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

合集下载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最全猪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方案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

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

病症表现:常见的是肉猪群先行发病,然后是种猪群,最后是哺乳仔猪。

潜伏3~7天后,在病毒入侵部位(多是口鼻舌部)出现明显溃疡,随后全身扩散并出现第二次溃疡;急性病例有仅尖叫几声就死亡的;大猪:临床潜伏1~5天,蹄部、舌、唇、齿龈、咽及鼻镜等处出现水疱;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食欲差,倚墙呆立,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蹄局部发红、微热、敏感,叩诊时呈疼痛反应,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液初呈淡黄色、透明,以后变为粉红色或浑浊;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流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可结痂自愈;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严重者蹄壳脱落,常卧地不起;病猪鼻镜、乳房常有烂斑,甚至死亡;仔猪:有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可无恙;仔猪日龄越小病情越重,通常呈胃肠炎、肺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发病一般以幼龄及未经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较为易发。

病死猪尸体消瘦,鼻镜、唇内黏膜、齿龈、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溃疡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死亡多因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解剖可见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斑点条纹,俗称“虎斑心”。

传播形式和流行特点:1.病毒可通过病猪破溃的水疱、排泄的粪便、分泌物、乳汁、尿液、呼出的气体、精液等排出体外;温带地区相对湿度大于60%、风速适宜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2.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以及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过的工具、机械、场地等,均可传播疾病;3.据报道,人咽喉可带毒24h并通过呼气传染给其他动物;4.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被污染的饲料中可存活数周,在冻猪肉中可长期保存;5.本病在初春、冬末、秋末寒冷季节多发,春季达到高峰,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侵染易感猪;7.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并难以根除。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1、传染时间:猪口蹄疫的潜伏时间一般为1-7天,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开始进行排毒(前期排毒量大),2-3天左右即可传染全群,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再进行排毒。

2、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不振,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烂。

3、防治方法:使用0.5%过氧乙酸,1-2%氢氧化钠对猪舍进行消毒,并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

一、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1、潜伏、传染时间(1)猪口蹄疫的潜伏时间为1-7天左右,长的可以达到14天左右。

(2)病猪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开始进行排毒(前期排毒量大),2-3天左右即可传染全群。

5-7天过后,排毒量下降,10天过后,基本不再进行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淋巴结及骨髓的带毒时间持续30天以上)。

2、持续时间(1)如果是良性,一般7-14天左右即可痊愈,如果蹄部有病变,痊愈时间会延长至14-21天左右,甚至更长,死亡率为1-2%左右。

(2)如果是恶性口蹄疫,病猪一般会因为心肌炎而死亡,死亡率高达25-50%左右(以乳猪为主)。

二、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1、症状(1)体温升高至40-41°C,精神萎靡不振,进食欲望下降。

(2)病猪的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并且水疱在12-36小时内溃烂,伤口处出现红色糜烂面。

严重时,导致病猪蹄边破裂,蹄壳脱落。

2、防治方法(1)及时对猪舍进行消毒,消毒液可以选择1-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2%甲醛,0.5%过氧乙酸等。

(2)及时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如果是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体重为25-5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体重为10-25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1ml。

如果是O 型高效灭活疫苗,体重在80kg以上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体重为30-8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体重为10-3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

