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采样操作规程
污水数据采集操作规程

污水数据采集操作规程污水数据采集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了确保污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完整性,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污水数据采集的人员。
三、定义1. 污水数据采集:指对污水进行采样、测量等操作,获取相关的污水数据。
四、操作规范1. 污水采样操作(1)在采样前,需了解采样点的情况,包括采样点的位置、流量、深度等。
(2)选取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确保采样工具和容器的洁净度。
(3)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流量,进行污水采样。
(4)在采样点进行现场监测时,需注意操作规范,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5)对采样容器进行标记,标明采样点、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6)对采样容器进行密封,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2. 污水测量操作(1)在测量前,需了解测量点的情况,包括测量点的位置、流量、深度等。
(2)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确保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度。
(3)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污水流量、浓度等参数的测量。
(4)在测量点进行现场监测时,需注意操作规范,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5)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记录和整理(1)对采样和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采样点、日期、时间、流量、浓度等信息。
(2)记录时需注意数据的单位和精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对采样和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 数据传输和储存(1)采样和测量完成后,将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关的数据库或系统中。
(2)在传输过程中,需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和丢失。
(3)对采样和测量的数据进行储存,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
五、操作要点1. 根据任务要求,制定采样和测量计划,明确采样和测量的频率、时间和流量等要求。
2. 选取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确保采样工具和容器的洁净度。
3. 采样时,注意样品的标识和密封,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和氧化。
废水设备操作规程

废水设备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废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处理效率,防止设备故障和环境污染,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废水处理的设备操作人员。
三、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2. 熟悉废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
3. 掌握基本的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技能。
四、操作前准备1.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认无损坏或漏液现象。
2. 确保所有安全防护装置正常工作。
3. 检查电源、水源和其他辅助设施是否正常供应。
五、操作程序1. 启动设备前,按照设备启动顺序进行操作。
2. 监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3.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和处理效果。
4. 如遇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机,并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 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任何形式的维护或修理。
3. 对于化学药品的使用,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七、设备维护与保养1. 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维护指南进行定期维护。
2. 记录维护保养内容和周期,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 对于易损件,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
八、应急处理1.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操作事故等情况的处理流程。
2. 确保操作人员了解并能够执行应急预案。
九、记录与报告1. 操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异常情况。
2. 定期对操作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操作方案。
十、修订与更新本操作规程应根据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及实际操作经验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废水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废水检测安全操作规程废水检测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废水检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废水检测的安全进行,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安全设施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爆设备、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紧急停水和切电等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室白大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3.废水样品采集和储存容器应标识清晰,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三、实验操作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各类试剂的性质、操作规程和危险性,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
