
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褝衣、起绒锦)、 朝: 远销海外( “丝国”) 朝: 官营规模大;私营兴起。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 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 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 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 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 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定窑
官窑
朝: 棉织业发展,棉植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 朝: 黄道婆革新;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7、明 朝: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中心——苏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③②④①
D.②③④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 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生铁
灌钢法——是我国独创的炼 钢工艺。将熔化的生铁液灌 在熟铁上以改变碳分,产出硬 度高、性能好的钢。
熟铁
•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 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 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 • 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 作方式取代 • 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 ③西汉用煤炭作燃料冶铁和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 得以改进 • ④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 不断扩大。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015年10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 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 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 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古 代 中 国 的 手 工 业 部 门
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
一、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纺织原料:麻、葛、丝,出现人工育 蚕和丝织技术,纺织业已经萌芽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 “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3、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如马王堆1号汉墓:素纱禅 衣); 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4、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定州) 。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 了新的提高 6、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创造了新式纺车,棉布逐 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业中出现手工工场和雇 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 生
中国古代精美的手工艺品,反映出古代中国文明 成就的辉煌。下列手工业艺术精品中,清代才出 现的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粉彩瓷
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 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①④③
三、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 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 3、东汉末期:出现成熟青瓷器 √4、唐代: 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邢窑的白瓷(南青北白)。 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一时。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工艺,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 器装饰。 √5、宋代:各地瓷窑各具风格,有河北定窑,河南钧窑, 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 对外贸易线路被称为“瓷路” 6、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珐琅彩瓷)
1、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出现早期铜器,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 产规模大,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商代的 司母大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冶铁业:
①春秋: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②战国:铁器大量出土,炼钢和淬火工艺提高 √③汉代: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水力(东汉水排) ④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用此法作的兵器坚韧锋利 ⑤北宋:以煤作燃料
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 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图1
丕显文王, 受天有大命。 在武王嗣文 作邦,辟厥 匿,匍有四 方。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2015年浙江高考文综)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 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2016年浙江高考文综)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秦汉始置州 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④ 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 靠手工劳动, 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 生产。 “Made in China”
家庭手工业: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手 工 业 类 型
①背景: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田庄手工业 ②部门:种植、养植、药材、酿造、纺织、冶铁 ③特点: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 目的:为了满足皇帝、贵族和官府所需。 行业: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 ①技术水平高, 特点 ②具有封闭性, ③匠户没有人身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