猪的口蹄疫什么症状

猪的口蹄疫什么症状
推荐理由:
口蹄疫高发期、疫区,一方面防止疫区带毒,另一方面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此病。
方案二: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脱蹄而拐脚造成蹄壳脱落、腐蹄病等症,病猪破行,喜卧。
2、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
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方案一:
适用时机:新生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在九月份及时注射口蹄一针灵,净化体内病毒,保护率达98%
猪的口蹄疫什么症状
口蹄疫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o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猪口蹄疫,其主要表现为短暂发热,口、蹄等处粘膜、皮肤发水疱和溃疡。
1、主要症状
猪口蹄疫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猪的水疱液,痂皮及淋巴液中,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低。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腔、嘴唇、蹄冠、蹄踵、趾间隙、副蹄部位出现水疱、破溃、糜烂、溃疡。
推荐方案: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 养猪技术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 养猪技术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养猪技术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下面一起来看看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而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疾病控制,首先是外来品种的由于经人工培育,提高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其次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增加了猪群密度,使猪病传染更迅速,难以控制,而且猪病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1、猪瘟的病理与防治1.1 病理变化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是猪瘟病毒(RNA病毒)。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该病的急性特征是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寒颤,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便秘,排出球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快,最后出现腹泻[1]。

慢性型多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多数耐过仔猪后期发育不良形成僵猪。

猪瘟的病理变化是以出血为主,一般是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状出血,主要部位是皮肤、黏膜、喉头、膀胱、胆囊、心外膜、肾脏等处。

1.2 防治猪瘟虽然发现比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还是以预防为主。

预防主要是注射猪瘟疫苗,具体方法是在仔猪出生20日龄是首免,由于此时仔猪正在哺乳期,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建议一次注射4~5头份疫苗,在仔猪00~60日龄时二免,一般无猪瘟疫情发生时可以至出栏不用免疫,母猪一般建议在仔猪首免时一同免疫[8],也就是所谓的跟胎免疫。

猪瘟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到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经常消毒,还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来猪源携带病原进场的机会,引种是要做好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工作。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猪牛羊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

口蹄疫是国际上最具毁灭性的动物传染病之一,对畜牧业和畜产品贸易造成了严重威胁。

口蹄疫病毒对猪、牛、羊等有蹄类动物产生感染,在发生的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就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一、口蹄疫的发生口蹄疫是一种病毒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播。

感染病毒后的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皮肤溃疡、乳房溃疡等症状。

由于口蹄疫病毒十分容易在环境中存活,所以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非常宽广。

一旦发生感染,动物很容易就会出现传染病症状,从而迅速传播给周围的动物。

口蹄疫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手段。

典型的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厌食、苦恼、口腔和蹄子的溃疡、脱屑,乳房溃疡等。

实验室检测则要依赖于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免疫组化等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发生口蹄疫爆发地区的流行病调查,可以发现其传播途径和病毒的传播方式。

目前,尚无针对口蹄疫的特效治疗方法。

一旦发生口蹄疫,主要依赖于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动物:一旦发现动物出现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2. 注重消毒:口蹄疫病毒对环境的存活力很强,因此在发生感染的地区,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 进行疫苗免疫:目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方式。

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降低口蹄疫的发生概率。

4.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动物发生口蹄疫的概率。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也带来了影响,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不仅需要加强本地区的防控措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疫的挑战。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
临床症状
口蹄疫发病初始,猪往往出现精神抑郁、发热、流涎、跛行,但特征性症状是口、鼻、蹄及乳房等无毛部位出现水疱,继而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

危害
猪口蹄疫危害大,不仅表现行走困难。

口鼻起水泡,采食下降,蹄痂脱落,严重的更会伤口并发炎症、心肌炎,造成死亡。

即使病愈,也严重掉膘,延长出栏时间,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防治
1.严格消毒场区用火碱水消毒猪舍每隔1天用威露士1:500带猪消毒,严禁饲养员相互串舍,切断传播途径。

2.免疫接种目的是保护易感动物,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水平,降低口蹄疫流行的严重程度和流行范围。

实施免疫接种应根据疫情选择疫苗种类、剂量和次数。

常规免疫应保证每年2~3次,并增加免疫次数。

口蹄通治治疗量每100g拌料200kg
抗病毒1号每100g拌料200kg 供猪自由采食
强效阿莫仙每100g拌料200kg
金V他每1000g本品兑水2000kg饮水
热毒黄金草(稀释)+观林先锋每1kg体重0.1ml
五联血抗皮下或肌肉注射,每1kg体重注射0.1ml, 1天1次,连用3天。