2.在操作前,应了解废水样品的性质和危害,根据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试剂。
3.操作人员在进行废水检测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要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在进行体外操作时,操作人员应避免接触废水样品,尽量使用操作杆或采样器具进行操作。
5.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要注意试管、烧杯等容器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以防止溢出或泄露发生。
6.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水和废液,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四、废弃物处理1.废水样品、试剂及其余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储存、封存和处置。
2.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应单独储存,并按规定标识、包装和处理。
3.废水样品应储存在符合要求的密闭容器中,并妥善保存,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意外事故。
五、突发事故应急处置1.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突发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如发生火灾应第一时间报警并进行适当的自救和扑救,如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
3.如发生废水泄漏,应立即切断相应管道,使用稀释剂稀释并清理泄漏物。
4.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文明安全生产1.操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做到文明安全生产。
2.操作人员须保持清洁、整齐的实验环境,文明操作,杜绝酒后操作。
3.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吃零食、饮食,以免造成废水、废液污染。
废水采样操作规程

实施日期:2017 年 6 月 2日1.目的规范废水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采样工作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污染源排放污水的现场采集工作。
3.采样设备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4.样品容器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5.采样5.1样品的采集: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 、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2采样方法:5.2.1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
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
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
从容器、贮罐、废水池等处取样:对盛有废液的小型容器,采样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
废液分三层以上,不能搅匀时,可按各层量的多少的比例分层取样。
对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的大型贮罐或废水池,根据具体情况,可多点分层采样。
可采用自制的负重架,架内固定聚乙烯塑料样品容器,沉入废水中采样。
实施日期:2017 年 6 月 2日从地面水如河流、湖泊等水体取样:采集表层水样时,可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进行;采集表层以下各层面的水样时,可用单层采样器采样。
5.2.2各种采样器的采样方法采样器用水样冲洗三次后(不可先加固定剂),正式取样。
用单层采样器采样:采样时在架底固定好铅坠,检查采样瓶是否牢靠,带软绳的瓶塞是否合适;一手抓软绳,一手将水瓶慢慢放入水中;到达预定水层时,提拉软绳,使瓶塞打开,待水灌满后迅速提出水面,倒掉上部一层水,便得到所需的水样。
采样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采样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采样岗位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操作规程可以保障采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份采样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供参考:1.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1)准时到岗,分工协作,不擅离职守;(2)穿戴符合实验室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帽子、口罩等;(3)不随意进食、喝水或吸烟,保持岗位整洁。
2.熟悉采样器材及操作流程(1)熟悉采样所需的器材,包括玻璃瓶、钳子、采样棒等;(2)了解采样样品的特性,掌握采样流程,确保准确无误地完成采样任务;(3)熟悉常见的采样方法,如平行样品、串行样品等,根据需要进行采样。
(1)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进行现场消毒,保持操作环境清洁;(3)将采样器材进行消毒或清洗,并进行必要的干燥保养;(4)准确使用示波器、数据记录仪等检测设备,并保持其工作正常;(5)对采样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报告,并参与事故处理和事故防范工作。
4.数据记录与储存(1)对采样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标识等;(2)及时储存采样样品,并保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3)根据实验要求,将采样样品送交相应的分析实验室。
5.事故应急响应(1)遇到突发情况,首先保证个人安全,积极寻求帮助;(2)实验室应急设施使用和事故应急处理;(3)参与事故调查、报告和整改工作,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二、采样岗位的风险管理1.了解采样样品的危险性质(1)了解样品性质,特别是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等危险性质;(2)对不同类别的样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定期进行岗位健康检查(1)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关注与采样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2)如出现身体不适或怀疑有职业病症状,及时就医,并向上级报告。
