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淮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淮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淮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外卖有多火?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互联网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 万单。

由于送餐迅速、种类丰富、支付方便,很多在华外国人评价称,除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外,中国的外卖也该归于“新四大发明”之中。

外卖业务的爆发造成了餐盒的过量使用。

有环保组织研究分析了100 个外卖订单后发现,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 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或杯。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互联网订餐平台上,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过6000 万个。

事实上,不只是餐盒,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外包装等,都属于塑料垃圾。

普通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

有报道称,外卖平台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 万平方米,大约15 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对很多餐饮企业来说,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

有业内人士称,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一些。

虽然目前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饮企业的考量因素,有餐饮企业负责人称,外卖包装约占整个成本的2%。

其实,目前外卖使用的塑料餐盒并非“一无是处”。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标识,可以通过垃圾回收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消费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

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饭,也大多一“盖”了之。

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给外卖垃圾回收带来不少麻烦。

(原题为《餐盒堆成山塑料回收难外卖垃圾咋处理?》)材料二:在谈环保责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在逻辑上区分清楚,外卖平台是在培养用户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消费习惯,还是更多在迎合用户已有的习惯?如果是后者,那么“0 餐具”遇冷的局面就能够说通了。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2019-2020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

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

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

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

“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

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

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

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

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

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

“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

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

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

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

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

“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淮安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淮安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4.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8年幸福社区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
(单位:本)
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性强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休闲娱乐方面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4.(3分)A
8.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 (4分) ②……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北望神京,痛哭失声 曰:“佘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③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 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②谪雷时, 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 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⑤……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 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 8.(4分)①自己人生失意;②被韩愈《逐鳄文》感动(或“百姓遭受 疾苦”);③忠臣被贬,遭受陷害;④思念家乡;⑤知音逝去。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③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 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②谪雷时, 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 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 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 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④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 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 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 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 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 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 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评分建议:“异之”、“非常"各1分;语意通顺1分。

江苏省七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七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的结果。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 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 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 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 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 ①④②③⑤B. ②④③⑤①C. ④①②③⑤D. ④②③⑤①4.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

B. 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 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富有悠闲生活意味的图书。

D. 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高三语文试卷】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联考试题(解析版)

【高三语文试卷】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联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瓦尔登湖》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

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华美的文辞和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它构设了的故事。

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A.深刻危言耸听矜持B.深邃危言耸听矜持C.深刻耸人听闻执拗D.深邃耸人听闻执拗2.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3.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画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雕塑一般没有背景,,一个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总是依靠对人体各个部分“一动百动”的理解,雕刻或塑造出富有变化的单纯统一的美的意象,以突出一种主要的思想内容。

①唯其如此,雕塑就更为注重外部形象的单纯性②以便更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感情的纯粹性③在结构方法上也不宜直接采用双比的方法④因而较难表现众多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⑤当然,单纯不等于单调,而是为了更集中、更纯粹地去表现对象的性格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⑤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曾巩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2019-2020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

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晴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

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

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命题方华杰审核龚丽丽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瓦尔登湖》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

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华美的文辞和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它构设了的故事。

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A.深刻危言耸听矜持B.深邃危言耸听矜持C.深刻耸人听闻执拗D.深邃耸人听闻执拗2.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3.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画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雕塑一般没有背景,,一个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总是依靠对人体各个部分“一动百动”的理解,雕刻或塑造出富有变化的单纯统一的美的意象,以突出一种主要的思想内容。

①唯其如此,雕塑就更为注重外部形象的单纯性②以便更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感情的纯粹性③在结构方法上也不宜直接采用双比的方法④因而较难表现众多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⑤当然,单纯不等于单调,而是为了更集中、更纯粹地去表现对象的性格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⑤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曾巩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

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

”余为之记其说曰: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

曾大父釿,大父祐,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

祐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

”祐辞不愿。

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

”而杲始以好施显名。

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

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

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

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

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

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

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

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

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

”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

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

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选自《曾巩文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见:显露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疏:注解C.屏.人谓曰屏:使退避D.为学者所宗.宗:推崇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不为.世用不足为.外人道也B.子其.为我铭之其.皆出于此乎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4分)(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4分)(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

(3分)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二)①杜甫摇落深知宋玉②悲,风流儒推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为杜甫在夔州所写,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

②宋玉,楚国辞赋作家,政治上不得志,抱负无法实现。

所著《九辩》开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相传其故宅在江陵。

9.诗以“摇落”秋风开篇,有何作用?(3分)10.诗人称宋玉“风流儒雅亦吾师”,有何言外之意?(4分)11.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2)直栏横槛,。