口蹄通治: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渗湿利水、收敛疮口、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病毒1号: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广谱抗病毒之功效。

强效阿莫仙: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皮肤及软组织等全身感染。

金V他:补充微量元素,减少应激。

热毒黄金草(稀释)+观林先锋:抗菌消炎,解热镇痛,防止继发感染。

五联血抗:抗病毒、抗菌、抗肿瘤、调节免疫,增加免疫力(注意:不可与疫苗同时注射)。

猪口蹄疫怎么诊断

猪口蹄疫怎么诊断

猪口蹄疫怎么诊断猪口蹄疫是由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l生传染病。

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病原是口蹄疫病毒,主要侵害偶蹄兽,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及寒冷,但对酸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和碱性消毒药杀死。

本病的传染源很广,病猪的各种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复杂,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

流行方式多为蔓延式,间有跳跃式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多发,寒冷天气病毒在外界环境长期存活,所以潜藏着天气转暖时大流行的疫源。

猪口蹄疫的诊断:猪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

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

剖检时,病猪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方相似,故应根据情况,及时送当地兽医院进行实验室诊断。

防治措施:1、搞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

对进出人员、买卖猪只、运料及拖粪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口蹄疫流行季节2~3天全面消毒一次,尤其空气消毒对防控口蹄疫非常重要。

2、用香港奥邦的5号血抗200斤/瓶配合头孢使用。

如果温度40度以上,用纯中药(柴胡)分点注射退烧。

为避免应激需添加地米一同注射,添加量:4-5mg/200斤。

猪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及防控

猪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及防控
似煮 过 的 肉 。
() 3 实验 室诊 断
进 行无 害化 处 理 。
确诊 该病 可 采用 病毒
分离 、血清中和试 验 、 补体结合 试验 、 乳胶凝
集试 验 、 联 免 疫 吸附 酶 试 验 等方 法 。 如 与水 例 疱病 难辨 时须 用 实验
室诊 断 , 可取病猪蹄部 水疱 片或 水疱 液 置于
1 .猪 口蹄 疫 的 诊 断
2 .猪 口蹄 疫 的防 控 () 养管理 1饲 定 期 对 圈舍 进行 清扫 、
() 1 临床 诊 断
保 减 猪 患 有 口蹄 疫 没 有 明 消 毒 , 持 环 境 卫 生 , 少 染 病 机会 。 () 疫接种 2免 种 母 猪 一 年 免 疫 2~ 3
( ) 理 解 剖 可 见 咽 喉 、 管 、 2病 气 胃黏 严格 实施封 锁 、 隔离 、 毒 、 消 捕杀等综 合措 膜 有 烂 斑 和 溃 疡 。最 具 诊 断 意义 的 是 心 肌 施 ;疫 区解 除 的 时 间 是 在 最 后 一 头 病 猪 急
病变 , 心包膜有 弥散性及 点状 出血 , 心肌切 宰后 1 , 4d 未再 出现新 的患病猪 , 必须进行 面有 灰 白色或淡黄色斑块或条纹 ,形似老 全 面大消毒 , 过验收后 , 经 方可解 除封锁 ; 虎身上 的斑纹 , 为“ 称 虎斑心 ” 心脏松 软 , 对于捕杀 的肉尸 、污 物要 按国家有关规程 ,
5 %的 甘 油 生 理 盐 水 0
中, 然后送有关部门作
鱼 ! L T 鱼 I 1 43
2 01 01 .2
总第 2 3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誊 辫
t 一

每 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不仅关系着生猪养殖业的安全及发展, 更是关乎全国
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因此, 要高度重视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建立一整套
猪口蹄疫防治体系, 使防治工作真正做到“ 早、快、严、小” , 确保口蹄疫疾病防控
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猪口蹄疫;诊断,防治措施
引言
猪口蹄疫是一种难根治、传染性强的猪疾病,为了减少养猪业损失、保障猪
只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猪口蹄疫进行诊断及防治。