3.建立规范管理制度(1)明确采样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导;(2)制定岗位培训计划,了解采样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3)定期开展岗位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污水处理化验室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化验室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污水处理化验室是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对于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化验室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样品采集、试验前准备、化验操作、数据记录和设备维护等五个部份。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监测要求,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等位置。
1.2 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采样瓶、采样杯、采样器等工具,并确保其清洁无污染。
1.3 采样方法: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频率进行采样,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变质,采样时注意安全操作。
二、试验前准备2.1 试剂准备:根据分析项目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
2.2 仪器设备校准: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可靠。
2.3 实验室环境准备: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确保实验环境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三、化验操作3.1 样品处理: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如过滤、稀释等,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试剂添加:按照试验方法和要求,准确添加试剂,并注意试剂的使用量和顺序。
3.3 仪器操作: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仪器的操作和测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记录4.1 记录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样品编号、试验项目、试剂用量、仪器读数等。
4.2 数据校核: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数据存档: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存档,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
五、设备维护5.1 仪器设备维护: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5.2 试剂保存:按照试剂的要求和规定,进行试剂的保存和管理,避免试剂的变质和污染。
5.3 实验室清洁: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总结:污水处理化验室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是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样品采集、试验前准备、化验操作、数据记录和设备维护等五个方面的规范,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保护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验室水质采样方法操作规程

化验室水质采样方法操作规程一、引用标准GB/T6907—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标准二、水样的采集(一)取样装置:1、硬质玻璃磨口瓶:常用的水样容器之一,但不宜存放测定痕量硅、钠、钾、硼等成分的水样。
2、聚乙烯瓶:使用最多的水样容器,但不宜存放测定重金属、铁、铜、有机物等成分的水样。
3、特定的水样容器:有些特定需要使用特定的水样容器,应遵守有关标准的规定。
如溶解氧、含油量等。
(二)采集水样的方法:1、取样器的安装和取样点的布置应根据锅炉的类型、参数、水质检测的要求(或试验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布置,以保证采集的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
2、除低压锅炉外除氧水,给水的取样管均采用不锈钢管制造。
3、除氧水、给水、锅水的取样装置,必须安装冷却器取样,冷却器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并接在能连续供给足够冷却水量的水源上,以保证水样流量约为700mL/min,水样温度应在30~40℃之间。
4、取样冷却器应定期检修和清除水垢。
锅炉大修时应安排人检修取样器和所属阀门。
5、取样管道应定期冲洗(至少每周一次)。
作系统分析取样前要冲洗有关取样管道,并适当延长冲洗时间。
冲洗后应隔1~2h方可取样,以确保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
6、测定除氧水中的溶解氧和汽机凝结水,其取样阀的盘根和管道应严密不漏空气。
7、采集天然水样时,应根据试验目的选用取样器,不同深度取样器以及泵式取样器进行取样。
8、采集地表水或普通井水时,应将取样瓶浸入水面以下0.5m处取样,并在不同地点采集混合成供分析用的水样。
9、根据试验要求,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时,应对不同部位的水样分别采集。
(三)水样采集的要求:1、采集有取样冷却器的水样时应调节冷却水的取样阀门,使水样流量在500~700mL/min,温度为30~40℃的范围内,且流速稳定。
2、采集给水、锅水水样时原则上应是连续流动的水。
采集其它水样时应先将管道中的积水放尽并冲冼后方可取样。
水源和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源和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1. 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水源和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样工具准备在进行现场采样前,需要准备以下采样工具:- 环保手套- 采样瓶和塞子- 环保袋- 采样管和过滤器- 清洗瓶和溶剂3. 现场采样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穿好环保手套,确保个人保护措施到位。
2. 检查采样瓶、塞子和环保袋的完整性,并确保无污染。
步骤二:采样过程1. 根据采样点位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现场采样。
2. 打开采样瓶,小心将其置于采样点位下方,避免污染。
3. 轻轻打开采样点位,使水源/废水进入采样瓶中。
4. 确保采样瓶没有气泡,将塞子紧密地封闭,并将采样瓶装入环保袋中。
步骤三:样品保存和运输1. 现场采样完成后,将采样瓶标记上相应的样品信息。
2. 在清洗瓶中放入足够的溶剂,将采样管和过滤器放入清洗瓶中进行清洗。
3. 在采样瓶中保留一定的样品量,并将其封存。
4. 贴上相应的样品标签,记录样品信息并填写采样表格。
5. 将样品放入适当的中,并妥善保存。
6. 按照相关法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将样品送往实验室。
4. 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采样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个人安全。
-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产生危险。