(杜牧《阿房宫赋》)(3),士贰其行。

(《诗经·卫风·氓》)(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6)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7)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8),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五、文学类文本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

生存沈从文看完信①时年青人②心中异常纷乱,印象中浮出个寄住在岳家害痨病的妻子种种神情。

又重新在字里行间去搜寻妻的话外的意思,读了又读,眼睛潮湿了。

这时唯一办法是赶回去。

回去既无能力,并且一回到那小县城,抱着那快要死去的人哭一场,此后又怎么办?回去办不到,就照信上说的在此奋斗,为谁奋斗?纵成功了,有何意义?越想心中越乱。

末了还是上街。

在街上乱走了一阵,看看一个铺子里钟还只九点,就进城去找他的朋友。

到北京大学东斋宿舍见到了朋友陆尔全,正在写信。

姓陆的说,“老聂,你见我留下那封信了,是不是?”他说,“我见到了那个信。

”“是不是有汇款?”“有十块钱。

你要用,明天取来你拿一半。

”“好极了,我们正急得要命,好朋友××回来就病倒了,住在忠会公寓里,烧得个昏迷不醒。

我们去看看他去。

这是我们朋友中最好的最能干的一个,不应当这样死去。

”年青人心想,“许多人都不应当死去!”两人到得那公寓里,只见靠墙硬板床上躺着一个长个子,两人站在床边,病人竟似乎一点不知道。

陆尔全摸摸那病人头额,同火一样灼手。

就问另外一个人,“怎么样?”另外一个年青人就说,“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的!明天再不进医院,实在要命!可是在路上一振动,肠子也会破的。

”陆尔全说,“我们又得了五块钱。

”且把聂勋介绍给那人,“这是好朋友聂勋,学艺术的。

他答应借我们五块钱。

”“那好极了,明天就决定进医院!”聂勋却插口说,“钱不够,我还有多的,拿八块也成。

”陆尔全说,“还是拿五块罢,你也要钱用!这里应当差不多了。

”“五块够了,我们已经有了十二块!”大家于是抛开病人来谈陕西近事,几个青年显然都是从那边才回来的。

说到一个朋友在那边死去时,病人忽然醒了,轻轻的说,“死了的让他死去,活下的还是要好好的活!”大家眼睛都向病人呆着。

到了十点,两人回到学生宿舍,聂勋把那汇票取出来交给陆尔全,信封也交给他,只把信拿在手中。

陆尔全说,“是你家信吗,你那美丽太太写来的吗?她病好恢复工作了吗?”他咬着下唇不作声,勉强微笑着。

陆尔全又说,“我看你画进步得真快,努力吧,过两年一定成功!”他依然微笑着。

陆尔全似乎不注意到这微笑里的悲哀,又说,“你那木刻我给×看了,都觉得好。

你做什么都有希望,只要努力。

大家各在自己分上努力,这世界终究是归我们年青人来支配、来创造的。

”他依然微笑着。

看看时候已不早了,聂勋就离开他的朋友回转会馆去。

在路上记起病人那两句话,“死了的让他死去,活着的好好的活!”且因为已把病妻寄来的钱一部分借给这个陌生病人,好象自己也正在参加另外一种生活,精神强旺多了。

到得会馆时已快近十一点。

坐在自己那个床边,重新取出那个信来在灯光下阅看,重新在字里行间去寻觅那些看不见的悲哀和隐忍不言的希望。

他想,我一定要活下来奋斗!我什么都不怕。

我要作个人,我要作个人!可是,临到末了,他却忍不住哭了。

他把身子缩在一团,侧身睡在床上,让眼泪毫无顾忌的流到那脏枕头上去。

一九三七年五月为牺牲于抗日战争中表弟长荣而作(节选自《沈从文文集·主妇集》,有删改)【注】①远在家乡寄住在岳家的妻子所写之信。

信中说自己病重无医,把积余的十元钱给他汇来。

②指聂勋。

他在北京南城某会馆的小房子里画画,生活窘迫每天只能吃一顿正餐。

13.小说开头第二段写聂勋“越想心中越乱”,请简析其具体原因。

(3分)14.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蕴含的深意。

(6分)15.小说书写人间苦难与至情,却只是平实地叙事。

试探究这样写的作用。

(6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纯朴的嗜血者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

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

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

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

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

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

《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

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

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