总体来说,完全消毒、严格隔离是杜绝猪口蹄疫疫情扩散的最佳途径。

一、猪口蹄疫特征表现
猪口蹄疫从临诊上看, 主要表现为在猪的口腔豁膜、猪的蹄部和鼻吻部及猪的
乳房皮肤等地方出现水疤和溃烂, 猪体温迅速升高; 病猪经常躺卧,走路一瘸一拐,
严重时蹄壳脱落。

该病爆发频率高、流行广、传染快, 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的罪
魁祸首。

目前,全世界对该疫病都十分重视, 并将其确定为外贸交易必检对象。


病从流行特点看, 主要表现为偶蹄类动物羊、牛等都会感染, 没有症状, 最容易受到该病毒感染的对象就是猪, 而且发病率超高。

研究表明, 该病的易感程度与猪的年龄密切相关, 猪龄越小,易感程度越高, 病
情越严重, 死亡率也越高。

从爆发时间来看, 一般猪场早春、秋末及冬季是猪口蹄
疫的多发期, 而大型猪场则全年均可发病。

从爆发区域来看, 该病多爆发于集中饲
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的猪场。

从传播媒介来看, 主要媒介有肉食产品、人与其他动物等。

二、口蹄疫病因
带病的牲畜与带病毒动物是口蹄疫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毒,特别是在动物的发病初期,排毒最多,而且毒性最强,对于一些已经康复的
家畜同样也存在病毒,在把家畜从疫区调运到非疫区的过程中,也存在病情爆发
的危险;当牲畜屠宰之后,若肉品、血液、内脏、皮毛等未经过杀菌处理,或者
使用过的用具、运载车辆等都可能被污染,携带病毒,因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
触都能够进行病毒传播;口蹄疫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寒冷季节为多发季,相关
研究表明,已经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呼吸道传染性更高。

三、猪口蹄疫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一般不高或稍高;以蹄部水泡症状为主要特征,在蹄蹱、蹄冠和蹄
叉等处可见水泡。

病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在蹄冠、蹄叉、
蹄踵和吻端皮肤以及舌面、口腔黏膜等处局部红肿、微热、敏感,出现大小不等
的水疱,很快破溃。

病猪跛行,有的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站立困难。

有时母猪
的乳头、乳房等部位也会出现水疱。

口蹄炎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
但近几年在猪口蹄炎暴发的初期也有急性死亡的病例,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时在咽喉、气管和胃粘膜有圆形溃疡和烂斑,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心泡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一般称为“虎斑心”。

哺乳仔猪发生口蹄疫时,常因发生肠炎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80%以上。

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研究表明, 该病的易感程度与猪的年龄密切相关, 猪龄
越小,易感程度越高, 病情越严重, 死亡率也越高。

从爆发时间来看, 一般猪场早春、秋末及冬季是猪口蹄疫的多发期, 而大型猪场则全年均可发病。

从爆发区域来看,
该病多爆发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的猪场。

从传播媒介来看,
主要媒介有肉食产品、人与其他动物等。

四、病理变化
猪剖检:
除临床所见皮肤和黏膜的水疱及糜烂等病变外主要变化见于心肌和骨骼肌。

成龄动物的骨骼变化严重,而幼龄则心肌变化明显。

骨骼肌变化多见于肩胛部、
股部、前臂和劲部肌肉,主要表现为肌肉稍软、表面呈灰白色、浑浊。

幼畜心肌
主要表现为心肌柔软、表面灰白色,在心肌膜下还见有紫红色与黄色相间的虎纹
斑花纹。

镜检:
口蹄疮部皮肤、黏膜的棘细胞肿大、变圆、排列疏松、细胞间有浆液蓄积。

病程长者,棘细胞坏死、溶解,形成小疱状体或球状体,称为疱状溶解或液化。

水泡液中混有坏死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少量的红细胞,变性的上皮细胞还见
有折光性嗜酸性颗粒、及其包涵体。