- 避免将采样工具和样品与外界环境污染物接触,以免影响采样结果。
-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采样点位。
以上为水源和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作业的指导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并补充细节。
对于特定行业和项目,需遵循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进行采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采样操作规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目的
规范废水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采样工作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污染源排放污水的现场采集工作。
3.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4.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5.采样
5.1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
Cr 、BOD
5
、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
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2采样方法: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
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
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
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
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
从容器、贮罐、废水池等处取样:对盛有废液的小型容器,采样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
废液分三层以上,不能搅匀时,可按各层量的多少的比例分层取样。
对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的大型贮罐或废水池,根据具体情况,可多点分层采样。
可采用自制的负重架,架内固定聚乙烯塑料样品容器,沉入废水中采样。
从地面水如河流、湖泊等水体取样:采集表层水样时,可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进行;采集表层以下各层面的水样时,可用单层采样器采样。
采样器用水样冲洗三次后(不可先加固定剂),正式取样。
用单层采样器采样:采样时在架底固定好铅坠,检查采样瓶是否牢靠,带软绳的瓶塞是否合适;一手抓软绳,一手将水瓶慢慢放入水中;到达预定水层时,提拉软绳,使瓶塞打开,待水灌满后迅速提出水面,倒掉上部一层水,
便得到所需的水样。
利用自动采样器采样:当利用自动采样器采样时,应把自动采样器的采水用配管沉到适当的深度(一般在中心部分),配管的尖端附近装上2mm筛孔的耐腐蚀的筛网,以防止杂质进入配管及泵内。
由于筛孔容易堵塞以及泵内
易黏附油脂物质,所以要定期清洗。
聚乙烯塑料桶采样:到达采样站位正式采样前,用水样冲洗桶体2-3次。
当用桶采集的水样为离表层零~几十厘米深处混合水样时,应避免水面漂浮物体进入采样桶。
采样时,使桶口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满桶后,应
迅速提出水面。
注意事项:
a.分装样品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
涮洗用的水样应弃去。
以
排除可能带来的沾污。
但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
b.浑浊度、悬浮物等测定用水样,在采集后,应尽快从采样器中放出样品,在装瓶的同时摇动采样器,防止悬浮物在采样器内沉降。
非代表性的杂物,如树叶、杆状物等,应从样品中除去。
c.采样时要防止采样现场大气中降尘带来的污染。
d.采样时应避免剧烈搅动水体,任何时候都要避免搅动底质。
用采水塑料桶或样品瓶人工直接采集水体表层水样时,采样容器的口部应该面对水流流
向。
e.采水器的容积有限不能一次完成采样时,可以多次采集,将各次采集的水样集装在洗涤干净的大容器(容积大于5L的玻璃瓶或聚乙烯桶)中。
样品分装时应充分摇匀。
注意:混匀样品不适宜测定生化需氧量、油类、细菌学指标、硫化物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项目。
f.测定生化需氧量、pH值等项目的水样,采样时必须充满样品瓶,避免残留空气对测定项目的干扰。
测定其他项目的样品瓶,在装取水样(或采样后)至少流出占容器体积10%的空间,一般可装至瓶肩处,以满足分析前
样品充分摇匀。
j.在样品分装和添加保存剂时,应防止操作现场环境可能对样品的沾污,尤其测定微生物质的样品,更应格外小心,要预防样品瓶塞(或盖)受沾污。
h.凡需现场测定的项目,应进行现场测定。
6.样品的保存
各种水质的水样,从采集到分析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会发生各种变化。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化学作用,能引起水样组分和浓度的变化,在采水器、水样容器或悬浮物的表面上产生胶体吸附现象或溶解性物质被溶化等,都会使水样的组分发生变化。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水样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必须在采样时针对水样的不同情况和待测物的特性实施保护措施,并力求缩短运输时间,尽快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
分析。
6.1冷藏法:冷藏或冷冻样品。
在4℃冷藏或将水样迅速冷冻贮存在暗处,可抑制微生物活性,减缓物理挥发作用和化学反应速度。
冷藏温度必须控制
在2-5℃。
6.2加入化学保存剂:为防止水样中某些金属元素在保存期间发生变化,可
加入某些化学试剂。
6.3对保存剂的要求:
常用的保存剂,如酸应使用高纯品,碱或其他试剂使用分析纯使剂,最好用有优级纯试剂。
保存剂应每月更换一次,如发现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注意事项:
pH值、溶解氧应现场测定。
除现场次测定项目外,样品采集后立即按附表1采取措施,加保存剂的样品应在采样现场进行。
在加保存剂时,除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样品移液管应擦入液面下加人保存剂外,一般项目加保存剂时,移液管嘴应靠瓶口内壁,使保存剂沿壁加到样品中,防止溅出。
加入保存剂的样品,应颠倒摇动数次,使保存剂在水样中均匀分散。
7.样品运输
样品的保存方法:
充满容器: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溶解性气体逸出,氰和氨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损失,采样时应使样品充满容器,并盖紧塞子,不使松动。
装有水样的容器必须加以妥善保护和密封,并装在周转箱内固定,以防运输途中破损。
除了防震、避免日光照射和低温运输外,还要防止新的污染物进入容器和沾污瓶口使水样变质,保证样品的完整与清洁。
样品装运前必须逐渐与采样单、样品标签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
箱。
样品装运的箱和盖都需用泡沫塑料作衬里和隔板。
样品按顺序装人箱内。
需冷藏的样品,应配备专用隔热容器,例如:冷藏箱放入制冷剂(如冰
块),将样品置于其中保存。
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