心肌纤维肿胀,呈明显的颗粒变性与脂脂肪
变性,严重时呈蜡样坏死并断裂、崩解呈碎片状。

五、猪口蹄疫诊断
通过对口蹄疫临床病症表现及流行病特点的分析,能够对猪口蹄病情进行初
步诊断,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通过血清检查和病毒鉴定来进一步进行判断。

在猪口蹄疫诊断环节,需要把猪体的水疱皮作为病料。

在病料采集之前,需要对
带病的猪蹄部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之后用洁净的剪刀剪下适当大小的水疱皮,要
放置到准备好的青霉素空瓶中,冷藏保存,并要立即运送到检验室。

为了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一次性最好要采集3-5头病猪的病料。

口蹄疫诊断方法主要有乳鼠
血清保护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以及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这几
种方法都是传统的检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实验室检验中,经常会使用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由于该种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
低廉、快速准确等特点,自动化操作,能够在短时间检测大量样品,因而在口蹄
疫病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际贸易口蹄疫病毒检测中,会指定应用液
相阻断的实验检测方法,使用灭活抗原是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因而不必过分担心
病毒扩散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不用依赖实验室动物与细胞培养,使口蹄疫病毒检
测实现了从特定实验室向普通实验室的转变。

在口蹄疫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根据
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诊断实验方法,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病害。

六、猪口蹄疫防治策略
1.严格消毒
(1)要对养猪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消毒要行严格消毒,并且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更换工作服和备用胶鞋,工作服和备用胶鞋亦要经过消毒。

(2)要实施全面的物
质消毒,对进出厂区的所有车辆和物品都要统一进行消毒处理。

(3)要对厂区内部进行全面消毒和清洁,保证厂区内卫生,垃圾和杂物要及时整理和处理,同时厂区周边区域也要定期进行清除打扫。

最后要对猪舍进行全
面消毒,一般情况下一周至少要消毒一次。

2.做好免疫
首先必须要严格做好传染病免疫规划工作,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猪只进行
猪口蹄疫疫苗接种,彻底清除所有可掌控和可消灭的病疫因素。

在接种疫苗的过
程中,要确保疫苗温度与室内温度及猪只自身体温相接近,最佳注射部位是耳后
肌肉。

一般2~4 周的猪只选用2.5cm 针头、4 周以上的猪只选用4cm 的针头。

3.防治措施
目前针对猪口蹄疫尚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够尽量减轻疾病症状,不能够完全阻止疫情蔓延和传播扩散。

因此,做好猪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是最重要的。

工作人员当发现一头患病猪只后,应当尽快将病猪进行隔离,防止其与其他健康猪只接触,这是在短时间内掌控疫情的最好方法。

4.控制措施
针对猪群进行定时性的科学观察,针对疑似感染猪口蹄疫疫情的猪场,通常情况下,疫情的发病次序为:生长肥育猪(尤为90kg左右的大猪为甚),后背种猪,妊娠猪,产房哺乳母猪及兹猪,保育小猪。

若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病例,一定要严格遵守“早、快、严”的原则,完全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完全杜绝猪口蹄疫疫情的扩散。

总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猪肉及相关食品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这大大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是口、舌及蹄等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烂。

猪口蹄疫是一种难根治、传染性强的猪疾病,为了减少养猪业损失、保障猪只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猪口蹄疫进行诊断及防治。

总体来说,完全消毒、严格隔离是杜绝猪口蹄疫疫情扩散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平平-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探析[J].中兽医学杂志,2014,11:28.
[2]刘成山-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探析[J].北京农业,2015,14:213.
[3]苏吉富-猪口蹄疫诊断与防治
[4]吴正明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5]斯朗拥忠-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